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LD/PVDC/PE-LD复合薄膜回收料制备共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沈永鑫 张华集 +2 位作者 张雯 陈晓 杨莉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以废旧低密度聚乙烯/聚偏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PE-LD/PVDC/PE-LD)复合薄膜为基体材料,液体钙-锌(Ca-Zn)为热稳定剂,氯化聚乙烯(CPE)为相容剂,制备了PE-LD/PVDC/CPE共混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阻透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 以废旧低密度聚乙烯/聚偏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PE-LD/PVDC/PE-LD)复合薄膜为基体材料,液体钙-锌(Ca-Zn)为热稳定剂,氯化聚乙烯(CPE)为相容剂,制备了PE-LD/PVDC/CPE共混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阻透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加入1.2份液体Ca-Zn稳定剂,刚果红试纸起始变色温度和完全变色温度分别提高了8℃和11℃,刚果红试纸起始变色时间和完全变色时间分别延长了67s和354s,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含4.5%CPE的共混材料中,PVDC嵌入PE-LD中,相容性好,与未添加CPE的材料相比,其断裂伸长率提高了76.70%,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0.01%,吸油率下降了33.61%,柔韧性和阻透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聚偏氯乙烯 复合薄膜 回收料 钙-锌热稳定剂 氯化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ET/POE/LDPE-g-A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甘晓平 张华集 +2 位作者 陈晓 张雯 沈永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共4页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为基体材料,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材料,丙烯酸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AA)为增容剂,制备了rPET/POE/LDPE-g-AA复合材料。分析了POE、LDPE-g-AA对rPET玻璃化转变温度、断面相结构、结晶性能、力学...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为基体材料,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材料,丙烯酸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AA)为增容剂,制备了rPET/POE/LDPE-g-AA复合材料。分析了POE、LDPE-g-AA对rPET玻璃化转变温度、断面相结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OE,rPET/POE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含质量分数2.0%LDPE-g-AA的rPET/POE/LDPE-g-AA复合材料,其结晶温度升高,结晶速率加快,与纯rPET相比,缺口冲击强度提高249.3%,断裂伸长率提高17.2倍,柔韧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乙烯-辛烯共聚物 丙烯酸接枝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TMA和TAIC对PP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雯 林剑英 +2 位作者 王月香 林为 张华集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共4页
在过氧化二异丙苯引发下,分别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助交联剂,考察其对发泡聚丙烯(E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IC与TMPTMA均可有效提高PP的交联度;与TMPTMA相比,TAIC助交联的EPP... 在过氧化二异丙苯引发下,分别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助交联剂,考察其对发泡聚丙烯(E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IC与TMPTMA均可有效提高PP的交联度;与TMPTMA相比,TAIC助交联的EPP不仅凝胶率提高了18.67%,还具有更优的硬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压缩永久变形等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交联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ET/TPV/LDPE-g-AA共混合金材料的研究
4
作者 张华集 甘晓平 +2 位作者 陈晓 张雯 沈永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1,126,共4页
以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为增韧材料,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基体材料,丙烯酸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AA)为相容剂,制备r-PET/TPV/LDPE-g-AA共混合金材料。用DMA、DSC、SEM分析TPV及LDPE-g-AA对r-PET玻璃化转变温度、... 以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为增韧材料,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基体材料,丙烯酸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AA)为相容剂,制备r-PET/TPV/LDPE-g-AA共混合金材料。用DMA、DSC、SEM分析TPV及LDPE-g-AA对r-PET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性能、断面相结构的影响,测试了共混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20%TPV,r-PET/TPV共混材料的熔融温度下降4.85℃,结晶温度提高了2.44℃,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加入LDPE-g-AA,r-PET/TPV共混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TPV球状粒子嵌入r-PET基体材料中,相容性提高;含2.5%LDPE-g-AA的r-PET/TPV/LDPE-g-AA共混合金材料,与纯r-PET相比,熔融温度下降7.19℃,断裂伸长率提高133.28%,缺口冲击强度提高59.39%,柔韧性较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ET TPV LDPE-g-AA 合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聚硅氧硼烷阻燃改性环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苏丽评 林修煌 +6 位作者 乔华伟 许佳佳 刘灿培 章华桂 钟伟 兰加水 陈明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以苯硼酸和含磷硅氧烷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以Si-O-B为主链,侧链含苯环和磷杂菲基团的聚硅氧硼烷(PTDOB),在此基础上,以PTDOB为阻燃剂,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通过手糊结合模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一种碳纤维/聚硅氧硼烷阻燃改性环氧... 以苯硼酸和含磷硅氧烷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以Si-O-B为主链,侧链含苯环和磷杂菲基团的聚硅氧硼烷(PTDOB),在此基础上,以PTDOB为阻燃剂,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通过手糊结合模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一种碳纤维/聚硅氧硼烷阻燃改性环氧复合材料(CF/PTDOB-EP)。采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探究了CF/PTDOB-EP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TDOB的引入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CF/PTDOB-EP的极限氧指数提高到36.7%,并且通过了UL-94测试的V-1等级,说明PTDOB结构的磷杂菲和Si,B等元素充分发挥了阻燃作用。同时,CF/PTDOB-EP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120.5kJ/m^(2)和524.3MPa,提高了66.7%和37.4%,这是因为PTDOB结构中刚性的苯环和柔性的Si-O-B结构协同作用,赋予了CF/PTDOB-EP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拓宽了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硅氧硼烷 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o12O40^3-)/PAMAM-Cu^2+]n多层膜的制备和电化学行为
6
作者 张晓凤 温桂秀 +3 位作者 刘丽华 陈秋玲 黄秋锋 林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5,共4页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把多金属氧酸盐PMo12O403-和与Cu2+络合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PAMAM(PAMAM-Cu2+)交替吸附成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表明,PMo12O403-和PAMAM-Cu2+...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把多金属氧酸盐PMo12O403-和与Cu2+络合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PAMAM(PAMAM-Cu2+)交替吸附成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表明,PMo12O403-和PAMAM-Cu2+能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多层膜且膜的增长均一稳定,该多层膜修饰电极对H2O2和NO2-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多金属氧酸盐 多层膜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g-AA阳膜表面化学镀镍研究
7
作者 黄登滨 欧小娟 +1 位作者 鹤志峰 黄雪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9期87-90,共4页
研究了SBS-g-AA阳膜表面无钯活化的化学镀镍方法,化学镀镍条件:活化时间为20~30min,还原时间为15~25min,施镀时间20~30min.SEM图说明Ni原子以球状微粒沉积于SBS-g-AA阳膜表面.
关键词 SBS-g-AA阳膜 化学镀镍 活化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制备聚乳酸纳米纤维支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淑琼 肖秀峰 +3 位作者 刘榕芳 林月红 钟章裕 焦简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2-378,共7页
以二氧六环/叔丁醇为溶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方法制备出具有多级孔径的三维连通的聚乳酸纳米纤维支架.探讨了陈化时间、陈化温度、聚合物浓度及二氧六环/叔丁醇(溶剂/非溶剂)比例对纳米纤维支架的结构和纤维直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以二氧六环/叔丁醇为溶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方法制备出具有多级孔径的三维连通的聚乳酸纳米纤维支架.探讨了陈化时间、陈化温度、聚合物浓度及二氧六环/叔丁醇(溶剂/非溶剂)比例对纳米纤维支架的结构和纤维直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质量分数较低(≤7%)时陈化处理对纳米纤维结构的形成影响明显,而聚合物质量分数较高(〉10%)时,只要控制在一定温度下相分离即可形成纳米纤维结构的支架;较低的陈化温度(≤5℃)有利于纳米纤维状网络结构(直径20~300 nm)的形成,且随着陈化温度的下降,纤维网络结构分布更加均匀;聚乳酸浓度的增加,使纤维细化,网络结构分布更均匀,所形成的孔结构也更致密;叔丁醇质量分数≤12%时,纤维直径变化不大;当叔丁醇质量分数〉12%时,纤维直径明显增加(约5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相分离 陈化 聚乳酸 叔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环糊精为模板水热合成羟基磷灰石 被引量:8
9
作者 朱丹琛 肖秀峰 +3 位作者 刘榕芳 傅涵萍 徐佳 王梅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4-220,共7页
以Ca(NO3)2和Na3PO4为反应物,以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羟基磷灰石(HA),讨论了β-CD浓度、溶液pH值、煅烧温度对HA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透射电子... 以Ca(NO3)2和Na3PO4为反应物,以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羟基磷灰石(HA),讨论了β-CD浓度、溶液pH值、煅烧温度对HA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导率测定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β-CD质量分数在0.4%~2.0%的范围内,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HA的晶体变长且分散性有所改善。随着pH值的升高,长径比明显减小。以β-CD为模板制备的HA的煅烧团聚作用明显小于无β-CD模板制备的HA。本文还分析了β-CD作用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Β-环糊精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取代多金属氧酸盐/聚酰胺-胺多层膜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明洪 林深 +2 位作者 张晓凤 林月绪 刘娇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29-1534,共6页
用层接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过渡金属钒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PMo11VO440-/聚酰胺-胺多层纳米复合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Mo11VO440-和聚酰胺-胺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了纳米交... 用层接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过渡金属钒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PMo11VO440-/聚酰胺-胺多层纳米复合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Mo11VO440-和聚酰胺-胺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了纳米交替多层膜,且膜的增长均匀.复合膜的循环伏安图呈现出四对氧化还原峰(一个V的单电子和三个Mo的双电子),峰电流与扫描速率成正比,其式量电位随着pH的增加而线性负移,表明电极过程属于表面控制过程,电荷传递很快且有氢离子参与多金属氧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该方法制备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稳定性好,对NO2-、BrO3-及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聚酰胺-胺 多层膜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交联模压发泡聚丙烯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雯 林剑英 +2 位作者 王月香 林为 张华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助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采用一步法化学交联模压发泡制备聚丙烯发泡材料(EPP),考察不同塑化参数(温度和时间)与模压工艺(温度和时间)对E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助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采用一步法化学交联模压发泡制备聚丙烯发泡材料(EPP),考察不同塑化参数(温度和时间)与模压工艺(温度和时间)对E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CP用量为1.2~1.4份,物料在130℃~140℃温度下塑化10 min 15min后,置于150℃~160℃平板硫化机中模压25 min~30min,可得到密度介于190 g/cm^3~240g/cm^3,且力学性能较优的EPP材料。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当DCP用量为1.4份时,EPP材料的泡孔结构均匀且细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发泡材料 化学交联 一步法模压 凝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芴可交联聚芳醚酮的合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富传 陈清松 +1 位作者 赖寿莲 李晓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8,共4页
以4,4′-二氟二苯甲酮、双酚芴和二烯丙基双酚A为单体,调整双酚芴和二烯丙基双酚A的摩尔比,通过亲核取代逐步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芴可交联的聚芳醚酮(PAEK);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对所制备的含... 以4,4′-二氟二苯甲酮、双酚芴和二烯丙基双酚A为单体,调整双酚芴和二烯丙基双酚A的摩尔比,通过亲核取代逐步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芴可交联的聚芳醚酮(PAEK);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对所制备的含芴可交联PAEK的结构、热交联行为、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合物可通过热引发交联,交联后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交联后聚合物的耐溶剂性能得到提高,最高凝胶含量达到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 双酚芴 合成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三元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琼瑜 张明霞 +2 位作者 刘芳 肖秀峰 刘榕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由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三聚磷酸钠(TPP)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三元复合微球,探讨了体系中壳聚糖含量对复合微球的影响,以及离子种类及浓度和pH值对复合微球溶胀度的影响。采用XRD、FTIR和SEM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组分... 由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三聚磷酸钠(TPP)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三元复合微球,探讨了体系中壳聚糖含量对复合微球的影响,以及离子种类及浓度和pH值对复合微球溶胀度的影响。采用XRD、FTIR和SEM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组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和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CS含量的增加,PVA的结晶性逐渐降低,复合微球的粒径约为400~950μm,表面较为粗糙;随着CS添加量的增加,凝胶平衡溶胀度先增大再减小,CS/PVA/TPP复合微球在pH值为3~8的溶胀度最大,且在同一种溶液中,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其溶胀度明显降低;复合微球具有溶胀-收缩可逆性,显示CS/PVA/TPP复合微球是pH/离子敏感型凝胶,可为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相容性 平衡溶胀度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磺化聚芳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清松 陈娟 +3 位作者 黄雪红 雷燕翎 陈亮 丁富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以六氟双酚A(6FBPA),4,4′-二氟二苯酮(DFBP)和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SDFBP)为单体,调整单体DFBP与SDFBP的摩尔投料比,通过缩合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离子交换容量不同的含氟磺化聚芳醚酮共聚物(SPEK-6Fs)。采用红... 以六氟双酚A(6FBPA),4,4′-二氟二苯酮(DFBP)和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SDFBP)为单体,调整单体DFBP与SDFBP的摩尔投料比,通过缩合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离子交换容量不同的含氟磺化聚芳醚酮共聚物(SPEK-6Fs)。采用红外(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所制备的质子交换膜的吸水率、尺寸稳定性、甲醇透过率、质子电导率及抗氧化性能等进行了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可通过溶液浇铸成膜法制备成柔韧、透明的膜,所制备的膜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具有与杜邦公司Nafion 117膜相当的质子电导率,同时,其甲醇渗透率比Nafion 117膜低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双酚A 含氟磺化聚芳醚酮 质子交换膜 甲醇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多孔醋酸纤维素超细纤维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江南 刘海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大量尺寸为60 nm~750 nm椭圆形多孔醋酸纤维素(CA)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纤维及孔的形态和大小,液氮吸附法(BET)测定了纤维的比表面积。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配比和溶液浓度对多孔CA纤维的影响。通过调节...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大量尺寸为60 nm~750 nm椭圆形多孔醋酸纤维素(CA)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纤维及孔的形态和大小,液氮吸附法(BET)测定了纤维的比表面积。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配比和溶液浓度对多孔CA纤维的影响。通过调节纺丝溶液性质和纺丝参数,CA纤维表面多孔大小和分布密度是可调控的。成孔机理是由于溶剂快速挥发引起纤维表面温度急剧降低而引起的热致相分离和水滴辅助成孔,前者成的孔径较小,后者成的孔径较大。研究表明,多孔CA超细纤维的比表面积约为无孔或少孔对照纤维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多孔纤维 醋酸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类稀土配合物/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美娟 胡珍 +1 位作者 王文 章文贡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4-919,共6页
以小分子乙酸和乙酸铵为配体,合成了水溶性乙酸类稀土配合物NH4REAc(RE为Tb或Eu)。将该类配合物与水溶性丙烯酰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了透明的聚丙烯酰胺光致发光材料(NH4REAc/PAM)。着重研究了配合物和聚合物发光性能。结果表明,NH... 以小分子乙酸和乙酸铵为配体,合成了水溶性乙酸类稀土配合物NH4REAc(RE为Tb或Eu)。将该类配合物与水溶性丙烯酰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了透明的聚丙烯酰胺光致发光材料(NH4REAc/PAM)。着重研究了配合物和聚合物发光性能。结果表明,NH4REAc配合物和NH4REAc/PAM聚合物均能发射很强的稀土Tb3+或Eu3+离子特征荧光;NH4TbAc和NH4TbAc/PAM中的Tb3+离子5D4→7F5均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形成聚合物后表观荧光寿命有所增加,但量子效率η却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聚丙烯酰胺 荧光寿命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ath Figure法制备聚碳酸酯(PC)蜂窝状多孔膜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瑞来 刘俊劭 刘海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以单组分聚碳酸酯(PC)为膜材质,在一定的湿度环境下,利用Breath Figure法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蜂窝状孔结构的聚碳酸酯多孔膜。研究了溶剂、溶液浓度和湿度对所成多孔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所制得的孔... 以单组分聚碳酸酯(PC)为膜材质,在一定的湿度环境下,利用Breath Figure法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蜂窝状孔结构的聚碳酸酯多孔膜。研究了溶剂、溶液浓度和湿度对所成多孔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所制得的孔结构规整,排列均匀紧密,孔径大小为(3.30±0.19)μm,而以三氯甲烷为溶剂只能得到孔径大小不均且无紧密排列的孔。环境湿度从43%增加到91%,孔径大小由(2.28±0.63)μm增加到(9.07±1.42)μm,且湿度与孔大小基本上呈现一阶线性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直线斜率为0.15μm/%,即在此体系中湿度每增加1%,所形成的孔大小增加0.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BREATH Figure法 蜂窝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基化二茂铁基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对钯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宏伟 官旻 +3 位作者 童庆松 贾莉 金子林 施继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7-891,共5页
通过乙酸1-(2-二苯膦基二茂铁基)-乙基酯和二甘醇反应,制得新的醚基化的二茂铁基膦配体2-二苯膦基二茂铁基-乙基-5-羟基-3-氧杂戊醚(产率7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31P NMR及MS鉴定。初步研究发现,该醚基化的二茂铁基膦可作为支持... 通过乙酸1-(2-二苯膦基二茂铁基)-乙基酯和二甘醇反应,制得新的醚基化的二茂铁基膦配体2-二苯膦基二茂铁基-乙基-5-羟基-3-氧杂戊醚(产率7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31P NMR及MS鉴定。初步研究发现,该醚基化的二茂铁基膦可作为支持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Suzuk i反应中,可催化溴代芳烃及带吸电子基的氯代芳烃与苯基硼酸偶联反应制得相应的联芳烃。催化反应数据表明,配体中的醚氧与Pd中心的配位作用对提高该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基膦 醚化 Suzuki偶联反应 联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CdTe量子点/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体系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 林美娟 +1 位作者 沈永鑫 黄丽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以十二烷基硫醇为稳定剂,在有机相中合成了平均粒径为4.5 nm的有机相CdTe量子点。以三异丙氧基铕,有机相CdTe量子点为原料,用本体聚合反应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聚合物介质,将量子点与聚合物溶液或稀土铕离子、量子点与聚合物溶液分... 以十二烷基硫醇为稳定剂,在有机相中合成了平均粒径为4.5 nm的有机相CdTe量子点。以三异丙氧基铕,有机相CdTe量子点为原料,用本体聚合反应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聚合物介质,将量子点与聚合物溶液或稀土铕离子、量子点与聚合物溶液分别通过范德华力或离子配位作用直接复合,分别得到Cd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CdTe/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得到的CdTe量子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液或薄膜在紫外到可见光区激发下均能发出很亮的红光,当稀土铕离子同时与量子点直接复合到聚合物中时,聚合物的溶液和薄膜仍可以发出量子点的发光,但其荧光相对强度下降,说明稀土铕离子与CdTe量子点的发光均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CdTe量子点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剂对浅色硫化橡胶抗老化及耐黄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灿培 吴贺君 +4 位作者 叶陈海 陈明锋 钟伟 吴家辉 刘永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100,105,共5页
以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紫外线照射和热老化方法研究了促进剂对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抗紫外线、耐热老化以及耐黄变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促进剂对浅色硫化胶的抗紫外线和耐热老化能力有决定性的功能作用,紫外线照射和受热使... 以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紫外线照射和热老化方法研究了促进剂对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抗紫外线、耐热老化以及耐黄变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促进剂对浅色硫化胶的抗紫外线和耐热老化能力有决定性的功能作用,紫外线照射和受热使橡胶表面发生氧化而黄变和开裂,并使力学性能劣化。253.7 nm紫外线照射可作为快速测试、评判和预示白色或浅色硫化胶的抗紫外线、耐热老化以及耐黄变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剂 硫化 紫外老化 热老化 黄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