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求两岸文化发展之合力——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综述
1
作者 郭小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台湾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 第二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台湾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世新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共同主办,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化部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承办。两岸文化教育界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两岸文化发展合力之探求”中心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两岸关系 发展论坛 合力 探求 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两岸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汉学家施莱格(Gustave Schlegel)《荷华文语类参》(1886)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重奇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7,共11页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19世纪末叶荷兰汉学家施莱格(Dr.G.Schlegel)所编大型闽南方言辞典《荷华文语类参》,深入仔细地研究了该书的方言音系。全文四个部分:一、《荷华文语类参》作者事迹、成书时间及编写体例;二、《荷华文语类参》声母系统...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19世纪末叶荷兰汉学家施莱格(Dr.G.Schlegel)所编大型闽南方言辞典《荷华文语类参》,深入仔细地研究了该书的方言音系。全文四个部分:一、《荷华文语类参》作者事迹、成书时间及编写体例;二、《荷华文语类参》声母系统;三、《荷华文语类参》韵母系统及其音系性质;四、《荷华文语类参》声调系统。据考证,《荷华文语类参》所反映的主要是19世纪末叶福建闽南漳州方言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0年前 闽南漳州音系 历史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政标准化实践的“福建模式”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碧强 黄序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4,共8页
民政标准化作为一种提高民政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要求,对于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公共服务,建立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 民政标准化作为一种提高民政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要求,对于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公共服务,建立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民政标准化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从内涵、特点、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重点阐述和分析民政标准化实践的"福建模式";进而对民政标准化实践的"福建模式"进行系统性思考,并就如何加快地方政府民政标准化工作提出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政标准化 福建模式 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敢的接力者——台湾屏东县泰武小学排湾族民歌文化教育探访录 被引量:2
4
作者 蓝雪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笔者在台湾讲学期间(2014年底至2015年初),探访了久负盛名的台湾屏东县泰武小学。该校查马克老师带领的合唱是一种不同声音特质的文化集合,是教孩子学会认识自己,丰富孩子们自己的生命和学识的重要路径。泰武小学优秀的歌谣传承不仅做... 笔者在台湾讲学期间(2014年底至2015年初),探访了久负盛名的台湾屏东县泰武小学。该校查马克老师带领的合唱是一种不同声音特质的文化集合,是教孩子学会认识自己,丰富孩子们自己的生命和学识的重要路径。泰武小学优秀的歌谣传承不仅做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还从在地文化之根延伸出国际视野,是台湾教育改革浪潮及该校整个教育改革理念实施的一个代表,它彰显了排湾人在民族文化道路上持续接力、一路迅跑的勇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屏东县泰武小学 排湾族民歌文化教育 合唱 查马克 伍丽华 明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历史传统和当下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双一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3,共10页
海峡两岸作为同衰共荣的命运共同体,从明末起就开始了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从海上入侵,海峡两岸成为连成一片、挽手抗敌的战场。日本据台之后,台湾同胞认识到唯有祖国强盛、取得抗战胜利,台湾才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海峡两岸作为同衰共荣的命运共同体,从明末起就开始了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从海上入侵,海峡两岸成为连成一片、挽手抗敌的战场。日本据台之后,台湾同胞认识到唯有祖国强盛、取得抗战胜利,台湾才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因此纷纷投身祖国抗战。张秀哲等的作品得到鲁迅、郭沫若等的肯定,谱写了两岸作家联手抗日的文坛佳话。1949年后两岸暂时隔绝,但这一传统仍延续着,"保钓"运动即一证明。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建立民族、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而认同又是两岸达成真正统一的基石,因此大力发掘和弘扬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有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而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权益形势严峻的当下,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命运共同体 共同抵御外敌 优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人别集散见中琉关系史料与若干史实钩沉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宝川 兰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127,171,共14页
在明代中琉关系的历史文献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册封使"使录"类著述及其他已单独成帙的文献外,散见于文集、方志、谱牒、政书、类书、杂著、碑刻、笔记小说等等鲜为人知的零星记载,同样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与参考意义... 在明代中琉关系的历史文献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册封使"使录"类著述及其他已单独成帙的文献外,散见于文集、方志、谱牒、政书、类书、杂著、碑刻、笔记小说等等鲜为人知的零星记载,同样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与参考意义。本文从未见于《台湾文献丛刊》《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续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等收录的涉及中琉关系的明代诗文别集中,钩稽其散见的明代中琉关系史料,并据以考析其若干史实。旨在为中琉历史关系研究的更进一步拓展,提供新的史料依据,拓宽新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人别集 中琉关系 册封琉球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骨铭心的爱与怨——《诗经·卫风·氓》情感脉络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郗文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2,共4页
《氓》借助一位女子的回忆,讲述了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因为故事情节完整,所以一般把这首诗作为早期叙事诗的代表,也是《诗经》“赋”法的典型。但即便如此,这首诗仍旧是“诗”,而非记叙文或者小说,因为贯穿诗歌的核心仍是“情”。... 《氓》借助一位女子的回忆,讲述了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因为故事情节完整,所以一般把这首诗作为早期叙事诗的代表,也是《诗经》“赋”法的典型。但即便如此,这首诗仍旧是“诗”,而非记叙文或者小说,因为贯穿诗歌的核心仍是“情”。古人讲,“诗言志”,这个“志”可以理解为志向、抱负,但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情感。对于古典诗词,如果不能紧紧抓住“情感”这一核心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情感” 脉络 解析 “诗言志” 爱情悲剧 始乱终弃 故事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之书 智慧之书──论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勇麟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10-18,共9页
2013年,王鼎钧以《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四部回忆录荣获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授奖词称其“以在场叙事的姿态,提供了百年中国现代史最独特的个人经验、世纪尘烟在作品中沉淀后的宁明叹息、大道若简的人类... 2013年,王鼎钧以《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四部回忆录荣获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授奖词称其“以在场叙事的姿态,提供了百年中国现代史最独特的个人经验、世纪尘烟在作品中沉淀后的宁明叹息、大道若简的人类智慧及在场散文的高端笔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智慧 回忆录 王鼎钧 历史 部曲 中国现代史 个人经验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1950-60年代台湾左翼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孔苏颜 刘小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20,共8页
当前学界大多将1950-60年代视为台湾左翼运动的"真空期",从而导致文学史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左翼文化的断裂"或者"断层现象"。事实上,左翼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它并没有"缺席":虽被压抑但却以"... 当前学界大多将1950-60年代视为台湾左翼运动的"真空期",从而导致文学史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左翼文化的断裂"或者"断层现象"。事实上,左翼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它并没有"缺席":虽被压抑但却以"潜流"的形式继续存在并发展。因此,如何持续挖掘与书写台湾这一时期的左翼生存状况及存在形态,是学术思想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而且意义重大。对这一时期台湾左翼被压抑的声音以及潜在存在形态的挖掘与梳理,既有助于我们接续起台湾左翼思想的历史"断裂"与复苏,又能敞开我们对文学史更为复杂而丰富的论述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左翼 断裂 潜流 存在形态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省与自恋:九十年代影视名人自传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勇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20世纪90年代,文坛一批影视明星纷纷写作自传,形成了一股"名人自传热"。这一文化现象产生、发展、兴盛的原因在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整体环境和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名人自传质量高低不均,其中当然不乏总结一生得失、... 20世纪90年代,文坛一批影视明星纷纷写作自传,形成了一股"名人自传热"。这一文化现象产生、发展、兴盛的原因在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整体环境和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名人自传质量高低不均,其中当然不乏总结一生得失、感悟生命真谛的优秀作品,但也有不少传主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大写特写个人隐私,甚至编造某些轶事秘闻,这不仅造成了叙述的严重失实,而且使主体形象扭曲变形,最终可能导致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异化,从而使自传文学从根本上偏离了其创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名人自传 文化环境 文学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语文教学“深耕细作”刍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瑞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76,共6页
台湾语文(台湾称为“国文”)教学“深耕细作”的特点,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大陆多数语文教学,台湾教学总体上说比较“深耕细作”;但如放在大陆盛行的文本解读背景下,台湾好些课文的解读资源又不如大陆深广。和大陆一样,台湾的教... 台湾语文(台湾称为“国文”)教学“深耕细作”的特点,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大陆多数语文教学,台湾教学总体上说比较“深耕细作”;但如放在大陆盛行的文本解读背景下,台湾好些课文的解读资源又不如大陆深广。和大陆一样,台湾的教学也受教材、课时、高考(及中考)、课改(及教改)四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台湾地区 深耕 文本解读 大陆 课文 教材 课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东北籍作家抗日小说创作概观
12
作者 陈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5,共6页
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的大陆作家中有一批东北籍作家。他们怀着对故土的挚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创作了一批反映东北抗日活动的小说。这些抗日作品感情真挚、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但也夹杂着或多或少的反共情... 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的大陆作家中有一批东北籍作家。他们怀着对故土的挚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创作了一批反映东北抗日活动的小说。这些抗日作品感情真挚、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但也夹杂着或多或少的反共情绪。《大风雪》、《滚滚辽河》、《北大荒风云》、《松花江的浪》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东北籍作家 抗日小说 《大风雪》 《滚滚辽河》 《北大荒风云》 《松花江的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原乡的文学想象与心灵家园的艺术构建——台湾原住民文学播迁的人类学考察
13
作者 李诠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0,共9页
从台湾原住民族的口承叙事、明清时期以来游历台湾者描写台湾原住民生活的诗文,到清末台湾原住民科举士子的诗作,再到台湾日据时期的原住民文人现代诗作家,乃至当代台湾原住民作家群体性积极介入社会现实政治的共同主题,这些围绕台湾原... 从台湾原住民族的口承叙事、明清时期以来游历台湾者描写台湾原住民生活的诗文,到清末台湾原住民科举士子的诗作,再到台湾日据时期的原住民文人现代诗作家,乃至当代台湾原住民作家群体性积极介入社会现实政治的共同主题,这些围绕台湾原住民生命原乡的文学想象与艺术构建体现了台湾原住民族既要追寻生命的原乡,又需融入现代社会的双重身份认同。而台湾原住民族以外的观察者对于台湾原住民族文化的态度变异与情感变迁,也给当今世界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的补充完善以及文化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人类学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少数民族文学 人类学 文学想象 心灵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在台湾的兴起(1987-1992)
14
作者 刘小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4,247,共7页
解严后,一批倾向于新左翼立场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结合台湾社会运动的思想方向和新的思想资源,"人民民主"论的重构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尝试。这一尝试受到国际泛左翼思潮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台湾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解严后,一批倾向于新左翼立场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结合台湾社会运动的思想方向和新的思想资源,"人民民主"论的重构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尝试。这一尝试受到国际泛左翼思潮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台湾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最初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台湾地区 民间社会 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论与私言:论钱穆的战时文章
15
作者 吕若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钱穆以大量的报刊之文参与战时"言说",这是文化保守型学人受强烈的"儒家信仰"趋动而介入现实的行动方式。他的"宏论"与"私言",以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的文明互为参照,其中... 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钱穆以大量的报刊之文参与战时"言说",这是文化保守型学人受强烈的"儒家信仰"趋动而介入现实的行动方式。他的"宏论"与"私言",以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的文明互为参照,其中有着"现代性"的微光。他的文体与风格,既传承儒家文章的"熔经铸史",又兼理学文章之深微理趣,在文章学意义上也深具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战时文章 儒家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绍振从创作角度解读文本的理论及实践举隅 被引量:7
16
作者 赖瑞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35,共5页
孙绍振文本解读论著卷帙浩繁,孙先生自己总结为:从创作论角度解读文本。我们换句更简便的说法,就是解“写”。本文试对孙绍振解“写”论作一简要梳理。一、从创作论到解读学解“写”就是揭示创作的奥秘,最早见于孙绍振的早期代表作《... 孙绍振文本解读论著卷帙浩繁,孙先生自己总结为:从创作论角度解读文本。我们换句更简便的说法,就是解“写”。本文试对孙绍振解“写”论作一简要梳理。一、从创作论到解读学解“写”就是揭示创作的奥秘,最早见于孙绍振的早期代表作《文学创作论》。该书后记中,孙绍振详尽、生动地阐述了他寻找艺术奥秘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文本 创作角度 孙绍振 文学创作论 实践 “写” 文本解读 心路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首木兰诗看经典本《木兰诗》的思想和艺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4-49,共6页
《木兰诗》(亦作《木兰辞》)从南北朝至今,一千余年,艺术生命不朽,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成为地方戏曲的传统节目,影响甚至远达美洲,令花木兰成为美国女权主义者的偶像。美国已经第二次将之搬上银幕。至于国人更是家喻户晓,中学生能够出口... 《木兰诗》(亦作《木兰辞》)从南北朝至今,一千余年,艺术生命不朽,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成为地方戏曲的传统节目,影响甚至远达美洲,令花木兰成为美国女权主义者的偶像。美国已经第二次将之搬上银幕。至于国人更是家喻户晓,中学生能够出口成诵。去年它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全民得以重温这一经典艺术瑰宝,堪称《中国诗词大会》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中国诗词大会》 《木兰辞》 女权主义者 木兰诗 艺术瑰宝 传统节目 花木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家实录和审美想象的交融——读《鸿门宴》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3-58,共6页
一《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经典。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它的规模体制无疑是最为宏大的。其跨度从黄帝、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到西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左右。司马迁不但涉猎现成经籍,囊括诸战国秦汉之书面史实,而且还搜罗名山坏宅... 一《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经典。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它的规模体制无疑是最为宏大的。其跨度从黄帝、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到西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左右。司马迁不但涉猎现成经籍,囊括诸战国秦汉之书面史实,而且还搜罗名山坏宅中的文献,“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兼取旧俗风谣,“略考其事,终其始终”(《报任安书》),建构成空前宏伟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门宴》 审美想象 实录 史家 《报任安书》 夏商周三代 《史记》 春秋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致橡树》到《神女峰》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42,64,共4页
舒婷作为女诗人,常常被某些文学评论家当作女权主义的代表。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因为她的性别,而且因为她的作品里时时表现出来某种女性的视角。无论从早期的《致橡树》,还是到中期的《神女峰》,她的作品在女性立场和女性价值方面... 舒婷作为女诗人,常常被某些文学评论家当作女权主义的代表。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因为她的性别,而且因为她的作品里时时表现出来某种女性的视角。无论从早期的《致橡树》,还是到中期的《神女峰》,她的作品在女性立场和女性价值方面一脉相承。《致橡树》长期以来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在婚礼上作为女性来宾和为新娘朗诵的故事,又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但是《神女峰》没有这样幸运,在女性读者心中,似乎没有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其实,《神女峰》恰恰与《致橡树》是姐妹篇,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有意在其中隐含着互相说明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女峰》 《致橡树》 女性价值 女性读者 文学评论家 女权主义 女性立场 语文课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居秋暝》:为什么把秋暝写成了春芳?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0,共3页
关于古典诗歌的特点,有许多理论。中国传统理论有《诗大序》的"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有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西方有英国浪漫主义的"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泻"。对于解读诗歌个案文本来说,这些理论似... 关于古典诗歌的特点,有许多理论。中国传统理论有《诗大序》的"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有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西方有英国浪漫主义的"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泻"。对于解读诗歌个案文本来说,这些理论似乎都不到位。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抒情的,但并不绮靡;是有感情的,但并不强烈;是情动于衷的,但是不是就有精致的语言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而绮靡 《诗大序》 英国浪漫主义 《山居秋暝》 《文赋》 陆机 诗歌的特点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