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与凋落物去除影响下中亚热带阔叶林土壤氮素矿化潜势和硝化潜势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灿灿 马红亮 +1 位作者 高人 尹云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3-511,共9页
氮沉降影响土壤氮循环,而凋落物是土壤有机氮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探讨氮沉降和凋落物是否去除作用下,亚热带森林土壤潜在的氮素矿化与硝化作用,选择已进行8年模拟氮沉降试验的亚热带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 氮沉降影响土壤氮循环,而凋落物是土壤有机氮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探讨氮沉降和凋落物是否去除作用下,亚热带森林土壤潜在的氮素矿化与硝化作用,选择已进行8年模拟氮沉降试验的亚热带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野外样地氮添加设置3个水平: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75 kg·hm^(−2)·a^(−1))、高氮(HN,150 kg·hm^(−2)·a^(−1)),两种凋落物管理方式(保留凋落物,L和去除凋落物,R),土壤采样后,通过室内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土壤氮素矿化潜势差异,以及不同底物条件下(铵态氮水平:N 0,100、150、200 mg·kg^(−1))土壤硝化潜势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培养前7 d,矿化累积量(Nt)为102.81—153.71 mg·kg^(−1),矿化潜势(N0)范围为193.84—289.80 mg·kg^(−1),N0依次为:保留凋落物低氮(LN-L)>保留凋落物对照(CK-L)>去除凋落物低氮(LN-R)>去除凋落物对照(CK-R)>去除凋落物高氮(HN-R)>保留凋落物高氮(HN-L);两种凋落物处理方式下,LN水平土壤的Nt与N0均高于CK、HN。保留凋落物情况下,有较高的土壤硝化潜势;在无添加硝化底物(铵态氮水平为N 0 mg·kg^(−1))的条件下,野外氮添加水平高的土壤硝化潜势也高;而在添加不同硝化底物(铵态氮)的条件下,土壤硝化潜势并未随硝化底物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硝化底物水平为N 100 mg·kg^(−1)时硝化潜势最大。研究表明,虽然保留凋落物可以增加土壤氮矿化潜势,而氮沉降则影响氮矿化潜势。当研究土壤硝化潜势时,应当根据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硝化底物(铵态氮)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凋落物 矿化潜势 硝化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槠天然林和桔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郑裕雄 曹际玲 +3 位作者 杨智杰 林成芳 黄梦青 杨玉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91-1998,共8页
森林类型的转变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通过森林管理措施应对持续加剧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了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Castanopsis carlesii)... 森林类型的转变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通过森林管理措施应对持续加剧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了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Castanopsis carlesii)和相邻的桔园(Citrus reticulata)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优势类群,分别占微生物总PLFA含量的41.04%和48.01%。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和季节变化差异引起。天然林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桔园。两种植被类型微生物类群特征脂肪酸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春季,而天然林最低值出现在冬季,桔园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此外,与天然林相比,桔园的夏、秋和冬季土壤真菌与细菌比(F∶B)、春季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比(G^+∶G^-)以及全年环丙烷脂肪酸与其前体脂肪酸比(Cye∶Pre)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而夏季G^+∶G^-和春夏季顺式异构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比(Iso∶Ant)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类型变化不仅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还影响着微生物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季节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磷脂脂肪酸(PLFA) 微生物群落结构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