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1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F0004-F0004,共1页
本学科始建于1983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福建省级重点学科,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陈文哲教授是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成形制造、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高端... 本学科始建于1983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福建省级重点学科,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陈文哲教授是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成形制造、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高端装备制造等,拥有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模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福建省 工程学科 工程学院 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制备 模具技术 学科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野路面不平度与车轮跳离路面量间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乾廷 伊启中 林永南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40-3042,共3页
为提高越野汽车的平顺性,研究了典型越野路面不平度与车轮跳离路面量间的关系。以采石场路面高程样本为研究对象,估算得到路面功率谱密度。把路面不平度作为输入,在设定悬架质量、车轮质量、阻尼和悬架弹簧刚度等条件下,建立了车轮突然... 为提高越野汽车的平顺性,研究了典型越野路面不平度与车轮跳离路面量间的关系。以采石场路面高程样本为研究对象,估算得到路面功率谱密度。把路面不平度作为输入,在设定悬架质量、车轮质量、阻尼和悬架弹簧刚度等条件下,建立了车轮突然失去支承时车轮向下加速度方程。利用仿真技术考察了不同尺寸凹坑作用下车轮的跳跃。结果表明,如果凹深较小时,有无减振器影响不大。当凹深达到一定值时,对没有阻尼作用的汽车,车轮不会从路面跳离。有阻尼作用时车轮开始跳离路面。该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典型越野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悬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路面 车轮跳离 路面不平度 悬架设计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叶晓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10-1714,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锆(SiO2/ZrO2)核壳型复合材料。利用异丙醇锆的水解缩合在SiO2微球表面沉积ZrO2层,得到二氧化锆包覆的SiO2/ZrO2核壳型复合氧化物。采用SEM、EDX、XRD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性质进行表征。利用IR-1红外...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锆(SiO2/ZrO2)核壳型复合材料。利用异丙醇锆的水解缩合在SiO2微球表面沉积ZrO2层,得到二氧化锆包覆的SiO2/ZrO2核壳型复合氧化物。采用SEM、EDX、XRD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及性质进行表征。利用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定复合粒子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结果显示:该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随着沉积次数的增加,ZrO2在SiO2表面的含量增加。ZrO2层经高温热处理可分别形成四方和单斜两种晶型。ZrO2层沉积在SiO2表面后,得到的SiO2/ZrO2核壳复合粒子的红外发射率较基底SiO2的有所降低。ZrO2的晶型也影响着复合材料的红外发射性能。ZrO2层为单斜晶的SiO2/ZrO2核壳复合物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值比ZrO2层为四方晶时的更小。ZrO2层和SiO2球之间的界面作用解释了该复合材料红外发射率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二氧化锆 核壳结构 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含量对电沉积纳米晶镍钴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伟长 戴品强 郑耀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9,共8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钴含量在2.4%~59.3%范围内的镍钴合金。利用XRD与TEM技术对纳米晶镍钴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成分的纳米晶镍钴合金均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为11~24nm,且平均晶粒尺寸随钴含...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钴含量在2.4%~59.3%范围内的镍钴合金。利用XRD与TEM技术对纳米晶镍钴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成分的纳米晶镍钴合金均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为11~24nm,且平均晶粒尺寸随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镍钴合金镀态下TEM组织中观察到的晶粒尺寸与XRD测量结果一致;纳米晶镍钴合金抗拉强度为1300~1650MPa,断裂伸长率为10.5%~14.5%,镍钴合金的抗拉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随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钴含量的不断增加,镍钴合金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的应力诱发晶粒长大被逐渐抑制,提高加工硬化率,塑性失稳被延迟,从而提高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合金 纳米晶 力学性能 晶粒长大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变形镁合金的动态应变时效现象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娜 曾绍峰 +1 位作者 彭开萍 陈文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5-1460,共6页
在应变速率为1.11×10-4~1.67×10-3s-1、温度为248~523K的条件下,对固溶态AZ91D变形镁合金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拉伸应变速率和温度区间拉伸时,AZ91D镁合金在形变过程中发生动态应变时效(DSA)现象,其典型特征表... 在应变速率为1.11×10-4~1.67×10-3s-1、温度为248~523K的条件下,对固溶态AZ91D变形镁合金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拉伸应变速率和温度区间拉伸时,AZ91D镁合金在形变过程中发生动态应变时效(DSA)现象,其典型特征表现为其拉伸曲线出现锯齿波,所对应的锯齿波类型分别呈A型及A+B混合型;应变速率敏感性系数为负值;且出现加工硬化速率峰值;出现锯齿屈服的临界应变量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而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当形变温度大于323K时,加工硬化速率随着温度升高反而急剧增大,在368K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变形镁合金 动态应变时效 锯齿屈服 负应变速率敏感系数 加工硬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5)FeCoCrNi(Si_(0.2),Ti_(0.5))高熵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华 王乾廷 +1 位作者 唐群华 戴品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1-565,共5页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了Al0.5FeCoCrNi,Al0.5FeCoCrNiSi0.2和Al0.5FeCoCrNiTi0.5高熵合金(下标均表示摩尔比)。研究了三种高熵合金在900℃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并用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成分高熵合金氧化层的形貌...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了Al0.5FeCoCrNi,Al0.5FeCoCrNiSi0.2和Al0.5FeCoCrNiTi0.5高熵合金(下标均表示摩尔比)。研究了三种高熵合金在900℃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并用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成分高熵合金氧化层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高熵合金在900℃下均属于抗氧化级。Al0.5FeCoCrNi合金和Al0.5FeCoCrNiSi0.2合金的氧化增重曲线相似,Al0.5FeCoCrNiTi0.5高熵合金的氧化增重速率较大。Al0.5FeCoCrNi,Al0.5FeCoCrNiSi0.2高熵合金表面均生成Cr2O3氧化物,内部均生成少量AlN颗粒;Al0.5-FeCoCrNiTi0.5高熵合金氧化产物为CoFe2O4尖晶石氧化物及富含钛和铁的复杂氧化物,内部产生少量氮化物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高温氧化 氧化动力学 氧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开关面板双色注射模设计 被引量:17
7
作者 范有发 肖雪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介绍了控制开关面板双色注射模的设计方法。塑料件采用一模二腔、平衡式4点浇口注料的成型方案,解决了塑料件各部分仅依靠0.3 mm厚的薄片连接导致型腔充模困难的问题;选用自带平面旋转转盘换位机构的P型双色注塑机,可简化双色注射模的... 介绍了控制开关面板双色注射模的设计方法。塑料件采用一模二腔、平衡式4点浇口注料的成型方案,解决了塑料件各部分仅依靠0.3 mm厚的薄片连接导致型腔充模困难的问题;选用自带平面旋转转盘换位机构的P型双色注塑机,可简化双色注射模的结构设计;采用浇道凝料与塑料件能自动分离的点浇口浇注系统,以及两种颜色塑料件分别设置推杆推出机构,实现了第一色注射只取出浇道凝料而塑料件不脱模,第二色注射浇道凝料与塑料件同时脱模的动作要求。此外,动、定模之间设置圆锥精密定位锁,动、定模镶块角部设置精定位锁扣,提高了模具的合模精度,并增设8根支撑柱来加强模具的总体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注射模 模具结构设计 控制开关面板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绿波 林兰芳 +2 位作者 戴品强 廖耀祥 郑瑜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7-1092,共6页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表面平整光亮的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采用XRD、TEM、EDS、DSC和显微硬度计分别研究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热稳定性及其硬度。结果表明: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相的面心...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表面平整光亮的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采用XRD、TEM、EDS、DSC和显微硬度计分别研究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热稳定性及其硬度。结果表明: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相的面心立方结构,其晶粒尺寸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300~375℃时达最大值,存在明显的退火再强化,之后,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升高明显下降;当镀层在低于375℃退火时,晶粒长大速度较慢;而当镀层在高于450℃退火时,晶粒迅速长大,并呈现较强的(111)织构。升温速率为20℃/min时,纳米晶Ni-Co-Fe合金镀层的DSC结果显示,晶粒长大的峰值温度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由Kissinger方程求得纳米晶Ni-Co-Fe合金的晶粒长大激活能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Ni-Co-Fe合金 热稳定性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Ce_2O_3制备Al-Ti-C-RE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连登 魏喆良 +5 位作者 杨小宝 朱定一 陈晓 陈永禄 洪丽华 李秋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28-2935,共8页
采用SEM、EDS和DSC等方法研究稀土氧化物对采用氟盐法制备Al-Ti-C-RE的热力学影响。结果表明:Al与K2TiF6发生铝热放热反应生成TiA13及部分游离态[Ti],在铝热反应的作用下,稀土氧化物Ce2O3与C发生碳热反应,生成大量的CeC2,该相与游离态[... 采用SEM、EDS和DSC等方法研究稀土氧化物对采用氟盐法制备Al-Ti-C-RE的热力学影响。结果表明:Al与K2TiF6发生铝热放热反应生成TiA13及部分游离态[Ti],在铝热反应的作用下,稀土氧化物Ce2O3与C发生碳热反应,生成大量的CeC2,该相与游离态[Ti]易反应生成TiC和原子态[Ce],反应生成的[Ce]为表面活性元素,吸附在TiA13相上形成Al2Ti20Ce。DSC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稀土氧化物Ce2O3可在1 120℃左右自发产生碳热反应。因此,在铝热反应的基础上,利用稀土氧化物与石墨粉之间的碳热反应,不仅可以降低制备Al-Ti-C-RE细化剂的反应温度,同时还可提高C与铝熔体的润湿性,促进TiC粒子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C-RE 稀土氧化物Ce2O3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壳形塑料件精密注射模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有发 肖雪清 范新凤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1,共5页
介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塑料保护罩精密注射模具的设计方法。塑料件采用一模四腔、潜伏式浇口的成型方案,将模具型腔、型芯镶块分割为多镶块拼接结构,改善了小尺寸高精度成型镶块的加工性,并使用框架式预应力锁紧的固定方法,解决... 介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塑料保护罩精密注射模具的设计方法。塑料件采用一模四腔、潜伏式浇口的成型方案,将模具型腔、型芯镶块分割为多镶块拼接结构,改善了小尺寸高精度成型镶块的加工性,并使用框架式预应力锁紧的固定方法,解决多镶块拼接时镶块装配精度和刚度较低的问题;采用楔面定位结构来消除侧抽芯滑块配合间隙对侧抽芯镶块定位精度和刚度的影响;循环水路冷却系统的设计提高了成型区模具温度的均匀性和调控能力;增设了支撑柱和精密定位锁扣,以加强模具的总体刚度和合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保护罩 薄壁壳形件 精密注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Al_(0.5)CoCrFeNiSi_(0.2)高熵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桂芬 唐群华 +2 位作者 柯跃前 戴品强 吴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2-427,共6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高熵合金Al0.5CoCrFeNiSi0.2。对其进行600℃到1100℃保温10h后淬水的淬火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合金的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合金的显微硬...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高熵合金Al0.5CoCrFeNiSi0.2。对其进行600℃到1100℃保温10h后淬水的淬火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合金的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定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铸态和淬火态的合金组织均呈典型的枝晶形貌,枝晶含有非晶相和纳米级颗粒。在淬火加热温度低于800℃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晶粒细化、fcc相含量减少,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温度升高至900℃后,枝晶相长大,fcc相含量增加,大块枝晶中析出一种富含Al、Ni的θ相,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淬火温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表盒面板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芙芳 刘昌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通过对仪表盒面板的工艺分析,介绍了该塑料制品的注塑模具结构和设计、制造要点。该注塑模采用斜导柱滑块抽芯,动、定模采用组合镶拼式结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模具结构明显地改善了模具的加工性能,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 仪表盒面板 注塑模 斜导柱 滑块 抽芯 镶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纳米晶Ni-Co-Fe-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兰芳 林绿波 戴品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N 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合金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份.采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N i-Co-Fe-P合金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合金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份.采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晶N i-40.41%Co-6.16%Fe-1.63%P合金镀层的晶粒尺寸为8.3 nm,显微硬度和耐磨性明显高于不含P的N i-Co-Fe镀层;适当温度退火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镀层的耐磨性与其硬度成正相关,且随着硬度的提高,镀层的磨损机理由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共同作用转变为磨粒磨损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Ni-Co-Fe-P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和纳晶Co–Ni–Fe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兰芳 林绿波 戴品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7,共5页
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了表面平整光亮的纳晶Co–Ni–Fe合金镀层。将纳晶镀层退火获得微晶Co–Ni–Fe合金镀层。采用XRD、TEM、EDS等方法研究了微晶和纳晶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合金成分。在干滑动条件下测定了微晶和纳晶镀层的摩擦磨损性... 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了表面平整光亮的纳晶Co–Ni–Fe合金镀层。将纳晶镀层退火获得微晶Co–Ni–Fe合金镀层。采用XRD、TEM、EDS等方法研究了微晶和纳晶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合金成分。在干滑动条件下测定了微晶和纳晶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了磨痕的组织结构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微晶和纳晶镀层均为单相面心立方结构。微晶和纳晶镀层磨损过程的塑性变形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摩擦磨损使纳晶发生晶粒长大,而对其硬度影响不大;摩擦磨损使微晶镀层表面发生纳米化,且存在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纳晶镀层的耐磨性能优于微晶镀层,但两者的主要磨损机制均为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纳米晶 Co–Ni–Fe 耐磨性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晓云 蔡曙光 周钰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118,共5页
以NaBH4作还原剂,TEOS为前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粒径50~100nm的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其中Ag核为面心立方结构,壳层为无定形SiO2。考察催化剂加入的先后和微乳液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对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用TEM、UV-... 以NaBH4作还原剂,TEOS为前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粒径50~100nm的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其中Ag核为面心立方结构,壳层为无定形SiO2。考察催化剂加入的先后和微乳液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对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用TEM、UV-Vis、XRD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若先于TEOS加入,易得到Ag@SiO2核壳纳米粒子,随着R值的增加,Ag核的粒径变大,纳米粒子逐渐由单核变成多核。催化剂若后于TEOS加入,则形成负载型Ag/SiO2复合物。Ag核被SiO2壳包覆后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发生了微弱红移。而当壳厚>80nm时,由于SiO2的散射作用,吸收峰会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纳米粒子 W/O反相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灯灯头的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芙芳 蔡少韩 +1 位作者 陈洪义 邱翌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分析了节能灯灯头塑料件的工艺特点,针对塑料件的实际情况,采用1模4腔,塑料件中间的螺纹段采用组合式型环来成型,塑料件底部的4个内侧卡扣采用斜顶抽芯机构成型,以解决塑料件内部空间不足、难以设置侧抽芯机构的问题。
关键词 节能灯灯头 斜顶抽芯 双分型面 组合式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气盒热流道注射模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俞芙芳 王火生 刘昌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66,共3页
针对薄壁塑料件生产批量大、外观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热流道、推板加吹气联合脱模的模具结构。分析了塑料件的成型工艺,计算了热流道板的加热功率,并对模具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模具结构明显地缩短了成型周期... 针对薄壁塑料件生产批量大、外观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热流道、推板加吹气联合脱模的模具结构。分析了塑料件的成型工艺,计算了热流道板的加热功率,并对模具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模具结构明显地缩短了成型周期,节省了塑料原料,保证了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道 模具结构 加热功率 注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调下机壳热流道模具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俞芙芳 李智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4,共3页
以汽车空调TED下机壳为例,介绍热流道注射成型模具的设计方法和流程。首先根据塑料件材料及工艺性用Moldflow软件对零部件进行模流分析,得到分析数据;然后确定总体结构设计、分型面设计、热流道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 以汽车空调TED下机壳为例,介绍热流道注射成型模具的设计方法和流程。首先根据塑料件材料及工艺性用Moldflow软件对零部件进行模流分析,得到分析数据;然后确定总体结构设计、分型面设计、热流道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成型方案。该设计对其它不同产品的热流道注塑模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模拟分析 热流道系统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退火对电刷镀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炜铭 戴品强 唐电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2,77,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干滑动磨损、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低温退火(100~500℃)对电刷镀方法制备的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晶Ni–44.16%Co合金镀层的晶粒尺寸逐渐增... 采用X射线衍射(XRD)、干滑动磨损、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低温退火(100~500℃)对电刷镀方法制备的纳米晶Ni–Co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晶Ni–44.16%Co合金镀层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从原始晶粒尺寸12.7nm长大到500℃时的微米晶尺寸。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300℃退火后达到最大值,以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纳米晶Ni–44.16%Co合金镀层的耐磨性300℃退火后最好,500℃以后急剧下降,与镀层显微硬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浸泡试验与电化学分析均表明纳米晶Ni–44.16%Co合金镀层在300℃退火后的耐蚀性优于其他温度,300℃以上退火耐蚀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纳米晶 低温退火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叶晓云 周钰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纳米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带隙半导体,具有与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电、磁、光等性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不同纳米结构(颗粒、线、带、棒、其它特殊形状)ZnO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其合成技术进行了描述,对特殊结构ZnO纳... 纳米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带隙半导体,具有与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电、磁、光等性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不同纳米结构(颗粒、线、带、棒、其它特殊形状)ZnO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其合成技术进行了描述,对特殊结构ZnO纳米复合物的研究近况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ZNO 形貌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