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1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F0004-F0004,共1页
本学科始建于1983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福建省级重点学科,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陈文哲教授是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成形制造、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高端... 本学科始建于1983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福建省级重点学科,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陈文哲教授是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成形制造、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高端装备制造等,拥有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模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福建省 工程学科 工程学院 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制备 模具技术 学科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创新——评《化工设计实训指导书》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揭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章,新的科技很快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在世界工业高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化工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随之提升,“新工科”教育背景被提出来,... 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揭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章,新的科技很快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在世界工业高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化工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随之提升,“新工科”教育背景被提出来,并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工程学科的重要先导教育理论与发展目标。“新工科”的教育内涵通过五个教育维度的创新来体现:教育理念、专业结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及分类发展目标。“新工科”背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出有核心竞争力、符合社会产业发展现状的优秀人才。高校化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把握好社会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内涵 第四次工业革命 核心竞争力 化工设计 信息技术 新工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二维混合碳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俊锋 柳超农 +3 位作者 卢锐涵 王文龙 汪炳叔 邹林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0-814,共15页
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aphene)拥有优秀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是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理想的增强体。本文采用球磨工艺+氢热还原法将碳纳米管(CNT)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引入到铝粉表面构建CNTRGO混合增强体,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系统(SPS... 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aphene)拥有优秀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是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理想的增强体。本文采用球磨工艺+氢热还原法将碳纳米管(CNT)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引入到铝粉表面构建CNTRGO混合增强体,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系统(SPS)和轧制工艺,制备CNT-RGO/Al复合材料。通过EBSD、SEM、TEM以及拉伸等方法分析研究了CNT-RGO/Al复合材料内CNT和RGO增强相分布、界面结构、晶粒形貌和力学性能,探索了复合材料内CNT和RGO的协同强化机制。结果表明:CNT-RGO/Al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228 MPa和268 MPa,比纯铝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大了153%和143%,伸长率仍保持在8.5%。复合材料内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添加不仅促使一维的CNT和二维的RGO形成桥连结构,有益于载荷的传递,而且能够调控C与Al基体间的界面反应,有利于复合材料的C-Al界面结合。CNT-RGO混合增强体协同强化效果优于单纯的一维CNT增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相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界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氧化锑/石墨烯复合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方娟 方辉 吕婉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3-56,共4页
研究了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氧化锑(Sb_2O_3)和石墨烯(GP)对玻璃纤维(GF)增强聚酰胺6(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A/Sb_2O_3(质量比为70/30)的加入改善了PA6和GF的相容性,与不添加阻燃剂的PA6/GF相比,当MCA/Sb_2O_3含... 研究了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氧化锑(Sb_2O_3)和石墨烯(GP)对玻璃纤维(GF)增强聚酰胺6(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A/Sb_2O_3(质量比为70/30)的加入改善了PA6和GF的相容性,与不添加阻燃剂的PA6/GF相比,当MCA/Sb_2O_3含量为30份时,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和阻燃性能显著提高;GP的加入对PA6/GF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阻燃性能明显提高,当GP的含量为0.3份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0.1%,阻燃等级达到UL 94 V-0级;GP在PA6/GF的燃烧过程中具有促进炭化和发泡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阻燃 聚酰胺6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双向经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胜 梁颖超 +4 位作者 吴方娟 方辉 范新凤 陈晖 王永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双向经编玻璃纤维(BWKG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KH550改性BWKGF(k-BWKGF)和TDI改性BWKGF(t-BWKGF),并采用热塑性树脂传递模塑成型(T-RTM)工艺制备了聚酰胺6(PA6)/BWKGF、PA6/k-B... 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双向经编玻璃纤维(BWKG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KH550改性BWKGF(k-BWKGF)和TDI改性BWKGF(t-BWKGF),并采用热塑性树脂传递模塑成型(T-RTM)工艺制备了聚酰胺6(PA6)/BWKGF、PA6/k-BWKGF和PA6/t-BWKGF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万能试验机对改性前后BWKGF结构、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BWKGF和t-BWKGF表面接枝了活性基团;改性处理增大了BWKGF表面的粗糙度,改善了其和PA6间的界面结合效果;改性处理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PA6/t-BWKGF和PA6/k-BWKGF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了130 MPa和140 MPa,比PA6/BWKGF分别提高了44.5%和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酰胺6 阴离子聚合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铜钨基碳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高温压缩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阙吴梅 黄友庭 陈文哲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9,65,共7页
通过熔渗烧结法制备CuW80合金,然后在1 250℃下渗碳4h制备梯度结构铜钨基碳化物复合材料;利用材料试验机对渗碳前后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压缩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其组织及压缩断口进行了观察,研究了温度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 通过熔渗烧结法制备CuW80合金,然后在1 250℃下渗碳4h制备梯度结构铜钨基碳化物复合材料;利用材料试验机对渗碳前后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压缩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其组织及压缩断口进行了观察,研究了温度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了约70μm厚的渗碳层,表面硬度较CuW80合金的提高了约95.1%;复合材料在室温压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随温度升高,加工硬化作用逐渐减弱;抗压强度和压缩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均优于CuW80合金的;随温度升高,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由以韧窝为主逐渐变成以塑性孔洞为主,压缩断裂方式是韧脆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 铜钨基碳化物复合材料 渗碳 高温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TiCN/W-Cu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友庭 李晓伟 +5 位作者 查元飞 周晓龙 黄歆 花能斌 陈文哲 彭栋梁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0,共10页
以铜粉、TiCN粉以及由化学镀法制备的铜包覆钨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CN/W-Cu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致密,细小的TiCN颗粒弥散分布在钨和铜相界处;复合材... 以铜粉、TiCN粉以及由化学镀法制备的铜包覆钨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CN/W-Cu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致密,细小的TiCN颗粒弥散分布在钨和铜相界处;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为97.9%,硬度为282.7 HV,分别比W-Cu合金提高了0.6%和22.2%,常温与高温下的磨损率均低于W-Cu合金,25℃下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变为疲劳磨损、黏着磨损与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TiCN/W-Cu复合材料 高温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原位纤维化对TPEE/PTFE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娟 王亚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43,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化的影响,制备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PTFE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TFE含量对TPEE的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纤维可以促进TPEE结... 通过熔融共混法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化的影响,制备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PTFE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TFE含量对TPEE的结晶行为、流变行为以及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纤维可以促进TPEE结晶,改善TPEE的流变性能。纳米纤维的高比表面积为泡孔成核提供了大量成核位点,有效提高了泡孔密度,降低了泡孔尺寸;当PTFE含量为2份时,制备了平均泡孔直径为3.2μm,平均泡孔密度为3.11×10^(10)个/cm^(3)的复合材料泡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聚四氟乙烯 纳米纤维 泡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吴方娟 方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六水合氯化镁、氢氧化钠、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己内酰胺为溶剂,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还原氧化石墨烯[Mg(OH)_(2)/R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和GO含量对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中GO被原... 以六水合氯化镁、氢氧化钠、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己内酰胺为溶剂,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还原氧化石墨烯[Mg(OH)_(2)/R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和GO含量对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中GO被原位还原成RGO,Mg(OH)_(2)纳米片负载在RGO表面。所有Mg(OH)_(2)/RGO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都十分高效,在5min内均能将其完全催化降解,这是由于Mg(OH)_(2)纳米片和RGO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具有协同作用。其中Mg(OH)_(2)纳米片的大比表面积使其对MB表现出良好的吸附作用,而负载在RGO表面的Mg(OH)_(2)纳米片保证了RGO的光催化效果。此外,反应时间对光催化性能影响不大,而随着GO含量的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循环使用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还原氧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化学沉淀法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颗粒对激光熔覆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5
10
作者 黄祖凤 张冲 +2 位作者 唐群华 戴品强 吴波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制备添加WC颗粒的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研究WC含量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WC含量的高熵合金涂层均由简单的面心立方结构(FCC)和体心立方结构(BCC)两相组成。随着WC含量的提高,涂层中FCC相含...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制备添加WC颗粒的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研究WC含量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WC含量的高熵合金涂层均由简单的面心立方结构(FCC)和体心立方结构(BCC)两相组成。随着WC含量的提高,涂层中FCC相含量不断减少,BCC相含量不断增加。WC颗粒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发生溶解并完全溶入FCC相和BCC相中,并未引起复杂碳化物相的生成。不同WC含量的涂层均为树枝晶组织。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快速凝固条件有利于抑制枝晶和枝晶间的成分偏聚。WC含量的提高使枝晶细化,硬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涂层 激光熔覆 WC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激光熔覆FeCoCrNiB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与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祖凤 张冲 +2 位作者 唐群华 戴品强 吴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在Q235钢基材表面制备FeCoCrNiB高熵合金涂层,涂层致密,无裂纹和气孔,由条状M3B相和基体fcc相两相组成。分析了涂层具有这种相组成的原因。研究了高温退火对涂层组织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00℃或1000℃退火后,涂层中析出了颗粒状... 在Q235钢基材表面制备FeCoCrNiB高熵合金涂层,涂层致密,无裂纹和气孔,由条状M3B相和基体fcc相两相组成。分析了涂层具有这种相组成的原因。研究了高温退火对涂层组织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00℃或1000℃退火后,涂层中析出了颗粒状和短棒状的M3B相;1150℃退火后,条状、颗粒状和短棒状组织均消失,形成了粗大的块状M3B相,块状组织硬度达1188HV;涂层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软化性能,900℃或1000℃退火后,硬度仅分别下降约7%和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涂层 激光熔覆 高温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载药体系制备及释药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崔志香 司军辉 +3 位作者 宋来瑞 黄旭方 王乾廷 陈文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5-190,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并以其为载体包覆阿莫西林,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配比、纺丝电压、收集距离和药物含量对PVA/CS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紫外分光光...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并以其为载体包覆阿莫西林,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配比、纺丝电压、收集距离和药物含量对PVA/CS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载药复合纳米纤维膜药物释放速率。结果表明,随着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增加,药物含量减少,复合纳米纤维膜直径降低,直径分布均匀性增加。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药物释放时间的延长,载药PVA/CS复合纳米纤维膜药物释放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聚乙烯醇 壳聚糖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耐磨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黄标 张冲 +3 位作者 程虎 唐群华 饶湖常 戴品强 《中国表面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共7页
为探究Cr元素对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了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和耐磨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r含量对FeCoCrxNiB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 为探究Cr元素对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了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和耐磨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r含量对FeCoCrxNiB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态高熵合金的组织均由先共晶M2B相和共晶组织(面心立方结构相(FCC)+M2B相)组成。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共晶组织含量增多,M2B相减少,先共晶硼化物形态呈现不规则颗粒状到树枝状再到条块状的变化,共晶组织形貌由蜂窝状向片层状转变。涂层平均硬度随着Cr含量增加逐渐降低,FeCoCr0.5NiB涂层平均硬度最高为860HV0.2。涂层的耐磨性能与硬度呈正相关关系,即FeCoCr0.5NiB涂层耐磨性最高,FeCoCr3NiB涂层耐磨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5)CoCrFeNi高熵合金高温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洪丽华 张华 +3 位作者 王乾廷 唐群华 戴品强 吴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58,62,共4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Al0.5CoCrFeNi高熵合金(下标表示摩尔比)。研究了高熵合金在800、900℃的75wt%Na2SO4+25wt%NaCl熔盐中抗高温腐蚀性。利用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高熵合金的腐蚀层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结果表...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Al0.5CoCrFeNi高熵合金(下标表示摩尔比)。研究了高熵合金在800、900℃的75wt%Na2SO4+25wt%NaCl熔盐中抗高温腐蚀性。利用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高熵合金的腐蚀层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高熵合金在熔盐中的腐蚀质量损失较严重,随腐蚀温度升高,抗腐蚀性下降;腐蚀层出现明显分层,合金表面生成了疏松多孔的NaFeO2等多种混合氧化物;合金腐蚀过程发生内氧化和内硫化,内层生成Al2O3、Cr2O3混合氧化物及Cr5S6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高温腐蚀 腐蚀动力学 硫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掺杂Sn基氧化物电极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雪华 邓芬勇 +3 位作者 翁卫祥 王欣 林玮 唐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3-1338,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和局域密度近似,研究Ru掺杂SnO_2形成的Sn_(0.875)Ru_(0.125).O_2复合氧化物电极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比较掺杂前后体系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载流子浓度。计算表明:Ru掺杂后SnO_2的晶胞...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和局域密度近似,研究Ru掺杂SnO_2形成的Sn_(0.875)Ru_(0.125).O_2复合氧化物电极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比较掺杂前后体系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载流子浓度。计算表明:Ru掺杂后SnO_2的晶胞体积缩小,复合氧化物电极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载流子浓度均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材料的导电类型呈现近金属特性,揭示Ru掺杂后SnO_2导电性能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导带底附近形成的杂质能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基氧化物 Ru掺杂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子结构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含量对FeCoCrxNiB高熵合金涂层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冲 黄标 戴品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8,共7页
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FeCoCr_xNiB(x=0.5~3)高熵合金涂层。不同Cr含量(原子数分数)的FeCoCr_xNiB高熵合金涂层在900℃下进行高温氧化实验,测定其氧化动力曲线,并采用XRD、SEM和EDS等方法分析氧化层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 在45钢基体上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FeCoCr_xNiB(x=0.5~3)高熵合金涂层。不同Cr含量(原子数分数)的FeCoCr_xNiB高熵合金涂层在900℃下进行高温氧化实验,测定其氧化动力曲线,并采用XRD、SEM和EDS等方法分析氧化层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不同Cr含量的FeCoCr_xNiB涂层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都符合抛物线规律。随着Cr含量的增加,FeCoCr_xNiB涂层的氧化膜由富Fe的氧化物逐渐向富Cr氧化物转变,并最终生成稳定、连续的Cr2O3氧化膜。富Fe的氧化物表面形貌为针状且较为疏松,而富Cr的氧化物则为较为致密颗粒状。涂层的抗氧化性能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Cr含量超过x=2后,FeCoCr_xNiB涂层获得了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涂层 激光熔覆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变形对Al0.5FeCoCrNi高熵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范太云 唐群华 +2 位作者 陈文哲 戴品强 吴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8-263,共6页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Al0.5FeCoCrNi高熵合金,采用轧制方法获得轧制变形量分别为30%、60%和90%的塑性变形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及附带能谱分析仪、透射电镜、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塑性变形对合金组...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Al0.5FeCoCrNi高熵合金,采用轧制方法获得轧制变形量分别为30%、60%和90%的塑性变形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及附带能谱分析仪、透射电镜、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塑性变形对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后合金的枝晶相被压扁拉长,枝晶间相沿轧制方向被拉长。合金的加工硬化能力强,轧制变形量分别为30%、60%和90%的合金的显微硬度分别为268.8HV,348.4HV和393.9HV,但耐磨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塑性变形 加工硬化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颗粒对激光熔覆FeCoCrNiB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与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琪 饶湖常 +2 位作者 沈志博 黄祖凤 戴品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7-150,155,共5页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制备添加WC颗粒的FeCoNiCrB高熵合金涂层,研究WC颗粒对涂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WC时,涂层由条状M3B相和基体fcc相两相组成。当WC含量为5%时,涂层中出现M3C相,涂层由M3B相、fcc相和M3C组成。当WC...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制备添加WC颗粒的FeCoNiCrB高熵合金涂层,研究WC颗粒对涂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WC时,涂层由条状M3B相和基体fcc相两相组成。当WC含量为5%时,涂层中出现M3C相,涂层由M3B相、fcc相和M3C组成。当WC含量为10%时,涂层组织发生较大变化,变为枝晶组织,其中枝晶对应M23(C,B)6相,枝晶间由网状M7(C,B)3相和fcc相组成。WC含量为20%时,涂层仍为枝晶组织,枝晶对应M23(C,B)6相,枝晶间中网状组织消失,枝晶间为fcc相。随着W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涂层 激光熔覆 WC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Al_(0.5)CoCrFe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群华 赵亚光 +1 位作者 蔡建宾 戴品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对Al0.5CoCrFeNi高熵合金经不同温度时效处理24 h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前后,Al0.5CoCrFeNi高熵合金均由简单的体心立方相和面心立方相组成,组织主要为树枝晶形貌。但是,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800℃和1 000... 对Al0.5CoCrFeNi高熵合金经不同温度时效处理24 h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前后,Al0.5CoCrFeNi高熵合金均由简单的体心立方相和面心立方相组成,组织主要为树枝晶形貌。但是,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800℃和1 000℃),树枝晶析出弥散分布的针状第二相,且第二相数量不断增大。由于第二相的弥散强化作用,时效处理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处理 微观组织 高熵合金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0.5)AlCoFeNiCr_x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亚光 梅虎 +2 位作者 戴品强 吴波 郑炜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3-756,768,共5页
通过XRD分析、SEM观察和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Cr含量对Ti0.5AlCoFeNiCrx(x为摩尔比,x=0,0.5,1,1.5,2,3)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不含Cr时,呈现单一的体心立方结构;当加入Cr元素后,出现了另一种富Cr的体心... 通过XRD分析、SEM观察和压缩实验研究了不同Cr含量对Ti0.5AlCoFeNiCrx(x为摩尔比,x=0,0.5,1,1.5,2,3)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金不含Cr时,呈现单一的体心立方结构;当加入Cr元素后,出现了另一种富Cr的体心立方相。随着Cr含量的增加,组织从树枝晶逐渐转变到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组织,表明Cr能促使合金发生共晶反应。适量的Cr元素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压缩力学性能,其中Ti0.5AlCoFeNiCr0.5合金具有最好的压缩强度和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微观组织结构 共晶转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