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台传统建筑类型及其文化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林从华 林兆武 +1 位作者 于苏建 薛小敏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8,共4页
通过对福建与台湾两地的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及其学术交流活动,指出不同文化类型及其对应的文庙、寺院、妈祖庙、关帝庙、民居、宗祠、会馆等建筑模式,提出闽台在历史上都是移民社会,共同在一个面向海洋的环境里,不断地融合、撞击而... 通过对福建与台湾两地的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及其学术交流活动,指出不同文化类型及其对应的文庙、寺院、妈祖庙、关帝庙、民居、宗祠、会馆等建筑模式,提出闽台在历史上都是移民社会,共同在一个面向海洋的环境里,不断地融合、撞击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建筑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台湾省 传统建筑 文化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景观分形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春英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陈平留 洪滔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9-321,共3页
基于分形理论,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管理区的水系分形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管理区河长分维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1.216 3)>黄坑区水系(1.186 6)>坪山区水系(1.132 6)>大安区水系(1.061 3);4个管理区河网分维值为... 基于分形理论,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管理区的水系分形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管理区河长分维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1.216 3)>黄坑区水系(1.186 6)>坪山区水系(1.132 6)>大安区水系(1.061 3);4个管理区河网分维值为1.722 3-1.865 4;4个管理区河网密度值的大小顺序为桐木区水系(3.825 4 km.km-2)>大安区水系(3.052 2km.km-2)>黄坑区水系(2.566 1 km.km-2)>坪山区水系(2.020 5 km.km-2)。说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景观发育现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河长分维 河网分维 河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空间类型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从华 张兴国 +1 位作者 黄东海 唐春媛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详述了遗存至今的窟室建筑、龛室建筑、窟檐建筑和摩崖建筑等4种空间类型的蜀中佛教建筑.指出巴蜀不同形制的摩崖石刻建筑是蜀中佛教建筑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提出巴蜀摩崖建筑所具有... 根据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详述了遗存至今的窟室建筑、龛室建筑、窟檐建筑和摩崖建筑等4种空间类型的蜀中佛教建筑.指出巴蜀不同形制的摩崖石刻建筑是蜀中佛教建筑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提出巴蜀摩崖建筑所具有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内涵,必将丰富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并对现代建筑创作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建筑空间 类型 巴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MIT经验 重构城市规划基础理论课程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春媛 林从华 柯美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6-69,共4页
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系网上开放式的课程组织与设置,比较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与之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差距,指出国内在"学以致用"误导下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构中只重视规划理论忽略城市分析的问题,... 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系网上开放式的课程组织与设置,比较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与之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差距,指出国内在"学以致用"误导下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构中只重视规划理论忽略城市分析的问题,对我国高校城市规划基础理论课程内涵与知识结构构建提出建议,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规划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 城市规划 基础理论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区建筑空间构成探析——以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丽彬 林从华 +1 位作者 林晓嵩 蔡丽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007-18009,18097,共4页
通过对滨水区建筑空间的概念、特点的认知,以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指出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自然地理空间、规划结构空间、传统院落空间、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手法与特征。详细解析了"... 通过对滨水区建筑空间的概念、特点的认知,以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指出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自然地理空间、规划结构空间、传统院落空间、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手法与特征。详细解析了"一心三轴"的三馆空间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到建筑环境因素进行平面规划布局,塑造出半围合的"文化广场"空间、收放自如的"开放式庭院"序列空间以及错落有致的"立体生态庭院"空间,利用这些叠加空间营造出庭院化、园林化的阅读、休憩、娱乐、交友环境。希望能启发滨水区建筑的设计思路,创作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特色的滨水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建筑 空间塑造 生态庭院 元素 序列 共享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监控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员萍 林从华 +1 位作者 王浩 黄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746-15748,15832,共4页
以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监控体系,从而保障世界遗产地得到科学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遗产地监测与监控的内容,确定遗产地的监测指标,其次提出了遗产地监测的内容、位置、结果... 以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监控体系,从而保障世界遗产地得到科学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遗产地监测与监控的内容,确定遗产地的监测指标,其次提出了遗产地监测的内容、位置、结果反馈和设备的要求。最后,从成立数字信息监测监控中心,采用科学的监测方式和手段,完善监测点的布控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方面构建了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监测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宁 世界自然遗产 监测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态可持续背景下对建筑用木材的再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征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透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对建筑用木材在生态性、高效性及可持续运用等方面进行剖析,力图破除当前对木材在建筑中使用的片面认识,唤起建筑界、林业界对木材在当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木材 生态 可持续 建筑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M模式的吉山旅游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50-2951,共2页
以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旅游区为例,在对旅游地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P-C-M模式,拟定旅游规划方案,分别就旅游区斑块、廊道、基质设计进行阐述。
关键词 旅游 规划 模式 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对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卓娜 马松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71-174,178,共5页
通过分析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精神与空间特征,提炼出地域性文化在传统民居建筑中表现为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等属性,论证了三坊七巷这一地域性的传统建筑从形似到神似,从局部到整体,从精神到现实对现代居... 通过分析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精神与空间特征,提炼出地域性文化在传统民居建筑中表现为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等属性,论证了三坊七巷这一地域性的传统建筑从形似到神似,从局部到整体,从精神到现实对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功能、布局、材料等方面的启示,指出现代设计应积极从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精神,这样的手段与形式是设计师们必须努力秉承并延续下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坊七巷 建筑文化 居住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总体概念规划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赛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702-16706,共5页
该研究介绍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规划建设的背景,在综合分析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定位,提出规划策略和概念以及规划方案:包括总体布局、分区功能定位、景点策划、规划实施建议,为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 总体概念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的海西主体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苏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采用投影寻踪模型,选取典型指标,利用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优化求取最佳投影方向,对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2007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对应的等级值分别为3.74、3.96和3.30,分别处... 采用投影寻踪模型,选取典型指标,利用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优化求取最佳投影方向,对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2007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对应的等级值分别为3.74、3.96和3.30,分别处于较健康、较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结合指标体系,分析3个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模型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模式在旅游区景观规划的应用研究——以永安吉山旅游区为例
12
作者 陈芝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8期55-56,共2页
采用景观生态学P-C-M模式对永安市吉山旅游区景观规划进行探讨,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旅游区规划方案。根据旅游需求特点及景观特色将旅游区斑块定义为不同性质旅游功能区,划分成为""两区一带"三大斑块,将交通... 采用景观生态学P-C-M模式对永安市吉山旅游区景观规划进行探讨,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旅游区规划方案。根据旅游需求特点及景观特色将旅游区斑块定义为不同性质旅游功能区,划分成为""两区一带"三大斑块,将交通廊道理解为旅游景观斑块通道,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对基质背景的营造根据旅游区所依托的大环境背景,分成自然与人文两种类型。本研究立足旅游功能需求,将P-C-M模式中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的内涵及范畴进行特化及延伸,使之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规划模式 景观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故宫修复测绘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余明 丁辰 +1 位作者 刘长征 过静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3,共3页
国家重大古建筑在大规模修复前要求进行精确的测绘工作 ,以取得较完备的科学记录档案 ,为古建筑规划保护和修复提供第一手资料 ,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的重要资料。本次故宫修复测绘运用了多项现代测绘技术 ,具有快速、精... 国家重大古建筑在大规模修复前要求进行精确的测绘工作 ,以取得较完备的科学记录档案 ,为古建筑规划保护和修复提供第一手资料 ,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的重要资料。本次故宫修复测绘运用了多项现代测绘技术 ,具有快速、精确、多方位的特点 ,为古建筑测绘新途径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古建筑修复 测绘 全站仪 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镇保护与更新模式探析——以闽北和平古镇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唐春媛 刘明 +1 位作者 黄东海 林从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古镇旅游热潮的兴起,古镇保护与更新问题日益突出。以闽北和平古镇为实证,通过现场对居民的访谈、调研,指出古镇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历史功能衰退和价值认识差异而引发保护与更新的现实问题,对照周庄与丽江古镇保护与更... 近年来,随着国内古镇旅游热潮的兴起,古镇保护与更新问题日益突出。以闽北和平古镇为实证,通过现场对居民的访谈、调研,指出古镇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历史功能衰退和价值认识差异而引发保护与更新的现实问题,对照周庄与丽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只有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寻求规划师和建筑师支持合作的多元保护与更新模式,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协调保护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利于古镇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保护与更新模式 公众参与 和平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春英 林从华 +3 位作者 洪伟 吴承祯 何春玲 陈莺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7-883,共7页
采用变换矢栅转换过程中像元尺度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分维数方法选取最佳的像元尺度值。结果表明:蔓延度指数、邻近相似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是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而单... 采用变换矢栅转换过程中像元尺度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分维数方法选取最佳的像元尺度值。结果表明:蔓延度指数、邻近相似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是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而单调递减,递减的速率在10~50m区间上较快,在50~500m区间的减少较慢;连接度、结合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变化曲线;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而言,矢栅转换的像元尺度选择30m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像元尺度 格局指数 分维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27
16
作者 于苏建 袁书琪 《旅游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85-94,共10页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由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等8个评价轴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景观 景观感知 多维感官 SD法 因子分析法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景观指数随一阶地形因子分异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春英 卓德雄 +2 位作者 张祖柱 林晓枝 刘东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36-541,共6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武夷山自然遗产地的植被景观,利用3S技术和景观指数软件,对其植被景观指数随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空间分异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面积、景观斑块数量、景观丰度、景观多样性及景观优势度指数的曲线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武夷山自然遗产地的植被景观,利用3S技术和景观指数软件,对其植被景观指数随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空间分异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面积、景观斑块数量、景观丰度、景观多样性及景观优势度指数的曲线随坡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坡向景观带上6种景观指数从强到弱的顺序为东坡向、东南坡向、西南坡向、西北坡向、西坡向、南坡向、北坡向、东北坡向、无坡向;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增,6种景观指数均先增加后减少。建议加强25°<S≤35°、45°<S≤60°景观带、东南坡景观带和海拔1200 m<HB≤1400 m景观带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景观 景观指数 坡度 坡向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开发对世界双遗产地植被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春英 张春玲 郑少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采用景观视觉敏感度、植被景观优势度倒数、平均分维数的倒数、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景观聚合度倒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倒数、建筑面积比及道路廊道密度指数8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旅游干扰评价模型,评价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 采用景观视觉敏感度、植被景观优势度倒数、平均分维数的倒数、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景观聚合度倒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倒数、建筑面积比及道路廊道密度指数8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旅游干扰评价模型,评价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植被景观的干扰,并首次利用改进单纯形投影寻踪法来对8个模型指标因子进行聚类分级和检验其贡献度水平。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大竹岚、先峰岭、挂敦、双溪口景区景观系统干扰较轻,对桃园峪、黄岗山、双泉寺、麻雀观鸟和罗家洞景区干扰较严重,对坳头农家度假村和三岗景区干扰最严重。8个指标表征干扰强度的贡献率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视觉敏感度指数=植被景观优势度倒数=平均分维数的倒数>道密度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数倒数>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建筑面积比>景观聚合度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旅游 植被景观 干扰模型 改进单纯形投影寻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类型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春英 张春玲 +3 位作者 林晓侠 胡赛强 何春玲 葛新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3-869,共7页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对于该区域应在600 m×600 m空间尺度上研究较为合理;景观斑块的全局关联性在一级分类标准下是负相关,但在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标准下,呈现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植被景观 空间尺度 空间关联性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洋 魏峰 马松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77-180,共4页
从设计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对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应尤为关注领域感与个人空间、距离感与就座选择、安全感与方位感、私密性及公共性等心理环境因素,并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 从设计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对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应尤为关注领域感与个人空间、距离感与就座选择、安全感与方位感、私密性及公共性等心理环境因素,并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论述,试图对办公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全面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环境 设计心理学 环境行为学 办公空间 室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