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lphi+AHP的茶树种质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邱佳雄 高峰 +2 位作者 李琳玉 张宁宁 陈志丹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156,共10页
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科学的茶树种质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茶树种质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提供评价工具。通过田野调研以及相关标准、管理办法等文献分析,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福建省为例,筛选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对专家特征... 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科学的茶树种质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茶树种质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提供评价工具。通过田野调研以及相关标准、管理办法等文献分析,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福建省为例,筛选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对专家特征、意见可靠性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AHP法计算权重。结果表明,2轮专家积极性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09、0.847,最终确定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茶树种质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库中达成了令人满意的共识,即符合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管理特色,体现交叉学科优势,适用于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管理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管理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茶庄园旅游环境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经营者与消费者双重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淑媚 商密川 +1 位作者 赵霏 徐恒斌 《农业展望》 2024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茶庄园是休闲农业旅游的新业态载体,助推茶旅产业供给侧改革与三产融合。本研究基于经营者与消费者双重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分析与游客体验价值实证研究,探讨茶庄园旅游环境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作用路径与影响... 茶庄园是休闲农业旅游的新业态载体,助推茶旅产业供给侧改革与三产融合。本研究基于经营者与消费者双重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分析与游客体验价值实证研究,探讨茶庄园旅游环境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作用路径与影响机制。实地走访福建省安溪县3个典型茶庄园与经营者深度访谈,总结提取旅游环境质量的5个核心范畴和体验价值的3个核心范畴,作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的重要影响变量。对调研的342份样本数据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旅游环境质量、游客体验价值均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游客体验价值在旅游环境质量与游客满意度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旅游地社会责任正向调节游客体验价值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基于此,助力乡村振兴与持续推动茶庄园旅游高质量发展,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个性化体验氛围、承担产品安全与社会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茶庄园 旅游环境质量 游客满意度 体验价值 旅游地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标准《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ISO20716:2022)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丹 李琳玉 +1 位作者 黄艳 孙威江 《中国茶叶》 2023年第6期22-25,共4页
2022年9月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国际标准《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ISO 20716:Oolong tea-Definit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s),该标准规定了乌龙茶的定义、基本要求、工艺要求、化学指标要求,以及包装和标志要求等内容。文章从... 2022年9月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国际标准《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ISO 20716:Oolong tea-Definition and basic requirements),该标准规定了乌龙茶的定义、基本要求、工艺要求、化学指标要求,以及包装和标志要求等内容。文章从该标准的制订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及实施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以期促进国际标准的宣贯和认识,推动标准的落实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 20716 乌龙茶 国际标准 内容解读 实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梅占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芷炫 戴浩民 +4 位作者 王晓霞 黄雪程 鄂辰宇 林荣溪 陈志丹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4期36-42,共7页
以是否进行摇青处理以及不同萎凋和发酵温度处理加工制作而成的梅占红茶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探究梅占红茶加工的最佳参数。22℃萎凋、24℃发酵处理梅占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高于CK处理(28℃... 以是否进行摇青处理以及不同萎凋和发酵温度处理加工制作而成的梅占红茶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探究梅占红茶加工的最佳参数。22℃萎凋、24℃发酵处理梅占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高于CK处理(28℃萎凋、30℃发酵)。22℃萎凋、24℃发酵处理的茶样和28℃萎凋(期间1 min摇青处理)、30℃发酵处理的茶样感官品质高于CK处理。22℃萎凋、24℃发酵所制红茶呈现汤色橙红明亮,淡花香、较浓较爽口的品质特点,而28℃萎凋(期间1 min摇青处理)、30℃发酵所制红茶香气高浓且甜花香明显、滋味甜浓爽口、汤色橙红明亮,其感官评分较22℃萎凋、24℃发酵处理高2.25分。整体而言,梅占品种制作传统型红茶以22℃萎凋、24℃发酵工艺更优,而制作花香型红茶则以28℃萎凋(期间1 min摇青处理)、30℃发酵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占 红茶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理论的闽南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启鹏 郑万河 +1 位作者 何环珠 谭曼曼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3期129-132,共4页
古茶树是茶叶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以及茶叶基因溯源的根源。闽南古茶树作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林业资源和科研资源,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利用对新阶段闽南地区茶产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SWOT分析结果,在管理模式、保护力度和... 古茶树是茶叶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以及茶叶基因溯源的根源。闽南古茶树作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林业资源和科研资源,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利用对新阶段闽南地区茶产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SWOT分析结果,在管理模式、保护力度和综合利用上为闽南古茶树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理论 古茶树 保护与利用 现状 对策 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