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薯13号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游天智 《河南农业》 2016年第29期20-21,共2页
龙薯13号具有质优、稳产、高产、抗病强等优点,适宜在东南沿海福建区域推广种植.宁德市蕉城区于2013年引进龙薯13号示范种植,安排在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种植,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农户及甘薯销售企业的欢迎.基于此,就龙薯13号的种植表现及... 龙薯13号具有质优、稳产、高产、抗病强等优点,适宜在东南沿海福建区域推广种植.宁德市蕉城区于2013年引进龙薯13号示范种植,安排在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种植,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农户及甘薯销售企业的欢迎.基于此,就龙薯13号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薯13号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应急储备种子仓库管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丕元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种子管理站 仓库管理 储备量 贮存技术 种子入库 生产资料 粮食生产 种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宜香229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游天智 陈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542-4542,共1页
介绍了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宜香229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宜香2292 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游天智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8-9,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要点 新组合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特性 杂交稻 三系杂交水稻 福建省农科院 特征 新品种推广 杂交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备优质晚稻新品种引种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南钦 《福建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1-2,共2页
进行8个优质稻新品种的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表现米质优,有7个品种生育期适宜、适应性较广,可作为宁德市蕉城区优质稻后备品种继续试种。
关键词 优质晚稻 品种 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优673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南钦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5-6,共2页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制种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杂交稻新组合 水稻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丰优3301在蕉城作中稻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玉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2期50-51,共2页
闽丰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不育系闽丰1A与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9—2010年宁德蕉城区引进作中稻栽培,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 闽丰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不育系闽丰1A与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9—2010年宁德蕉城区引进作中稻栽培,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在永安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闽丰优3301 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优明10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8
作者 杨志富 《福建稻麦科技》 2008年第3期44-45,共2页
金优明100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用优质不育系金23A与抗病恢复系明恢100配组育成的早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1)。宁德市蕉城区2006年引进种植,经过2006、2007年试验示范,... 金优明100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用优质不育系金23A与抗病恢复系明恢100配组育成的早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1)。宁德市蕉城区2006年引进种植,经过2006、2007年试验示范,总体表现优异,2008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优明100 杂交早稻 栽培技术要点 新组合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特性 特征 三明市农科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新组合Ⅱ优16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9
作者 吴南钦 《福建稻麦科技》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中稻 Ⅱ优162品种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旱育栽培秧龄和插植密度试验初报
10
作者 杨志富 《福建稻麦科技》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中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最适秧龄为4.5叶。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丛/m2,以25丛/m2最适宜。生产上...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中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最适秧龄为4.5叶。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丛/m2,以25丛/m2最适宜。生产上适宜的组合是秧龄4.5叶、插植密度25丛/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旱育秧 秧龄 插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旱育秧秧龄和插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杨志富 陈立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4期109-109,111,共2页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中的作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最适秧龄为4.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秧龄3.5叶,不受插植密度影响;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中的作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最适秧龄为4.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秧龄3.5叶,不受插植密度影响;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万丛/hm2,以25万丛/hm2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旱育秧 秧龄 插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农2优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吴玉华 王旭春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13-14,共2页
总结2010年、2011年蕉城区引进高产、优质晚籼三系杂交稻"金农2优3号"作中稻栽培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3
作者 吴玉华 吴南钦 王旭春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2期82-84,共3页
对9个中稻新品种与对照宜香2292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农2优3号、红莲优6号、宜优673、双两优1号适宜在宁德蕉城区作中稻种植。
关键词 中稻 试验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新品种红优2155在福安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4
作者 黄钰淼 吴玉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3期20-21,共2页
红优2155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红矮A与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1年在福安作早稻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红优2155在福安作早稻种... 红优2155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红矮A与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1年在福安作早稻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红优2155在福安作早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红优2155 种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型玉米永珍七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黄钰淼 吴玉华 《种子科技》 2018年第1期39-39,42,共2页
在总结鲜食型玉米品种永珍七号特征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借鉴。
关键词 鲜食型玉米 永珍七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16
作者 杨蓉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2期116-116,共1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种植业水平的提升,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抗击病虫害始终是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抗病技术也十分重要。接下来本文就针对水稻中如何加强抗病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种植业水平的提升,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抗击病虫害始终是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抗病技术也十分重要。接下来本文就针对水稻中如何加强抗病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也能对今后我国种植水稻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全面提升我国的农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 抗病技术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