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狂犬病毒街毒株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明 邓艳琴 +3 位作者 王灵岚 林代华 杨秀惠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4-687,共4页
目的分离福建省狂犬病毒街毒株,了解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疑似狂犬的脑组织,通过细胞培养和乳鼠脑接种分离狂犬病毒,用直接免疫荧光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从疑似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 目的分离福建省狂犬病毒街毒株,了解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疑似狂犬的脑组织,通过细胞培养和乳鼠脑接种分离狂犬病毒,用直接免疫荧光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从疑似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TCID50的测定结果显示,细胞毒滴度不高,病毒株对BHK-21细胞的适应性不强,LD50的测定结果显示,病毒株为狂犬病毒强毒株。结论从福建省家犬中成功分离到狂犬病毒街毒株,为狂犬病的实验室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街毒株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炎华 翁育伟 +7 位作者 张建明 修文琼 陈宏彬 赵琳 何文祥 朱颖 谢剑锋 郑奎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了解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临床治疗与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DCK细胞分离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的毒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其抗原性、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征... 目的了解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临床治疗与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DCK细胞分离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的毒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其抗原性、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征。结果从该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得到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FujianGulou/SWL64/2016(H1N1),其8个节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A/California/07/2009(H1N1)疫苗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6.9%~98.9%和96.7%~99.5%。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A蛋白共有18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K163Q、S185T、S203T和D222N变异涉及到3个不同的抗原位点,提示病毒发生抗原漂移;与受体结合位点相关的D222N突变还提示病毒感染下呼吸道的能力增强。耐药性分析显示该病毒对金刚烷胺耐药,对达菲仍然敏感。结论本次研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抗原漂移现象,且具备引发重症肺炎的分子特征,应进一步加强监测,为疫情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肺炎 甲型H1N1流感 全基因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岸出入境人员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的编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少炜 肖武 +6 位作者 张述铿 吴思英 史灵梅 陈翰林 张建庆 杨艳 郑华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891,共3页
目的为满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精神系统项目检查和口岸精神病监测防控需要,编制出入境人员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以下简称FSRS)。方法采用SCL-90和EPQ-RCS 48量表中有关因子组合成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对3085名测试者进行了FSRS量表... 目的为满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精神系统项目检查和口岸精神病监测防控需要,编制出入境人员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以下简称FSRS)。方法采用SCL-90和EPQ-RCS 48量表中有关因子组合成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对3085名测试者进行了FSRS量表测试,其结果用于计算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随机抽取其中90名进行了SCL-90量表和EPQ量表的测量,其结果用于计算效标效度。结果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4个维度(强迫、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模型的结果;该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8,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和分半信度均大于0.75;各维度的效标效度均大于0.65。结论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和可操作性,能基本满足口岸精神病监测防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人员 精神卫生快速自评量表 验证性因子分析 精神病监测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首例狂犬病街毒分离株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明 王宇平 +2 位作者 邓艳琴 王灵岚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314,329,共5页
目的对福建省首次分离的狂犬病毒街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了解病毒序列及进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街毒的遗传变异规律积累理论资料。方法从病毒细胞培养液中直接提取病毒RNA,采取分段RT-PCR的方法进行序列扩增,将获得的各基因片... 目的对福建省首次分离的狂犬病毒街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了解病毒序列及进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街毒的遗传变异规律积累理论资料。方法从病毒细胞培养液中直接提取病毒RNA,采取分段RT-PCR的方法进行序列扩增,将获得的各基因片段进行分子克隆后测序,运用生物学软件进行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自行设计的引物,获得了狂犬病毒街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编码区没有插入和缺失的发生,对毒株在N蛋白主要抗原位点发生的突变为在B细胞表位发生了379位V→L的突变;糖蛋白抗原位点I(231位)的氨基酸为L;在抗原位点II 199位点发生了R→G的突变,抗原位点III 333位为精氨酸(R)。与国内河北一街毒株BD06无论在G基因的进化上还是N基因的分型上都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获得狂犬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了解病毒重要的氨基酸位点特征,为进一步探讨福建省狂犬病毒变异、传播机制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基因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在媒介蚊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方义亮 高博 +4 位作者 王宇平 肖武 张建庆 王光辉 凌飞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蚊类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与人类关系密切,可传播多种疾病。由于媒介蚊类的医学重要性,对其准确鉴定是一项重要和有难度的工作。本文在与蚊类形态鉴定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尝试从分子生物学方法上,对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在蚊类鉴定上的应... 蚊类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与人类关系密切,可传播多种疾病。由于媒介蚊类的医学重要性,对其准确鉴定是一项重要和有难度的工作。本文在与蚊类形态鉴定方法对比的基础上,尝试从分子生物学方法上,对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在蚊类鉴定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对蚊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检验检疫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蚊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血蠓分子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飞鹏 黄恩炯 +2 位作者 肖武 宋诚本 王宇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7-1232,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系统学相关技术日臻完善,在物种分类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分子分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分类技术的不足,可有效区分近缘种、隐种,并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系统学相关技术日臻完善,在物种分类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分子分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分类技术的不足,可有效区分近缘种、隐种,并在物种种群进化、起源及亲缘关系的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吸血蠓的分子分类研究进展,对几个常用标记基因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蠓 分子鉴定 ITS COⅠ CO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麻蝇亚科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方义亮 张建庆 +4 位作者 肖武 高博 房长天 卞玘璠 徐保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建立麻蝇亚科种类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以期解决麻蝇亚科雌性个体无法通过形态鉴定的问题。方法通过对福建口岸截获的黑尾黑麻蝇、黄须亚麻蝇、褐须亚麻蝇、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等标本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BOLD上下载的88条麻... 目的建立麻蝇亚科种类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以期解决麻蝇亚科雌性个体无法通过形态鉴定的问题。方法通过对福建口岸截获的黑尾黑麻蝇、黄须亚麻蝇、褐须亚麻蝇、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等标本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BOLD上下载的88条麻蝇亚科蝇种序列进行比对,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5份样本扩增获得COI的长度为658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99%以上,遗传距离计算结果显示种内差异0~0.015 4,种间差异0.024 9~0.153 8,系统进化树显示麻蝇亚科同种能聚在一块,Bootstrap值为1 000。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麻蝇亚科蝇种鉴定在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 蝇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动态监测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金宝 欧阳钦芬 +2 位作者 周艳 蔡怡珊 张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5-916,共2页
关键词 福州口岸 出入境人群 性传播疾病 流行动态 监测 分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的DNA生物传感器对军团菌基因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怡珊 刘海涛 +3 位作者 刘爱林 陈伟 肖武 黄金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利用电化学技术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活化,然后再利用偶联活化剂将氨基修饰的军团菌特异基因序列探针ssDNA固定到活化后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军团菌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构建的军团菌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进... 利用电化学技术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活化,然后再利用偶联活化剂将氨基修饰的军团菌特异基因序列探针ssDNA固定到活化后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军团菌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构建的军团菌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进行表征及优化。结果表明:构建军团菌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通过杂交前后阻抗信号的变化,有效识别互补军团菌DNA片段。在优化试验条件下,可实现对人工合成军团菌特异性基因的检测。杂交前后阻抗差值与靶标链DNA浓度在5.0×10-9~2.5×10-8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10-9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菌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病毒(DENV)包膜蛋白特异性人源抗体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博 郑晖 +1 位作者 李枢 谢联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0-926,共7页
目的建立自外周血快速筛选识别登革热病毒衣壳的人源抗体的方法,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性质分析。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外周血中登革热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的单个记忆B细胞,结合高效单细胞PCR技术... 目的建立自外周血快速筛选识别登革热病毒衣壳的人源抗体的方法,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性质分析。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得到外周血中登革热病毒包膜蛋白特异性的单个记忆B细胞,结合高效单细胞PCR技术获得抗体基因序列,对重组表达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结合活性及中和活性检测。结果成功筛选到识别DENV-1包膜蛋白的6株人源单克隆抗体,其中4株抗体均具有很强的结合活性以及中和活性。结论成功的通过流式细胞术对DENV特异性记忆B细胞进行分选,并结合单细胞PCR技术,实现了对DENV特异性人源单克隆抗体的高效筛选。通过该平台有希望筛选得到DENV的广谱中和抗体,用于登革热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衣壳蛋白 人源抗体 流式细胞术 单细胞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血蠓防治研究进展(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飞鹏 黄恩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7-471,共5页
吸血蠓(Blood-sucking midges)是世界上最为微小的有害昆虫类群之一,其不仅刺叮骚扰人畜,还是蓝舌病、赤羽病、施马伦贝格病、土拉弗氏菌病等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减缓蠓传疾病暴发流行的有效途径。但... 吸血蠓(Blood-sucking midges)是世界上最为微小的有害昆虫类群之一,其不仅刺叮骚扰人畜,还是蓝舌病、赤羽病、施马伦贝格病、土拉弗氏菌病等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减缓蠓传疾病暴发流行的有效途径。但吸血蠓体小、分布广、扩散性强、孳生地类型复杂,一般的防治手段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治,选择科学、合理、安全的防治措施将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吸血蠓的防治对策和经验,为日后开展蠓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蠓科 吸血蠓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蠛蠓rDNA-ITS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敏 肖颖 +1 位作者 林妙端 黄恩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bp与360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 目的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bp与360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为71%和9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基于ITS1、ITS2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结果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rDNA-ITS基因序列可作为蠓科昆虫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蠛蠓 RDNA ITS1 IT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莲座叶片发育过程中P1基因的表达特性
13
作者 任育军 蔡倩 +3 位作者 杨柳 吴华伟 黄晨星 缪颖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7-1684,共8页
该实验对CDF1类似蛋白基因(P1)在拟南芥叶片发育不同阶段的定量PCR结果显示,P1基因在拟南芥叶片发育的所有时期均可表达,但在茎生叶和衰老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成熟叶和幼叶。GUS报告基因表达的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1启动子在拟南... 该实验对CDF1类似蛋白基因(P1)在拟南芥叶片发育不同阶段的定量PCR结果显示,P1基因在拟南芥叶片发育的所有时期均可表达,但在茎生叶和衰老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成熟叶和幼叶。GUS报告基因表达的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1启动子在拟南芥叶片中有较高的驱动活性;在营养生长阶段的幼苗和植株(4~5周)的所有叶片中均能检测到GUS表达,但在植株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后(6周及以后),GUS表达主要集中在逐渐衰老的叶中,并随着叶片衰老程度加剧GUS染色程度也越深,这一结果与GUS荧光定量检测结果一致。通过分析P1基因启动子上可能存在的顺式调控元件,发现茉莉酸甲酯、热压、干旱和水杨酸等均能够引起叶片衰老调控元件的响应,证实P1的表达受到这些因素的调控。研究表明,P1在拟南芥莲座叶片中很可能参与了对上游衰老信号的响应,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1在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分子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衰老 CDF1类似蛋白 定量PCR 启动子 载体构建 GUS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蛙蠓科分类研究及两新种记述(双翅目:蛙蠓科)
14
作者 王飞鹏 黄恩炯 +3 位作者 杨美琼 虞以新 欧阳明安 关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5-249,共5页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的蛙蠓科蛙蠓属的2个新种:德化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dehuai Wang et Yu sp.nov.和铜色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aereus Wang et Yu sp.nov.,并对飞鹏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feipengi Yu,Huang and Zh...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的蛙蠓科蛙蠓属的2个新种:德化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dehuai Wang et Yu sp.nov.和铜色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aereus Wang et Yu sp.nov.,并对飞鹏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feipengi Yu,Huang and Zhang,2013触角嗅觉器的分布做了更正.至此我国已发现蛙蠓3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蠓科 蛙蠓属 分类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常用杀虫剂对尖喙库蠓的毒性测定
15
作者 陈敏 王飞鹏 +1 位作者 黄响珠 黄恩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以野外采集的尖喙库蠓成虫为试验对象,通过滤纸接触法,测定了毒死蜱、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氯·甲维盐等5种常用杀虫剂对尖喙库蠓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蠓的毒性差异显著,毒力大小依次为溴氰菊酯>毒死蜱... 以野外采集的尖喙库蠓成虫为试验对象,通过滤纸接触法,测定了毒死蜱、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氯·甲维盐等5种常用杀虫剂对尖喙库蠓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蠓的毒性差异显著,毒力大小依次为溴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敌敌畏,试虫接触药剂1 h的LC50分别为0.060、0.588、1.741、99.670和600.496 mg·L-1;试虫经药剂处理1 h后在恢复筒观察24 h,其在各种药剂不同处理浓度下增加的死亡数不同;以溴氰菊酯为标准药剂,其相对毒力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喙库蠓 杀虫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 被引量:14
16
作者 林丽珊 傅武胜 +3 位作者 张一可 高博 蓝丽华 庞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95-300,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成功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婴配)中氯丙醇酯(chloropropanols esters,MCPDE)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的测定方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婴配称取量为1.50 g、氨水用量为3.0 mL...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成功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婴配)中氯丙醇酯(chloropropanols esters,MCPDE)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的测定方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婴配称取量为1.50 g、氨水用量为3.0 mL,脂肪在105℃条件下干燥1h时,测定结果较为可靠。在此条件下,MCPDE、GE的检出限分别为5、10μg/kg(以脂肪计),在100~2000μg/kg内与峰面积比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以婴配样品YL-34中提取的脂肪为基质,在含量为100、400、1000μg/kg下进行加标实验,以奶粉计对应含量分别为20.5、82.0、205μg/kg,回收率为81.5%~114%,相对标准偏差在2.6%~10%(n=6)之间。采用此法参加FAPAS国际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婴配样品中MCPDE和GE的定量,因此被指定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婴幼儿配方奶粉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蚊虫血餐前后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菲菲 黄恩炯 +1 位作者 张建明 关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吸血是蚊虫传染疾病的主要途径。吸血前后,蚊虫体内的代谢途径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转录组分析可以从整体水平上反映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及调控规律。特对蚊虫吸血前后基因表达及代谢途径等变化进行综述。
关键词 蚊虫 转录组 血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