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74家公办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郑翠红 陈楚 +2 位作者 李华萍 谢涛 林春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2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 :调查目前养老照护人员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养老照护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在福建省74家投入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中便利抽取203名照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在职业态度中,护士与护理员在"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目的 :调查目前养老照护人员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养老照护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在福建省74家投入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中便利抽取203名照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在职业态度中,护士与护理员在"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老年护理工作非常有前景""我很满意目前的状态"等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目前养老照护人员的工作内容,护士与护理员在沟通交流、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临终照护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生活照料、(老年)专科护理、安全管理、按摩与抚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养老机构的护士及护理员之间在培训次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健全养老机构照护人员的培训体系,提高养老照护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加大培训及质量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照护人员 职业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校企合作意愿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翠红 陈楚 +2 位作者 李淼淼 朱芙蓉 林春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及校企合作意愿,以利于制定老年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0名教师至福建省9个设区市共74所公办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结果:75.7%的养老机构认为护...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及校企合作意愿,以利于制定老年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0名教师至福建省9个设区市共74所公办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结果:75.7%的养老机构认为护理人才需要进行老年护理专业学习;对于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67.6%的机构表示非常希望他们能到养老机构就业;在校企合作意愿方面,55.4%的机构愿意与学校合作,而各级养老机构在合作意愿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价标准,合理设置人文及专业课程,培育老年专业护理人才,应对人口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nner理论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虹 郑翠红 +2 位作者 范颖 李华萍 郭建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依据Benner理论构建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体系的实施效果。方法依据Benner理论,结合医院实际,将护理人员分为N0-N4共5个层级,根据各个层级特点制定分层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结果分层培训前后护士院内培训参加率、考核合格率、... 目的探讨依据Benner理论构建的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体系的实施效果。方法依据Benner理论,结合医院实际,将护理人员分为N0-N4共5个层级,根据各个层级特点制定分层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结果分层培训前后护士院内培训参加率、考核合格率、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合格率、住院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依据Benner理论对护理人员合理分级,依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有效,提高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积极性,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er理论 护理人员 分层培训 专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79
4
作者 陈光毅 郑翠红 李华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了解高职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高职实习护生整体人文关怀水平的提高。方法 :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对福建省某职业院校2012级407名实习护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 目的:了解高职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高职实习护生整体人文关怀水平的提高。方法 :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对福建省某职业院校2012级407名实习护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25.39±16.30)分,处于中等水平;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现居住地、专业方向、与同伴的关系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结论:高职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水平尚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特别是针对专业态度不稳定及人际关系较差的护生,更要积极引导其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实习护生 人文关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新护士能力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光毅 李华萍 +1 位作者 郑翠红 李淼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81-83,86,共4页
目的检验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远期效果,为更好地培养护理大专生及高素质的临床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高职院校3年制护理专业毕业且从事临床工作的76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1+... 目的检验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远期效果,为更好地培养护理大专生及高素质的临床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高职院校3年制护理专业毕业且从事临床工作的76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1+1+1"教学模式的36人为观察组,传统的"2+1"教学模式的40人为对照组,应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领导能力与专业发展维度外,两组的总分、计划/评估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新护士能力;高职院校与合作办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仍需加强领导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培养模式 新护士 护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丽燕 张声 +4 位作者 刘永建 陈虹 蔡世捷 林晓芸 陈玉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dar tumor,HTT)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HTT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dar tumor,HTT)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HTT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TG、TTF-1、CD56呈阳性,CK19散在(+),Galectin-3(-/+),不表达Calcitonin、MC、CEA、Syn、CgA,Ki-67表达膜阳性或质弱阳性,p53低表达。该肿瘤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髓样癌和副神经节瘤等相鉴别。结论 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多表现为良性的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透明变梁状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温方式对发热大鼠降温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翠红 吴冠虹 +3 位作者 李华萍 陈楚 邓元荣 吴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冰袋、药物联合冰袋3种降温方式对发热大鼠的降温效果。方法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64只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发热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组、冰袋联合药物组(联合组)各16只并予... 目的探讨药物、冰袋、药物联合冰袋3种降温方式对发热大鼠的降温效果。方法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64只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发热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组、冰袋联合药物组(联合组)各16只并予以相应的降温处理,干预结束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检测血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其余大鼠分别在干预后即刻、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min监测肛温值。结果干预后各组大鼠平均温差值曲线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冰袋组相比,药物组和联合组干预后6h体温反应指数显著降低(均P<0.05);但各组血清CK、LD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物降温法能有效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持久,单纯物理降温法可迅速降低大鼠体温,但作用时间较短。物理降温适用于需快速降温的高热,辅予药物降温可延长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发热 降温 冰袋 药物降温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评估后循环缺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艳 郑峥 +5 位作者 程琼 李永坤 季晓林 李建卫 林宁 吴长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574-578,共5页
目的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后循环血管病变。方法将15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93例,均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名,用于确定TCD检查... 目的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后循环血管病变。方法将15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93例,均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名,用于确定TCD检查中的正常峰值流速。比较脑梗死组和TIA组斑块的稳定性、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狭窄情况。结果①脑梗死组椎动脉颅外段所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61.4%(51/83),高于TIA组的38.4%(3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梗死组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6.1%(41/62),高于TIA组的39.8%(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组后循环病变发生率为77.4%(48/62),高于TIA组的60.2%(5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脑梗死组后循环颅内段病变发生率为56.5%(35/62),高于TIA组的34.4%(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脑梗死组后循环狭窄的发生率为27.4%(17/62),高于TIA组的11.8%(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是PCI,特别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联合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能快速、较准确评估PCI血管病变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对比剂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光毅 李华萍 +1 位作者 陈楚 郑翠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13-15,共3页
目的调查不同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将136名高职护生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86)。对照组实施传统"2+1"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1+1+1"教学模式,实施前后采用中文... 目的调查不同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将136名高职护生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86)。对照组实施传统"2+1"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1+1+1"教学模式,实施前后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82.85±25.48)显著高于对照组(271.56±28.10),两组在分析能力、求知欲及总分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职"1+1+1"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但尚存在薄弱环节。在护理教学中要注重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护生 “1+1+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评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阈值法测量乳突气房体积与面神经管垂直段位置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国来 包强 +2 位作者 陈光辉 郑永豫 周艺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CT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的可行性,分析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段(VFN)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64层螺旋CT颞骨平扫的患者(共59侧),运用CT值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根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将患者... 目的探讨CT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的可行性,分析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段(VFN)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64层螺旋CT颞骨平扫的患者(共59侧),运用CT值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根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气化良好组、气化不良组及无气化组,比较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的乳突气房体积,测量并比较3组VFN至外耳道骨性后壁的距离(d1)、圆窗龛的距离(d2)及乳突外侧缘骨质的距离(d3)。结果气化良好组23侧,气化不良组20侧,无气化组16侧。男性与女性乳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与右侧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小于气化不良组(P<0.05),d3大于气化不良组(P>0.05);气化不良组d1、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阈值法可准确地测量乳突气房的体积,可作为判断乳突气房气化程度的新方法。乳突气房气化程度越好,VFN位置越靠近圆窗龛及外耳道骨性后壁,临床上依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可评估VFN位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乳突面神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种植体周围重建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在兴 林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种植体周围骨重建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口腔种植骨重建患者的菌斑,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治疗调查,菌斑检测、PCR扩增检测口腔的P.g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测定。结果共...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种植体周围骨重建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口腔种植骨重建患者的菌斑,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治疗调查,菌斑检测、PCR扩增检测口腔的P.g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测定。结果共收集40例198份菌斑,骨吸收<0.3mm,0.3~0.6mm及>0.6mm组,其P.g附着率分别为28.6%,45.3%及67.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未维护有利于菌斑堆积,其P.g检出率高。结论 P.g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骨重建,是导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聚合酶链反应 种植体 重建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的准确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国来 陈自谦 陈光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软件的准确性及应用。方法:4粒分别注入5 mL、10 mL、15 mL及20 mL自来水的乒乓球行螺旋CT扫描后传入后处理工作站,在自身携带的软件内分别以自来水CT值±50 HU、±100 HU及±150 HU...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软件的准确性及应用。方法:4粒分别注入5 mL、10 mL、15 mL及20 mL自来水的乒乓球行螺旋CT扫描后传入后处理工作站,在自身携带的软件内分别以自来水CT值±50 HU、±100 HU及±150 HU为测量阈值范围进行体积测量,测得各组测量值减去乒乓球体积进行校正,以校正前、后测量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出各组差异比,所得同组校正前、后差异比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不同组校正后差异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各自同组校正前、后差异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值±50 HU组与±100 HU及±150 HU组之间校正后差异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值±100 HU和±150 HU组之间校正后差异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具有简便、客观、可重复性操作及"适形"等优点,其测量准确性关键点在于设置恰当CT值阈值范围,临床上有选择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外壁长度多平面CT测量及圆周公式计算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国来 陈光辉 郑永豫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成像及圆周公式在耳蜗外壁长度测量及计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健康国人行64层螺旋CT颞骨扫描,对耳蜗多平面成像及测量后行圆周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与吴佩娜等和刁现芬等研究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本组左右侧比...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成像及圆周公式在耳蜗外壁长度测量及计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健康国人行64层螺旋CT颞骨扫描,对耳蜗多平面成像及测量后行圆周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与吴佩娜等和刁现芬等研究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本组左右侧比较。结果:本组与CT仿真内镜测量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显微解剖测量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刁现芬等测量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左右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多平面CT测量及圆周公式计算可作为耳蜗外壁长度评估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无创、简单、快速且较准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中应用CGF的骨增量影像学评价与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瑞敏 鄢明东 +2 位作者 黄文秀 吴东 陈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CGF在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在Minics软件三维重建介导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因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5 mm)拟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患者20例分为2组:实验组10例(CGF联合骨替代材料组)和对照组10例(... 目的:探讨CGF在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在Minics软件三维重建介导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因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5 mm)拟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患者20例分为2组:实验组10例(CGF联合骨替代材料组)和对照组10例(仅使用骨替代材料组)。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通过Minics 19.0软件三维重建上颌窦内影像后,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窦内骨组织吸收率及骨密度值增长倍数的变化。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满意度(VAS)、存留率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检评价:实验组平均骨吸收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中CGF联合骨替代材料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且CGF的加入可以增加显著上颌窦内骨组织的密度,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骨替代材料 上颌窦底提升术 影像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袋用冷时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冠虹 郑翠红 +2 位作者 邓元荣 李华萍 陈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冰袋降温时间对大鼠体温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用冷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5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用冷20min组、30min组及60min组各10只,监测冰袋降温后0... 目的探讨不同冰袋降温时间对大鼠体温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用冷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5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用冷20min组、30min组及60min组各10只,监测冰袋降温后0、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min各组大鼠的体温,绘制体温曲线,比较降温效果。结果各冰袋降温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温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降温效果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冰袋用冷20min、30min、60min组在撤除冰袋即刻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时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in组、60min组用冷后15min及60min组用冷后30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体温反应指数比较,30min组效果最佳。结论使用冰袋降温在短时间内具有明显降温作用,且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时效关系。综合各组体温反应指数及相关成本,以30min组降温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发热模型 干酵母 冰袋 降温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发热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冠虹 郑翠红 李华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94-97,共4页
对目标体温管理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体温管理的常用措施及过程进行综述,常用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控制常温治疗;目标体温管理过程包括诱导期、维持期、复温期3个时期。目标体温管理对卒中后患者具有神经保护、控制... 对目标体温管理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体温管理的常用措施及过程进行综述,常用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控制常温治疗;目标体温管理过程包括诱导期、维持期、复温期3个时期。目标体温管理对卒中后患者具有神经保护、控制颅内高压、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发热 目标体温 体温管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