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岛叶皮质向孤束核内GABA能神经元发出兴奋性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1
作者 陈英标 施贞 +3 位作者 尹俊滨 白杨 樊启同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421,共11页
目的:明确岛叶(IC)-孤束核(NTS)神经通路及相关神经元神经化学特征。方法:实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分3组进行神经示踪。IC注射自互补型腺相关病毒(scAAVs)进行顺向标记;NTS注射逆行型scAAVs或荧光金(FG)进行逆向标记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明确岛叶(IC)-孤束核(NTS)神经通路及相关神经元神经化学特征。方法:实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分3组进行神经示踪。IC注射自互补型腺相关病毒(scAAVs)进行顺向标记;NTS注射逆行型scAAVs或荧光金(FG)进行逆向标记并结合免疫荧光染色;IC注射AAV2/1-CaMKI-Cre,NTS注射混合病毒(AAV2/9-Syn-DIO-mCherry+AAV2/9-VGAT1-EGFP)解析孤束核内神经元亚型。注射后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周(scAAVs和FG)或4周(启动子特性病毒工具组),最终经心脏灌注后取脑、切片(含FG标记的脑切片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1)顺行病毒示踪显示岛叶皮质投射至孤束核的轴突终末密集分布于孤束核内侧亚核;逆行示踪进一步揭示IC内向NTS投射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少颗粒层;(2)所有从IC向NTS投射的神经元均为谷氨酸能神经元(100%,n=3);(3)NTS内接受IC投射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内侧亚核,且有79.8%±3.2%的神经元为GABA能神经元。结论:本研究证实了ICClm NTSCABA下行通路,为靶向调控内脏痛觉的中枢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岛叶皮质 顺向跨单突触 谷氨酸能神经元 CABA能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429286A促进大鼠皮瓣术后存活与感觉恢复的研究
2
作者 林加福 王建红 +1 位作者 方芳 刘东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以髂腰穿支为蒂,设计切取背部大小为10 cm×3 cm跨区皮瓣。后将大鼠等分为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按10 mg/kg腹腔给药),每组又分入... 目的探讨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以髂腰穿支为蒂,设计切取背部大小为10 cm×3 cm跨区皮瓣。后将大鼠等分为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按10 mg/kg腹腔给药),每组又分入7 d与30 d两个时间点。术后7 d,对皮瓣进行拍照,测量皮瓣坏死率。接着,利用激光多普勒称比成像仪对第二choke区的血流灌注进行测定。术后30 d,利用躯干皮肌反射对两组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术后7 d和30 d取choke二区组织,利用α-SMA与NF-200一抗分别对皮瓣内的血管和神经进行染色。体外研究部分,取15 d孕鼠DRG,分成对照组与GSK429286A(10 mmol/L)组。培养3 d后,利用Tuj1一抗对DRG轴突进行染色,后测量每个DRG轴突的长度。结果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19±7)%与(10±5)%,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第二choke区的血管管径分别为(51±8)μm与(76±7)μm,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第二choke区血流灌注分别为(115±11)PU与(163±12)PU,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30 d,GSK429286A组大鼠皮瓣内能观察到丰富的NF-200阳性的神经纤维,躯干皮肌反射为阳性,而对照组大鼠皮瓣内未能观察到NF-200阳性的神经组织,躯干皮肌反射为阴性。结论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能够同时促进大鼠皮瓣术后存活与感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429286A ROCK抑制剂 皮瓣坏死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