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蕴 林丹丹 +1 位作者 王钦敏 高诗晴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MCAO+电针组、MCAO+电针非穴组。...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MCAO+电针组、MCAO+电针非穴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左侧MCAO手术,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手术完成后将其放入木屑中并温水保温观察其变化,2 h后将线栓缓慢退出,假手术组仅将动脉分离,然后缝合。造模24 h后,MCAO+电针组,选取神庭、百会穴进行针刺,应用SDZ-V电针仪,采用疏密波,30 min/次,1次/d,一共干预7 d;假手术组和MCAO组不予任何治疗,给予同等条件的喂养和抓取;MCAO+电针非穴组取胁下非经非穴点,在造模后24 h进行电针干预14 d。观察造模后24 h及3、7、14 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检测干预14 d后大鼠脑含水量变化;造模成功后,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 chain reaction,PCR)测定粪便肠道菌群变化;双抗体夹心(ABC-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BC-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含量,并分析IL-1β、ICAM-1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在造模后24 h及3、7、14 d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电针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期MCAO组,其中电针穴位组均明显低于同期非穴组(P<0.01),而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改善更明显。与MCAO组比较,MCAO+电针穴位组同期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MCAO+电针穴位组穿越平台次数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电针组、电针非穴组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表达上升(P<0.05),排斥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表达下降(P<0.05);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与MCAO组比较,MCAO+电针穴位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增多(P<0.05);电针组大鼠模型外周血及脑组织中IL-1β、ICAM-1的含量水平降低(P<0.05);IL-1β、ICAM-1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结论电针治疗可以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紊乱,通过抗炎及维持免疫耐受机制减轻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性脑卒中 肠道菌群 炎症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