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母细胞瘤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裕强 林祺 +2 位作者 兰玉华 唐平太 陈金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1例,女11例,均行T2WI、T1WI、FLAIR、DWI、T1WI增强扫描及磁敏感加权像(SWI)和氢质子MRS(1H-MRS),10例行扩散张量成像(...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1例,女11例,均行T2WI、T1WI、FLAIR、DWI、T1WI增强扫描及磁敏感加权像(SWI)和氢质子MRS(1H-MRS),10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检查。结果 22例中病灶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额颞叶4例、颞枕4例、额顶1例、枕叶1例、小脑1例;其中单病灶19例,多病灶3例。常规MRI表现:(1)形态均不规整,占位效应20例 ;(2)病灶内明显坏死19例;(3)出血:明显5例,少量2例;(4)边缘模糊不清17例;(5)周围水肿:轻度4例,中度6例,重度6例。增强表现:呈不均匀强化,内壁厚薄不均或花瓣状17例。表观扩散系数(b=1000s/mm2):肿瘤实质区为0.850×10-3mm2/s~1.278×10-3mm2/s。SWI:瘤内磁敏感效应(ITSS)I级2例,Ⅱ级7例,III级13例。1H-MRS:肿瘤实质区NAA波显著减低,Cr波下降,Cho波明显增高,Cho/NAA比值6.18±1.97,Cho/Cr比值4.65±2.21,12例出现明显Lip峰。周围水肿区Cho波增高。病理组织学:多形性星形细胞,细胞核异型增生明显,核分裂活跃,明显浸润性生长,明显的坏死和血管增生是最显著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结论多模式MRI能显示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内部结构、瘤周纤维束改变、细胞密度、代谢物浓度等诸多信息,对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何永红 林祺 +5 位作者 詹泽娟 阮聪华 汤琅琅 陈金银 邓燕芳 黄珍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26-931,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MR动态增强扫描。(1)测量ADC值:在DWI b=800 s/mm^2上获取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内取3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_(mean)。(2)将采集到的动态增强图像输入后处理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_(ep)和V_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比较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K^(trans)、K_(ep)和ADC_(mean)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颈癌组ADC_(mean)、K^(trans)、K_(ep)、Ve均值分别为:(0.8600±0.1608)×10-3 mm2/s、(2.6650±1.4750)/min、(4.0369±2.1073)/min、0.4875±0.2336;健康组ADC_(mean)、K^(trans)、K_(ep)、V_e均值分别为:(1.3495±0.1543)×10-3 m m2/s、(0.9086±0.4922)/min、(1.3689±0.5214)/min、0.4204±0.2771。直线回归分析:ADC_(mean)与K^(trans)、ADC_(mean)与Kep、K^(trans)与Kep间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V_e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进一步分析ADC_(mean)和K^(trans)、Kep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效能,当阈值为-0.6时,ADC_(mean)、K^(trans)和Ke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100%,98%和75%,100%和90%。结论宫颈癌的ADC_(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_(ep)能作为癌肿影像学诊断可靠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表观扩散系数与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金银 林祺 +2 位作者 汤琅琅 何永红 詹泽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扩散加权成(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47例直肠癌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行DWI(b值分别为0 s/mm2、800 s/mm2)和MR动态增强扫描。(1)ADC值测量:在b值800 s/mm2上获ADC图,对病灶... 目的探讨直肠癌扩散加权成(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47例直肠癌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行DWI(b值分别为0 s/mm2、800 s/mm2)和MR动态增强扫描。(1)ADC值测量:在b值800 s/mm2上获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区进行三个点位测量,取三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mean。(2)采集动态增强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和V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相关性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肠癌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0.8835×10-3 mm2/s、2.6680 min-1、4.7089 min-1;健康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1.34×10-3 mm2/s、1.548 min-1、2.39 min-1。直肠癌组与健康组间ADCmean、Ktrans、K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直肠癌组ADCmean与Ktrans、Kep的Pearson相关性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的ADC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ep能有效、定量区分直肠正常组织与癌肿组织,可作为直肠癌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A窦汇区形态及颈内静脉引流形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邱菊生 谢鉴津 +4 位作者 王建文 廖雪燕 俞婷宇 陈金银 汤琅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窦汇区影像解剖形态和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引流形式。材料与方法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后加扫静脉期的1204例患者... 目的探讨窦汇区影像解剖形态和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引流形式。材料与方法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后加扫静脉期的1204例患者,男749例,女455例,年龄14~84岁,平均(65.11±11.99)岁。采用静脉期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图像观察横窦(transverse sinus,TS)和IJV引流优势型及窦汇区形态类型。结果 1204例受检者中,TS引流右侧优势型占51.91%,左侧优势型占14.95%,等势型占33.14%。窦汇区解剖类型分为4型:简单型占14.20%,双分支型占31.48%,偏侧型占51.66%,枕窦型占2.66%。其中偏侧型根据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和直窦(straight sinus,SS)的不同偏侧方向又分为3个亚型。1162例受检者IJV引流右侧优势型占53.70%,左侧优势型占17.38%,等势型占28.92%。结论窦汇区影像解剖形态较为复杂,窦汇各分型的IJV引流形式和TS引流形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窦 颈静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19例报道) 被引量:5
5
作者 卢靖 詹伟雄 +1 位作者 刘天庆 沈东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9例(共20个复杂动脉瘤),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9例患者共置... 目的探讨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9例(共20个复杂动脉瘤),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9例患者共置入SolitaireAB型支架19枚,均成功到位,17例一次释放成功,2例释放后因填塞的弹簧圈脱出于载瘤动脉而回收重新定位再释放,电解脱支架1次成功13例,2次成功6例。19例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中,14例(15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瘤颈残留,3例不完全栓塞。随访3~36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复发3例,为原来非完全栓塞者,但无再破裂出血,余病例术后3~6个月转化为动脉瘤完全闭塞。预后良好GOS评分5分有17例,中度残疾GOS评分3分1例,1例多发2个动脉瘤者因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再破裂死亡。结论 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操作可控性强,疗效好,完全释放后可回收再释放是其突出的优点。死亡病例可能与不当选择使用支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SolitaireAB支架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对脑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祺 何永红 +1 位作者 唐平太 汤琅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应用3.0 T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探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代谢物的表现,评价MRS定量比值在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脑星形细胞瘤1H-MRS影像学资料,分为低级别组(WHO I^II)32例... 目的应用3.0 T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探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代谢物的表现,评价MRS定量比值在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脑星形细胞瘤1H-MRS影像学资料,分为低级别组(WHO I^II)32例和高级别组(WHO III^IV级)50例,分别测量瘤体实质区、周围组织区及对侧正常区代谢物的半定量和相对定量比值,以界值取P<0.05。结果 1H-MRS显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的Cho/Cr和Cho/NAA相对定量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NAA/Cr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星形细胞瘤周围组织代谢物MRS定量比值变化反映了不同级别肿瘤生物行为,对确定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显示侵袭的范围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鳃裂癌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汤琅琅 林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58-360,共3页
患者女,53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10余年"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肿物稍有增大,约核桃大小,当时无特殊不适。体检:右颈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5 cm×2.0 cm,质中,界清,活动度可,未及搏动感,无触痛,局部皮温正常,无瘘管及瘢痕。实... 患者女,53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10余年"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肿物稍有增大,约核桃大小,当时无特殊不适。体检:右颈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5 cm×2.0 cm,质中,界清,活动度可,未及搏动感,无触痛,局部皮温正常,无瘘管及瘢痕。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MRI检查:右下颈部锁骨上窝处见一结节,大小为2.5 cm×2.0 cm×2.0 cm,呈囊实性,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囊壁不规则增厚,边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区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敏感加权像对颅内肿瘤微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文锦 林祺 +1 位作者 陈金银 许凯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敏感加权像(SWI)对颅内肿瘤微血管表现,评价SWI在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颅内肿瘤。根据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进行分级,对所得数据资料行χ~2检验,结果以χ^-&...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敏感加权像(SWI)对颅内肿瘤微血管表现,评价SWI在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颅内肿瘤。根据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进行分级,对所得数据资料行χ~2检验,结果以χ^-±s表示,以P<0.05判定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ITSS级别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ITSS级别高于淋巴瘤(P<0.01)。在显示颅内肿瘤微血管方面SWI明显优于MRI常规序列。结论:SWI有助于对颅内肿瘤内部结构显示,特别瘤内微血管,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性 磁共振成像 颅内肿瘤 病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永红 李齐英 +3 位作者 吴景强 陈茶金 汤琅琅 林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及2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征象,比较两者间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强化环完整...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在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及2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征象,比较两者间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强化环完整性及肝胆期信号差异。结果:43%的胆管癌患者出现包膜皱缩,而23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均无包膜皱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边缘ADCmean值分别为(0.78±0.21)×10^(-3)mm^(2)/s、(1.34±0.21)×10^(-3)mm^(2)/s,中央ADCmean值分别为(1.63±0.64)×10^(-3)mm^(2)/s、(0.82±0.23)×10^(-3)mm^(2)/s,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C曲线中肝内胆管癌组边缘区TIC曲线以Ⅱ型为主(18例,78%),肝脓肿组边缘区TIC曲线以Ⅰ型为主(22例,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癌及不典型肝脓肿中央区TIC曲线均以Ⅰ型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的肝内胆管癌强化环不完整,87%的不典型肝脓肿强化环以完整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期肝内胆管癌组以内高外低为主(16例,69%),不典型肝脓肿组以不均匀高信号(23例,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有助于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燕芳 范明华 +2 位作者 谢丽卿 赖发明 林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腺瘤(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BA患者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无明显症状,1例胸痛。15例CT均见单发BA,11个病灶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3个为实性结节(SN)、1个为纯磨...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腺瘤(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BA患者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无明显症状,1例胸痛。15例CT均见单发BA,11个病灶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3个为实性结节(SN)、1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均位于外周带,紧贴或邻近胸膜,左、右肺下叶各5个,右肺上、中叶各2个,左肺上叶1个,最大径6.15~24.04mm、中位最大径9.10mm,CT值-553~47HU、中位CT值-297 HU;12个形态不规则、3个呈类圆形,10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模糊;14个见分叶征,11个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各见于3个病灶,1个可见空洞。光镜下病灶内未见异型细胞,12个见特征性双层细胞结构,由腔面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构成。结论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均具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细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对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丽卿 邓燕芳 +2 位作者 林蓉 许东波 林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在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征象及病理结果,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各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 目的探讨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在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征象及病理结果,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各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差异。结果良性组25例,恶性组15例。良性组形态较规则18例(72.0%)、黏膜完整18例(72.0%)、管壁柔软16例(64.0%),恶性组形态不规则10例(66.7%)、黏膜破坏13例(86.7%)、管壁僵硬12例(80.0%),两组3个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浸润周围组织与发生转移的比例均高于良性组(P<0.001);良性组ADC值>0.7×10^-3 mm^2/s 23例(92.0%),恶性组ADC值≤0.7×10^-3 mm^2/s 1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组TIC曲线Ⅰ、Ⅱ型23例(92.0%),恶性组TIC曲线Ⅲ型8例(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5,P=0.003)。结论良、恶性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不同,且恶性病变的ADC值比良性低,TIC曲线以Ⅲ型为主。低张水成像MRI较常规扫描更有利于观察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多模态MRI有助于十二指肠原发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