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福建省龙岩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戴庆福 李晓璐 +1 位作者 王玉霞 曹春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8-502,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福建省龙岩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出生缺陷。方法: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筛查,阳性者... 目的:了解中国福建省龙岩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出生缺陷。方法: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筛查,阳性者采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技术和DNA反向点杂交芯片技术(reverse dot blot,RDB)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7823例血常规阳性受检者中,经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初筛阳性2826例,阳性率为36.12%;对其中2710例进行了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1905例被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检出携带率为24.35%。在1905例中α-地中海贫血1225例,携带率为15.66%,基因型主要是—^(SEA)/αα、-α^(3.7)/αα、-α^(3.7)/—^(SEA)、-α^(4.2)/αα,携带率分别为12.91%、1.28%、0.51%、0.74%;β-地中海贫血632例,其携带率为8.08%,基因型主要为654M/N、41-42M/N、17M/N、-28M/N、27-28M/N,携带率分别为3.66%、2.22%、0.78%、0.66%、0.45%;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检出48例,携带率为0.61%。结论:中国福建省龙岩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主要突变类型分别为—^(SEA)/αα、654M/N,其在本地区携带率较高,为福建省的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应加强对本地区育龄人群的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和产前的基因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 携带率 中国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2
作者 吴维颢 陈聪杰 +3 位作者 余莲 马小美 黄建清 陈隆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25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穿孔... 目的:分析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25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穿孔素1(PRF1)、白介素-10(IL-10)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分析PRF1、IL-10基因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PRF1基因位点rs885821(C>T)、rs885822(C>T)、rs1889490(G>A)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0.4%、78.8%、64.4%;IL-10基因位点rs1800872(A>C)、rs1800871(C>T)、rs1800896(G>A)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56.0%、45.2%、77.6%。结论:福建龙岩地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PRF1、IL-10基因位点呈多态性,PRF1、IL-10等位基因C、G是其危险性因素,等位基因T、A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福建龙岩地区 IL-10 PRF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尺骨鹰嘴锁定板固定大转子的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胡秀年 兰伟斌 +5 位作者 陈日江 王伟涛 廖元军 李龙建 胡志龙 邱剑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初次下地时间以及术后1月、6月、12月髋关节功能VAS、Harris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钢丝组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次下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1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固定大转子骨折相比,钛板固定具有更好的早期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骨折固定 钢丝 尺骨鹰嘴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从不可切除到可切除的新希望
4
作者 钟承千 林孔英 曾永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肝细胞癌(HCC)临床预后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及局部治疗等多维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HCC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为HCC转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转化治疗是近年来HCC... 肝细胞癌(HCC)临床预后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及局部治疗等多维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HCC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为HCC转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转化治疗是近年来HCC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旨在将不可切除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已成为不可切除HCC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HCC转化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及HCC转化治疗最新进展,对HCC转化治疗策略及疗效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驱动的冠心病风险评估:1999至2018年NHANES数据分析
5
作者 卢金 胡豪畅 +5 位作者 修佳明 杨艳芳 朱齐丰 戴晗怡 刘先宝 王建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5-1186,共12页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 目的:全球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挑战。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断CHD成为减轻这一负担的关键策略。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CHD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1999至2018年49490名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研究对象是否被告知患有CHD为因变量(输出变量),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D组和非CHD组。通过查阅CHD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最终纳入68个自变量。分析研究对象的变量特征,并比较其在CHD组与非CHD组之间差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Forest_4.7-1.1)和XGBoost(xgboost_1.7.7.1)进行变量选择。综合分析这2种算法识别出的重要性排名前10的变量,选取这2个算法共同认定的变量。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来分析变量与CHD之间的关系,采用经典的逻辑回归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在区分CHD和非CHD个体方面的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校准测量,评估预测值与实际CHD比例之间的一致性;应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风险预测的临床益处;采用诺谟图直观展示最终模型风险评分。结果:总人群的年龄为(49.53±18.31)岁,男性占51.8%。与非CHD组相比,CHD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9.05±11.32)岁vs(48.67±18.07)岁,P<0.001],女性比例更高(67.1%vs 47.4%,P<0.001),且在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吸烟等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CHD组与非CHD组在能量摄入量、维生素E、维生素K、钙、磷、镁、锌、铜、钠、钾、硒等非经典心血管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确定了6个与CHD发生最相关的关键变量。并构建CHD风险预测模型如下:logit(p)=−7.783+0.074×年龄+0.003×肌酐−0.003×血小板+0.257×糖化血糖蛋白+0.003×尿酸+0.1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模型在预测CHD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判别能力,其准确度为0.712,AUC值为0.841。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概率与实际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范围内提供了净效益,支持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潜力。结论: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可能的CHD风险因素,并成功开发了一个简洁且实用的临床预测模型。未来需要进一步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医疗环境中提供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器学习 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6
作者 汤晨晨 黄海建 +2 位作者 李柏成 李峰 陈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6-868,872,共4页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CIC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阙彬福 曾小连 +5 位作者 马观福生 翁晓婷 陈银娟 邱蕊 吕子禄 吴文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考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目的考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MoCA评分、ADAS-cog评分、TNF-α、GSH-Px、AOPP、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Hcy、BDNF、NPAS4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ADAS-cog评分、TNF-α、AOPP、Hcy、NPAS4降低(P<0.05),MoCA评分、GSH-Px、BDNF升高(P<0.05),动脉血流速度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可减少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流,缓解神经元损伤,促进认知功能和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针刺 常规治疗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毛霉菌病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明珠 邹欣 +3 位作者 翁端丽 吴永泉 熊红梅 邱晓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9-1211,共3页
侵袭性毛霉菌病(invasive mucormycosis,IM)是一种快速进展、可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具有血管浸润性、传播迅速、临床诊治困难和病死率高的特点。IM属于机会性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皮质激... 侵袭性毛霉菌病(invasive mucormycosis,IM)是一种快速进展、可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具有血管浸润性、传播迅速、临床诊治困难和病死率高的特点。IM属于机会性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或免疫功能低下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IM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不具有特异性,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该文现就IM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特征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M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毛霉菌病 COVID-19 侵袭性真菌病 病理学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胡小红 陈衍贵 +2 位作者 陈银娟 廖良彪 范道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评估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56例,无斑块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评估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56例,无斑块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结果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4±6.18)%vs(24.67±5.34)%,P<0.05]。结论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斑块易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活化 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裕强 林祺 +2 位作者 兰玉华 唐平太 陈金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1例,女11例,均行T2WI、T1WI、FLAIR、DWI、T1WI增强扫描及磁敏感加权像(SWI)和氢质子MRS(1H-MRS),10例行扩散张量成像(...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多模式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1例,女11例,均行T2WI、T1WI、FLAIR、DWI、T1WI增强扫描及磁敏感加权像(SWI)和氢质子MRS(1H-MRS),10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检查。结果 22例中病灶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额颞叶4例、颞枕4例、额顶1例、枕叶1例、小脑1例;其中单病灶19例,多病灶3例。常规MRI表现:(1)形态均不规整,占位效应20例 ;(2)病灶内明显坏死19例;(3)出血:明显5例,少量2例;(4)边缘模糊不清17例;(5)周围水肿:轻度4例,中度6例,重度6例。增强表现:呈不均匀强化,内壁厚薄不均或花瓣状17例。表观扩散系数(b=1000s/mm2):肿瘤实质区为0.850×10-3mm2/s~1.278×10-3mm2/s。SWI:瘤内磁敏感效应(ITSS)I级2例,Ⅱ级7例,III级13例。1H-MRS:肿瘤实质区NAA波显著减低,Cr波下降,Cho波明显增高,Cho/NAA比值6.18±1.97,Cho/Cr比值4.65±2.21,12例出现明显Lip峰。周围水肿区Cho波增高。病理组织学:多形性星形细胞,细胞核异型增生明显,核分裂活跃,明显浸润性生长,明显的坏死和血管增生是最显著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结论多模式MRI能显示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内部结构、瘤周纤维束改变、细胞密度、代谢物浓度等诸多信息,对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永红 林祺 +5 位作者 詹泽娟 阮聪华 汤琅琅 陈金银 邓燕芳 黄珍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26-931,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MR动态增强扫描。(1)测量ADC值:在DWI b=800 s/mm^2上获取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内取3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_(mean)。(2)将采集到的动态增强图像输入后处理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_(ep)和V_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比较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K^(trans)、K_(ep)和ADC_(mean)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颈癌组ADC_(mean)、K^(trans)、K_(ep)、Ve均值分别为:(0.8600±0.1608)×10-3 mm2/s、(2.6650±1.4750)/min、(4.0369±2.1073)/min、0.4875±0.2336;健康组ADC_(mean)、K^(trans)、K_(ep)、V_e均值分别为:(1.3495±0.1543)×10-3 m m2/s、(0.9086±0.4922)/min、(1.3689±0.5214)/min、0.4204±0.2771。直线回归分析:ADC_(mean)与K^(trans)、ADC_(mean)与Kep、K^(trans)与Kep间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V_e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进一步分析ADC_(mean)和K^(trans)、Kep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效能,当阈值为-0.6时,ADC_(mean)、K^(trans)和Ke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100%,98%和75%,100%和90%。结论宫颈癌的ADC_(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_(ep)能作为癌肿影像学诊断可靠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表观扩散系数与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金银 林祺 +2 位作者 汤琅琅 何永红 詹泽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扩散加权成(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47例直肠癌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行DWI(b值分别为0 s/mm2、800 s/mm2)和MR动态增强扫描。(1)ADC值测量:在b值800 s/mm2上获ADC图,对病灶... 目的探讨直肠癌扩散加权成(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47例直肠癌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行DWI(b值分别为0 s/mm2、800 s/mm2)和MR动态增强扫描。(1)ADC值测量:在b值800 s/mm2上获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区进行三个点位测量,取三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mean。(2)采集动态增强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和V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相关性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肠癌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0.8835×10-3 mm2/s、2.6680 min-1、4.7089 min-1;健康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1.34×10-3 mm2/s、1.548 min-1、2.39 min-1。直肠癌组与健康组间ADCmean、Ktrans、K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直肠癌组ADCmean与Ktrans、Kep的Pearson相关性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的ADC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ep能有效、定量区分直肠正常组织与癌肿组织,可作为直肠癌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涂梅 魏雯 +2 位作者 邱永明 黄蓉 陈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有无腓肠肌痉挛分为阳性组(n=70)和阴性组(n=230),分别检测各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ABI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进行单一因素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有无腓肠肌痉挛分为阳性组(n=70)和阴性组(n=230),分别检测各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ABI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12型糖尿病腓肠肌痉挛阳性组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吸烟率、下肢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ABI在腓肠肌痉挛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2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腓肠肌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ABI正常组和ABI>1.3组。3低ABI、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下肢动脉硬化、下肢动脉斑块是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危险因素,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引起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发生率的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和下肢动脉病变、吸烟、高血糖、高血脂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腓肠肌痉挛,应行ABI检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腓肠肌痉挛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A窦汇区形态及颈内静脉引流形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菊生 谢鉴津 +4 位作者 王建文 廖雪燕 俞婷宇 陈金银 汤琅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窦汇区影像解剖形态和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引流形式。材料与方法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后加扫静脉期的1204例患者... 目的探讨窦汇区影像解剖形态和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引流形式。材料与方法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后加扫静脉期的1204例患者,男749例,女455例,年龄14~84岁,平均(65.11±11.99)岁。采用静脉期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图像观察横窦(transverse sinus,TS)和IJV引流优势型及窦汇区形态类型。结果 1204例受检者中,TS引流右侧优势型占51.91%,左侧优势型占14.95%,等势型占33.14%。窦汇区解剖类型分为4型:简单型占14.20%,双分支型占31.48%,偏侧型占51.66%,枕窦型占2.66%。其中偏侧型根据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和直窦(straight sinus,SS)的不同偏侧方向又分为3个亚型。1162例受检者IJV引流右侧优势型占53.70%,左侧优势型占17.38%,等势型占28.92%。结论窦汇区影像解剖形态较为复杂,窦汇各分型的IJV引流形式和TS引流形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窦 颈静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康复操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5
作者 詹笑春 江美英 曹开球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排气康复操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61),两组术前1d由2名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术后6h行常规肢体康复运动,观察组术后6h行排气康... 目的探讨排气康复操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61),两组术前1d由2名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术后6h行常规肢体康复运动,观察组术后6h行排气康复操运动,3次/d。结果两组术后肩痛程度均降低,术后24h、48h观察组肩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2h两组肩痛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行排气康复操运动,能有效地缓解肩痛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肩部疼痛 排气康复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19例报道)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靖 詹伟雄 +1 位作者 刘天庆 沈东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9例(共20个复杂动脉瘤),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9例患者共置... 目的探讨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9例(共20个复杂动脉瘤),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9例患者共置入SolitaireAB型支架19枚,均成功到位,17例一次释放成功,2例释放后因填塞的弹簧圈脱出于载瘤动脉而回收重新定位再释放,电解脱支架1次成功13例,2次成功6例。19例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中,14例(15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瘤颈残留,3例不完全栓塞。随访3~36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复发3例,为原来非完全栓塞者,但无再破裂出血,余病例术后3~6个月转化为动脉瘤完全闭塞。预后良好GOS评分5分有17例,中度残疾GOS评分3分1例,1例多发2个动脉瘤者因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再破裂死亡。结论 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操作可控性强,疗效好,完全释放后可回收再释放是其突出的优点。死亡病例可能与不当选择使用支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SolitaireAB支架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慢性头痛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东平 侯淑红 +2 位作者 张志坚 陈衍贵 陈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头痛患者中睡眠障碍所占比率,同时评估其与精神共患病和慢性头痛的关系。方法:对210例慢性头痛组患者和204例间断头痛组患者先进行年龄、性别和头痛类型的匹配,然后进行睡眠障碍和精神共患病的结构式访谈。结果:210例慢性... 目的:调查慢性头痛患者中睡眠障碍所占比率,同时评估其与精神共患病和慢性头痛的关系。方法:对210例慢性头痛组患者和204例间断头痛组患者先进行年龄、性别和头痛类型的匹配,然后进行睡眠障碍和精神共患病的结构式访谈。结果:210例慢性头痛组患者中,148例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与间断头痛组相比,慢性头痛组患者失眠(68.6%vs 39.7%)、白天过度嗜睡(34.8%vs 22.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6.7%vs 31.9%)的发生率较高。慢性头痛组患者中92例(43.8%)有精神共患病(焦虑和/或抑郁),而间断头痛组仅有55例(27.0%)。多元分析显示低教育水平、低龄开始头痛、失眠与慢性头痛独立相关。结论:慢性头痛患者常伴睡眠障碍。失眠可能是头痛慢性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论与抑郁或焦虑是否相关,重视睡眠障碍治疗有利于阻止间断头痛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头痛 间断头痛 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东平 侯淑红 +2 位作者 张志坚 陈衍贵 陈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63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n=80)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n=83)。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68)、先...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63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n=80)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n=83)。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68)、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12)、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70)、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13)。测定每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所有偏头痛患者中,偏头痛发作期PCT水平明显高于发作间期(P<0.01)。在无先兆偏头痛或先兆偏头痛患者中,偏头痛发作期PCT水平也分别明显高于发作间期(P<0.01)。结论:PCT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个炎症标志,是偏头痛发作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偏头痛 先兆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东平 侯淑红 +2 位作者 张志坚 陈衍贵 陈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体重指数<25 kg/m2且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 目的:探讨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体重指数<25 kg/m2且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个月时Orexin A、Orexin B和神经肽Y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预防治疗后血浆中Orexin A和Orexin B浓度明显减少,而神经肽Y浓度却明显增加.OrexinA、OrexinB浓度减少与体重增加呈负相关,而神经肽Y浓度增加与体重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后体重增加可能与下丘脑神经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氟桂利嗪 偏头痛 OREXIN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志云 蒋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6-336,共1页
患者男,77岁,以“眼黄、尿黄、乏力5d”为主诉于2012年9月26日入院,并有反复皮肤瘙痒史8年,目前仍明显瘙痒,无酗酒,无长期服药史。查体:神清.睑结膜无苍白,巩膜、皮肤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 患者男,77岁,以“眼黄、尿黄、乏力5d”为主诉于2012年9月26日入院,并有反复皮肤瘙痒史8年,目前仍明显瘙痒,无酗酒,无长期服药史。查体:神清.睑结膜无苍白,巩膜、皮肤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脾区无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血液净化治疗 重叠综合征 激素 皮肤瘙痒 皮肤黄染 服药史 睑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