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经皮单向椎弓根螺钉连接棒长度测量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越 王珊 +6 位作者 李良生 郑晓鹏 黄泓翰 陈恒梅 陈世杰 陈建泉 王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已经成为常用术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创伤患者 脊柱创伤 无神经损伤 长度测量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解剖标志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永绥 王万明 +2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王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在有限显露术野中达到安全、有效减压提供更科学的减压标志。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节段相关解剖数据,以所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计算:(1)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正中矢...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在有限显露术野中达到安全、有效减压提供更科学的减压标志。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节段相关解剖数据,以所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计算:(1)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AULD/MLPD);(2)椎体钩前脚至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AUTD/AULD);(3)椎体钩前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后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距离(AUDD/PUDD)和(4)椎体钩与神经根最近点和椎体钩前脚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前后脚的垂直距离(UNAD/APUD)。结果 AULD/MLPD在C3的平均值为0.83,在C4的平均值为0.55,在C5的平均值为0.20,在C6的平均值为0.34,在C7的平均值为0.27;AUTD/AULD的平均值为2.71;AUDD/PUDD的平均值为0.28;UNAD/APUD的平均值为0.34。结论椎体钩前脚是颈椎体前部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作为颈椎前路手术的稳定、可靠的骨性减压标志,依据AUDD/PUDD、UNAD/APUD和AUTD/AULD的比值,有助于术中判断硬膜囊、颈神经根和椎动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手术 解剖标志 解剖学研究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中直肠毗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学东 周健 +3 位作者 杨新文 王宁 侯佳伟 金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以直肠中下段为中心解剖观察其毗邻结构,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提供解剖学导向。方法结合28例成人盆部CT扫描资料,对14具成人盆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直肠阴道(尿道)隔的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及肛提肌的宽度和厚度,结果进行... 目的以直肠中下段为中心解剖观察其毗邻结构,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提供解剖学导向。方法结合28例成人盆部CT扫描资料,对14具成人盆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直肠阴道(尿道)隔的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及肛提肌的宽度和厚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中下段及肛管毗邻的诸多肌性部分均分别有自己的筋膜包绕,结构易于辨认;在盆部标本和盆部CT扫描片上,测得直肠尿道隔的厚度分别为(1.65±0.19)cm和(1.26±0.05)cm、直肠阴道隔的厚度分别为(0.89±0.11)cm和(0.75±0.04)cm,在不同材料间的测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结构的厚度在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肠尿道隔的厚度大于直肠阴道隔的厚度。结论直肠下段毗邻结构复杂,特别是直肠阴道隔菲薄,应避免手术操作中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毗邻结构 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血供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永绥 王万明 +2 位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王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减少出血量,改善显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椎体前后部血供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椎体前部血供来自颈升动脉脊支、甲状腺下动脉和颈深动脉脊...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减少出血量,改善显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椎体前后部血供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椎体前部血供来自颈升动脉脊支、甲状腺下动脉和颈深动脉脊支,C4~7椎前动脉在椎体上的分支相互吻合,在颈长肌的内侧缘处常吻合成一纵行动脉链;椎体后部血供来自椎间动脉发出的椎后动脉,其分支在颈椎体后部吻合形成节段性弧形动脉吻合链。结论阻断术椎的椎前动脉及其与相邻椎前动脉的纵行动脉吻合,并在颈椎后部减压时注意对硬膜囊外侧缘及椎体中部处的椎后动脉及其分支的处理,可减少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术野出血,改善手术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血液供应 颈椎前路减压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永绥 王春 +3 位作者 刘成招 何海龙 史国栋 叶晓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5月施行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的患者11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疼...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5月施行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的患者11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手术时间(63.9±20.1) min;术中出血量(58.4±22.1) ml;无切口感染,植入物松动、移位、断裂,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及颈椎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和NDI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前路减压DCI植入术治疗颈椎病在减轻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方面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手术 颈椎病 颈椎动态稳定器 非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方法的轴位CT测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春 陈启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通过改变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获得新的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运用轴位CT扫描测量评价改良置钉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0具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按标本提供的顺序随机将同一标本两侧分成A、B两组,A组经枢椎侧块中点作纵垂线,与寰... 目的:通过改变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获得新的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运用轴位CT扫描测量评价改良置钉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0具成人颈椎尸体标本,按标本提供的顺序随机将同一标本两侧分成A、B两组,A组经枢椎侧块中点作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的正下方3.0mm处作为螺钉的进钉点,向内倾斜10°、向上倾斜5°置钉。B组进钉点偏外2mm,内倾角为15°,上倾5°。置钉后通过轴位CT扫描,分别测量A组和B组可利用间隙(SAS)即钉道宽度;钉道长度(LST);外侧安全间隙(OSC),即横突孔内侧缘到螺钉外缘的最短距离;内侧安全间隙(ISC),即椎管外侧缘到螺钉内缘的最短距离;选出内外侧间隙中较小者(SSC),计算出内外侧安全间隙距离差的绝对值(|LSC-MSC|)。应用SPSS13.0软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SAS值A组为6.8±11.7mm,B组为7.8±13.0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的钉道长度比B组的钉道长度短(P<0.01);A组的SSC值为2.1±0.1mm,B组为3.0±0.1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的|LSC-MSC|平均值为1.5±0.1mm,B组为0.6±0.1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选于枢椎侧块中点外侧2mm,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的正下方3.0mm处,向内倾15°,头倾5°置钉,充分使用了可利用间隙,识别标志与椎弓根的位置关系相对恒定,对临床准确置钉、提高固定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置钉方法 轴位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对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骨水泥团块稳定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光晟 吴如陈 +4 位作者 刘成招 林成寿 陈孔宁 袁翠华 凌广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3-830,共8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对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骨水泥团块稳定作用,为Kümmell's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志愿者胸腰段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胸腰段(T12~L2)脊柱K...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对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骨水泥团块稳定作用,为Kümmell's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志愿者胸腰段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胸腰段(T12~L2)脊柱Kümmell's病模型,构建L1前皮质破裂组(A组)、前皮质破裂行骨水泥椎弓根锚定组(B组)、前皮质完整组(C组)、前皮质完整行椎弓根骨水泥锚定组(D组).对所有模型L2椎体下终板进行完全固定,同时对T12上终板施加500N的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方向载荷以及10N·m的左旋转、右旋转扭矩载荷,统计分析在不同运动方向上四组模型中心骨水泥团块以及B组、D组的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的最大位移值和最大应力值,并且对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变形程度进行观察.结果: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载荷方向上,B组骨水泥块最大位移值均小于A组,在轴向、左旋转、右旋转载荷方向上,B组均大于A组;除轴向载荷以外,D组骨水泥块最大位移值均大于C组;在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载荷方向上,D组骨水泥椎弓根锚定棒最大应力值均大于B组;在前屈、后伸方向载荷下,D组椎弓根锚定棒最大位移值均小于B组,其他载荷方向D组均大于B组.B组、D组中骨水泥椎弓根锚定棒在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方向载荷下均无较大的变形,在左旋转、右旋转载荷下均出现较大变形.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病椎前皮质破裂Kümmell's病时,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可对椎内中心骨水泥团块起到稳定作用,但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在人体脊柱左右旋转运动时存在断裂可能;对于椎体前皮质完整的Kümmell's病,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在力学上并不能增加中心骨水泥团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s病 有限元分析 椎弓根骨水泥锚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CT及彩色映射优化显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成骨
8
作者 邹斌 刘成招 +3 位作者 毛清平 陈孔宁 李良生 缪陈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5年第7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观察能量CT及彩色映射用于优化显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成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76例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根据CT复查方式分为能量CT组(n=30)与传统CT组(n=46)。以5分法对2组图像显示解剖细节(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颗粒愈合、椎体内终板附... 目的观察能量CT及彩色映射用于优化显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成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76例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根据CT复查方式分为能量CT组(n=30)与传统CT组(n=46)。以5分法对2组图像显示解剖细节(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颗粒愈合、椎体内终板附近松质骨生长、融合器与椎体终板两界面间连接骨桥)及伪影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图像噪声(SD值)及扫描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能量CT图像解剖细节评分[4.50(4.28,4.50)vs.3.80(3.50,4.00)]、图像伪影评分[4.30(4.00,4.50)vs.3.60(3.50,4.00)]均高于,而图像SD值[37.22(34.90,38.85)HU vs.57.50(53.30,68.59)HU]和DLP[255.28(177.57,321.26)mGy·cm vs.327.60(298.13,415.95)mGy·cm]均低于传统CT(P均<0.05)。相比灰度图,彩色映射图显示成骨细节更佳。结论腰椎融合术后能量CT扫描能更清晰显示解剖细节并减少图像噪声;彩色映射图则能进一步清晰呈现成骨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