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廖芳菲 缪娟 +1 位作者 王美 黄益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对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延伸到社...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对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的系统化、连续性的快速康复。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周分别采用膝关节评分法(H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采用本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快速康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周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能减轻患者痛苦,增强功能锻炼,促进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膝关节 置换术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23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忠 林丽景 +2 位作者 张敏辉 李杰实 卓宜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176-179,共4页
目的胸腔镜下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23例早期NSCLC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8肋间,长约1.5cm,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5肋间,长约... 目的胸腔镜下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23例早期NSCLC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8肋间,长约1.5cm,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5肋间,长约4~5cm,副操作孔位于腋后线第7肋间,长约1.5cm,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病理性质。结果23例病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无延长切口或增加切口,无出现大出血,术后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125.6±36.6)min,术中出血量(114±36)mL,术后引流量(347.0±128.8)mL,胸管引流时间(3.3±1.7)d,术后住院时间(6.6±2.4)d。术后肺部感染4例,本组2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20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掌握肺段血管走行,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 NSCLC 肺部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对肋间神经痛缓解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忠 王瑞华 +1 位作者 卓宜盟 张敏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2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对肋间神经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纯肽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和保守治疗。治... 目的观察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对肋间神经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纯肽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和保守治疗。治疗后观察胸痛缓解情况、胸部活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胸痛缓解情况、胸部活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胸痛缓解明显、胸部活动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短、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纯肽爪型肋骨接骨板 内固定术 连枷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学东 周健 +3 位作者 欧阳天昭 杨新文 王宁 孙迪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2-794,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乙状结肠探寻入腹点提供依据。方法:在14具盆部标本上分别用直肠穿线法和直尺法测量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同时,用直尺法在30例钡灌肠造影片上对直肠长度进行测量,所选标本和... 目的:通过测量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乙状结肠探寻入腹点提供依据。方法:在14具盆部标本上分别用直肠穿线法和直尺法测量直肠长度和盆底厚度;同时,用直尺法在30例钡灌肠造影片上对直肠长度进行测量,所选标本和影像资料均为非盆部疾病的成人资料,将测量结果在不同测量方法和性别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肠长度在盆部标本和钡灌肠造影片上的测量值在男性分别为(15.53±0.89)CYl3和(8.49±0.39)cm、女性分别为(13.94±0.71)cm和(7.66±0.22)cm,标本上的测得值大于造影片上的测得值,而且男性的测得值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盆底厚度在标本上的测得值分别为男性(7.18±0.31)cm和女性(6.37±0.31)cm,男性的盆底厚度大于女性的盆底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盆底厚度较男性小,手术中游离直肠操作距离较男性短,而术前钡灌肠测量直肠长度对术中估计和寻找人腹点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长度 盆底厚度 乙直肠外科疾病 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管减压并脊椎三柱重建技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李勇 黄雪梅 +3 位作者 王越 杨朝勃 苏盛辉 王春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6岁;均为单一节段骨折,T_(11)8例,T_(12)10例,L_112例,L_26例。按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总评分为7~9分,平均7.4分。按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merica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8例。36例均采用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对比评估术前、术后初期、末次随访时以下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ASIA分级评估);后凸畸形矫正(Cobb角)情况;伤椎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记录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及植骨面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3.5(2.8±0.3)h;术中出血量为550~1 350(880±120)ml;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移位、断裂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情况:除A级和B级各有1例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7例,D级10例,E级17例。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伤椎椎管容积恢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各个指标在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结果与术后初期复查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经单一入路同时完成骨折复位、环脊髓360°减压和脊椎的三柱重建;其椎管减压彻底、即刻稳定脊柱、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所能取得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神经损伤 三柱重建 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气胸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忠 林丽景 +2 位作者 张敏辉 李杰实 卓宜盟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6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气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共6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治疗组28例,采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气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共6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治疗组28例,采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回顾性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治疗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无疼痛;治疗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分析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气胸,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 持续负压 COPD 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不同的用药方式及剂量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疗效评价
7
作者 许庆山 蔡三英 +4 位作者 陈继良 王旭 吴锦清 王晓露 朱建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可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本研究探讨氨甲环酸在减少围术期出血中理想的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接受单侧TKA的患者,根据患者氨甲环酸给药方式、... 目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可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本研究探讨氨甲环酸在减少围术期出血中理想的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接受单侧TKA的患者,根据患者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剂量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1 g组、关节腔注射1 g组、关节腔注射3 g组、静脉注射1 g+关节腔注射3 g组,对五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3天,静脉注射1 g+关节腔注射3 g组患者的Hb及Hct远高于其他组别(P<0.05)。五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TKA后血容量丢失,最佳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联合关节腔注射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血红蛋白 血细胞比容 引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置钉与撑开复位在术中的先后次序对治疗高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骨折的影响
8
作者 王越 李良生 +4 位作者 陈恒梅 郑海伦 陈世杰 陈建泉 王春 《中国骨伤》 2025年第5期508-516,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伤椎置钉的短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伤椎置钉与撑开复位的先后次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高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侵占率>... 目的:探讨应用经伤椎置钉的短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伤椎置钉与撑开复位的先后次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高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侵占率>40%、后纵韧带完整、椎体后缘无翻转骨块)且无合并脊髓损伤的38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运用先钉棒撑开复位再伤椎置钉后二次再撑开复位(先复位组)18例,女8例,男10例,年龄46.5(38.5,50.0)岁;先伤椎置钉后直接撑开复位(先置钉组)20例,女10例,男10例,年龄46.0(35.8,50.8)岁。通过测量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椎管侵占改善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两组均获得1年以上有效随访,未见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螺钉松动、钉棒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的改善程度均较前一个时间点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及术后1年的椎管侵占率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复位组术后椎管容积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先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高椎管侵占率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采用先撑开复位再进行置钉而后再次序贯撑开的短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更有效地复位椎管内的骨性占位,实现更好的间接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高椎管侵占率 复位 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