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董理权 李晞 +3 位作者 徐进 胡建民 戴连君 谢甘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构建“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从全民健康覆盖健康服务体系要素出发研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并分析实现“互联网+”、智能化的路径。结... 目的构建“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从全民健康覆盖健康服务体系要素出发研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并分析实现“互联网+”、智能化的路径。结果提出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架构。结论建立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技术 辅助器具 服务提供 远程康复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家欣 吴瑜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例(120眼)DR患者,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60例(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60例(PDR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PRP手术前后使用OCT横向扫描视盘旁RNFL厚度和黄斑区,将视盘旁RNFL和黄斑区分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4个象限进行扫描,获取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盘旁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降低(均为P<0.05),但颞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PRP前不同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但只有上方、下方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上方、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变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组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对DR患者RNFL有一定损伤,应选择适当的激光能量与曝光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对RNFL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猪角膜板层移植治疗兔角膜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施文建 侯光辉 +1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目的研究种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猪角膜基质治疗兔角膜损伤的可能性。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人M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及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鉴定。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取第3代MSCs接种于去上皮的... 目的研究种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猪角膜基质治疗兔角膜损伤的可能性。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人M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及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鉴定。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取第3代MSCs接种于去上皮的猪角膜基质上,培养4 d后移植到广泛损伤的兔角膜上,对照组单纯移植去上皮猪角膜基质。术后2、4、8周,取各实验眼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的MSCs及猪角膜基质的存活、转归及移植局部的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后角膜上皮细胞角蛋白12的表达。结果培养获得的MSCs中CD29阳性者占95.97%,CD44阳性者占96.49%,CD90阳性者占92.79%,CD105阳性者占94.66%,CD34阳性者占0.59%,CD45阳性者占0.36%,符合MCSs的免疫表型,并可以诱导成脂及成骨分化。实验组MSCs接种到去上皮猪角膜基质后贴附、生长迅速,术后植片在植床上存活良好,无排斥反应,角膜较对照组透明,新生血管少,而对照组在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实验组角膜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均检测出CK12阳性细胞。结论种植MSCs的猪角膜基质移植到损伤兔角膜后可以存活,MSCs可以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具有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猪角膜基质 组织工程角膜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婷 谢甘霖 +6 位作者 叶文文 孟志勇 谢玉红 黄烙明 胡建民 董理权 施文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调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普通班视障学生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月对普通班最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02的52例学生(年龄7~26岁)进行近视力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和中文版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调查。以研究对... 目的调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普通班视障学生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月对普通班最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02的52例学生(年龄7~26岁)进行近视力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和中文版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调查。以研究对象最好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为依据,分为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二级低视力3组。结果三组间远视力(Z=45.671,P<0.001)、近视力(Z=24.972,P<0.001)、对比敏感度(Z=13.285,P=0.001)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近视力与远视力呈正相关(r=0.74,P<0.001),对比敏感度与远、近视力均呈负相关(r=-0.58,r=-0.57,P<0.001);CLVQOL总分与对数对比敏感度呈正相关(r=0.44,P<0.001)。三组间CLVQOL总分(Z=10.145,P=0.006)、远视力维度(Z=13.586,P=0.001)、心理调节能力维度(Z=7.824,P=0.020)、阅读精细工作维度(Z=7.923,P=0.019)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视障程度学生生活质量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远视力、心理调节能力、精细阅读等方面。对比敏感度与生活质量相关,对视障学生进行视功能评估时候应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障碍 学生 对比敏感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青光眼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艳 吴瑜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0-634,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青光眼相关,但这些结论仍存在争议。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OSAHS是否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以“sleepingapnea”和“glaucoma”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的英文文献...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青光眼相关,但这些结论仍存在争议。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OSAHS是否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以“sleepingapnea”和“glaucoma”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的英文文献,检索文献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发表时间限制在198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采用ReviewManager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总效应量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以评价OSAHS与青光眼间的关联强度。结果共纳入12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包括11592例OSAHS患者和25931名非OSAHS对照者,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法表明纳入文献质量为6~8分。12个研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X2=34.20,P〈0.05,I2=68%),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的发病率增加(OR=1.87,95%CI:1.21~2.90),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P〈0.05)。轻、中、重度OSAHS亚组患者中青光眼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OR=3.61,95%C1:0.56~23.43;中度:OR=4.17,95%C1:0.47~36.91;重度:OR=6.95,95%CI.1.14~42.26)。敏感性分析显示,OR值波动范围为1.74~2.16。漏斗图示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OSAHS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且OSAHS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青光眼发病率有关,OSAHS病情越重,合并青光眼的可能性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病因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症 伴随疾病 危险因素 发生率 回顾性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光感受器样细胞的体外诱导和微环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洪玉 徐国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9-663,共5页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眼科方面已成功诱导分化为角膜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等,但诱导成为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微环境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骨髓MSCs(B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光感受器样细胞的可...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眼科方面已成功诱导分化为角膜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等,但诱导成为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微环境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骨髓MSCs(B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光感受器样细胞的可能性及其所需的微环境。方法分别将第2代BMSCs细胞株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取第4代人BMSCs细胞株及第3代RPE细胞株用于实验。将BMSCs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的BMSCs与含有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及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骨髓干细胞培养基(MSCM)及RPE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共培养进行BMSCs的诱导分化,而对照组的BMSCs仅用MSCM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RPE细胞诱导BMSCs3、5、7d时细胞中视紫红质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RPE细胞诱导BMSCs5d、7d时细胞中视紫红质和恢复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BMSCs形态均一,呈纺锤形或梭形,RPE细胞形态均一,呈多边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色素颗粒,生长良好。诱导后的部分BMSCs呈神经样细胞形态,细胞变圆,突起增长,突起末端可见一级、二级分支,相互间连接呈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表明,诱导组细胞诱导后第3、5、7天细胞中可见视紫红质的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83±0.29)%、(20.36±0.32)%和(29.80±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1±0.35)%、(2.56±0.24)%和(2.32±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d=41.510,t5d=107.290,t7d=30.036,P〈0.01)。RT—PCR法检测显示,诱导后5d、7d诱导组细胞中视紫红质和恢复蛋白mRNA表达的灰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紫红质mRNA:t5d=103.506,t7d=122.584,P〈0.01;恢复蛋白mRNA:t5d=106.674,t7d=189.992,P〈0.01)。结论采用含b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诱导分化 光感受器样细胞 微环境 条件培养液 视紫红质 恢复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44分子对人眼小梁网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宗宝 吴瑜瑜 郭茂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可溶性CD44分子(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中的质量浓度高于正常人,POAG患者房水中sCD44水平与小梁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是否有关及其对POAG的共同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sC... 背景研究表明可溶性CD44分子(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中的质量浓度高于正常人,POAG患者房水中sCD44水平与小梁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是否有关及其对POAG的共同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sCD44对POAG患者小梁网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POA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切除的小梁网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小梁网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将第3代的小梁网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含终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1、5、10、25、50μg/L的sCD44,培养细胞48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和ELISA法检测小梁网细胞中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经层黏连蛋白(L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反应。CCK-8法检测0、1、5、10、25、50μg/LsCD44作用48h后小梁网细胞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0.2460±0.0019、0.1874±0.0015、0.1570±0.0016、0.1302±0.0019、0.1084±0.0018、0.0940±O.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2,P=0.000),各实验组A450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8、0.011、0.005、0.004)。ELISA法检测表明,0、1、5、10、25、50p^g/LsCD44作用48h后小梁网细胞中bad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14.8461±2.9560)、(137.8270±2.4259)、(161.4194±3.7381)、(170.9453±3.2006)、(221.2252±4.3738)、(324.6167±4.422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10,P=0.000),各实验组小梁网细胞中bad蛋白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13、0.008、0.007、0.006)。结论sCD44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可促进POAG小梁网细胞的凋亡,并且能上调凋亡调节蛋白bel-2相关死亡因子bad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44分子 小梁网细胞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BAD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1B1基因突变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一鸿 吴瑜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4-658,共5页
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PCG).目前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尤其是基因突变,在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PCG).目前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尤其是基因突变,在青光眼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1997年发现CYP1B1基因为PCG的致病基因以来,关于CYP1B1基因突变与青光眼发病关系的研究成为青光眼遗传和基因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许多学者认为CYP1B1基因也是POAG致病基因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对近十余年来对CYP1 B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CYP1B1基因突变与POAG发病及进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遗传 DNA突变 疾病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春梅 高莹莹 +2 位作者 许锻炼 戴炳发 李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类固醇皮炎眼部蠕形螨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共58例为蠕形螨寄居组,另选50例无面部疾病眼部蠕形螨检查阴性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流...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类固醇皮炎眼部蠕形螨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共58例为蠕形螨寄居组,另选50例无面部疾病眼部蠕形螨检查阴性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联合印迹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方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ICAM-1和HLA-DR的表达阳性率及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蠕形螨寄居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ICAM-1和HLA-DR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结膜上皮 ICAM-1 HLA-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瑜瑜 郭茂生 李永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701,共5页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特点是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压增高。位于房水外流通道的小梁网调节房水的外流,因此研究小梁网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POAG小梁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生...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特点是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压增高。位于房水外流通道的小梁网调节房水的外流,因此研究小梁网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POAG小梁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经小梁切除术收集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患眼的带小梁网的深层巩膜组织块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鼠抗人层黏连蛋白(LM)单克隆抗体、兔抗人纤维连结蛋白(FN)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对传代细胞进行鉴定,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传代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将传代小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本研究组前期培养的正常小梁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组织块培养10d左右,可见细胞从其边缘向外生长。传代细胞在4d内处于对数生长期,其后进入平台期,第7天细胞基本融合。第3代POAG小梁细胞及正常人眼小梁细胞中可见FN、LM和NSE均呈阳性表达,证实传代细胞为小梁细胞,而空白对照组细胞未见FN、LM和NSE表达。第3代POAG小梁细胞和正常小梁细胞中FN的A450值分别为0.354±0.06和0.26±0.01,LM的A450值分别为0.34±0.03和0.2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N:t=14.446,P=0.001;LM:t=9.346,P=0.001)。与正常小梁细胞比较,第3代POAG小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细胞质的溶酶体及吞噬小泡含量减少。结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在体外培养POAG小梁细胞,该研究结果为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对大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及脂质合成的影响
11
作者 赖清华 高莹莹 +2 位作者 李炜 左程友 李庆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2-438,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酮的2种主要单体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对体外原代培养的SD大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及其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2月龄SD大鼠,分离取出双眼睑板腺组织并与3T3滋养细胞共培养5d。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酮的2种主要单体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对体外原代培养的SD大鼠睑板腺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及其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2月龄SD大鼠,分离取出双眼睑板腺组织并与3T3滋养细胞共培养5d。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成不同浓度,按照培养液中添加的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浓度不同将混合培养的细胞分为0.125μmol/L药物组、0.250μmol/L药物组、0.500μmol/L药物组、1.250μmol/L药物组和2.500μmol/L药物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隐丹参酮或丹参酮ⅡA处理细胞48h,溶剂对照组仅加入相应体积的DMSO溶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睑板腺组织冰冻切片和睑板腺细胞克隆细胞中角蛋白14(K14)和p63的定位和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睑板腺细胞克隆中K16、细胞增生相关抗原(Ki67)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油红O染色法分别评估睑板腺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脂质合成情况。结果睑板腺细胞体外原代培养至第4~5天可见克隆形成,至培养第7天克隆面积明显增大,克隆细胞中p63和K14蛋白表达阳性。与溶剂对照组比较,0.500μmol/L隐丹参酮组、1.250μmol/L隐丹参酮组和2.500μmol/L隐丹参酮组Ki67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0.500μmol/L丹参酮ⅡA组和1.250μmol/L丹参酮ⅡA组细胞中Ki67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隐丹参酮或丹参酮ⅡA组细胞中K16和C/EBPα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睑板腺细胞克隆内未见油红O染色,克隆边缘交界处细胞团出现堆积状油红O阳性染色。1.250μmol/L隐丹参酮组睑板腺细胞平均克隆形成率为(2.55±0.20)%,高于溶剂对照组的(2.0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5);1.250μmol/L丹参酮ⅡA组睑板腺细胞的平均克隆形成率为(2.25±0.20)%,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6,P>0.05)。结论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可以促进睑板腺细胞增生,但不影响睑板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及脂质合成。隐丹参酮可促进睑板腺细胞体外克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睑板腺上皮细胞 增生 分化 脂质代谢/药物作用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盲目青光眼
12
作者 王凤 庄铭忠 高莹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盲目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 Symbols视力表与ETDRS视力表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磊 胡建民 +1 位作者 陈雪兰 陈丽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07-813,共7页
目的比较LeaSymbols视力表与ETDRS视力表在中国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检查配合程度、视力值及双眼间视力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泉州市泉港区实验幼儿园的241名42~78个月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平均月龄为(61... 目的比较LeaSymbols视力表与ETDRS视力表在中国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检查配合程度、视力值及双眼间视力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泉州市泉港区实验幼儿园的241名42~78个月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平均月龄为(61.9±10.3)个月,其中屈光度数在正常范围的学龄前儿童132名.使用LeaSymbols视力表和ETDRS视力表测量左、右眼的单眼远视力,采用LogMAR记录法记录视力值.结果LeaSymbols视力表和ETDRS视力表在42~78个月儿童中的检查配合程度分别为96.7%(466/482)和95.0%(458/482),2种视力表的检查配合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5).2种视力表测得的LogMAR视力值呈明显正相关(rs=0.726,P<0.001),2种视力表测量一致性较好(Kappa=0.531).在132名屈光正常儿童中,LeaSymbols视力表测得的视力水平比ETDRS视力表高0.0312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7.461,P<0.001),2种视力表的测量一致性较好(Kappa=0.467);2种视力表在测量双眼间视力差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0.889,P=0.374);LeaSymbols视力表和ETDRS视力表中男童视力水平均好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352、-4.679,均P<0.001);LeaSymbols视力表和ETDRS视力表测得的LogMAR视力值与月龄均呈负相关(rs=-0.423、-0.437,P<0.001);各不同年龄段组中LeaSymbols视力表测得的LogMAR视力水平均较ETDRS视力表测得的视力水平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LeaSymbols视力表和ETDRS视力表在42~78个月学龄前儿童中的检查配合程度较高,可用于42个月及以上儿童的视力检查.LeaSymbols视力表测得的视力水平较ETDRS视力表高.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应注意几种视力表检查的差异,谨慎判断视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LeaSymbols视力表 ETDRS视力表 学龄前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V介导HO-1基因转染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郁萍 陈蔚琪 +2 位作者 洪玉 高秀云 郭茂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过表达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00~250 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过表达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00~250 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GFP组,每组20只。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GFP组以剂量50 mg/kg的质量分数1%碘酸钠溶液进行尾静脉注射,制备碘酸钠诱导大鼠RP模型,再分别予以0.9%氯化钠溶液、AAV-GFP病毒、AAV-HO-1-GFP病毒视网膜下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造模后第14天摘出大鼠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及厚度;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B淋巴细胞瘤-2(bcl-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正常,RP模型组和AAV-GFP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破坏明显,外核层呈波浪状改变,厚度变薄,AAV-HO-1-GFP组大鼠视网膜结构轻度破坏,外核层厚度轻度变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P模型组和AAV-GFP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GFP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21、0.76±0.16、0.92±0.0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AV-HO-1-GFP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RP模型组和AAV-GF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细胞凋亡率、bcl-2和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6.333、1043.806、364.331,均P<0.01);与AAV-HO-1-GFP组比较,RP模型组和AAV-GFP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AV介导HO-1基因过表达对RP模型大鼠的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视网膜色素变性 腺相关病毒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红丽 吴瑜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目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眼压升高、缺血、神经营养因子的剥夺、胶质细胞的激活、谷氨酸兴奋性反应等多种机制均可以促进青光眼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通过干预神经细胞的凋亡途径从而防止RGCs损伤已经成为青光眼视神... 目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眼压升高、缺血、神经营养因子的剥夺、胶质细胞的激活、谷氨酸兴奋性反应等多种机制均可以促进青光眼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通过干预神经细胞的凋亡途径从而防止RGCs损伤已经成为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具有同样的作用,即在视神经损伤和眼内炎症刺激后,可促进轴突生长,提高RGCs的存活率.视网膜在视神经损伤或眼内炎症刺激后可表达IL-6,IL-6与RGCs上的IL-6受体结合后,通过JAK/STAT3和PI3K/Akt/mTOR 2种途径,增加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解除抑制性髓磷脂基质对受损神经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抵抗凋亡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O的作用,并刺激再生相关基因Sprr1a和Gap-43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对RGCs的保护作用.本文就IL-6对RGCs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学龄前儿童视力表检查概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磊 胡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学龄前期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阶段,视觉问题会影响儿童的正常视觉发育,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十分必要。视力表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视功能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早期筛查儿童的眼病。临床上用... 学龄前期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阶段,视觉问题会影响儿童的正常视觉发育,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十分必要。视力表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视功能检查方法,可以用来早期筛查儿童的眼病。临床上用于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的视力表种类众多,包括E字形视力表、字母视力表和图形视力表等。本文介绍了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及常用视标类型,列举了几种常用于检查儿童视力的视力表,包括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Snellen视力表、ETDRS视力表、HOTV视力表和Lea Symbols视力表等,并分析了几种视力表在学龄前儿童中的比较研究。根据儿童的年龄、视力发育规律、检查配合程度以及临床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视力表检查方法能早期发现各种视觉障碍并实施早期干预,提高儿童眼病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视力表 LEA Symbols视力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的抗凋亡机制及其在相关眼病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蔚琪(综述) 洪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血红素氧合酶1(HO-1)作为应激反应蛋白,其抗凋亡的研究成为新热点,而近年来研究表明,HO-1在眼病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能催化血红素转化为胆绿素、一氧化碳和游离铁,均为抗凋亡的主要效应分子。就HO-1的... 血红素氧合酶1(HO-1)作为应激反应蛋白,其抗凋亡的研究成为新热点,而近年来研究表明,HO-1在眼病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能催化血红素转化为胆绿素、一氧化碳和游离铁,均为抗凋亡的主要效应分子。就HO-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凋亡机制进行阐述,并分别对HO-1在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Graves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病中所起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