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临床安全性评价: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宁美英 房太勇 +1 位作者 尹忠鹏 陈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60-3063,3069,共5页
背景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而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相对于口服雷贝拉唑具有起效迅速、对胃肠黏膜刺激小等特点。目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已知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药品说明书、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反馈及现有的文献报道,缺乏真实世界... 背景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而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相对于口服雷贝拉唑具有起效迅速、对胃肠黏膜刺激小等特点。目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已知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药品说明书、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反馈及现有的文献报道,缺乏真实世界广泛人群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数据。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方法,评估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奥加明■)在广泛人群使用中的安全性,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别、严重程度、发生率等,以期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臂开放、非干预性、病例登记、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使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3 004例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5家研究中心的患者病历信息由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导出。收集患者病历信息中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临床诊断、用药情况(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用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 004例患者来源于沧州市中心医院600例,沧州市人民医院385例,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19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 322例,新乡市中心医院499例。3 004例患者临床诊断,前4位分别是高血压338例(11.25%),肠部肿瘤258例(8.59%),肠梗阻254例(8.46%),消化道出血199例(6.62%)。3 004例患者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使用情况:单次剂量为10 mg/次13例(0.43%),20 mg/次2 949例(98.17%),30 mg/次5例(0.17%),40 mg/次21例(0.70%),80 mg/次1例(0.03%),有15例未记录单次剂量;给药频次为1次/d 1 924例(64.05%),2次/d 911例(30.33%),3次/d 23例(0.77%),有146例未记录给药频次;用药时间为≤5 d 1 620例(53.93%),6~10 d 886例(29.49%),11~20 d 405例(13.48%),>20 d 80例(2.66%),有13例未记录用药时间。61例(2.03%)患者在接受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白细胞计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肌酸激酶升高、收缩压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舒张压升高的发生率均介于0.10%~0.50%,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0.03%,低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值(0.10%);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书中未提供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的参考值,本研究中患者肌酸激酶升高的发生率为0.30%;未发现罕见、新的、非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医生均根据临床经验做出相应治疗及处理。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未发现严重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可满足临床用药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系统 医院 雷贝拉唑 药物毒性 真实世界研究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illin在胃腺癌和癌前期变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文集 庄瑛瑛 +2 位作者 陈玉丽 庄则豪 王承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检测Paxillin在胃腺癌(GAC)、癌前期变化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GA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9例GAC、30例CSG及80例癌前期变化[包括30例慢性萎... 目的检测Paxillin在胃腺癌(GAC)、癌前期变化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GA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9例GAC、30例CSG及80例癌前期变化[包括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和20例异型增生(Dys)]组织中Paxillin的表达。结果 Paxillin在CAG组、IM组、Dys组和GAC组中表达均高于C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illin的表达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s=0.779,P=0.000)。Paxillin在进展期、伴淋巴结转移及中、低分化组GAC组织表达高于早期、无淋巴结转移及高分化组GA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xillin表达增高是GAC癌变和转移的重要分子事件,其影响可能在GAC发生的早期即已存在,并持续到GAC阶段,有望成为GA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PAXILL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奕志 房太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最后诊断明确的腹水患者89例,其中门脉高压组47例、非门脉高压组42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与腹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量并作比较。结果:门脉高压组患...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最后诊断明确的腹水患者89例,其中门脉高压组47例、非门脉高压组42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与腹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量并作比较。结果:门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18.42±5.48)g/L,非门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8.07±3.25)g/L,门脉高压组明显高于非门脉高压组(P<0.001)。SAAG对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为93.6%(44/47),特异性97.6%(41/42),准确性为95.5%(85/89),阳性预测值97.8%(44/45),阴性预测值93.2%(41/44),与腹水总蛋白(AFTP)诊断渗、漏出液传统分类方法相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鉴别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和非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SAAG腹水大多与门脉高压有关,而低SAAG腹水患者,应努力寻找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诊断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腹水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通过调控Nrf2抗氧化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俊 饶紫兰 +1 位作者 陈江木 房太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1-977,共7页
目的探究水飞蓟素(Silymarin)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变进展的机制。方法溶剂、(PA+LPS)、(PA+LPS+Silymarin)3种方式干预人肝癌HepG2细胞后,分别用Western blot、qPCR及荧光探针法检测Nrf2、SIRT2、NLRP3以及其下游Casp1 P45... 目的探究水飞蓟素(Silymarin)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变进展的机制。方法溶剂、(PA+LPS)、(PA+LPS+Silymarin)3种方式干预人肝癌HepG2细胞后,分别用Western blot、qPCR及荧光探针法检测Nrf2、SIRT2、NLRP3以及其下游Casp1 P45、Casp1 P20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Nrf2、HO-1、NQO-1的细胞mRNA表达水平以及ROS代谢水平的影响。(PA+LPS+siNC)、(PA+LPS+Silymarin+siNrf2)、(PA+LPS+Silymarin+siNC)、(PA+LPS+siNrf2)四种方式干预HepG2细胞后,再次检测上述蛋白和mRNA等指标。溶剂、HFD和(HFD+Silymarin)3种方式干预小鼠后,对肝脏HE病理切片进行评估,IHC检测肝脏石蜡包埋切片的NLRP3蛋白的组织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Silymarin可明显升高HepG2细胞的Nrf2和SIRT2表达水平,降低NLRP3、Casp1 P20和ROS表达水平,以及降低小鼠肝脏的NLRP3表达水平。用Nrf2-siRNA特异性抑制Nrf2之后,Silymarin对于NLRP3、Casp1 P20和ROS表达水平的下调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Silymarin通过调控Nrf2来抑制NLRP3炎症小体而在NASH中发挥抗细胞损伤及抗组织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YMARIN NRF2 ROS NLRP3炎症小体 HO-1 N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FARSA与 miR-671-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婧 唐晓婷 房太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0-584,591,共6页
目的探讨circFARSA与miR-671-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ircFARSA、miR-671-5p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胃癌组织中circFARSA与miR-671-5p表达量的相关性;体... 目的探讨circFARSA与miR-671-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ircFARSA、miR-671-5p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胃癌组织中circFARSA与miR-671-5p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AGS,随机分为si-NC组、si-circFARSA组、si-circFARSA+anti-miR-NC组、si-circFARSA+anti-miR-671-5p组;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FARSA与miR-671-5p的靶向关系。结果circFARS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的miR-671-5p呈低表达,且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circFARSA与miR-671-5p表达呈负相关(r=-0.6374,P<0.01);与si-NC组比较,si-circFARSA组细胞活力与S期细胞比例降低(均P<0.05),迁移距离减小(P<0.05),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circFARSA可靶向调控miR-671-5p;转染si-circFARSA对细胞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在anti-miR-671-5p、si-circFARSA共转染后被逆转。结论干扰circFARSA可通过调节miR-671-5p对胃癌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过程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FARSA miR-671-5p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