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油脂肪乳在胃肠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敦 陈辉 李良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多种油脂肪乳(SMOF)的肠外营养治疗对胃肠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肠外科重症患者按照前瞻、随机、对照原则分为SMOF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含SMOF及中、长链脂肪乳的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于使用前及使用后...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多种油脂肪乳(SMOF)的肠外营养治疗对胃肠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肠外科重症患者按照前瞻、随机、对照原则分为SMOF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含SMOF及中、长链脂肪乳的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于使用前及使用后第4、9天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第4天,SMOF组CRP、TL-6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9天,SMOF组ALT、TBIL、CRP、TL-6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ALB及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ICU入住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SMOF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SMOF组低于对照组,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5)。结论胃肠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应用添加SMOF的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油脂肪乳 肠外营养 重症 炎症介质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其共培养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敦 李良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体外诱导培养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期了解脾脏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5例行进展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体外诱导培养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期了解脾脏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5例行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新鲜手术切除脾脏组织,分离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全自动磁珠提取系统从健康志愿者新鲜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分别给予10ng/mL的GM-CSF和M-CSF诱导成M1型、M2型巨噬细胞,并用CD16和CD163进行鉴定;利用Transwell共培养法将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与M1、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锥虫蓝(台盼蓝)染色进行计数来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变化。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经GM-CSF和M-CSF体外培养,可分别诱导为M1型、M2型巨噬细胞,其阳性率分别为(95.46±4.21)%和(94.67±4.97)%;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M1型巨噬细胞则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结论本研究鉴定出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比例,证实了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不同,M2型巨噬细胞起促进胃癌细胞进展,而M1型巨噬细胞则对胃癌细胞起抑制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脾脏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为临床制订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在早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洋 李良庆 +1 位作者 陈思曾 王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2-92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淋巴结示踪剂,该研究旨在评价其在早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术前肠镜下注射纳米炭)... 背景与目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淋巴结示踪剂,该研究旨在评价其在早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术前肠镜下注射纳米炭)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和微小淋巴结比例等指标。研究组还获取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和微小淋巴结比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哨淋巴结检出准确率达90.9%,假阴性率为3.8%,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前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是有助于早期低位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同时SLN活检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纳米炭 前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弗洛霉素A1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增强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良庆 谢文焌 潘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讨巴弗洛霉素A1对抑制胃癌细胞自噬、增殖、侵袭、凋亡和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胃癌MGC-80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巴弗洛霉素A1组(BAF组)、奥沙利铂组(OXA组)及巴弗洛霉素A1+奥沙利铂(O+B组)。分别采用MTT法、... 目的探讨巴弗洛霉素A1对抑制胃癌细胞自噬、增殖、侵袭、凋亡和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胃癌MGC-80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巴弗洛霉素A1组(BAF组)、奥沙利铂组(OXA组)及巴弗洛霉素A1+奥沙利铂(O+B组)。分别采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核小体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运动能力;扫描电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 BAF组与Control组相比自噬水平显著降低,BAF组增殖活力、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00),核小体和Bax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00),Bcl-2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46)。O+B组与OXA组相比自噬水平显著降低,此时O+B组细胞增殖活力、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OXA组(P=0.000),凋亡率显著高于OXA组(P=0.000),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XA组(P=0.001),Bax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XA组(P=0.000)。结论巴弗洛霉素A1通过抑制自噬能够显著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和运动能力,促进凋亡,而且能增强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弗洛霉素A1 自噬 奥沙利铂 凋亡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