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日本肝病学会肝细胞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SH-HCC指南第3版)》要点解读 被引量:44
1
作者 吴银莲 林苏 +1 位作者 董菁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0-851,共2页
日本肝病学会(JSH)肝细胞癌(HCC)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2版(JSH-HCC指南第2版)分别于2009年发布了日文版,2010年发布了英文版。指南第2版文献检索工作截止于2007年6月。由于该领域的知识与信息迅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修订,工作组从2011... 日本肝病学会(JSH)肝细胞癌(HCC)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2版(JSH-HCC指南第2版)分别于2009年发布了日文版,2010年发布了英文版。指南第2版文献检索工作截止于2007年6月。由于该领域的知识与信息迅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修订,工作组从2011年9月开始收集文献,经讨论后于2013年10月在日本公布了JSH-HCC指南第3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日本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肝细胞癌诊治指南要点 被引量:8
2
作者 林苏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8-19,共2页
1要点 在许多国家,肝癌(HC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肝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包括肝脏内科、外科、肝移植小组、肿瘤科、介入科及放疗科。HCC的发生通常有相关的肝病背景,因此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评... 1要点 在许多国家,肝癌(HC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肝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包括肝脏内科、外科、肝移植小组、肿瘤科、介入科及放疗科。HCC的发生通常有相关的肝病背景,因此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指南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欧洲肝病学会专家共识: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摘译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娇凤 李友炳 +4 位作者 吴银莲 赖瑞敏 康娜玲 张滢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21,共2页
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可选择的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2007年,索拉非尼作为首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其生存获益而成为第一个系统治疗的药物。近来联合阿替丽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tezo-bev,简称“T+... 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可选择的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2007年,索拉非尼作为首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其生存获益而成为第一个系统治疗的药物。近来联合阿替丽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tezo-bev,简称“T+A”方案)或者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已经取代索拉非尼作为一线治疗。HCC系统治疗的进展,不仅改善了患者总的生存情况,而且也为中期和进展期HC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肿瘤药 欧洲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英国胃肠病学会与英国肝病学会指南:肝硬化腹水管理》摘译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方博 白朝辉(译) +1 位作者 林苏 祁兴顺(审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2-303,共2页
在英国,约55%的成人腹水患者是由肝硬化所致。腹水是肝硬化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约20%的肝硬化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腹水,诊断为腹水后第1年的病死率可达20%。近年来,肝硬化腹水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此,由英国胃肠病学会与英国肝... 在英国,约55%的成人腹水患者是由肝硬化所致。腹水是肝硬化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约20%的肝硬化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为腹水,诊断为腹水后第1年的病死率可达20%。近年来,肝硬化腹水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此,由英国胃肠病学会与英国肝病研究学会联合制定了本部指南,旨在回顾当前研究证据,以指导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诊治。本部指南专家委员会全面检索文献,系统分析了腹水患者的诊断方法、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利尿剂使用、腹腔穿刺、人血白蛋白使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等方面的系统评价研究、前瞻性和回顾性的原创性研究、专家意见以及一些病例报道,最终作出了具体推荐意见。本指南根据“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表1)评估证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靖 郑琦 +1 位作者 江家骥 郑佳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4-719,共6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标准疗程组(48周)和延长疗程组(...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标准疗程组(48周)和延长疗程组(〉48周)。观察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后2组的HBsAg和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及ALT复常情况。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标准疗程组37例,延长疗程组44例,延长疗程组疗程52-92周(中位数72周)。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线ALT水平、HBeAg半定量、HBVDNA定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随访24周后,延长疗程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标准疗程组(54.5%VS29.7%,P=O.025;76.9%VS52.9%,P=O.008)。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24周HBeAg半定量为标准疗程治疗结束24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子,其构建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2,最佳截断点-1.299,灵敏度100.0%,特异度66.7%。对2组患者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疗程和年龄是治疗结束24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子。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CHB,年轻患者及延长疗程可在治疗结束24周后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标准疗程中患者年龄和24周HBeAg半定量对治疗结束24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聚乙烯二醇类 治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池闽辉 曾永毅 刘景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5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FTS治疗组(FTS组)及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5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FTS治疗组(FTS组)及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总的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FTS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恢复更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总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FTS理念在肝癌肝切除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更快,同时可减少总的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快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赖瑞敏 王明芳 朱月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39-1742,共4页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7例,进行ICG清除试验,计算患者的ICG血浆清除率值(K值)、有效肝血流量(EHBF)、ICG 15 min滞留率(ICG R15),以及CTP分级和MELD评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肝脏储备功能。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TP分级:A级患者63例,B级患者45例,C级患者19例。随着CTP分级升高,ICG R15逐渐增高,而EHBF和K值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96、91.26、40.94,P值均分别为0.001、0.003、0.005)。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5、0.838,P值均<0.01),与EHBF及K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3、-0.901,P值均<0.01)。ICG R15AUC为0.85,MELD评分AUC为0.65。结论 ICG消除试验能够准确动态反应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TP分级及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吲哚花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临近特殊部位肝癌的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俊超 林苏 朱月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69-973,共5页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等优点。但是对于肝门静脉一、二级分支5 mm以内,肝静脉、下腔静脉主干旁,靠近胆囊、肠道5 mm以内或者肝包膜下、膈肌等特殊部位的肝癌,射频消融存在完全消融率低、...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可重复治疗等优点。但是对于肝门静脉一、二级分支5 mm以内,肝静脉、下腔静脉主干旁,靠近胆囊、肠道5 mm以内或者肝包膜下、膈肌等特殊部位的肝癌,射频消融存在完全消融率低、局部复发率高以及严重并发症等问题。介绍了射频消融治疗靠近特殊部位肝癌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指出随着个体化、规范化的射频消融推广,这些"禁区"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游佳 陈靖 +5 位作者 叶巧霞 郑琦 朱月永 董菁 刘豫瑞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87-690,共4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24周联合阿德福韦酯(AD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0月^(-2)014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EG-IFNα治疗12周,HBV DNA≥105拷贝/ml的HBe Ag阳...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24周联合阿德福韦酯(AD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0月^(-2)014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EG-IFNα治疗12周,HBV DNA≥105拷贝/ml的HBe Ag阳性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12周联合ADV组(A组,n=36)、24周联合ADV组(B组,n=19)及PEGIFNα单药治疗组(C组,n=19),比较治疗48周联合应答率,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48周时,A组的联合应答率为27.78%(10/36),高于B组5.26%(1/19)和C组5.26%(1/19)(P值均为0.045);12周的HBe Ag下降值、24周HBe Ag下降值和24周HBV DNA下降值预测联合应答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4.44%和94.55%。24周HBV DNA水平<103拷贝/ml和24周HBe Ag下降值>1.06 log10S/CO是联合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EG-IFNα治疗12周HBV DNA仍≥105拷贝/ml的HBe Ag阳性CHB患者,联合ADV可以提高48周联合应答率。24周HBe Ag下降值和24周HBV DNA下降值预测联合应答的阴性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PPARγ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靖 江家骥 +2 位作者 郑琦 肖琴 朱月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肝脏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肝脏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和厄贝沙坦组[高脂饲料+50 mg/(kg·d)厄贝沙坦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指数、肝功能、血脂、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饲养8周后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指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组体肝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饲养4、6、8周后,模型组大鼠HOMA-IR(lg)逐渐增高(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含量(r s=-0.823)及蛋白含量(r s=-0.608)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和IR,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 殖物激活受体 胰岛素抵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昊 林章雅 +4 位作者 赵作梁 林苏 叶真 傅巧敏 阮琴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2型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临床诊断SIS2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注射组(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n=16)及联合治疗组(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n=55),采用Logi...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2型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临床诊断SIS2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注射组(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n=16)及联合治疗组(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n=5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注射组(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SIS2型病程均与复发无关,而治疗方法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SIS2型患者可降低治疗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菁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肝细胞癌(HCC)既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有肝功能代偿/失代偿状态,更是实体肿瘤形成的特殊状态,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是... 肝细胞癌(HCC)既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有肝功能代偿/失代偿状态,更是实体肿瘤形成的特殊状态,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是在手术或射频治疗(RFA)等根治性手术或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适应性放射性治疗、全身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案的基础应用上,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 丙型 肝肿瘤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机制和处理原则 被引量:6
13
作者 游佳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91-2194,共4页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特利加压素可以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肾脏灌注,是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陆续报道了部分患者在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期间发生了低钠血症。由于肝...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特利加压素可以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肾脏灌注,是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陆续报道了部分患者在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期间发生了低钠血症。由于肝硬化患者本身容易发生低钠血症,使用特利加压素可能不利于患者血钠水平的管理。总结了特利加压素治疗期间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主要介绍了特利加压素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期间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以及低钠血症的处理原则,若能控制低钠血症的发生,特利加压素则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低钠血症 赖氨酸加压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F3 MMP-2及masp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茂武 臧盛兵 +2 位作者 黄爱民 高凌云 刘景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59-763,共5页
目的:检测ATF3、MMP-2及maspi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F3、MMP-2及maspin表达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对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的方法进行改良,构建含HCC、癌旁肝组织、远癌肝组... 目的:检测ATF3、MMP-2及maspi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TF3、MMP-2及maspin表达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对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的方法进行改良,构建含HCC、癌旁肝组织、远癌肝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内转移灶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ATF3、MMP-2及maspin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ATF3及MMP-2在HCC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远癌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而maspin在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远癌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ATF3蛋白在女性HCC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男性患者(P<0.01),在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1);MMP-2蛋白随HCC病理学分级的升高,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MMP-2蛋白在直径大于3cm的HCC中的相对表迭量高于直径小于3cm的表达量(P<0.05),包膜侵犯组高于无包膜侵犯组(P<0.05),肝内转移灶表达量高于原发灶(P<0.05);ATF3和MMP-2均随着HCC的进展表达量逐渐增高,maspin却随着HCC病理学分级的升高,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ATF3蛋白表达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_s=0.13,P<0.05),与maspin表达呈负相关(r_s=-0.23,P<0.01);MMP-2蛋白表达与maspm表达呈负相关(r_s=-0.17,P<0.01)。结论:在HCC组织中,ATF3、MMP-2及maspin的表达存在相关关系,ATF3、MMP-2高表达及maspin缺失表达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他们可能在H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抑制ATF3有可能成为治疗HCC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ATF3 MMP-2 MASPIN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细胞癌防治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菁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4-1377,共4页
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占目前中国大陆HCC总数的63.9%,HBV通过直接和间接致癌作用2个途径导致HCC产生或复发,理论上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或推迟HCC的发生。核苷(酸)类似物(NAs)具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减少HCC发生,最新研究提出聚乙二... 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占目前中国大陆HCC总数的63.9%,HBV通过直接和间接致癌作用2个途径导致HCC产生或复发,理论上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或推迟HCC的发生。核苷(酸)类似物(NAs)具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减少HCC发生,最新研究提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的二级预防作用优于NAs;数据显示NAs可以有效降低治愈性手术后HCC的累积复发率,而IFN的应用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HBV相关HCC的二级/三级预防应重视以下2点:重视IFN/PEG-IF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将HBV DNA<20 IU/ml和HBs Ag<1000 IU/ml作为治疗的长期控制目标。在抗病毒时代应个体化应用2类抗病毒药物,把HCC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细胞 综合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抗病毒治疗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菁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70-1273,共4页
全球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在上升,东亚和我国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仍属于发病率和病死率靠前的疾病。研究提示抗病毒治疗如能长期将HBV复制抑制至极低水平或使HCV感染者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则可以降低病毒相关性HCC的发生率。... 全球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在上升,东亚和我国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仍属于发病率和病死率靠前的疾病。研究提示抗病毒治疗如能长期将HBV复制抑制至极低水平或使HCV感染者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则可以降低病毒相关性HCC的发生率。新证据提示PEG-IFNα较核苷类药物和(或)核苷酸类药物具有更好的二级预防作用;IFN类在病毒相关性HCC的三级预防中扮演重要作用。回顾了近两年病毒相关性HCC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抗病毒治疗在二级/三级预防中的作用,指出充分有效抗病毒治疗是防止HCC发生、复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病毒 抗病毒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转染p53、AS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震霆 朱月永 陈祥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73-1176,共4页
本研究观察联合转染p53、血管生成抑素(angiostatin,AS)基因对人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VITRO2-hp53-hAS转染K562细胞17天后,以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MTT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 本研究观察联合转染p53、血管生成抑素(angiostatin,AS)基因对人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VITRO2-hp53-hAS转染K562细胞17天后,以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MTT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观察细胞生物学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观察VEGF、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转染成功后目的基因在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目的基因转染组细胞上升幅度均比空载体转染组细胞低(p<0.05),且双基因组细胞上升幅度(最后1天的A290nm值0.264±0.011)比p53组(最后1天的A290nm值0.652±0.039)和AS组(最后1天的A290nm值0.604±0.017)低(p<0.05)。转染后,VEGF和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加强。结论:联合转染p53和AS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比单独转染组作用强,两者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共同影响bcl-2、bax表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AS基因 联合转染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菁 江家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92-595,共4页
HBV和HCV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主要的病因,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对HCC患者的预后会产生重大影响。HCC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以肝硬化为基础,临床工作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执行。201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 HBV和HCV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主要的病因,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对HCC患者的预后会产生重大影响。HCC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以肝硬化为基础,临床工作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执行。201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持制订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在临床推广过程中受到临床一线相关科室广泛欢迎。之后在吴孟超院士和汤钊猷院士指导下,经由9个学组100余位专家共同讨论,在《专家建议》基础上经多次修改补充,形成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下文简述为《专家共识》)。在这一年的专家讨论中重点集中于2个问题:(1)HBV/HCV相关性HCC病毒复制水平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2)针对HCC治疗过程中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其处置。本文按照《专家共识》的条目进行逐条解读,但主要围绕上述2个问题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肝细胞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微错构瘤超声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勇 林苏 +1 位作者 曾锦树 叶小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5-956,共2页
胆管微错构瘤又称冯迈恩堡复合体(von Meyenburg complexe,VMC),临床少见,为肝内边缘胆管板畸形,最早由von Meyenbur于1918年报道。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该病有了较深入的认识[1]。本文报道4例VMC的超声表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 胆管微错构瘤又称冯迈恩堡复合体(von Meyenburg complexe,VMC),临床少见,为肝内边缘胆管板畸形,最早由von Meyenbur于1918年报道。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该病有了较深入的认识[1]。本文报道4例VMC的超声表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VMC的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分别来自2个家族,其中家族A的女性患者及家族B的男性患者体检时经超声发现肝实质弥漫性病变,随后排查2个家族其他成员共10名,确诊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菁 江家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35-38,共4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主的嗜肝病毒慢性感染仍然是目前我国的一类重要疾患,病毒对肝脏的慢性损害-修复过程如无法或未被有效阻断,则可进展至病毒相关性肝硬化。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viral hepatitis-related ...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主的嗜肝病毒慢性感染仍然是目前我国的一类重要疾患,病毒对肝脏的慢性损害-修复过程如无法或未被有效阻断,则可进展至病毒相关性肝硬化。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viral hepatiti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嗜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的延续,多发生在肝严重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肝脏内部的微环境变化导致实体肿瘤发生。中国大陆地区80%的肝细胞癌(HCC)具有HBV感染背景,80%是基于肝硬化背景上发生的,治疗原则除了应用手术/非手术手段切除或损毁病灶之外,保护残余肝功能和防止HCC复发在综合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多的证据认为抗病毒治疗对于提高病毒相关性HCC患者的总体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帮助,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提出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1],并在本期《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发布专家共识[2]。本文从内科学角度阐述抗病毒治疗在病毒相关性HC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相关性 抗病毒治疗 肝细胞癌 HBV HCV CARCINOMA HBV感染 嗜肝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