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皮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晰 吴小波 +2 位作者 林有辉 张榕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5-771,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679例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听力学、影像学及小儿肢体、智力发育评估,均符合人工耳蜗植入...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679例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听力学、影像学及小儿肢体、智力发育评估,均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症。筛选术后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处理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皮瓣相关并发症6例,发生率0.88%,植入年龄最小1岁,最大2岁9个月,仅1例无植入体外露,其余5例均有皮瓣坏死及植入体外露,清创术中均发现植入体周围及深面较多炎性肉芽组织生长。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至发生并发症的时间间隔最短13天,最长1年6个月。经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包括伤口置管冲洗、放置引流片、抗生素溶液湿敷)、清创及皮瓣转移整复术治疗后,痊愈2例;经多次清创及皮瓣转移整复术治疗无效,最终取出植入体4例。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伴有皮瓣坏死及植入体外露的病例预后不良。主要原因包括切口/皮瓣设计不合理、外伤、细菌生物膜与异物反应等。局部换药、清创及皮瓣转移整复术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皮瓣感染的问题,大部分患者需面临最终取出植入体的结果。手术至发生皮瓣感染的时间越短,保留植入体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 并发症 感染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学检测和内耳磁共振成像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有辉 林少莲 +3 位作者 叶胜难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多种临床检测方法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梅尼埃病的7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梅尼埃病患者的听力学检查以及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结果共69例纯音测听结果异常(异常率92.3%);接... 目的探讨多种临床检测方法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梅尼埃病的7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梅尼埃病患者的听力学检查以及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结果共69例纯音测听结果异常(异常率92.3%);接受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者65例,异常37例,异常率56.9%;接受耳蜗电图检测者22例,结果异常者15例(异常率68.2%);接受冷热气试验者71例,两侧对称比异常者47例,双侧低下者2例,异常率69.0%;接受甘油试验者12例,试验阳性者3例,异常率25.0%;接受磁共振造影者76例,迷路积水者70例,异常率92.1%。结论纯音测听和磁共振造影在梅尼埃病患者中阳性率高,冷热气试验及耳蜗电图假阳性率次之,可作为梅尼埃病观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耳蜗电图 甘油试验 磁共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风波 丁大雄 +10 位作者 吕萍 程晓婷 任红苗 黄国威 王晓东 刘晨 张悦 丛涛 杨仕明 翟所强 于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索豚鼠内耳Hensen细胞(Hensen cells,HC)中透明物质的性质及分布。方法 10只豚鼠分离制备好耳蜗单离Hensen细胞后,采用中性脂滴的特异分子探针Bodipy 493/503、苏丹Ⅲ、油红O染色及锇酸再固定四种染色方法对内耳组织进行染色,观... 目的探索豚鼠内耳Hensen细胞(Hensen cells,HC)中透明物质的性质及分布。方法 10只豚鼠分离制备好耳蜗单离Hensen细胞后,采用中性脂滴的特异分子探针Bodipy 493/503、苏丹Ⅲ、油红O染色及锇酸再固定四种染色方法对内耳组织进行染色,观察耳蜗不同区域Hensen细胞中脂滴的分布情况。结果豚鼠耳蜗不同区域Hensen细胞内均存在高透亮物质,从顶回至底回其体积逐渐变小,数量逐渐增加,至底回逐渐消失;该物质经Bodipy 493/503分子探针特异标记为绿色,被苏丹Ⅲ染色为橘红色,被油红O染色为宝石红,被锇酸后固定后呈黑色颗粒,证实为脂滴。结论四种染色方法对内耳组织的染色结果均提示内耳Hensen细胞中透明物质为脂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Hensen细胞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内耳毛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贤 林昶 +1 位作者 赵立东 杨仕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NOTCH信号途径 内耳毛细胞 细胞发育 Γ-分泌酶抑制剂 调控 细胞定向分化 支持细胞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表在福建方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少莲 叶胜难 陈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材料在福建方言听力正常人中的测试效果。方法分别招募18~25岁以客家话、闽南话和福州话为母语的耳科正常人受试者各10名,在10dB HLSpeech强度下,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10天至1个月后在... 目的研究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材料在福建方言听力正常人中的测试效果。方法分别招募18~25岁以客家话、闽南话和福州话为母语的耳科正常人受试者各10名,在10dB HLSpeech强度下,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10天至1个月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第二轮测试。测试结果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如下方法:①对三种方言受试者前后两次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②对全部受试者前后得分作线性相关分析;③对三种方言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④将方言组测试结果分别与北京地区普通话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各方言前后两次单音节识别测试得分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福州话组、客家话组及闽南话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49、0.56。配对t检验表明初测得分与复测得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各方言组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分别为7.9%、7.7%、7.2%,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分别为15.5%、15.1%、14.1%。。三种方言组之间测试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福州话组与闽南话组之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福州话组与客家话组之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闽南话组与客家话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材料在福建不同方言人群测试结果跟标准普通话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客家话和闽南话组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福州话组与客家话及闽南话组测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福建方言人群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疗效评价研究时,福州话、客家话及闽南话区的识别率提高值至少要在15.5%、15.1%、14.1%以上,方视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 福州话 闽南话 客家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在小鼠内耳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昶 严世都 +1 位作者 汪晓锋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05-306,共2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SD10),又称短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SCHAD),是位于细胞线粒体的多功能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激素的代谢等,在大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异常时可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元...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SD10),又称短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SCHAD),是位于细胞线粒体的多功能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激素的代谢等,在大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异常时可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元的凋亡,导致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研究小鼠内耳中该蛋白的存在与否及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内耳退行性病变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脱氢酶 内耳 小鼠 羟基 β- 能量代谢 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晰 林昶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GC)的损伤机制。方法取出生后2~6天昆明种乳小鼠耳蜗,利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SGC,并进行体外培养。将培养4天的SGC用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min,以小...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GC)的损伤机制。方法取出生后2~6天昆明种乳小鼠耳蜗,利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SGC,并进行体外培养。将培养4天的SGC用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min,以小鼠源神经纤维细丝蛋白(Neurofilament-68/200kDa,NF-L+H)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按照SP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对所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SGC作出鉴定。将培养第4天的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及3种浓度的庆大霉素干预组(庆大霉素终浓度分别为50mg/L、100mg/L、150mg/L),作用48h后收集各组细胞进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SGC原代培养获得成功,经NF-L+H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其胞质及突起均呈阳性反应,染成棕黄色,一般有相对生长的两个突起,为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在透射电镜下观察SGC超微结构,3种浓度的庆大霉素组SG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这种改变与凋亡相关。结论庆大霉素对小鼠耳蜗SGC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类 螺旋神经节 细胞 培养的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硬化症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艳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耳硬化症 基因学 感音神经性聋 耳听力下降 临床表现 骨质硬化 临床症状 耳蜗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微音电位在婴幼儿听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舒博 叶胜难 +4 位作者 陈希杭 林有辉 林少莲 胡婕 林丁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未引出的婴幼儿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 potential,CM)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引出率,研究CM在婴幼儿听神经病(audi... 目的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未引出的婴幼儿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 potential,CM)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引出率,研究CM在婴幼儿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100 dB nHL click-ABR未引出的婴幼儿55例(110耳)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个月~6岁9个月,平均22.40±18.63个月,记录CM和DPOAE的引出率,以ABR未引出、DPOAE和/或CM引出为AN的诊断标准。结果 55例(110耳)中,DPOAE和CM的引出率分别为2.72%(3/110)和16.36%(18/110),其中,2例(3耳)DPOAE和CM均引出,9例(15耳)CM引出但DPOAE未引出;10例(18耳)诊断为AN。结论当ABR和DPOAE均未引出时,要常规行CM检查,避免AN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音电位 听神经病 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在体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霞 郭维维 +1 位作者 杨仕明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在体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取清洁级健康、ABR阈值正常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100-120g。随机分成4组,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即0%组)8只;0.1%DMSO溶液组8只;1%DMSO溶液组8只;5%DMSO溶液组8只。所有动物...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在体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取清洁级健康、ABR阈值正常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100-120g。随机分成4组,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即0%组)8只;0.1%DMSO溶液组8只;1%DMSO溶液组8只;5%DMSO溶液组8只。所有动物均取右耳作为实验耳。通过耳蜗鼓阶打孔显微注射向每个实验耳注入不同浓度DMSO溶液4ul。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进行ABR(click和toneburst)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MSO溶液导入7天后的毛细胞变化。结果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click、4kHz、8kHz、16kHz处阈移平均值均<5dBSPL,仅于32kHz处有约13dBSPL的阈移,形态方面未见明显损伤;0.1%浓度组在click、4kHz、8kHz处阈移平均值均<5dBSPL,而32kHz处阈移约25dBSPL,与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比较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底回时偶见少数内毛细胞胀大;1%浓度即可引起OHC大量丢失,造成相应纤毛表皮板缺如,且以底回最重,各频率ABR阈移均>15dBSPL,32kHz处阈移>30dBSPL;当浓度增加到5%时,不仅损伤耳蜗底回的外毛细胞,也导致内毛细胞的丢失,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在32kHz处较1%组严重。结论 DMSO对毛细胞的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损伤程度自耳蜗底回向顶回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O 耳蜗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临床诊疗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何森 林昶 +5 位作者 张榕 许元腾 肖恒 舒博 林伟 叶胜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案,并对特殊病例及其他并...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案,并对特殊病例及其他并发症诊疗要点进行分析。45例患者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2例,其中合并颧弓根脓肿4例,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4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37例。手术组骨质破坏位于筛区19例,非筛区乳突骨皮质13例,筛区及其他部位乳突骨皮质共5例。结果保守治疗组8例随访均获干耳,无中耳炎及脓肿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状;手术治疗组25例随访无中耳炎及脓肿复发,干耳18例,湿耳7例,2例术后头晕,2例听力下降。结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少年,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范围,排除其他颅内外并发症,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择合适抗生素。病程较短,无颅内并发症,可先以抗生素治疗,或联合脓肿针吸、鼓膜穿刺等保守方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胆脂瘤或伴随其他颅内外并发症的,应及时行乳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骨膜下脓肿 中耳炎 临床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在耳聋基因治疗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史珣贝 吴南 +2 位作者 郭维维 杨仕明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由于腺相关病毒具有独特的载体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因治疗中。大量文献表明,腺相关病毒可以携带目的基因通过不同手术途径成功导入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在毛细胞,血管纹,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成功表达,实现形态学和功能学的... 由于腺相关病毒具有独特的载体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因治疗中。大量文献表明,腺相关病毒可以携带目的基因通过不同手术途径成功导入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在毛细胞,血管纹,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成功表达,实现形态学和功能学的恢复。本文总结应用腺相关病毒进行耳聋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突出其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为未来腺相关病毒在耳聋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遗传性耳聋 基因治疗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鼠内耳毒性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分钱 杨仕明 +3 位作者 孙建和 郭维维 刘会占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鼠内耳的毒性作用,为大鼠药物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静脉注射速尿后,立即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对照组不做处理。用药7天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 目的探讨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鼠内耳的毒性作用,为大鼠药物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静脉注射速尿后,立即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对照组不做处理。用药7天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测、耳蜗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和颞骨常规切片观察,并对耳蜗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联合注射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后,大鼠ABR阈值明显提高;铺片和切片观察发现内、外毛细胞完全缺失的大鼠,耳蜗支持细胞大部分完整,前庭毛细胞未见损伤;电镜观察发现耳蜗毛细胞纤毛明显受损。结论速尿和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可导致大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严重受损,但对耳蜗支持细胞和前庭毛细胞损伤较轻,为耳蜗毛细胞损伤后再生等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而有效的建立大鼠耳聋动物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速尿 听性脑干反应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听力及耳蜗内外毛细胞在不同噪声条件下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梦冰 李梦华 +3 位作者 吴俪媛 陈伟 乔月华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1-438,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噪声条件(100dB SPL白噪声,120dB SPL白噪声和116dB SPL,8-16kHz窄带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阈、I波幅值、I波潜伏期和耳蜗基底膜内、外毛细胞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听力正常的5-6周龄雄性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100dB... 目的评价不同噪声条件(100dB SPL白噪声,120dB SPL白噪声和116dB SPL,8-16kHz窄带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阈、I波幅值、I波潜伏期和耳蜗基底膜内、外毛细胞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听力正常的5-6周龄雄性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100dB SPL白噪声组(100dB),120dB SPL白噪声组(120dB)和116dB SPL,8-16kHz窄带噪声组(116dB 8-16kHz)以及对照质控组(Ctrl),分别对白噪声和窄带噪声损伤进行观察研究。噪声暴露处理2h,24h后重复一次,于二次噪声结束后1天(NE-1d)、7天(NE-7d)、14天(NE-14d)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对各组小鼠ABR阈值、I波幅值、I波潜伏期进行数据统计,并对毛细胞损伤情况进行计数分析。结果100dB组噪声暴露后第1天仅有16k、24k阈值升高,于第7天继续轻度升高,于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阈值水平;I波幅值统计显示,噪声暴露后第1天、第14天各频率(Click/4k/8k/16k/24k)I波幅值均有下降,且多数差异显著(P<0.01或P<0.05)。120dB组噪声暴露后各频率阈值均明显升高,随着时间略有恢复,但无法达到正常听阈水平;16k和24k频率阈值损伤更为严重;I波幅值和潜伏期统计显示,各频率I波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且随着时间延长未见好转。116dB 8-16kHz窄带噪声暴露组,阈值明显升高或大部分受试动物ABR无法引出,各频率I波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听力无法恢复。此外,毛细胞受损情况评估显示,100dB和120dB白噪声暴露后未见内毛细胞缺损。116dB 8-16kHz组可见内毛细胞显著减少,于顶、中、底回均有出现,但以中回最为严重;内毛细胞损伤或呈渐进性加重,表明这些细胞是噪声暴露后逐渐死亡的。外毛细胞结果显示100dB组未见明显损伤(P>0.05)。120dB组会导致少数外毛细胞缺损情况且多于中、底回出现,其部分时间点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116dB 8-16kHz组会导致外毛细胞大量丢失,顶回见少许残留外毛细胞且排列紊乱,与Ctrl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100dB白噪声暴露4h会导致小鼠暂时性阈移,但出现I波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考虑出现隐匿性听力损失;内、外毛细胞无明显损伤。120dB白噪声暴露4h会导致小鼠全频轻度永久性阈移,同时伴随全频I波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外毛细胞轻度损伤,内毛细胞形态学无显著变化。116dB 8-16kHz噪声暴露4h会导致小鼠全频重度永久性阈移;内、外毛细胞严重受损。即噪声暴露后高频谱段听力和毛细胞更易受损,且噪声损伤与噪声暴露强度正相关,同时相似强度的窄带噪声比白噪声致损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噪声 窄带噪声 噪声性听力损失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D、雌激素受体、bcl-2、Bax在小鼠内耳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晓锋 林昶 程金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醇脱氢酶(amyloidβbind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ABAD)、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bcl-2、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Bcl相关X蛋白)在不同龄小鼠内耳中表达量上是否存在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将昆...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醇脱氢酶(amyloidβbind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ABAD)、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bcl-2、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Bcl相关X蛋白)在不同龄小鼠内耳中表达量上是否存在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2周龄、5月龄、1年三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BAD、ERs、bcl-2、Bax在不同年龄组小鼠内耳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BAD、ERs、bcl-2、Bax在不同龄小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随着年龄增大,ABAD、Bax表达逐渐增多,ERs、bcl-2表达逐渐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D随年龄增大表达有增多的趋势,可能参与了内耳细胞的老化机制,可能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醇脱氢酶(ABAD) 小鼠 内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对离体培养大鼠耳蜗基底膜的药理效应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晓泉 赵立东 +3 位作者 丛涛 柳柯 杨仕明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胆红素对离体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器官的损伤效应。方法健康新生3日龄SD大鼠18只,雌雄不限,分离其双侧的内耳共得到耳蜗器官组织36个,体外培养,12h后换液。选择贴壁、存活良好的组织30个入选实验,并随机分为两组(15个/组):实... 目的观察胆红素对离体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器官的损伤效应。方法健康新生3日龄SD大鼠18只,雌雄不限,分离其双侧的内耳共得到耳蜗器官组织36个,体外培养,12h后换液。选择贴壁、存活良好的组织30个入选实验,并随机分为两组(15个/组):实验组于贴壁第二天开始进行胆红素处理,对照组加入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后24h,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终止培养,并对其进行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计数,统计对比。结果胆红素组离体培养的耳蜗器官中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纤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减少,内外毛细胞形态完整,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耳蜗器官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对胆红素的毒性敏感,而内外毛细胞对其毒性相对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离体培养 胆红素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小鼠耳蜗中表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险亭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初步探讨RAGE与老年性聋关系。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2月龄、10月龄组,分别行ABR阈值检测,组织学切片观察耳蜗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RAGE在耳蜗中的定位和定... 目的通过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初步探讨RAGE与老年性聋关系。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2月龄、10月龄组,分别行ABR阈值检测,组织学切片观察耳蜗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RAGE在耳蜗中的定位和定量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其配体S100B在耳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10月龄小鼠较2月龄ABR阈值明显提高;(2)RAGE主要在两组小鼠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内外毛细胞和血管纹中表达,10月龄C57BL/6J小鼠耳蜗中RAGE平均光密度值比2月龄小鼠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月龄组耳蜗中RAGE相对表达量为1±0.15,10月龄组小鼠耳蜗中RAGE相对表达量为2.0816±0.1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配体S100B在10月龄小鼠耳蜗中表达增高。结论 RAGE在C57BL/6J小鼠耳蜗中有表达且随年龄增大表达增强,可能与配体S100B相互作用导致听力下降,提示RAGE可能与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耳蜗 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对离体小鼠耳蜗组织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浩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75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胆红素对离体培养小鼠耳蜗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取新生5天的C57BL/6J小鼠,解剖获得耳蜗基底膜组织离体培养48小时,将耳蜗基底膜组织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25μmol/L胆红素组、50μmol/L胆红素组、100μmol/L胆红素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胆红素对离体培养小鼠耳蜗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取新生5天的C57BL/6J小鼠,解剖获得耳蜗基底膜组织离体培养48小时,将耳蜗基底膜组织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25μmol/L胆红素组、50μmol/L胆红素组、100μmol/L胆红素组。实验组培养基按照分组浓度,加入相应胆红素溶液,对照组加入相应容积的生理盐水。所有标本继续培养24小时后终止,进行组织固定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最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浓度胆红素作用后,25μmol/L胆红素组中耳蜗神经纤维减少,50μmol/L胆红素组中神经纤维明显减少,100μmol/L胆红素组中神经纤维几乎完全消失,而各组内外毛细胞形态和数量无变化。各胆红素组的神经纤维数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胆红素组之间的神经纤维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红素对于离体培养的新生小鼠的耳蜗神经纤维的毒性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胆红素浓度不超过100μmol/L时,胆红素对于离体培养的新生小鼠的耳蜗组织的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不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组织 神经纤维 离体培养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快速分离及活力观察
19
作者 陈世琴 于宁 +2 位作者 叶胜难 杨仕明 翟所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OHCs)的快速分离方法及其活力观察。方法采用机械与胰蛋白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耳蜗OH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结果可快速分离出一定数量活性良好的耳蜗OHCs,其贴壁所需的时...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OHCs)的快速分离方法及其活力观察。方法采用机械与胰蛋白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耳蜗OHCs,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结果可快速分离出一定数量活性良好的耳蜗OHCs,其贴壁所需的时间较短,分离后静置7分钟即观察到贴壁。不同形态的OHCs在正常细胞外液中的存活时间不同,胞体较短的能存活3小时左右,胞体较长的能存活6~7小时。同时可观察到基底膜上其它几种细胞的形态。结论使用此方法可快速分离出单离的活性良好的耳蜗OHCs,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其正常生理功能及某些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及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外毛细胞 快速分离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内耳基因导入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茜 陈伟 +3 位作者 郭维维 杨仕明 伊海金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由于内耳独特的解剖特点和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要实现内耳治疗靶点精准的基因递送,必须选择适合的手术路径。大量文献表明经圆窗入路及耳蜗开窗(鼓阶/中阶)径路均可将基因成功递送到内耳并表达,转染效率及听力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本文综述... 由于内耳独特的解剖特点和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要实现内耳治疗靶点精准的基因递送,必须选择适合的手术路径。大量文献表明经圆窗入路及耳蜗开窗(鼓阶/中阶)径路均可将基因成功递送到内耳并表达,转染效率及听力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本文综述内耳基因递送入路并分析各自的优劣,同时关注不同入路对听觉功能的影响。为内耳基因治疗中的听觉功能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基因导入 听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