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的meta分析
1
作者 朱树青 陈瑾媛 +4 位作者 周孟田 杜婕 许淑霞 李昊宇 梁远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8-54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特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2022年6月以前发表的NVG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特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2022年6月以前发表的NVG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检索、纳入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 2检验评估研究异质性,并使用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合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4篇文献,包括NVG组771例患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对照组)727例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质量浓度在2个组间合并效应值标准均数差(SMD)为8.79,95%可信区间(CI):6.43~11.14;白细胞介素(IL)-6在2个组间SMD为12.50,95%CI:9.41~15.58。NVG组患者房水和玻璃体液中VEGF、IL-6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VG组房水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下降(SMD:-3.03,95%CI:-5.5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组房水中IL-8(SMD:3.99,95%CI:1.14~6.85)、红细胞生成素(EPO)(SMD:9.62,95%CI:0.44~18.79)、胎盘生长因子(PIGF)(SMD:2.62,95%CI:1.38~3.8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3.37,95%CI:1.87~4.87)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房水中IL-1β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EPO、PIGF、TNF-α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EDF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NVG潜在的治疗靶点或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房水 玻璃体液 细胞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活化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礼彬 徐国兴 +3 位作者 谢茂松 林雯 崔乙 李剑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3-779,共7页
背景视网膜小胶质细胞(RMG)的活化在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CX3C模体配体1(CX3CL1)参与小胶质细胞稳态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可溶性因子,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 背景视网膜小胶质细胞(RMG)的活化在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CX3C模体配体1(CX3CL1)参与小胶质细胞稳态的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可溶性因子,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的生物功能,但其对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途径和靶细胞是否为RMG尚不清楚。目的观察BMSCs对脂多糖(LPS)活化的RMG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和振荡分离的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RMG,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中CD11b、Iba1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RMG。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mg/ml的LPS液2μl以刺激RMG24h,然后将细胞分为LPS对照组、BMSCs组和CB—BMSCs组,其中BMSCs组将RMG与BMSCs共培养24h,CB—BMSCs组将RMG与中和性抗体封闭CX3CL1的BMSCs共培养24h,未予LPS刺激的RMG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RMG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采用EdU法观察各组RMG的增生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MG吞噬荧光微球后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利用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RMG的迁移细胞数。结果用视网膜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和振荡分离的方法成功分离和培养出RMG,细胞中CD11b和Iba1阳性表达呈绿色荧光,GS呈阴性表达。空白对照组、LPS对照组、BMSCs组和CB—BMSCs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分泌量分别为(2.55±0.97)、(24.91±3.07)、(20.38±2.97)和(24.90±1.88)ng/m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90,P〈0.05);IL-1β的分泌量分别为(1.12±0.36)、(10.40±2.76)、(7.00±1.75)和(9.55±1.11)ng/m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6,P〈0.05);其中BMSCs组TNF-α和IL-1β分泌量均低于LPS对照组(均P〈0.05),而CB—BMSCs组与LPS对照组间TNF-α和IL-1β分泌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RMG增生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4,P〈0.05),其中BMSCs组RMG增生率明显低于LP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s组与CB—BMSC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RMG的MFI值和迁移细胞数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55、15.49,均P〈0.05),其中BMSCs组MFI值和迁移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LP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B—BMSCs组与LPS对照组间MFI值和迁移细胞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SCs能够抑制LPS活化的RMG的增生能力,可能通过CX3CL1/CX3CR1信号通路来抑制活化的RMG分泌促炎性因子,并增强RMG的吞噬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病理 间充质干细胞/代谢 趋化因子CX3CL1/代谢 视网膜变性 炎症 细胞培养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堂胜 徐国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402-404,共3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PVR)在临床上具有反复发生 ,难以控制的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是PVR最重要的细胞成分 ,功能十分复杂 ,许多生长因子在PVR发生发展过程...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PVR)在临床上具有反复发生 ,难以控制的特点。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是PVR最重要的细胞成分 ,功能十分复杂 ,许多生长因子在PV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皆与病理状态下RPE细胞的功能异常有关。我们从RPE细胞入手 ,重点对转化生长因子 β与PVR的关系作一综述 ,从一个侧面揭示PVR形成机制和发展方向 ,以期对PVR的生物性治疗起一些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0/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占志云 徐国兴 谢茂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QP1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表达和分布差异,探讨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3—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拟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中收集的晶状体前囊膜和晶状体核组织17例,同时6例透明晶状体标本取自同期行角膜移植术的供体眼球,制备晶状体前囊膜和晶状体核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标本中和正常晶状体标本中AQP0和AQP1的表达和分布;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和分析晶状体中AQP0、AQ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对2种标本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QP1主要表达于LECs中,AQP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皮质区及核区的纤维细胞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AQP1和AQP0的表达量(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23±0.008和0.118±0.015,较正常组的0.246±0.007和0.149±0.007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08、-3.291,均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标本中AQP1和AQP0蛋白表达条带均较正常组减弱,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标本中AQP1和AQP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0.663±0.012和0.599±0.016,明显低于正常组的0.844±O.041和0.955±O.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2,P〈0.05;t=-9.570,P〈0.01)。结论AQP1及AQP0在正常晶状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AQP1及AQP0表达均下调,提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AQP0及AQP1的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代谢 晶状体/代谢 眼蛋白/代谢 水/代谢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 细胞膜通透性/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