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XR激动剂通过抑制PKC激活对抗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13
1
作者 柴大军 许昌声 +3 位作者 宁若冰 祝江 谢泓 林金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类X受体(RXR)激动剂对高糖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组织块干涸法培养RASMCs,以25 mmol/L葡萄糖干预,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BrdU插入法测定... 目的:探讨视黄醇类X受体(RXR)激动剂对高糖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组织块干涸法培养RASMCs,以25 mmol/L葡萄糖干预,模拟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BrdU插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用免疫印迹杂交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物p27Kip1的蛋白表达及蛋白激酶C(PKC)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在高糖环境(葡萄糖终浓度为25 mmol/L)下,RASMCs的增殖活性、DNA合成速率及其在细胞周期S期的分布比例均显著增加;(2)高糖显著增加RASMCs内CDK2蛋白的表达,但明显降低p27Kip1的蛋白表达水平;(3)RXR天然配体9-顺式维甲酸(9-cis-RA)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RASMCs增殖活性增强、DNA合成加速及RASMCs在细胞周期S期分布比例的增加幅度,且具有浓度依赖性;10-7mol/L浓度的SR11237(RXR特异性配体)与等浓度的9-cis-RA具有相似的抑制效应;(4)9-cis-RA和SR11237均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CDK2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幅度,同时上调高糖环境下p27Kip1蛋白的表达;(5)PKC抑制剂(PKC inhibitor peptide,20μmol/L)显著抑制高糖环境下RASMCs的增殖活性和CDK2蛋白的表达,但明显增加高糖条件下p27Kip1蛋白的表达;(6)9-cis-RA和SR11237可抑制高糖诱导的PKC蛋白磷酸化。结论:PKC的活化参与了高糖诱导下RASMCs的增殖过程。RXR激动剂通过抑制PKC活化对抗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视黄醇类X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巍 郑黎晖 +6 位作者 姚焰 翁智远 乔宇 侯炳波 吴灵敏 郭金锐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检测定量评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异常的迷走神经张力。方法:选取2013-06至2014-08于我科就诊的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28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组,以30例门诊就诊的无心血管系统异...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检测定量评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异常的迷走神经张力。方法:选取2013-06至2014-08于我科就诊的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28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组,以30例门诊就诊的无心血管系统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行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检查。结果(:1)血管迷走性晕厥组患者全天心率减速力[(9.4±2.9) ms]和昼间心率减速力[(8.9±2.9) ms]高于对照组全天心率减速力[(7.5±2.5) ms]和昼间心率减速力[(7.5±2.5)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迷走性晕厥组昼夜心率减速力比值〉1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2.1% vs 6.7%,P=0.019)(;3)血管迷走性晕厥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139.8±34.0) ms]、差值的标准差(SDSD)[(29.9±15.7) ms]、差值的均方根(rMSSD)[(40.9±18.8) ms]均高于对照组SDNN[(115.5±29.4) ms]、SDSD[(21.8±6.6) ms]、rMSSD[(28.9±8.4)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全天心率减速力同晕厥发作呈正相关(比值比=2.045,95%可信区间1.100-3.801,P=0.024)。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异常升高,心率减速力是晕厥发作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迷走神经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及研发新进展
3
作者 潘冠星 黄品芳 +1 位作者 柴大军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动脉血栓是包括冠心病和中风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由于血小板是动脉血栓的主要参与者,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一环。目前,P2Y_(12)受体拮抗剂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为患者提供了长期... 动脉血栓是包括冠心病和中风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由于血小板是动脉血栓的主要参与者,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一环。目前,P2Y_(12)受体拮抗剂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为患者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抗血栓疗效,以替罗非班为代表的αΙIbβ3受体拮抗剂也为突发手术的抗血小板提供了选择,但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一直是临床上难以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近年主要的抗血小板药物靶点及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进行综述,旨在为抗血小板药物的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受体 药物研发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707靶向miR-30c-5p对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云钗 王航 周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9-1835,共7页
目的探讨LINC00707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i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si-NC、si-LINC00707、mi... 目的探讨LINC00707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i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x-LDL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si-NC、si-LINC00707、miR-NC、miR-30c-5p mimic分别转染至HVSMCs后,加入100 mg·L-1 ox-LDL处理细胞,si-LINC00707和anti-miR-NC、si-LINC00707和miR-30c-5p Inhibitor分别共转染至HVSMCs后,加入100 mg·L-1 ox-LDL处理细胞;qRT-PCR法检测LINC00707、miR-30c-5p的表达量;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ELISA法检测IL-6、TNF-α、IL-10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707与miR-30c-5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量。结果ox-LDL诱导的HVSMCs中LINC00707的表达量升高(P<0.05),miR-30c-5p的表达量降低(P<0.05);转染si-LINC00707或miR-30c-5p mimic后,细胞存活率、N-cadherin蛋白水平和IL-6、TNF-α的水平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和IL-10的水平升高(P<0.05);LINC00707可靶向结合miR-30c-5p;共转染si-LINC00707和miR-30c-5p Inhibitor后,细胞存活率、N-cadherin蛋白水平和IL-6、TNF-α的水平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增多(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和IL-10的水平降低(P<0.05)。结论下调LINC00707导致miR-30c-5p表达升高从而抑制ox-LDL诱导的HVSMCs增殖、迁移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LINC00707 miR-30c-5p 细胞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欢 黄丽云 +1 位作者 陈舒玲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比较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4月至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204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诊室外血压测量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装置及血... 目的:比较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4月至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204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诊室外血压测量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装置及血压日志记录,具体包括傍晚血压、睡前血压、清晨血压及清晨平均血压。夜间高血压定义为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并采用联合序列试验评价两个指标联合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夜间高血压的预测因素。结果:204例高血压患者中,104例(51.0%)有夜间高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睡前收缩压最接近(P=0.641)。睡前收缩压≥120 mmHg的患者中有75.7%(84/111)存在夜间高血压,睡前收缩压≥135 mmHg患者中有94.2%(49/52)存在夜间高血压;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患者中有88.2%(75/85)存在夜间高血压。ROC曲线分析表明,清晨平均收缩压(AUC:0.903,P<0.05)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明显优于诊室收缩压、傍晚收缩压、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前收缩压125~134 mmHg(OR=2.95,95%CI:1.02~8.49,P=0.045)、睡前收缩压≥135 mmHg(OR=17.55,95%CI:3.61~85.38,P<0.001)、清晨平均收缩压125~134 mmHg(OR=6.08,95%CI:1.73~21.41,P=0.005)、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OR=25.41,95%CI:6.02~107.32,P<0.001)对夜间高血压有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睡前收缩压和清晨平均收缩压联合预测夜间高血压价值更高(AUC:0.929,P<0.05)。进一步行联合序列试验表明,当睡前收缩压≥130 mmHg且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灵敏度最高,患者中有98.0%(49/50)存在夜间高血压。结论:清晨血压和睡前血压是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两个有效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为夜间高血压的识别诊断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血压 睡前血压 夜间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美金 郭庆辉 +2 位作者 许昌声 彭峰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Egger回归法、逆方差加权法(IVW)和加权中位数法3种两样本MR方法分析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随着儿童体重指数增加,未来妊娠期高血压(IVW的随机效应模型:OR=1.417,95%CI:1.144~1.755,P=0.001;加权中位数法:OR=1.277,95%CI:1.028~1.587,P=0.027)和子痫前期-子痫(IVW:OR=1.399,95%CI:1.130~1.733,P=0.002)发病风险均增加。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性分析支持上述因果关联的稳健性。结论:儿童期体重指数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体重指数 出生体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RXRα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抑制高脂喂养糖尿病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被引量:26
7
作者 林晓燕 林秋平 +4 位作者 许昌声 宁若冰 祝江 林金秀 柴大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为对照,34只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ApoE-/-组、STZ-ApoE-/-组和STZ-ApoE-/-+Atorv组。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HE染色图像分析测定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免疫杂交检测主动脉及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蛋白水平;Fenton反应Griess显色法测定血清及胸主动脉匀浆上清液活性氧(ROS)水平。I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光泽精分析法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采用干扰RNA和质粒转染的方法评价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在Atorv抑制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结果:(1)与C57组相比,ApoE-/-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215.88±34.19)μm2vs 0μm2,P<0.01],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表达水平显著缩小(P<0.05);(2)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胸主动脉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314.13±35.72)μm2vs(215.88±34.19)μm2,P<0.05],血糖水平升高,血清TC、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3)与STZ-ApoE-/-组相比,STZ-ApoE-/-+Atorv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降低[(217.47±24.56)μm2vs(314.13±35.72)μm2,P<0.05],血糖、血清TG、HDL、TC、和LDL-C无显著变化,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4)高糖(25 mmol/L)干预后,HUVECs内ROS含量、gp91phox蛋白水平及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10-8~10-6mol/L)显著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s胞内ROS含量、gp91phox表达及NADPH氧化酶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5)将RXRαsiRNA转染至HUVECs之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对高糖环境下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RXRα质粒转染使RXRα过表达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抑制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核受体RXRα介导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氧化性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类视黄醇X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邹文博 苏津自 +4 位作者 许昌声 蔡文钦 马雯雯 陈秀平 王芳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3-1399,共7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发病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变化,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8周后糖尿病大鼠...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发病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变化,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8周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造影剂组(DM+CM组)、糖尿病+造影剂+5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1组)、糖尿病+造影剂+1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2组)和糖尿病+造影剂+3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ATO3组)。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24 h后收集尿标本,检测尿肌酐(UCr)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Alb),记录24 h尿量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注射碘普罗胺后48 h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处死大鼠,摘取肾脏左肾行组织病理学分析,TUNEL检测凋亡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髓质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留取右肾,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法检测肾髓质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和DM组比较,DM+CM组注入造影剂后SCr、BUN和24 h-UAER水平明显升高(P<0.05),Ccr水平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肾髓质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与DM+CM组比较,ATO1、ATO2和ATO3组注入造影剂后SCr、BUN和24 h-UAER水平均有下降,C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肾髓质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且ATO3组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碘普罗胺可诱导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阿托伐他汀能改善碘普罗胺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抑制碘普罗胺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且这种保护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细胞凋亡 碘普罗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XRα激动剂贝萨罗汀通过调控TGF-β1/Smad2通路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昌声 张美金 +4 位作者 练桂丽 彭峰 王华军 林金秀 柴大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5-1571,共7页
目的:观察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激动剂贝萨罗汀(Bex)对载脂蛋白E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Bex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取10只C57BL/6小鼠为正... 目的:观察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激动剂贝萨罗汀(Bex)对载脂蛋白E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Bex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取10只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选取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ApoE^−/−组、ApoE^−/−+Bex5(5 mg·kg^−1·d^−1 Bex)组及ApoE^−/−+Bex10(10 mg·kg^−1·d^−1 Bex)组。Bex采用灌胃法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氧化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选择遮蔽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Western blot法测TGF-β1和p-Smad2/Smad2水平;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内膜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s,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VSMCs增殖活性。结果:ApoE^−/−组小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以及胸主动脉TGF-β1和p-Smad2水平显著高于C57BL/6组(P<0.01);Bex呈剂量依赖性增加ApoE^−/−小鼠胸主动脉组织p-Smad2蛋白水平,抑制内膜斑块形成及中膜增生,显著减小斑块面积(P<0.01)。ApoE^−/−组、ApoE^−/−+Bex5组和ApoE^−/−+Bex10组之间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以及胸主动脉TGF-β1和Smad2水平均无显著差别(P>0.05)。体外实验显示,TGF-β1(0.1~10μg/L)促进VSMCs增殖,但Bex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β1(5μg/L)诱导的VSMCs增殖。Bex(10−7 mol/L)可增强TGF-β1(5μg/L)诱导的p-Smad2水平(P<0.01),却抑制TGF-β1(5μg/L)诱导的p-Smad2细胞核转位。结论:RXRα激动剂Bex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p-Smad2通路从而抑制VSMCs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视黄醇X受体α 贝萨罗汀 动脉粥样硬化 TGF-β1/Smad2信号通路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X受体激动剂通过调控Smad2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柴大军 徐军霞 +2 位作者 许昌声 祝江 林金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28-2232,共5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X受体(RXR)激动剂9-顺式视黄酸(9-cis-RA)干预对缺氧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胶原合成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心肌组织块干涸法培养大鼠CFs,持续通氮气法建立细胞缺氧环... 目的:探讨视黄醇X受体(RXR)激动剂9-顺式视黄酸(9-cis-RA)干预对缺氧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胶原合成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心肌组织块干涸法培养大鼠CFs,持续通氮气法建立细胞缺氧环境,评价9-cis-RA和TGF-β1对CFs胶原合成的影响;ELISA法测CFs上清液Ⅰ、Ⅲ型胶原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胞核和细胞的Smad2及p-Smad2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法观察p-Smad2的亚细胞定位。结果:TGF-β1(0.01-10μg/L)在缺氧条件下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CFs合成Ⅰ型和Ⅲ胶原,当浓度达到5μg/L时,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水平显著增高(P〈0.01)。9-cis-RA(10^-9-10^-6mol/L)则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β1在缺氧条件下诱导的CFs胶原合成,当浓度为10^-7mol/L时,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水平显著降低(P〈0.01)。Smad2抑制剂(20 nmol/L)亦可显著抑制TGF-β1在缺氧条件下诱导的CFs 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免疫杂交和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与TGF-β1干预相比,TGF-β1和9-cis-RA联合干预组的CFs其胞浆内p-Smad2的水平显著增加,但胞核内p-Smad2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RXR激动剂9-cis-RA显著下调TGF-β1在缺氧条件下诱导的CFs 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其机制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p-Smad2细胞核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X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 心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 SMAD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51
11
作者 陈晓平 崔兆强 +7 位作者 林金秀 卢新政 李悦 李玉明 李建平 孙仰仰 刘志浩 刘梦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54-60,共7页
2020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了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为了使指南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及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均具有可操作性,指南制定者创新性地提出两种血压管理标准:“基本标准”适用于资源相对匮乏地区,而“理想标准”适用于资源充... 2020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了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为了使指南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及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均具有可操作性,指南制定者创新性地提出两种血压管理标准:“基本标准”适用于资源相对匮乏地区,而“理想标准”适用于资源充沛地区。指南力争做到简单明了、适用于所有血压管理者。相信这样一版有针对性的高血压实践指南,将会对降低高血压相关疾病负担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对新指南在高血压诊治方面的要点及其与其他高血压指南的主要差异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高血压 国际高血压学会 基本标准 理想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逆转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瀚 方周菲 +1 位作者 翁智远 晋学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逆转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016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62例,通过动态监测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逆转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016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62例,通过动态监测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提高≥100%,或LVEF绝对值≥45%,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绝对值降低≥10 mm,或LVEDD绝对值≤55 mm(男性)和≤50 mm(女性)为左心室逆重构(LVRR)。根据是否发生LVRR分为LVRR组和未LVRR组,收集患者首次入院(基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结果 4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24.13±15.60)月,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与未LVRR组比,LVRR组LVEDD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增加(P<0.01)、随访期间平均运动耐量显著增加(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基线心衰病史短(OR=0.913,P<0.01)、收缩压高(OR=1.062,P<0.01)、未合并电解质紊乱比例高(OR=0.347,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低(OR=0.205,P<0.01)、LVEDD小(OR=0.799,P<0.01)及LVEF高(OR=1.142,P<0.01)与发生LVRR相关。在继发性DCM患者中,与未LVRR组比,LVRR组LVEDD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增加(P<0.01)、随访期间平均运动耐量显著增加(P<0.01)。基线心衰病史短(OR=0.954,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低(OR=1.011,P<0.01)、住院期间是否行病因干预(OR=1.073,P<0.01)与发生LVRR相关。结论部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和病因干预后,运动耐量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发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室逆重构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不同基础心率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文香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不同基础心率下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191例,根据不同的基础心率分成3组,其中A组:70~79次/mi(nn=58);B组:80~89次/min(n=90);C组:≥90次/min(n=43)。所有患者予美托洛尔缓释...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不同基础心率下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191例,根据不同的基础心率分成3组,其中A组:70~79次/mi(nn=58);B组:80~89次/min(n=90);C组:≥90次/min(n=43)。所有患者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47.5 mg口服,2周后未达目标心率者每日增加23.75 mg,即71.25 mg,4周后仍未达目标心率,剂量加倍,即95 mg,总疗程8周。2周随访一次,测量血压及心率。结果:62%的高血压患者基础心率>80次/min,36%的患者基础心率>85次/min,20%的患者基础心率>90次/min。所有患者的美托洛尔缓释片平均每日剂量为(59.7±17.0)mg。3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明显下降(P均<0.05),下降幅度依次为C组(29.3±7.8)次/min、B组(18.7±4.9)次/min、A组(11.0±4.0)次/min(P<0.01);基础心率每增加10次/min,心率降低幅度约增加7.9%。3组患者间治疗前后血压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口服47.5 mg、71.25 mg及95 mg美托洛尔缓释片的患者心率平均降幅依次为(17.6±8.1)次/min、(19.5±8.7)次/min和(22.5±9.2)次/min;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剂量增至71.25 mg和95 mg,平均心率降幅分别增加10.8%和27.8%。研究期间仅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头晕,减量或停药后均好转。结论:本研究62%的高血压患者基础心率>80次/min;患者基础心率越快,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率的幅度越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47.5~95 mg美托洛尔缓释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率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和硫氮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峰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络活喜)与硫氮酮缓释片(合贝爽)联合治疗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动脉弹性功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别用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5 mg早晨一次,n=25)、硫氮酮缓释片(硫...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络活喜)与硫氮酮缓释片(合贝爽)联合治疗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动脉弹性功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别用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5 mg早晨一次,n=25)、硫氮酮缓释片(硫氮酮缓释片组,90 mg每日2次,n=23)、氨氯地平和硫氮酮缓释片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5 mg早晨一次+硫氮酮缓释片90 mg每日2次,n=26例)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C2),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氨氯地平组、硫氮酮缓释片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后均能显著地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氨氯地平组及硫氮酮缓释片组更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和脉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8周后均可明显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氨氯地平组及硫氮酮缓释片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与大动脉弹性功能指数呈负相关(P<0.05),而与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无相关性;治疗后尿蛋白的下降程度与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5),但尿蛋白的下降幅度与血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和硫氮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在控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方面均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硫氮草酮缓释片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蛋白尿 动脉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爱娜 黄海泉 +3 位作者 许锦鸿 彭峰 柴大军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测量血压及心率,获得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169)和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359)的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的差异及心率白大衣效应(诊室心率-家庭自测心率)。169例患者接受OBPM、AOBPM、HBPM、ABPM四种不同测量方式,其中51例退出,共118例纳入统计,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方法所测心率的差异。对心率白大衣效应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诊室心率高于家庭自测心率[(74.07±9.99)次/min vs.(69.36±9.12)次/min,P<0.05],心率白大衣效应为4.71次/min。(2)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6.80±10.43)次/min vs.(3.72±8.35)次/min,P<0.05]。(3)对118例患者用4种测量方法所测的血压、心率进行成对比较,AOBPM较OBPM所测血压低5.93/2.36 mmHg(1 mmHg=0.133 kPa;t=-9.818和-4.655,P<0.05),AOBPM与OBPM所测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4,P=0.945)。OBPM较HBPM、白天动态血压测量(d-ABPM)所测心率分别高4.40次/min(P<0.001)和2.33次/min(P=0.009);AOBPM较HBPM、白天-ABPM所测心率分别高4.44次/min(P<0.001)和2.36次/min(P=0.003)。(4)心率白大衣效应与收缩压白大衣效应、舒张压白大衣效应呈弱相关(r分别为0.208和0.134,P均<0.05),与诊室心率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01),当诊室心率<70次/min,心率无明显白大衣效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存在白大衣效应,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明显大于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AOBPM能部分消除血压白大衣效应,但不能消除心率白大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白大衣高血压 高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人软骨糖蛋白-3浓度变化及与危险因素个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迪芳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YKL-40)浓度的变化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代谢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代谢综合征组、非代谢综合征患者73例作为非代谢综合征组、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YK...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YKL-40)浓度的变化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代谢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代谢综合征组、非代谢综合征患者73例作为非代谢综合征组、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YKL-40浓度。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94.51±35.80)ng/ml>(51.77±14.41)ng/ml>(31.30±14.61)ng/ml,P<0.01];血清YKL-40浓度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个数呈正相关(r=0.646,P<0.01),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YKL-40增加15.02 ng/ml。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KL-40与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YKL-40浓度显著增高,危险因素越多,YKL-40浓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人软骨糖蛋白-3 慢性亚临床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在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海泉 郭庆辉 +1 位作者 林军雄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SOBPM)在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并与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监测(HBPM)以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比较。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 目的:探讨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SOBPM)在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并与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监测(HBPM)以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比较。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169例,所有患者进行SOBPM、OBPM、HBPM、ABPM,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血压测量方法所测血压及心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血压测量方法所测血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18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就收缩压而言,SOBPM值高于HBPM值和白天ABPM均值,但低于OBPM值(t分别为8.703、8.511、-9.818,P均<0.001);在舒张压方面,SOBPM值高于白天ABPM均值,低于OBPM值(t分别为2.796、-4.655,P分别为0.006和<0.001);SOBPM所测心率高于HBPM值及白天ABPM均值(t分别为5.224、2.987,P分别为<0.001和0.003),而SOBPM与OBPM所测心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4,P=0.945)。在与ABPM评估血压控制情况的一致率上,HBPM高于SOBPM和OBPM(χ^(2)分别为16.21、15.22,P均<0.001),而SOBPM与OBPM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6)。白天ABPM收缩压、舒张压均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6、0.286,P均<0.01),而SOBPM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126、0.125,P均>0.05)。结论:SOBPM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白大衣效应,其所测血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 高血压 心率 左心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导静脉显影是右侧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的可靠标志 被引量:4
18
作者 阮浩航 董徽 +5 位作者 安宣齐 余明众 李弘武 王娟 邹玉宝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9-844,共6页
目的:评估下导静脉(IEV)显影是否是右侧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的可靠标志。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111例行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和手术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肘... 目的:评估下导静脉(IEV)显影是否是右侧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的可靠标志。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111例行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和手术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肘前静脉路径行肾上腺静脉插管造影,影像学上确定插管成功后取血。肾上腺静脉/外周静脉血浆皮质醇浓度比值≥2定义为肾上腺静脉取血成功。记录右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术中IEV是否显影和肾上腺静脉取血结果,按IEV是否显影分为IEV显影组(n=51)和IEV未显影组(n=60),分析IEV显影与右侧肾上腺静脉插管成功的关系。结果:111例PA患者中有103例(92.86%)右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成功,其中51例(42.86%)患者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可见IEV,取血均成功(100%),其余60例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未显示IEV,取血成功率为86.67%,两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时IEV显影是插管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但需要更大样本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导静脉 肾上腺静脉取血 肾上腺静脉造影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USP29调控CBX6蛋白质稳定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茂鹤 陈肖霞 +2 位作者 黄文洋 陈睿 林韩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4-1481,共8页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基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更新分化、肿瘤发生发展和干细胞干性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CBX6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依赖性途径降解,接着利用包含92个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DUB)基因表达文库进行筛选,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9(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USP29)能够明显地稳定CBX6的蛋白质水平并延长其半衰期(P<0.05);免疫沉淀结果发现,CBX6通过其C-端结构域与USP29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USP29通过去泛素化CBX6调控CBX6蛋白质稳定性,且这个过程依赖于USP29本身去泛素化酶活性。细胞增殖结果还发现,USP29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00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筛选发现,USP29能够通过去泛素化CBX6来稳定CBX6蛋白质水平,且USP29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9 去泛素化酶 蛋白质稳定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3通过FGFR4激活TGF-β通路促进心肌梗死后肾脏纤维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慧鑫 李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6-382,共7页
目的 心肌梗死(心梗)常伴肾功能下降,然而其病理基础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在心肌梗死小鼠肾脏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结扎小鼠心脏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利用小鼠心脏超声检... 目的 心肌梗死(心梗)常伴肾功能下降,然而其病理基础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在心肌梗死小鼠肾脏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结扎小鼠心脏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利用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ELISA测定小鼠血浆FGF23水平,马松三色染色观察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肾脏FGF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和Klotho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脏组织和细胞中FGF23、FGFR4、Collagen I、Vimentin和TGF-β等蛋白的变化。结果 心肌梗死明显上调血浆和肾脏FGF23蛋白水平(P<0.05),心肌梗死后肾脏纤维化明显增加(P<0.05),肾脏FGF23、FGFR4、Collagen I、Vimentin和TGF-β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然而,肾脏Klotho水平明显下调(P<0.05)。正常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FGFR4抑制剂(BLU9931)可以降低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然而,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中Collagen I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FGF23通过与FGFR4结合激活肾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促进心肌梗死后肾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23 心肌梗死 肾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