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1
作者 赵益晶 胡建平 +2 位作者 李猛城 曹代荣 邢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47,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 目的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其中瘤周脑组织侵犯130例,无瘤周脑组织侵犯5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多模态MRI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分叶征、脑膜尾征、囊变/坏死、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分级,比较两组间参数差异,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多模态MRI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及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OR=0.705,95%CI 0.539~0.920,P=0.010)、瘤周水肿范围(OR=1.333,95%CI 1.095~1.624,P=0.004)、瘤-脑界面模糊(OR=5.121,95%CI 2.045~12.826,P<0.001)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OR=0.126,95%CI 0.033~0.483,P=0.002)为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多模态MRI列线图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3~0.88),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69%、66.67%;其曲线下面积大于肿瘤最大径、瘤周水肿范围、瘤-脑界面模糊及相对最小表观扩散系数的曲线下面积(Z=3.665、3.904、4.359、3.701,P均<0.05)。结论多模态MRI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非典型脑膜瘤瘤周脑组织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膜瘤 脑组织侵犯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表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季仲友 倪希和 +2 位作者 段青 卢赠华 王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0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USG、CT、MRI、131I-MIBGSPECT检查定位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6%,95%,100%。结论:应用综合影像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淋巴瘤综合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群林 林征宇 孙辉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15例中骨盆受累7例、脊柱受累6例、肩胛骨及股骨受累各2例,肋骨受累1例。X线平片或CT检查的病例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15例中骨盆受累7例、脊柱受累6例、肩胛骨及股骨受累各2例,肋骨受累1例。X线平片或CT检查的病例中,骨质破坏主要为溶骨型和浸润型12例,囊状膨胀型及混合型各1例,12例骨质破坏的周边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块。MRT1WI信号类似或稍高于肌肉9例(9/11),T2WI信号高于肌肉低于脂肪10例(10/11),MR信号不均匀6例。结论:轻微的骨质破坏伴明显软组织肿块表现可提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诊断,但需结合临床和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VAS患者3D-FLAIR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颖 曹代荣 +2 位作者 方哲明 顾晰 邢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3-787,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内耳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只经水成像3D-TSE序列证实的LVAS患耳和20只正常对照耳的3.0T磁共振3D-FLAIR影像,参照水成像显示的... 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内耳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只经水成像3D-TSE序列证实的LVAS患耳和20只正常对照耳的3.0T磁共振3D-FLAIR影像,参照水成像显示的迷路形态,观察迷路各结构的信号特征,测量患耳内淋巴囊、前庭和耳蜗的信号强度,分析其信号与患者年龄及听力损失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中52只耳蜗和50只前庭3D-FLAIR序列显示高信号,对照组中20只正常耳均未见高信号;内耳高信号的存在与否和听力损失无相关(P=0.840);内淋巴囊分别与耳蜗(t=-1.2,P=0.233)和前庭(t=-1.807,P=0.074)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内淋巴囊信号强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510,P=0.000),与听力损失程度无相关(r=0.027,P=0.852)。结论 3D-FLAIR序列可以观察到LVAS内耳信号的改变,与听力损失程度无关,与患者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抑制成像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MRI的颈部及颅内动脉夹层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雪花 佘德君 +4 位作者 郭伟 王峰 邢振 苏妍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3-909,共7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分析颈部动脉夹层(CAD)及颅内动脉夹层(IAD)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1例颅颈部动脉夹层患者,其中CAD 58例...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分析颈部动脉夹层(CAD)及颅内动脉夹层(IAD)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特征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1例颅颈部动脉夹层患者,其中CAD 58例、IAD 3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颈部按摩理疗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及VW-MRI特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前/后循环分布、单发/多发病灶、范围局限型/广泛型、内膜瓣、双腔征、壁间血肿、血管外管径扩张、MRA管腔形态分型)的差异。结果CAD和IAD组患者年龄[(42.2±11.4)岁比(47.2±8.8)岁,t=2.188]、高血压[11(19.0%)比15(45.5%),χ^(2)=7.232]、甘油三酯水平[1.12(0.81,1.51)mmol/L比1.41(1.06,1.83)mmol/L,Z=-2.7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W-MRI特征对比分析显示,CAD和IAD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50(86.2%)比21(63.6%),χ^(2)=6.249]、前/后循环分布[后循环16(28.1%)比32(97.0%),χ^(2)=39.863]、单发/多发病灶、范围局限型/广泛型(χ^(2)=21.638)及MRA管腔形态分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高分辨率VW-MRI分析显示CAD和IAD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及MR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者的潜在发病机制及病变特征可能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动脉瘤 夹层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鉴别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前侧壁直肠癌
6
作者 魏红 林娜 +4 位作者 戴丽梅 方孝栋 张贤炜 崔夏阳 蔡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1-62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与前侧壁直肠癌的高分辨率MRI影像征象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行高分辨率MRI扫描的直肠EM患者20例和前侧壁直肠癌患者20例,分析病灶纵向长度及形态、轴向形态、T_(2)W...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与前侧壁直肠癌的高分辨率MRI影像征象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行高分辨率MRI扫描的直肠EM患者20例和前侧壁直肠癌患者20例,分析病灶纵向长度及形态、轴向形态、T_(2)WI信号、T_(1)WI信号及增强信号强度、DWI信号强度及ADC值、病灶表面肠黏膜、病灶占肠周百分比、肠管牵拉变形、子宫直肠窝封闭、盆腔其他部位内膜异位灶等。结果:与前侧壁直肠癌组相比,直肠EM组患者的年龄更小,有痛经史及肠镜检查阴性患者占比更高,早期便血及粪隐血患者占比更低(P<0.001)。直肠EM组与前侧壁直肠癌组的病灶纵向形态、横向形态、T_(2)WI信号、DWI信号及ADC值、病灶表面黏膜、肠管有无牵拉、子宫直肠窝封闭、盆腔其他部位内异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管有无牵拉P=0.025,余均为P<0.001)。结论:高分辨率MRI可以准确评估矢状面及轴面病灶形态、T_(2)WI信号、DWI信号及ADC值、病灶表面肠黏膜存在与否及子宫直肠窝是否封闭等情况,有利于鉴别直肠EM与前侧壁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癌 高分辨率MRI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R2^(*)值鉴别肝细胞癌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
7
作者 罗森 黄洪磊 +2 位作者 江卫民 严川 李跃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观察MRI定量R2^(*)值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M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HCC(HCC组)及49例IMCC(IMCC组)患者临床和上腹部MRI(包括2D多回波快速梯度回波序列R2^(*)Map图像)资料,比较2组肿瘤R2^(*)值、T2^(*)值... 目的观察MRI定量R2^(*)值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M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HCC(HCC组)及49例IMCC(IMCC组)患者临床和上腹部MRI(包括2D多回波快速梯度回波序列R2^(*)Map图像)资料,比较2组肿瘤R2^(*)值、T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肿瘤近旁及远旁肝实质R2^(*)值、竖脊肌R2^(*)值,以及肿瘤与肝实质R2^(*)比值(T/L-R2^(*))和肿瘤与竖脊肌R2^(*)比值(T/M-R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鉴别HCC与IMCC的效能。结果相比IMCC组,HCC组男性、甲胎蛋白≥9 ng/ml、伴肝硬化、有假包膜、瘤内出血、动脉晚期非环形强化及门静脉期非环形廓清者占比均较高,而淋巴结转移者占比较低(P均<0.05)。HCC平均R2^(*)值为(32.58±9.52)Hz,高于IMCC[(21.64±6.64)Hz,P<0.05]。以肿瘤R2^(*)值、T/L-R2^(*)、T/M-R2^(*)及肿瘤T2^(*)值鉴别HCC与IMCC的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均高于ADC值(P均<0.05)。肿瘤R2^(*)值的AUC为0.848;以25.79 Hz为最佳截断值,其鉴别HCC与IMCC的敏感度为77.36%、特异度为85.71%。结论MRI定量R2^(*)值可用于鉴别HCC与IM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初探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群林 孙辉红 +2 位作者 林征宇 陈小荣 江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4-577,共4页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浓度和延迟时间,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方案。方法选择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与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对图像对比分析...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浓度和延迟时间,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方案。方法选择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与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对图像对比分析,22例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进行分节段静脉显示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血流相关性伪影为影响CT下肢静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注射速率1.5 ml/s和2.5 ml/s组的图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495,P=0.019),稀释浓度为25%与15%的图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68)。CT下肢静脉造影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在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与股静脉显示能力相同(2χ=2.095,P=0.148),CT下肢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的能力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χ2=8.324,P=0.004)。结论CT下肢静脉造影髂静脉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采用延迟50 s经足背静脉以2.5 ml/s速度注射45 mgI/ml浓度(非离子型300 mgI/ml对比剂稀释15%)可获得较满意的诊断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杰云 林晓莹 +2 位作者 陈向荣 邢振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秀梅 曹代荣 +1 位作者 佘德君 江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 目的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A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多模态MRI表现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伟 邢振 +3 位作者 林禹 王行富 蔡珊珊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动态磁敏感PWI(DSC-PWI)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瘤周水肿、信号特点、扩散情况... 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动态磁敏感PWI(DSC-PWI)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瘤周水肿、信号特点、扩散情况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0例中,8例病变位于丘脑,1例位于下丘脑,1例位于延髓及颈髓;肿瘤最大径为(5.56±0.42)cm,瘤周水肿范围为(1.33±0.34)cm。T1WI病灶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内见散在小斑片状短T1短T2信号,3例肿瘤内见囊变,7例见坏死,7例见出血。增强后9例病变出现明显强化,其中5例为环形强化,3例为结节样强化,1例为斑片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9例可见不同程度脑积水。DWI显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扩散受限,相对平均ADC值为1.26±0.12;相对最小ADC值为1.12±0.12。5例接受DSC-PWI,3例病灶表现为高灌注,1例表现为等灌注,1例表现为低灌注;相对最大脑血容量为2.92±0.49。结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MRI表现多样,但符合高级别胶质瘤MRI表现,确诊需结合分子病理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 扩散磁共振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在小肝细胞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跃明 邢振 +3 位作者 林娜 林征宇 李秀梅 陈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细胞癌(S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SHCC和21例FNH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RI鉴别SHCC与FNH的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探讨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细胞癌(S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SHCC和21例FNH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RI鉴别SHCC与FNH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平扫T1WI:12个FNH病灶(54.5%)表现为等信号,43个SHCC病灶(82.7%)表现为低信号;动态增强门静脉期T1WI:15个FNH病灶(68.2%)表现为等信号,32个SHCC病灶(61.5%)表现为低信号,两者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18、-5.517,P<0.05),T2WI和DWI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1WI鉴别诊断SHCC与FNH的AUC为0.7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1%和82.7%;动态增强门静脉期T1WI鉴别诊断SHCC与FNH的AUC为0.8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1.5%。结论 3.0T MRI平扫T1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DWI和T2WI对鉴别诊断起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疾病 结节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MRI和CT表现 被引量:17
13
作者 林娜 熊美连 +2 位作者 方如旗 黄欣瑶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MRI及CT表现,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结果 14例病变均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分叶状11例,类圆形3例;多囊...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MRI及CT表现,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结果 14例病变均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分叶状11例,类圆形3例;多囊状13例,单囊1例;11例实性成分为明显厚壁或分隔,3例呈结节状。肿瘤最大径为3~34cm,平均(11.34±2.24)cm。7例MR T2WI囊性部分均可见极低信号区,增强后无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7例CT囊性部分均可见高密度区,CT值57~90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CT值为145~270HU;4例囊壁或实性结节中见斑片状钙化。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诊断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曹代荣 王弘岩 +2 位作者 李银官 游瑞雄 李秀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和6例MRS影像表现。结果:36例单发21例,多发15例,共检出72个病灶,65个呈实性团块状肿块,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和6例MRS影像表现。结果:36例单发21例,多发15例,共检出72个病灶,65个呈实性团块状肿块,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增强后明显均匀增强。3例颅骨受累者均表现为颅骨破坏轻微伴颅板两侧大的软组织肿块。6例MRS表现为Cho明显升高,Cr及NAA消失或明显降低,出现高耸的Lip峰,4例可见Lac峰。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S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MRI M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急性热损伤的MRI表现及疗效判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锦 陈群林 +2 位作者 林征宇 李跃明 邓秀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急性热损伤的MRI表现及疗效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引导下158例共266个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射频消融术后即刻MRI表现。结果 147个原发性肝癌及59个肝转移癌病灶消融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T1WI低信号;2个...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急性热损伤的MRI表现及疗效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引导下158例共266个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射频消融术后即刻MRI表现。结果 147个原发性肝癌及59个肝转移癌病灶消融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T1WI低信号;2个原发性肝癌及55个肝转移癌病灶消融后表现为T2WI呈稍高信号,T1WI低信号;3个原发性肝癌消融后T2WI呈低信号,而T1WI呈高信号。瘤周消融带均呈短T1短T2信号,周边见薄环状长T2信号环绕。151个原发性肝癌及106个转移癌病灶被瘤周消融带完全包绕,1个原发性肝癌及8个肝转移癌病灶未完全被瘤周消融带包绕。结论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急性热损伤的即刻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据以评价疗效确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 磁共振成像 热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对孕妇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许翔 刘新秀 +3 位作者 陈玲 叶新鲜 曾锦树 包中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GH)和子痫前期(PE)对孕妇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纳入产检并分娩的123例产妇,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分为正常妊娠的对照组、GH组和PE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孕前及产后6周、12周和24周进...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GH)和子痫前期(PE)对孕妇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纳入产检并分娩的123例产妇,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分为正常妊娠的对照组、GH组和PE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孕前及产后6周、12周和24周进行右侧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检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FMD值和组间相同时间点FMD值;分析产后24周FMD值对GH和PE孕妇产后内皮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GH组和PE组产妇产后不同时期FMD值呈上升趋势(P<0.05)。各组产妇不同时间点F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6周、12周及24周组间FMD值为对照组>GH组>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为GH组和PE组FMD值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产后24周FMD值对GH及PE产妇产后内皮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DRAGON评分AUC=0.821,95%CI 0.756~0.952,P<0.001)。结论GH和PE母体产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持续受损。产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对于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先兆子痫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内皮 血管 血管舒张 产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辉红 陈群林 +3 位作者 林征宇 陈小荣 江飞 江红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IVC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8例中,经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26例,显示不清2例;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19例,显示不清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9)。直接法髂静脉MSCTV对IVCS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65%(22/23)、80.00%(4/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22%(15/23)、80.00%(4/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直接法髂静脉MSCTV诊断IVCS具有较高敏感度,有助于检出IV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造影术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评价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滑膜病变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树强 叶真 +4 位作者 刘晖 曾锦树 许翔 包中涛 郑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9-164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与CEUS评估兔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及早期诊断活动性滑膜炎的价值。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对模型组(n=25)以卵蛋白诱导建立双膝关节RA模型,对照组(n=5)相应时间点仅注射生理盐...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与CEUS评估兔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及早期诊断活动性滑膜炎的价值。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对模型组(n=25)以卵蛋白诱导建立双膝关节RA模型,对照组(n=5)相应时间点仅注射生理盐水。对两组均于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后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多普勒超声及CEUS对活动性滑膜炎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CEUS增强程度分级与滑膜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23只兔建模成功,46个膝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红肿,模型组多普勒超声与CEUS均可反映滑膜炎症。对照组膝关节均无明显变化。多普勒超声对兔RA模型膝关节活动性滑膜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0.56%(29/36)、60.00%(6/10)、76.09%(35/46);CEUS分别为94.44%(34/36)、90.00%(9/10)、93.47%(43/46);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25、5.11,P均〈0.05)。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rs=0.557,P〈0.05)、CEUS增强程度分级(rs=0.715,P〈0.01)均与滑膜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多普勒超声和CEUS均可反应兔RA模型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CEUS对活动性滑膜炎的诊断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模型 动物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误诊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包中涛 李海英 +1 位作者 叶真 黄秀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EUS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不符的40例肝脏病变的CEUS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40例CEUS误诊病例中,14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HCC),其中4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误诊为血管瘤,4例误诊为...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EUS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不符的40例肝脏病变的CEUS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40例CEUS误诊病例中,14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HCC),其中4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误诊为血管瘤,4例误诊为肝硬化结节,1例误诊为肝脓肿,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其中1例肝转移性腺癌,误诊为炎性病灶;1例胆管细胞癌误诊为良性病变。2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其中21例CEUS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误诊为其他良性病变。结论加深对肝脏病变病理、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仔细观察CEUS图像特征,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CEUS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诊断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RXRα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抑制高脂喂养糖尿病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林晓燕 林秋平 +4 位作者 许昌声 宁若冰 祝江 林金秀 柴大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为对照,34只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ApoE-/-组、STZ-ApoE-/-组和STZ-ApoE-/-+Atorv组。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HE染色图像分析测定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免疫杂交检测主动脉及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蛋白水平;Fenton反应Griess显色法测定血清及胸主动脉匀浆上清液活性氧(ROS)水平。I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光泽精分析法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采用干扰RNA和质粒转染的方法评价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在Atorv抑制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结果:(1)与C57组相比,ApoE-/-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215.88±34.19)μm2vs 0μm2,P<0.01],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表达水平显著缩小(P<0.05);(2)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胸主动脉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314.13±35.72)μm2vs(215.88±34.19)μm2,P<0.05],血糖水平升高,血清TC、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3)与STZ-ApoE-/-组相比,STZ-ApoE-/-+Atorv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降低[(217.47±24.56)μm2vs(314.13±35.72)μm2,P<0.05],血糖、血清TG、HDL、TC、和LDL-C无显著变化,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4)高糖(25 mmol/L)干预后,HUVECs内ROS含量、gp91phox蛋白水平及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10-8~10-6mol/L)显著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s胞内ROS含量、gp91phox表达及NADPH氧化酶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5)将RXRαsiRNA转染至HUVECs之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对高糖环境下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RXRα质粒转染使RXRα过表达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抑制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核受体RXRα介导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氧化性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类视黄醇X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