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吕兰 罗荣刚 +2 位作者 杨家英 黄德清 倪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于手术前1天,由物理治疗师提供30min的术前肺康复教育。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腹式深呼吸、哈气和咳嗽,以及术后改变体位和尽早活动的重要性等。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30—40min的术后肺康复。内容包括:①体位管理;②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进行肩/胸廓活动度训练;③深呼吸、咳嗽和哈气;④在物理治疗师的监督下,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要求患者在床上坐直;第2天坐于床边,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第3天开始在病房内步行,强度为Borg3—4分,时间逐渐增加,直到患者能持续步行超过10min。结果:干预组PPC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32.5%,13/40 vs 55%,22/40,P=0.043)。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降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22.5%,9/40 vs 45%,18/40,P=0.033)。但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16.32±11.97)d vs(15.625±11.53)d,P=0.791]。结论:围手术期肺康复能够降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PPCs的发生率,但对住院天数影响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食管癌根治术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康复:1例报告
2
作者 吕兰 周月珠 +2 位作者 刘欢 陈蕾 倪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0-352,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毒可能侵犯循环、消化、血液等多个系统,但主要累及肺,形成肺炎,可继发肺水肿、肺不张等,导致氧转运功能严重受损,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毒可能侵犯循环、消化、血液等多个系统,但主要累及肺,形成肺炎,可继发肺水肿、肺不张等,导致氧转运功能严重受损,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长期卧床、机械通气等又可增加ICU获得性虚弱、膈肌无力风险[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传染性疾病 危重症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 肌无力 呼吸困难 长期卧床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1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萱 李智文 +2 位作者 朱纪婷 陈新元 林艾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的肿瘤干预方法对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合并肿瘤情况、治疗方案,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其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的肿瘤干预方法对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合并肿瘤情况、治疗方案,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发病年龄38.4±18.3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其中3例患者合并肿瘤。大部分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接受免疫治疗后,患者的m RS较前改善(P<0.001)。结论早期免疫治疗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总体效果良好,但治疗总疗程目前暂不明确,如发现合并肿瘤,及时干预对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 临床特点 肿瘤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感觉阈值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建敏 王志勇 +1 位作者 吴頔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0-824,842,共6页
目的:评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各类感觉纤维的阈值,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共4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成经颅磁刺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 目的:评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各类感觉纤维的阈值,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共4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成经颅磁刺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经颅磁刺激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M1区给予rTMS。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感觉阈值检测(CPT)及上肢Fugl-Meyer量表对疼痛程度、纤维阈值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CPT、FMA-U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颅磁刺激组CPT在5Hz、250Hz、2000Hz的阈值及FMA-UE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经颅磁刺激组VAS评分为(4.2±1.8)、CPT 3个频率阈值分别为(282.3±139.6、154.5±130.2、145.4±176.2)、FMA-UE评分为(40.1±18.6),均较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CPT与VA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PT可用于CPSP患者各类感觉纤维阈值的定量评估。rTMS可改善CPSP的疼痛程度及感觉阈值,同时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感觉阈值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电疗加按摩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潘良国 郭丽华 赵筱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中频电疗 按摩 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PABPC1的功能及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志鹏 曾妮 +1 位作者 吴頔 倪国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5-554,共10页
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oly (A) binding protein,PABP)家族通常被认为是mRNA poly (A)尾的一种保护屏障.其中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 (cytoplasmic poly (A) binding protein-1,PABPC1)在高亲和力作用下能够与mRNA中富含腺苷酸的序列... 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oly (A) binding protein,PABP)家族通常被认为是mRNA poly (A)尾的一种保护屏障.其中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 (cytoplasmic poly (A) binding protein-1,PABPC1)在高亲和力作用下能够与mRNA中富含腺苷酸的序列结合,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PABPC1还参与mRNA的许多代谢通路,包括腺苷酸多聚化/脱腺苷酸化、m RNA转运、m RNA翻译、降解及mircoRNA相关调控.近年来关于PABPC1与生殖细胞的发育、心肌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报道屡见不鲜,可见PABPC1与细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本文将主要介绍PABPC1的结构、表达调控、功能及其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结合蛋白(PABP) PABPC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副动脉贯穿左卵巢静脉变异1例
7
作者 华文熙 陈杨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1-251,共1页
在解剖1具中年女性尸体(身长156 cm)时,发现左肾有肾副动脉从左肾下极进入肾,并且左肾副动脉在入肾的走行中贯穿左卵巢静脉(图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左肾副动脉:平第3腰椎上缘高度,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下极5.0 cm处,发... 在解剖1具中年女性尸体(身长156 cm)时,发现左肾有肾副动脉从左肾下极进入肾,并且左肾副动脉在入肾的走行中贯穿左卵巢静脉(图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左肾副动脉:平第3腰椎上缘高度,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下极5.0 cm处,发出1支左肾副动脉(长4.5 cm,外径0.55cm),行向距肾门下缘2.3 cm处入肾。左肾副动脉走行距起始端2.0 cm处,于腰大肌的前方,左输尿管的前内侧以90°角贯穿左卵巢静脉后,跨过输尿管的前方入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副动脉 左输尿管 左肾下极 腰大肌 解剖学 中年女性 起始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至2023年帕金森病物理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8
作者 陆丹丹 姚敬智 +4 位作者 李姿 王柯文 孙鑫廖 陈建敏 许建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06-913,共8页
目的分析2014年至2023年帕金森病物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国家、机构、关键词共现、突现词、... 目的分析2014年至2023年帕金森病物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国家、机构、关键词共现、突现词、时间线和关键词聚类图谱,并结合文献内容进行综合归纳。结果共纳入400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其次为中国、意大利和巴西,国际合作较为活跃。主要合作机构包括Northwestern University、Rush University、Karolinska Institutet和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主要集中在exercise、postural control、aerobic exercise和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等干预方式。突现分析显示,近年关注度较高的关键词包括motor symptoms、executive function、resistance training和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时间线图谱显示,研究主题由早期的电刺激逐步拓展至运动与认知功能的综合干预。结论近10年帕金森病物理治疗研究持续增长,干预手段日益多样,呈现多维整合与多学科交叉趋势。未来应加强对非运动症状的干预研究,推动新兴康复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物理治疗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