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秀梅 刘伟 +1 位作者 常然 陈群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肺部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3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51例治愈出院COVID-19患者的资料,比较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住院天数...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肺部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3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51例治愈出院COVID-19患者的资料,比较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住院天数、有无基础疾病)和CT影像学资料(入院时、住院时、出院时病灶的范围及表现,包括磨玻璃、铺路石征、实变、无病灶),分析COVID-19的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危险因素。结果51例COVID-19临床分型:普通型32例,重型10例,危重型9例;中位住院天数36(32,40)d。入院时肺部CT表现:磨玻璃19例,铺路石征11例,实变21例;肺部病灶范围20.00(15.00,35.00)%。治疗过程中肺部演变模式:逐渐吸收32例、进展吸收16例、吸收进展吸收3例。出院时肺部CT表现:无病灶8例,磨玻璃28例,铺路石征15例;肺部病灶范围25.00(20.00,50.00)%;出院时肺部有纤维化征象11例,无纤维化征象40例。入院时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和铺路石征30例,治疗过程中演变模式以逐渐吸收为主(32例),而入院时影像表现为实变患者治疗过程中演变模式多变。肺纤维化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男性(P=0.048)、临床分型为重型(P=0.006)及危重型(P=0.020)、入院时肺部病变范围(P=0.042)。结论COVID-19肺部影像演变模式以逐渐吸收为主,患者发生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是男性、重型及危重型、入院时肺部病变范围较广。胸部CT在评估COVID-19的肺部病灶演变规律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纤维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部CT生境模型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
2
作者 林丽娟 林颖 +4 位作者 吴滟清 林香 郭伟 宋阳 陈德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8-413,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肺部CT生境模型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肺部平扫CT资料,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38)与测试集(n=60)并进一步划分BM亚组与非BM亚组。筛选... 目的观察基于肺部CT生境模型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肺部平扫CT资料,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38)与测试集(n=60)并进一步划分BM亚组与非BM亚组。筛选训练集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逻辑回归(LR)临床模型;分别于瘤体及瘤体亚区提取特征,基于随机森林、高斯过程(GP)及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影像组学及生境模型并筛选其中泛化能力最佳者,基于泛化能力最佳影像组学、生境模型及临床模型预测值构建LR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EGFR突变型肺腺癌BM的效能,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EGFR突变型肺腺癌Ki-67水平与生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LR临床模型、GP影像组学模型、SVM生境模型及LR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EGFR突变型肺腺癌BM的AUC分别为0.700、0.726、0.801及0.834,在测试集分别为0.754、0.600、0.715及0.848。LR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高于LR临床模型(P<0.001)、在测试集的AUC高于GP影像组学模型(P=0.010);其在训练集的效能相比GP影像组学模型及SVM生境模型均有显著正向提高[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8.60%、8.55%,P均<0.001]。EGFR突变型肺腺癌Ki-67水平与生境图谱中的habitatmap_original_glszm_lalgle呈低度正相关(│rs│=0.201,P=0.004)。结论基于肺部CT生境模型可有效预测EGFR突变型肺腺癌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肿瘤 腺癌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联合半量对比剂检测肝转移瘤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承乐 佘德君 +3 位作者 王峰 张帆 陈瑞权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2-698,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联合半量对比剂在门静脉期检测肝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增强CT检查确诊肝转移瘤的96例患者,采用基于体表面积的给药计算方法平均...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联合半量对比剂在门静脉期检测肝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增强CT检查确诊肝转移瘤的96例患者,采用基于体表面积的给药计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常规对比剂剂量组48例,给予碘量为18.6gI/m2体表面积,在门静脉期重建生成常规混合能量图像(CI);半对比剂剂量组48例,给予碘量为9.3 gI/m2体表面积,在门静脉期重建生成40~70 keV(间隔5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比较两组的图像噪声、CT值、对比噪声比,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评分,并评价2名医师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40~70keVVMI噪声分别为(10.26±1.38)Hu、(9.59±1.35)Hu、(9.15±1.31)Hu、(8.80±1.32)Hu、(8.58±1.31)Hu、(8.40±1.31)Hu、(8.27±1.33)Hu,CI噪声为(10.86±1.13)Hu,45~70keVVMI均低于CI(t=-3.885、-5.343、-6.449、-7.180、-7.756、-8.132,P均<0.001),40keVVMI与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0,P>0.05)。随着能级降低,正常肝实质CT值及正常肝实质、肝转移瘤对比噪声比逐渐增加,40 keV时最高,为(148.31±21.34)Hu、8.81±2.83、8.18±2.85;45 keV时为(130.10±16.95)Hu、7.66±2.46、7.48±2.55;50keV时为(116.19±13.55)Hu、6.60±2.08、55.40±13.77;CI为(118.02±7.02)Hu、5.69±1.11、5.77±1.41;40 keV、45 keV VMI均显著高于CI(t=3.804、4.883、4.462,P均<0.05;t=2.854、3.465、3.378,P均<0.05),50keVVMI与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2、1.739、2.208,P>0.05)。40~50keV VMI整体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CI(t=9.628、7.508、3.514,P<0.05)。2名医师对两组患者在图像对比、图像噪声、整体图像质量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66、0.749、0.661,P<0.05)。结论在减少50%对比剂剂量门静脉期图像上,40~50keVVMI比CI图像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肝转移瘤的显示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光谱CT 对比剂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鉴别舌癌重建术后皮瓣与肿瘤复发
4
作者 许奇俊 邢振 +3 位作者 陈潭辉 王峰 林成灿 曹代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MRI鉴别舌癌重建术后皮瓣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39例舌癌皮瓣重建术后患者,对比观察皮瓣与复发灶术后平扫及增强MRI表现。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局部皮瓣于T1WI始终以等信号为主,于T2WI则5个月内以高信号、之后以等信... 目的观察MRI鉴别舌癌重建术后皮瓣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39例舌癌皮瓣重建术后患者,对比观察皮瓣与复发灶术后平扫及增强MRI表现。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局部皮瓣于T1WI始终以等信号为主,于T2WI则5个月内以高信号、之后以等信号为主;游离皮瓣持续呈T1WI、T2WI混杂高信号,内可见条状、片状肌肉信号;复发灶持续呈稍不均匀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皮瓣强化程度均逐渐减弱,复发灶则持续重度强化。皮瓣边界于术后5个月内以不清为主、≥13且<74个月则以清楚为主,且体积有逐渐变小趋势,而复发灶边界持续不清。5个月内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均以肿胀为主,之后均萎缩。术后5个月后术区见血肿、囊腔形成。复发灶位于皮瓣与残余舌组织交界处后下方,同侧或对侧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边缘可见毛刺,可伴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MRI有助于鉴别舌癌重建术后皮瓣与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外科皮瓣 肿瘤复发 局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以不同方法分割ROI后弥散张量成像重建咬肌结果
5
作者 林香 郭伟 +2 位作者 苏妍 戴鸿鹏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分割ROI后行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咬肌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其差异,以及不同咀嚼习惯侧别之间DTI重建咬肌结果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25名健康成人,分别基于单层ROI(ROI-1)、三层ROI(ROI-3)及肌肉整体即感兴趣容积(VOI)...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分割ROI后行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咬肌结果的可重复性及其差异,以及不同咀嚼习惯侧别之间DTI重建咬肌结果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25名健康成人,分别基于单层ROI(ROI-1)、三层ROI(ROI-3)及肌肉整体即感兴趣容积(VOI)对咬肌行DTI重建,评估重建DTI结果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可重复性、组间差异、组间相关性及其与脂肪分数(FF)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咀嚼习惯侧别间咬肌DTI重建结果的差异。结果 基于ROI-1、ROI-3及VOI以DTI重建咬肌结果可重复性均高(ICC均>0.90)。不同ROI之间,所获纤维束数目(FTN)、纤维束平均长度(MFTL)、纤维束体积(FTV)、平均弥散系数(MD)、轴向弥散系数(AD)及径向弥散系数(R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基于以上3种ROI所获DTI结果之间呈正相关(r=0.739~0.994,P均<0.05);其FTN、FTV、MD、RD均与FF呈负相关(r=-0.628~-0.284,P均<0.05)。以各ROI获取的非习惯咀嚼侧咬肌MFTL均短于平衡咀嚼咬肌(P均<0.05)。结论 以不同方法分割ROI所获DTI重建咬肌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及一定相关性,且可重复性高;3种方式均可用于显示非习惯咀嚼侧咬肌纤维束长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肌 弥散张量成像 可重复性 结果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MRI评估肾脏占位患者肾功能
6
作者 钟丽婷 游瑞雄 +1 位作者 林诗茜 陈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观察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CASL)MRI评估肾脏占位患者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单发肾脏占位患者,根据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将左、右侧肾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正常组,≥30 ml/min)及肾功能损伤... 目的观察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CASL)MRI评估肾脏占位患者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单发肾脏占位患者,根据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将左、右侧肾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正常组,≥30 ml/min)及肾功能损伤组(异常组,<30 ml/min);分别采用全肾测量法及肾皮质测量法基于PCASL MRI计算双侧肾血流量(tRBF、cRBF),比较同侧正常组与异常组GFR、tRBF及cRB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RBF及cRBF评估单侧肾功能损伤的效能;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tRBF及cRBF与GFR的相关性。结果左/右侧损伤组GFR、tRBF及cRBF均显著低于各自同侧正常组(P均<0.05)。tRBF及cRBF评估左肾功能损伤的AUC分别为0.823及0.813,评估右肾功能损伤的AUC分别为0.940及0.9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肾tRBF及cRBF值与GFR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PCASL MRI可有效评估肾脏占位患者肾功能;基于全肾测量法与肾皮质测量法所获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功能不全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随访观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型患者脊髓微结构改变
7
作者 林晨琳 张帆 +2 位作者 李猛城 付莹 刘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评估多参数MRI随访观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型(SPG5)患者脊髓微结构改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1例接受颈胸段脊髓MR检查及痉挛性截瘫评价量表(SPRS)评分的SPG5患者,随访1年后进行第2次MR检查及SPRS评分,比较2次SPRS评分、脊髓整体... 目的评估多参数MRI随访观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型(SPG5)患者脊髓微结构改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1例接受颈胸段脊髓MR检查及痉挛性截瘫评价量表(SPRS)评分的SPG5患者,随访1年后进行第2次MR检查及SPRS评分,比较2次SPRS评分、脊髓整体结构及脊髓微结构变化。结果11例SPG5患者2次SPR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首次颈胸段脊髓MRI,第2次MRI显示脊髓萎缩程度加重;首次与第2次MRI所测C4右侧皮质脊髓束(CST)轴向弥散系数(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P<0.01),C4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椎体脊髓白质、后索、左/右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AD、径向弥散系数(RD)及T1值,以及C1~T9椎体截面积(CSA)、左右径及前后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2次MRI显示颈段脊髓白质、后索及CST的FA均低于、而RD均高于首次(P均>0.05)。结论多参数MRI可用于随访观察SPG5患者脊髓微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 脊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障碍所致脑灰质体积及脑功能改变 被引量:17
8
作者 俞元临 肖泽彬 +4 位作者 张桦 胡建平 邢振 翁强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技术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及功能改变。方法对AD(AD组)、MCI患者(MCI组)各30例及正常老年人30名(HC组)采集rs-fMRI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 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技术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及功能改变。方法对AD(AD组)、MCI患者(MCI组)各30例及正常老年人30名(HC组)采集rs-fMRI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加权像,比较3组全脑灰质体积、脑区分数低频振幅(fALFF)和功能连接(FC)差异。结果3组间左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及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距状皮层、左侧尾状核、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顶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及右侧中央后回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左侧颞上回为种子点,AD及MCI患者同侧颞下回与对侧枕下回FC增强。结论联合运用VBM及rs-fMRI技术可为早期诊断MCI及AD提供参考依据。AD及MCI可致全脑广泛fALFF减低及同侧颞叶与对侧枕叶FC增强,AD可伴有颞叶体积减小,MCI脑灰质体积无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C图纹理分析预测直肠癌美国肿瘤联合会分期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晓君 曹代荣 +5 位作者 黄宏杰 高小建 严川 郑婉静 郭伟 邢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5-74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ADC图像纹理分析预测直肠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直肠癌的ADC图像,其中AJCC分期Ⅰ~Ⅱ期49例、Ⅲ~Ⅳ期53例。采用MaZda软件自动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并获得最佳纹理参数;以B11模块进行纹理特性... 目的观察基于ADC图像纹理分析预测直肠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直肠癌的ADC图像,其中AJCC分期Ⅰ~Ⅱ期49例、Ⅲ~Ⅳ期53例。采用MaZda软件自动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并获得最佳纹理参数;以B11模块进行纹理特性分类分析,比较模块中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非线性判别分析(NDA)4种方法评估AJCC分期的最小错误率。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纹理特征值可重复性,筛选最佳纹理参数;以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最佳纹理参数与AJCC分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纹理特征联合临床指标对AJCC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B11模块中,RDA、PCA、LDA及NDA分析法诊断AJCC分期的最小错误率分别为16.67%(17/102)、18.63%(19/102)、3.92%(4/102)和8.82%(9/102)。共16个纹理参数与AJCC分期存在相关性,其中Mean3D、S(1.0.0)SumAverg、Perc.50%与AJCC分期的rs较高,分别为-0.96、-0.96和-0.92(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纹理特征联合临床指标对诊断AJCC分期的AUC为0.8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和0.72。结论基于ADC图像纹理分析可评估直肠癌AJCC分期,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纹理分析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非对比增强成像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峰 曹代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52,60,共8页
近十年来,随着磁共振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非对比增强MRI序列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完善。由于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等优点,该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同磁共振加速技术的结合更进一步缩短了扫描时间,减轻了不耐受患者的痛苦。非... 近十年来,随着磁共振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非对比增强MRI序列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完善。由于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等优点,该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同磁共振加速技术的结合更进一步缩短了扫描时间,减轻了不耐受患者的痛苦。非对比增强MRI已成为目前评估血管问题的常见方法。本文以亮血技术和黑血技术两大切入点就非对比增强MRI各序列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述评。基于当前存在的不足,未来单次扫描同时重建多种对比图像以及3D黑血序列与心电门控及呼吸门控的结合将是一大研究方向。并且,多部位乃至全身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扫描也将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亮血技术 黑血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型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帆 涂宇卿 +2 位作者 林毅 邱煜森 刘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2-688,共7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感兴趣区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法,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型(SPG5)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SPG5患者17例,通过社会公开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 目的基于磁共振感兴趣区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法,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型(SPG5)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SPG5患者17例,通过社会公开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7名,行全脑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追踪受试者双侧大脑的运动传导通路和感觉传导通路的纤维束,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PG5患者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与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痉挛性截瘫评价量表及血浆27-羟基胆固醇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G5患者在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纤维束上FA值较低,MD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髓、放射冠及大脑皮层下白质节段二者FA值(t=-7.05~-2.01)及MD值(t=-0.25~6.50)的差异较脑桥、中脑、内囊节段的FA值(t=-4.84~1.04)及MD值(t=-1.71~4.33)大。SPG5患者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与病程、痉挛性截瘫评分量表评分及血浆27-羟基胆固醇含量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SPG5患者在运动及深感觉相关的纤维束脑白质微结构呈节段性损伤趋势而非逆行性改变,白质微结构损伤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病程及血浆神经毒性物质含量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贝葡胺多期增强MRI对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和不典型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婉静 熊美连 +2 位作者 陈晓丹 林晓君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4-479,489,共7页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与不典型肝脓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2例IMCC与24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与不典型肝脓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2例IMCC与24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均行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和Gd-BOPTA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肝胆期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肿块形态、T2WI信号、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强扫描三期以及肝胆期强化方式),在肝胆期分别评估病灶边缘和中心的信号特点。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IMCC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因素及其联合预测的效能。结果IMCC和不典型肝脓肿在T2WI囊变区[13(40.6)比13(40.6),χ^(2)=6.557]、扩散加权成像靶环样高信号[9(28.1)比1(4.2)]和肝胆期强化方式(边缘χ^(2)=26.191,中央χ^(2)=18.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WI少见囊变区、肝胆期病灶边缘低信号和中央持续对比剂填充是诊断IMCC的独立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818和0.786,联合3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达0.954。结论基于Gd-BOPTA多期增强MRI,尤其是联合肝胆期特征后建立的Logistic模型鉴别诊断IMCC和不典型肝脓肿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法CT在骶髂关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其金 黄宏杰 +2 位作者 佘德君 张宇阳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低条件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模式CT在骶髂关节检查中实现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104例需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轴位螺旋扫描组)、B组(斜冠螺旋扫描组)、C组(轴位volume扫描组)、D组(斜... 目的探讨低条件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模式CT在骶髂关节检查中实现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104例需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轴位螺旋扫描组)、B组(斜冠螺旋扫描组)、C组(轴位volume扫描组)、D组(斜冠状位volume扫描组),每组26例,行不同低剂量扫描方案。比较各组图像的有效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评估2名观察者对各组骶髂关节的诊断一致性。结果①A、B、C、D组有效剂量分别为1.28(1.18,1.34)mSv、0.94(0.89,0.94)mSv、0.59(0.59,0.59)mSv、0.46(0.39,0.5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348,P<0.01)。②2名观察者对4组图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质量评分:H=0.03,P>0.05;H=0.41,P>0.05;客观质量评分:H=1.13,P>0.05;H=2.32,P>0.05),2名观察者主、客观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加权Kappa值>0.810;客观评分ICC>0.810)。③2名观察者诊断分级结果的加权Kappa值>0.810,2名观察者对4组图像的诊断一致性好。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低条件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模式骶髂关节CT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锦煌 杨娜娜 +4 位作者 张艺凡 郑卫敏 马新华 钟添华 张永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675-1680,共6页
对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葫蔓藤根茎的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9个吲哚类生物碱,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 对葫蔓藤根茎总生物碱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gel、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葫蔓藤根茎的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9个吲哚类生物碱,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钩吻碱甲(1)、钩吻素子(2)、葫蔓藤碱乙(3)、钩吻氯碱(4)、19-(S)-羟基二氢钩吻氯碱(5)、钩吻碱戊(6)、19-(S)-钩吻醇碱(7)、19-(R)-钩吻醇碱(8)、钩吻素己(9)。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发现化合物1~3对肝癌细胞HepG2显示了很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IC 50值分别为10.02±0.16、3.98±0.11、9.87±0.1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蔓藤 生物碱 化学成分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可调制翻转角超长回波链回聚脉冲对比增强T1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ATRIX CE-T1 FLAIR)序列用于检测颅骨转移癌
15
作者 刘俊宏 袁军辉 +6 位作者 张真真 乔素雅 杨慧远 单东秋 吴越 许春苗 陈学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5年第8期516-519,共4页
目的观察MR可调制翻转角超长回波链回聚脉冲(MATRIX)对比增强(CE)T1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1 FLAIR)序列用于检测颅骨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4例因恶性肿瘤接受头部MR扫描筛查转移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MRI、CT、放射... 目的观察MR可调制翻转角超长回波链回聚脉冲(MATRIX)对比增强(CE)T1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1 FLAIR)序列用于检测颅骨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4例因恶性肿瘤接受头部MR扫描筛查转移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MRI、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BS)和PET/CT]及随访证实原发恶性肿瘤颅骨转移,并取得头颅MATRIX CE-T1 FLAIR(A组)、3D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 GRE_fsp)CE-T1 FLAIR(B组)及快速自旋回波(FSE)CE-T1 FLAIR(C组)图像;对比3组图像主观(包括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和客观评价结果,以BS或PET/CT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检出颅骨转移癌灶的效能。结果A及C组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主观评分、信噪比(SNR)均高于B组(P均<0.001);A组信号强度(SI)转移癌高于B、C组(P均<0.05),A组与C组主观评分及SNR、B组与C组之间SI_(转移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4例中,PET/CT或BS共诊断102处颅骨转移癌;A、B、C组分别检出129、151及115处病灶,其正确率分别为79.07%(102/129)、67.55%(102/151)及88.70%(102/115)。结论MATRIX CE-T1 FLAIR序列可用于检测颅骨转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可调制翻转角超长回波链回聚脉冲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