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
1
作者 荆幸 施进兴 +3 位作者 徐丹 庄跃宏 谢昀 王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在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SD大鼠30只,重(200±30)g,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缝合后等分入2组,即对照组与法舒地尔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与10mg/kg的盐酸法舒地尔腹腔注射。术后2周,利...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在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SD大鼠30只,重(200±30)g,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缝合后等分入2组,即对照组与法舒地尔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与10mg/kg的盐酸法舒地尔腹腔注射。术后2周,利用NF-200一抗对损伤远端的轴突密度进行评估。术后4周,利用逆行示踪剂荧光金评估发出轴突进入损伤远端的位于L4~6DRG和腰骶膨大处的神经元数量。术后12周,对腓肠肌的湿重比、肌纤维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利用NF-200与MPZ一抗及透射电镜对轴突的直径与髓鞘的厚度进行测量。术后4、6、8、10、12周采集足印,对两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进行评定。此外,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运动神经元(SMN),评估法舒地尔对其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 术后14 d,法舒地尔组损伤远端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4)。术后4周法舒地尔组被荧光金逆行标志的L4~6DRG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法舒地尔组有髓轴突的数量、有髓轴突的直径以及髓鞘的厚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G-ratio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SFI数据结果显示,术后6、8、10及12周,法舒地尔组SFI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对照组的患侧腓肠肌的湿重比及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法舒地尔组(P<0.01)。培养5 d后,法舒地尔组DRG及SMN的轴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法舒地尔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抑制剂 法舒地尔 坐骨神经横断伤 轴突与髓鞘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曾锦源 林章雄 +2 位作者 谢昀 陈春永 叶君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64例怀疑手、腕部腱鞘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64例怀疑手、腕部腱鞘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判断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均经过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分别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采用Kappa、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分析相关病例64例,其中诊断为手、腕部腱鞘结核(结核病例)21例,非手、腕部腱鞘结核(非结核病例)43例。经T-SPOT.TB检测,结核病例阳性者20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40例,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3.0%,阳性预测值为87.6%,阴性预测值为97.6%。经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结核病例阳性者5例,非结核病例阴性者37例,灵敏度为23.8%,特异度为86.0%,阳性预测值为45.4%,阴性预测值为69.8%。与临床诊断比较,T-SPOT.TB和胶体金标法的Kappa值分别为0.862和0.112,T-SPOT.TB比胶体金标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且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在手、腕部腱鞘结核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和腕部腱鞘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胶体金标法 结核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式骨膜-骨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昀 叶君健 +2 位作者 陈春永 林章雄 林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折叠式骨-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及再生软骨的特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48只,建立全层软骨缺损模型,设计折叠骨-骨膜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为实验组,单纯骨膜游离移植为对照组,未作任何修复处理为空白组... 目的观察游离折叠式骨-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及再生软骨的特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48只,建立全层软骨缺损模型,设计折叠骨-骨膜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为实验组,单纯骨膜游离移植为对照组,未作任何修复处理为空白组,每组16只。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和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分析。结果术后实验组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且与周围正常软骨融合良好,甲苯胺蓝染色深;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的表达呈强阳性;电镜显示包埋在软骨细胞囊中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呈多孔结构,孔隙均匀;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实验组各时间点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折叠式骨-骨膜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是对以往单纯游离骨膜移植的改进,为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软骨 骨膜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原代脊髓神经元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4
作者 蓝文彬 魏国桢 +3 位作者 王发圣 吴贵 郑力峰 谢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明确最佳取材胎龄;接着以上述最佳取材胎龄为取材时间点,每组6只孕鼠,按无酶法、胰酶法和Accutase酶法消化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接种、纯化细胞并培养1、3、7d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tubulinⅢ与细胞核双标记法鉴定培养脊髓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孕13~15d组细胞总量和存活细胞量高于孕10~12d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孕16~18d组(P<0.05).Accutase酶组获取的细胞总量、存活细胞量以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无酶组及胰酶组(P<0.05).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脊髓神经元培养7d后,胞体周围逐渐出现光圈,神经突起逐渐伸长,最终形成密集的神经突起网络;与无酶组及胰酶组相比,Accutase酶法分离的脊髓神经元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神经突起形成的网更密集.经βtubulinⅢ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鉴定,Accutase酶组、无酶组及胰酶组三组分离提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0.29±2.55)%、(83.51±6.20)%和(88.10±4.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15d胎龄是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最佳取材时间;Accutase酶法相较于常规无酶法、胰酶法所获取的脊髓神经元产量更大、生长状态更好,可作为体外研究脊髓神经元病变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 原代培养 酶消化法 Accutase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发圣 陈杰 谢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根据CT图像测定水平面上桡骨粗隆相对于桡骨长轴的旋转角度。方法44例桡骨标本(左侧17例,右侧27例)CT扫描图像,观察桡骨粗隆形态,选择标志点。根据CT原始图像信息应用Mimics21.0构建桡骨三维模型,分别计算生成桡骨的惯量主轴,建立... 目的根据CT图像测定水平面上桡骨粗隆相对于桡骨长轴的旋转角度。方法44例桡骨标本(左侧17例,右侧27例)CT扫描图像,观察桡骨粗隆形态,选择标志点。根据CT原始图像信息应用Mimics21.0构建桡骨三维模型,分别计算生成桡骨的惯量主轴,建立惯量主轴参考坐标系。统计每例标本桡骨粗隆后侧嵴标志点在水平面上相对桡骨长轴的旋转角度。结果桡骨粗隆后侧嵴普遍存在。桡骨的惯量主轴与桡骨的相对位置是稳定的。桡骨粗隆后侧嵴在该水平面坐标参考系上相对桡骨主旋转轴的角度为(82.93±5.55)°。结论基于惯量主轴建立的解剖参考坐标系稳定性好,可精确定位桡骨粗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粗隆 惯量主轴 解剖参考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促进小鼠皮瓣术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6
作者 徐艺丹 王燕亭 +6 位作者 陈绍锋 荆幸 徐丹 方芳 王海 谢昀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是否能促进皮瓣术后神经再生及其机制。方法选用92只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asudil组、LY294002组、Fasudil+LY294002组,术前3 d开始分别每日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在术后0、5、7、15和3...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是否能促进皮瓣术后神经再生及其机制。方法选用92只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asudil组、LY294002组、Fasudil+LY294002组,术前3 d开始分别每日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在术后0、5、7、15和30 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瓣内的轴突生长情况。术后5 d,取皮瓣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皮瓣内RhoA、ROCK1+2、p-CPI-17、p-MYPT、p-PTEN、p-PI3K、p-Akt的表达情况。其次,取15 d孕鼠,取出Dorsal root ganglion(DRGs),分为6组:对照组、Fasudil组、Fasudil+LY294002组、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CSPG)组、CSPG+Fasudil组及CSPG+Fasudil+LY294002组,培养5 d后测量DRGs轴突长度。结果术后0 d各组均可观察到丰富的神经纤维;术后7 d,各组皮瓣内神经纤维都完全退变;术后15 d和30 d,只有Fasudil组再次出现神经纤维。术后5 d,Fasudil组的p-CPI-17、p-MYPT的表达下调,p-PI3K、p-Akt的表达上调(P<0.001)。对照组、Fasudil组、Fasudil+LY294002组、CSPG组、CSPG+Fasudil组及CSPG+Fasudil+LY294002组,培养5 d后DRGs的轴突平均长度分别为(1.96±0.24)、(2.73±0.30)、(2.07±0.13)、(1.62±0.20)、(2.35±0.13)及(1.84±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皮瓣神经术后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神经再生 法舒地尔 RhoA/ROCK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