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内分泌专科护士对胰岛素笔应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被引量:18
1
作者 卓惠珍 陈玉梅 +2 位作者 林艳曦 江金玉 林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9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胰岛素笔 专科护士 掌握情况 内分泌 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治疗 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2
作者 吴佩文 杨立勇 刘东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7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5mmol/LFFA分别干预1h、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与FFA共同干...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5mmol/LFFA分别干预1h、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与FFA共同干预βTC6细胞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浓度。结果:FFA干预1h后,βTC6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增加(P<0.05),FFA干预48h后,βTC6细胞的GSIS较干预前下降(P<0.05)。FFA与吡格列酮共同干预时,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升高,GSIS呈上升的趋势,1.0μmol/L和10.0μmol/吡格列酮与FFA共同干预组GSIS较FFA干预48h增加(P<0.05)。结论:FFA对B细胞具有短期刺激作用及脂毒性作用,吡格列酮可以部分改善脂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βTC6细胞 胰岛素分泌 吡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松菁 杨立勇 +3 位作者 潘时中 严孙杰 赵淑好 卢涓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0期71-74,7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抵抗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含量,分析与骨密度(BMD)、体脂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分3组:正常对照组28例、糖尿病非肥胖组30例、糖尿病肥胖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 目的观察血清抵抗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含量,分析与骨密度(BMD)、体脂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分3组:正常对照组28例、糖尿病非肥胖组30例、糖尿病肥胖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各部位BMD、体内脂肪百分比。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2-%B)、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2-%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糖尿病非肥胖组hs-CRP、抵抗素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2.34±0.75)mg/L比(1.98±2.24)mg/L;(20.19±11.20)μg/L比(15.59±11.10)μg/L,均P<0.05],糖尿病肥胖组hs-CRP[(4.94±2.35)mg/L]、抵抗素[(25.83±9.56)μg/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亦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BMI存在负相关(r=-0.252,P<0.05),与hs-CRP、HOMA2-%B、HOMA2-IR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563、0.225、0.667,均P<0.05),而与各部位BMD无相关性。hs-CRP与腰围(WC)、体重指数(BMI)、HOMA2-IR、上肢脂肪百分比、大腿脂肪百分比、躯干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百分比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773、0.594、0.662、0.540、0.557、0.530、0.561,均P<0.01),与抵抗素、躯干BMD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563、0.224,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等因素之后,hs-CRP仍与WC、BMI、HOMA2-IR、抵抗素和大腿脂肪百分比%独立相关。结论抵抗素与HOMA2-%B、HOMA2-IR相关,表明其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hs-CRP是已知的炎症因子,hs-CRP与抵抗素的紧密联系提示抵抗素也可能是炎症因子之一。中心性肥胖可能是导致CRP、抵抗素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和(或)肥胖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启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HS-CRP 肥胖 2型糖尿病 体成分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_2量子点材料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及其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晨露 彭花萍 +3 位作者 黄种南 盛依伦 吴佩文 林新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水溶性WS_2量子点(WS_2QDs)材料,并将该材料进一步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x)的有效固定,构建GOx/WS_2QDs/GCE传感界面.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GOx的固定化过程,以及传感器的直接电化学和... 采用水热法制备水溶性WS_2量子点(WS_2QDs)材料,并将该材料进一步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x)的有效固定,构建GOx/WS_2QDs/GCE传感界面.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等方法对材料的形貌、GOx的固定化过程,以及传感器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S_2QDs材料能够有效促进GOx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基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该方法有效实现了对葡萄糖的高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5~100μmol·L^(-1)和100~600μmol·L^(-1),检测限为5.0μmol·L^(-1)(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血糖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量子点 葡萄糖氧化酶 直接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小球高滤过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淑好 林军 +3 位作者 王中心 潘时中 杨立勇 严孙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小球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淑好 林军 +3 位作者 刘东晖 黄凌宁 严孙杰 杨立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11-141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卡托普利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凌宁 赵淑好 +1 位作者 颜晓芳 罗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6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和5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CysC与hsCRP含量。结果:DM组血清CysC...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和5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CysC与hsCRP含量。结果:DM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ysC在DM组的特异性高于hsCRP,但敏感性不如hsCRP。CysC和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631,P<0.05)。结论:CysC及hsCRP是糖尿病早期肾病和并发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P2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肾性尿崩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秀清 吴佩文 刘东晖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6期189-192,共4页
目的对1例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者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方法对1例自婴儿期出现多饮、多尿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哥哥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血管加压素2受体(AVPR2)及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的... 目的对1例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者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方法对1例自婴儿期出现多饮、多尿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哥哥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血管加压素2受体(AVPR2)及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患者自婴儿期开始出现脱水症状,9岁确诊为肾性尿崩症时伴发了肾功能不全、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症状。基因检测发现患者AQP2基因存在c.211G>A(p.V71M)纯合子突变。结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早期诊断困难,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尿崩症 水通道蛋白-2基因 基因突变 身材矮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张蕾 赖鹏斌 杨立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每2周测量血糖、体重。在病程4周、8周、12周...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每2周测量血糖、体重。在病程4周、8周、12周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称量并计算心体比(H/B)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电镜观察比较12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光镜观察比较两组冠脉病变。RT~PCR比较不同病程各组大鼠心肌PDGF—B、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m)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在病程12周糖尿病心肌病已形成。在病程4周、8周、12周,糖尿病组H/B、LVMI逐渐增加,心肌PDGF—B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随着病程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与FN、Col Ⅲ表达进行性增高相平行。PDGF—B与FN、Col ⅢmR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66,0.794,均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PDGF—B表达上调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 糖尿病 大鼠 心肌病变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兔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NADPH氧化酶的影响
10
作者 罗莉 杨立勇 许昌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5期30-31,33,共3页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EMT)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RGT组),DM组和RGT组以四氧嘧啶耳缘静脉注射,RGT组...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EMT)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RGT组),DM组和RGT组以四氧嘧啶耳缘静脉注射,RGT组每天给予罗格列酮1.0mg/kg灌胃。第16周末时测定各组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C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Western印迹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Ccr明显升高(P<0.01),SOD明显降低(P<0.05);p22phox和α-SMA蛋白表达升高;与DM组比较,RGT组p22phox和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其他指标也有改善。结论:RGT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兔肾脏NADPH氧化酶活性,减少肾内氧化应激,阻断α-SMA表达,从而抑制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兔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