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玲 吕国荣 +2 位作者 沈浩霖 廖丽萍 杨舒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702,共5页
目的筛选影响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超声指标,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通过Logistic方程回顾性分析1 08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表现,筛选出鉴别良恶性的超声指标,获得指标权重并赋值,... 目的筛选影响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超声指标,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通过Logistic方程回顾性分析1 08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表现,筛选出鉴别良恶性的超声指标,获得指标权重并赋值,开发TI-RADS分类分析软件。纳入3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验证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的诊断效能。结果共5项超声指标进入回归模型,分别为纵横比[优势比(OR)=3.61)]、边缘(OR=3.83)、成分(OR=11.46)、回声(OR=14.11)、微钙化(OR=48.82)。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诊断3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P<0.05)。结论甲状腺病灶超声恶性指标的权重、形成的不同组合相比指标的数量,更值得关注。通过构建Logistic方程的TI-RADS分类超声客观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甲状腺结节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oVue超声造影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宁结 沈浩霖 杨舒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有无痛性血尿,18例患者腰痛,14例患者腰部肿块伴血尿,分别采取常规超声、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进行检查,对比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常规超声、SonoVue造影剂...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有无痛性血尿,18例患者腰痛,14例患者腰部肿块伴血尿,分别采取常规超声、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进行检查,对比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常规超声、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检查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2%、88.5%,84.6%、96.2%,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剂SonoVue能使肾盂肿块显示更清晰,有助于肾盂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声诺维造影剂 肾盂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文婷 杨舒萍 +2 位作者 佘火标 黄宁结 沈浩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7-22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证实为SMAS的23例患者(SMAS组),随机选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25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及DCUS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证实为SMAS的23例患者(SMAS组),随机选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25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及DCUS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SMA-AO)夹角,夹角处及夹角前十二指肠内径(D夹及D前),计算D前/D夹,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DCUS能清楚显示SMA-AO。与对照组相比,SMAS组SMA-AO夹角及D夹减小,D前及D前/D夹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以SMA-AO夹角<15°、D夹<10mm、D前>30mm及D前/D夹>2.7为标准,超声诊断SMAS的正确率分别为73.91%(17/23)、91.30%(21/23)、82.61%(19/23)和100%(23/23)。结论 DCUS能够清晰显示SMA-AO的解剖关系,对临床诊断SMAS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三维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霞丽 杨舒萍 +3 位作者 吕国荣 廖建梅 张伟娜 吴淑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联合三维超声造影(3D-CEUS)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对102例卵巢肿块患者行二维超声及3D-CEUS检查,观察3D-CEUS灌注特征,并采用GI-RADS评估二维声像图表现。通过单因素χ~2检验... 目的探讨妇科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联合三维超声造影(3D-CEUS)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对102例卵巢肿块患者行二维超声及3D-CEUS检查,观察3D-CEUS灌注特征,并采用GI-RADS评估二维声像图表现。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卵巢恶性肿块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GI-RADS与3D-CEUS联合评分系统。绘制ROC曲线,评价GI-RADS联合3D-CEUS与单纯应用GI-RADS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卵巢恶性肿块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大乳头状突起物(≥7mm)、分隔或囊壁厚度≥3mm、有中心性血流、病灶实性成分≥50%,合并腹腔积液、高增强、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以及血管密集、走行纡曲、杂乱。GI-RADS与3D-CEUS联合评分系统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最佳临界值为4分,GI-RADS联合3D-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纯应用GI-RADS(0.969vs 0.839,Z=1.64,P=0.029),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高于单纯应用GI-RADS(P均<0.001)。结论与单纯应用GI-RADS相比,GI-RADS联合3D-CEUS可更有效地鉴别卵巢良恶性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 成像 三维 妇科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淑铉 林丽卿 +1 位作者 佘火标 杨舒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2期84-90,共7页
超声心动图检查已被写进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在心房颤动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腔内超声的应用使复杂手术在安全前提下简单化。本文主要对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中... 超声心动图检查已被写进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在心房颤动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腔内超声的应用使复杂手术在安全前提下简单化。本文主要对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卒中 血栓栓塞 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一种新的卒中风险分级系统(2024)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淑铉 杨舒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87,共1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具有破裂倾向、易形成血栓和/或进展迅速的斑块被称作易损性斑块。超声是目前评价动脉斑块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但在斑块成分判断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操作者技术手法依赖性强...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具有破裂倾向、易形成血栓和/或进展迅速的斑块被称作易损性斑块。超声是目前评价动脉斑块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但在斑块成分判断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操作者技术手法依赖性强,且目前评价斑块易损性的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 分级系统 卒中风险 操作者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性斑块 斑块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不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文婷 杨舒萍 +3 位作者 黄宁杰 沈浩霖 佘火标 叶家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9-814,共6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定量分析不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功能,探讨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hs-CRP正常组(A组,30例)和hs-CRP升高组(B组,30例),并随机选择30例...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定量分析不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功能,探讨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hs-CRP正常组(A组,30例)和hs-CRP升高组(B组,30例),并随机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VVI技术测定左心长轴16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舒张期峰值应变率(DSR),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组心肌各节段DSR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A组相比,B组各节段DSR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SR均减低,其中前壁及侧壁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前间壁、后壁中间段的SS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可敏感地反映hs-CRP升高患者左心节段心肌功能的损害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C反应蛋白质 超声检查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 被引量:11
8
作者 江文婷 杨舒萍 +2 位作者 沈浩霖 朱家安 江浩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12、16周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并测量小腿三头肌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和SWV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BTA组患儿于治疗后4周MAS评分和SWV下降至最低(P均<0.05);BTA+ESWT组患儿于治疗后1周即刻出现MAS评分和SWV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2组患儿MAS评分和SWV均逐渐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TIQ能够客观、定量反映痉挛肌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剪切波速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R TI-RADS评分系统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婷婷 吕国荣 +3 位作者 沈浩霖 陈可悦 李玲 杨舒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 基于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6枚PTC病灶,依据ACR TI-RADS... 目的 基于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6枚PTC病灶,依据ACR TI-RADS进行评分,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采用向后逐步回归,选择最小AIC值对应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径(OR=1.11)、癌灶数量(OR=2.13)、ACR TI-RADS总分(OR=1.46)、性别(OR=2.33)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最小AIC值(270.135)对应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4.564+0.102×最大径+0.757×癌灶数量+0.380×ACR TI-RADS总分+0.846×性别;以0.421为诊断截值,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 0.696~0.822),校准图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预测率与实际发生率一致性较好(P>0.05)。内部验证的C统计量为0.748(95%CI 0.632~0.864),外部验证的C统计量为0.866(95%CI 0.779~0.953)。结论 ACR TI-RADS评分可以全面反映甲状腺结节特征,基于AIC构建模型能避免过度拟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有助于术前更准确地评估PTC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赤池信息准则 模型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淑铉 杨舒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88-88,共1页
卒中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方法。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卒中学会也根据新发现和新... 卒中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方法。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卒中学会也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然而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6分的患者中,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的EVT推荐,治疗决策需权衡风险获益比(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致残性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再灌注治疗 治疗决策 大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