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林璐慧 高孙巧 +5 位作者 梅序桥 林达义 陈艺凤 林素丹 庄丽鸿 林聪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0、2.5、5、10μmol/L)作用于Kasumi-1细胞不同时间点(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 目的:探讨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0、2.5、5、10μmol/L)作用于Kasumi-1细胞不同时间点(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塞利尼索在不同时间点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r_(24 h)=0.7592,r_(48 h)=0.9456,r_(72 h)=0.9425);不同浓度塞利尼索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生长,并呈时间依赖(2.5μmol/L组r=0.9057,5μmol/L组r=0.9897,10μmol/L组r=0.9994)。塞利尼索可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r=0.973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塞利尼索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并且随着塞利尼索药物浓度的增大,Kasumi-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合成减少。结论:塞利尼索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输出蛋白1 塞利尼索 KASUMI-1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丽萍 沈建箴 +5 位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傅海英 周华蓉 沈松菲 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n—M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肿瘤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福安 叶宝国 +3 位作者 沈建箴 周华蓉 傅海英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82-386,共5页
本研究分析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阐明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n-MSP)分析20种恶性肿... 本研究分析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阐明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n-MSP)分析20种恶性肿瘤细胞株和正常人单个核细胞或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及缺失状态,并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细胞中,Molt-4、Raji、KG1、CA46、SW480、NCE、SMMC-7221、NCI-H446细胞为部分甲基化,hn-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敏感性可达到1×10-5。正常人单个核细胞、HL-60、HeLa、HepG2、293、SGC7901、U266、CEM细胞则为p15非甲基化,而K562、NB4、GMC、Jurkat似乎显现p15基因缺失或突变。结论: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多种肿瘤,特别在恶性血液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hn-MS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INK4B 基因甲基化 基因缺失 hn-M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背天葵黄酮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开梅 张国广 +1 位作者 陈凡 黄轶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7-941,共5页
采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提取紫背天葵中的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将粗提液萃取,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Vc为对照,测定紫背天葵总黄酮粗提液、纯化液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 采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提取紫背天葵中的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将粗提液萃取,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Vc为对照,测定紫背天葵总黄酮粗提液、纯化液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并考察紫背天葵黄酮纯化物的体内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紫背天葵中粗黄酮含量为13.928 mg/g,纯化比率为32.79%;紫背天葵总黄酮粗提液、纯化液对3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且清除作用随黄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纯化液的清除作用强于粗提液;低剂量紫背天葵黄酮纯化物实验组小鼠肝脏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黄酮 纯化 自由基 体内外抗氧化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调控Molt-4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诱导p15基因去甲基化后再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旭东 黄轶群 +1 位作者 蒋少红 郑瑞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83-587,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p15基因的去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HI作用后Molt-4细胞的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及P1... 本研究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p15基因的去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HI作用后Molt-4细胞的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及P15蛋白的表达的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HI作用前后Molt-4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olt-4细胞经过PHI处理后p15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HI作用于Molt-4细胞可增强组蛋白H3K4甲基化表达,抑制组蛋白H3K9甲基化表达,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HI作用于Molt-4细胞5天后,p15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p15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现象被逆转,沉默的p15基因重新表达;p15 mRNA、P15蛋白表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PHI可能通过特异性调节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引起染色体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p15基因的CPG岛去甲基化,从而诱导p15基因重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己酯 MOLT-4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甲基化 p15基因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艺芳 叶宝国 +4 位作者 沈建箴 林聪猛 林福安 沈松菲 徐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38-641,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5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晓菡 杨舒萍 +1 位作者 陈宏浦 吕国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个关节,好发于女性,常以小关节起病,关节病变多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1],发病率和病死率高。RA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吸烟、寒冷刺激、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滑膜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个关节,好发于女性,常以小关节起病,关节病变多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1],发病率和病死率高。RA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吸烟、寒冷刺激、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滑膜炎是RA的基本病理改变,炎症反复持续发作,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滑膜炎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成像 三维 超声造影 弹性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CHOP/BCL-2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成波 郑瑞玑 +2 位作者 廖斌 齐彦 沈建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4-1282,共9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40、80和16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24、48和72 h)或联合转染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40、80和16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24、48和72 h)或联合转染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siRNA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OP和BCL-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HOP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40、80和16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各浓度组细胞活力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 h后,各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各组细胞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调,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8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联合CHOP siRNA转染的作用下,RPMI8226细胞中CHOP的表达被抑制,细胞凋亡率与转染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同时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控CHOP/BCL-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多发性骨髓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294002对Jeko-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宏浦 黄轶群 马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3-118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yclin D1、Bcl-2、procaspase-3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P70S6K的变化。结果表明,LY294002能抑制Jeko-1细胞的增殖。Jeko-1细胞经LY294002 0、5、10和20μmol/L作用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3.25±1.27)%、(11.34±2.35)%、(22.81±2.74)%和(43.6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凋亡相关蛋白Cyclin D1、Bcl-2、procaspase-3表达下降,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P70S6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LY294002可明显抑制Jeko-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Akt、p-mTOR、p-P70S6K磷酸化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套细胞淋巴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 被引量:4
10
作者 喻爱芳 沈建箴 +2 位作者 陈志哲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73-107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激活的可能机制。以生长曲线、MTT法检测EGCG对CA4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诱导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激活的可能机制。以生长曲线、MTT法检测EGCG对CA4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探讨EGCG对CA46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methylation specific PCR,n-MSP)及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EGCG作用前后CA46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检测p16、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EGCG均能明显抑制CA46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不同浓度EGCG作用48小时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减弱;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未用药组、不同浓度EGCG(6、12、24)μg/ml处理组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1比值分别为(0.05±0.01)、(0.19±0.03)、(0.39±0.10)、(0.85±0.09),各处理组p16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用药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EGCG作用48小时后CA46细胞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EGCG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和(或)直接对p16基因去甲基化,使p16基因mRNA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CA4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 淋巴瘤 CA46细胞 p16基因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金水 黄轶群 +3 位作者 翁剑鸣 肖丽云 翁开枝 马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7-41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P-GSK-3β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MC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在套细胞淋巴瘤和增生性淋巴结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目的:通过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P-GSK-3β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MC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在套细胞淋巴瘤和增生性淋巴结炎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套细胞淋巴瘤组的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为73.33%,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中的异常表达6.7%(P<0.05);P-GSK-3β在套细胞淋巴瘤组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其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中的表达16.6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52,P<0.01)。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存在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的异常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Β-连环素 P-GSK-3β GSK-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A和As2O3对Molt-4细胞的协同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2 位作者 沈建箴 范丽萍 林聪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88-129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单药或与亚砷酸(arsenie trioxide,As2O3)联用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增殖活力的抑制、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金氏公式观察两药联用...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单药或与亚砷酸(arsenie trioxide,As2O3)联用对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增殖活力的抑制、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金氏公式观察两药联用体外抗癌的协同作用。采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PCR(hnMS-PCR)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RT-PCR方法检测p15基因、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结果表明:VPA和As2O3均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二者联用在体外有相加作用(Q值均大于0.85),在5mmol/L VPA与10μmol/L As2O3联用时抑制率达(70.31±2.54)%。Molt-4细胞p15基因因高甲基化而失表达,经VPA和As2O3联合作用后p15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p15基因表达增强,两药联用时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都有下降。结论:VPA可能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DNMT-1和(或)DNMT3B使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VPA和As2O3均可明显抑制Mol-4细胞增殖,两药合用有协同相加作用,可减少砷剂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AS2O3 MOLT-4细胞 甲基转移酶 P15基因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294002对套细胞淋巴瘤增殖、凋亡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轶群 马旭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细胞增殖、凋亡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细胞增殖、凋亡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aspase-9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Notch1、HES1的变化。结果 LY294002能明显抑制Jeko-1细胞的增殖;经0、5、10和20μmol/L的LY294002作用24h后,Jeko-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25±1.27)%、(11.34±2.35)%、(22.81±2.74)%、(43.6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降,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上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磷酸化水平下降,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表达下降。结论LY294002可以特异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也可下调Notch1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Jeko-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套细胞淋巴瘤 Notch1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金水 黄轶群 +3 位作者 翁剑鸣 肖丽云 翁开枝 马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1-415,共5页
目的:通过短发夹RNA(shRNA)干扰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使用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XAV939作用于套细胞淋巴瘤(MCL)Jeko-1细胞株,了解特异性抑制β-catenin活性对Jeko-1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构建β-catenin shRNA真核表达... 目的:通过短发夹RNA(shRNA)干扰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使用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XAV939作用于套细胞淋巴瘤(MCL)Jeko-1细胞株,了解特异性抑制β-catenin活性对Jeko-1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构建β-catenin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Jeko-1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干扰效果,用不同浓度XAV939处理MCL细胞株Jeko-1;应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yclin D1、C-MYC、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shRNA转染48 h后,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Jeko-1细胞的β-catenin的mRNA、蛋白表达下降;无论使用shRNA或抑制剂处理,均可抑制Jeko-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Cyclin D1、C-MYC的表达下降,而BAX、caspase-3表达上升。结论:特异性抑制β-catenin活性能有效地抑制Jeko-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发夹核糖核酸 XAV939抑制剂 β-连环素套细胞淋巴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詹丽芬 黄轶群 +1 位作者 陈强 马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在体外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及P21蛋白表...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在体外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及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组蛋白H3K4单甲基化、双甲基化、三甲基化及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的变化,以及Wn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可上调Bax、caspase-3、P21蛋白表达,下调Bcl-2,抑制Jeko-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r=0.981);苯乙肼上调Jeko-1细胞组蛋白H3K4me1和H3K4me2水平及H3乙酰化水平,而组蛋白H3K4me3水平无明显改变;苯乙肼处理24 h后Jeko-1细胞的WNT通路蛋白p-GSK-3β、β-catenin、c-myc、cyclin D1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单胺氧化酶抑制苯乙肼能调控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有望成为套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苯乙肼 套细胞淋巴瘤 组蛋白甲基化 WNT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DNMT1基因对Molt-4细胞增殖、凋亡及组蛋白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淑瑜 黄轶群 +1 位作者 游育红 马旭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siRNA沉默DNMT1基因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增殖、凋亡及组蛋白调控的影响。方法将DNMT1特异性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Molt-4细胞后,应用RT-PCR检测Molt-4细胞DNMT1 mRNA表达,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 目的探讨siRNA沉默DNMT1基因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增殖、凋亡及组蛋白调控的影响。方法将DNMT1特异性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Molt-4细胞后,应用RT-PCR检测Molt-4细胞DNMT1 mRNA表达,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procaspase-3、P15蛋白表达以及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状态的改变。结果 DNMT1 siRNA可沉默DNMT1基因的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Molt-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经0、30、60、120 nmol·L-1DNMT1 siRNA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7±1.42)%,(15.25±1.54)%,(35.63±2.54)%,(66.2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siRNA可上调P15的表达;下调Bcl-2、procaspase-3的表达,下调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上调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水平,而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DNMT1 siRNA可以有效地抑制Molt-4细胞中DNMT1的表达,下调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上调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DNMT1 组蛋白 乙酰化 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源海 林元峰 +2 位作者 许瑞元 周艳贞 黄轶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在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HLA-DR、CyCD79a和cTdT,其次为CD10、CD22、CD34、CD38、CD20和CyIg;髓系抗原CD13和CD33常伴随表达,CD11b、CD15、CD117与T系抗原CD4、CD7和CD56很少表达。CD10阴性早B-前体-ALL(Pro-BALL)在婴儿中发病率高,达60%;伴有CD117高表达的发病率达40%。Pro-B-ALL在其他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少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又增加,青年和中老年发病率分别为22.7%和14.8%,明显高于儿童组(4.4%)。成人B-ALL免疫表型特点受年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抗原表达异质性较小。成人BALL与儿童B-CLL相比,其CD10和CD38表达下降,CD34、CD13和CD33表达上升,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抗原异常表达。前B-ALL(Pre-B-ALL)在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CD20表达相对于早B-前体-ALL与普通-B-ALL明显上升。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四色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SUV39H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G-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旭东 赵婷 黄轶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沉默SUV39H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SUV39H1 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至KG-1细胞,应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率,观察SUV39H1 siRNA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 本研究旨在探讨沉默SUV39H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SUV39H1 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至KG-1细胞,应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率,观察SUV39H1 siRNA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UV39H1 siRNA作用后P15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9、procaspase-3、C-MYC的表达。结果表明,沉默SUV39H1基因可抑制细胞增殖,SUV39H1 siRNA浓度为30、60、120、240 nmol/L作用48 h后,KG-1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76.43±1.98)%、(51.31±1.84)%、(37.31±1.61)%、(18.9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SUV39H1 siRNA可上调P15基因的表达;SUV39H1 siRNA可诱导细胞凋亡,30、60、120 nmol/L SUV39H1 siRNA作用48 h后,KG-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2±5.1)%、(56.8±4.8)%、(71.6±5.6)%,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9、procaspase-3、C-MYC的表达减少。结论:SUV39H1 siRNA能抑制KG-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SUV39H1 RNA干扰 KG-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对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调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苓苓 马旭东 黄轶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研究观察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在体外对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的作用及对淋巴瘤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HI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HI处理后的细胞的组蛋白H3、H4乙酰化和... 本研究观察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在体外对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的作用及对淋巴瘤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HI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HI处理后的细胞的组蛋白H3、H4乙酰化和H3K4、H3K9甲基化状态改变。结果表明,PHI诱导细胞凋亡并提高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组蛋白H3K4甲基化增强,而H3K9甲基化减弱。结论:PHI能上调与转录激活相关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甲基化H3K4,下调转录抑制相关的组蛋白甲基化H3K9,促进肿瘤细胞凋亡,PHI可作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己酯 BURKITT淋巴瘤 Daudi细胞株 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药时代200例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成波 胡敏 +2 位作者 沈建箴 许华琴 郑瑞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2-729,共8页
目的:探讨新药治疗时代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特征及新药治疗对疗效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间就诊的200例B-CLP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在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目的:探讨新药治疗时代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特征及新药治疗对疗效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间就诊的200例B-CLP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在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及单纯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情况。并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男性119例(59.5%),女性81例(40.5%),男女比例约1.5∶1,中位确诊年龄61(30-91)岁。200例患者亚型分布为CLL/SLL 51例(25.5%),FL 64例(32.0%),MCL 40例(20.0%),MZL 30例(15.0%),LPL/WM 10例(5%),B-CLPD-U 5例(2.5%)。102例(51.0%)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32例(16.0%)患者合并有B症状。CLL/SLL患者中Binet A期12例(23.5%)、Binet B/C期39例(76.5%),其他亚型患者Ann Arbor或Lugano分期I-II期29例(20.9%),Ⅲ-Ⅳ期110例(79.1%)。58例接受含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有43.1%(25/58)获得CR,ORR为87.9%(51/58),97例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的患者有40.2%(39/97)获得CR,ORR为62.9%(61/97),14例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仅7.1%(1/14)获得CR,ORR为28.6%(4/14)。所有患者3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9.2%和72.4%。MZL、CLL/SLL、FL、WM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4.7%、87.7%、86.8%和83.3%,而MCL患者的3年OS率仅为40.6%,明显低于上述其他亚型(P<0.05)。含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20.5个月,3年OS率为97.4%,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8.5个月,3年OS率为90.7%;单纯化疗的患者中位PFS为4个月,1年OS率为52.7%,单纯化疗组的PFS、O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β2-微球蛋白升高、存在脾脏肿大对OS有显著影响(P<0.05),乳酸脱氢酶升高对PF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贫血(P<0.05)和乳酸脱氢酶升高(P<0.05)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B-CLPD是一类临床异质性较大的疾病,合并贫血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是评估患者生存不良的预后因素,新药时代BTK抑制剂和新型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临床特征 预后 BTK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