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治疗胃癌术后假性动脉瘤致迟发消化道大出血4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秋贤 蔡丽生 +2 位作者 蔡铭智 林小雷 黄国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3-666,共4页
我科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4例胃癌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时间均发生术后1个月以后,4例均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其中3例行栓塞治疗,1例使用覆膜支架隔绝。4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我们认为胃癌术后腹腔... 我科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4例胃癌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时间均发生术后1个月以后,4例均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其中3例行栓塞治疗,1例使用覆膜支架隔绝。4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我们认为胃癌术后腹腔干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破入消化道发病凶险,重在预防;选择性血管造影及个体化的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胃切除术 假性动脉瘤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巧文 蔡丽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65~80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盐水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65~80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盐水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10 min泵注完,麻醉维持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而盐水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时(T3),气管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皮质醇(Cor);T0,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的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T1-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MAP及H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2-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Co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6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10显著高于盐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辅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减少Cor的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轻促炎因子IL-6的释放,增加术后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维持术后细胞因子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应激 白介素-6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2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蔡丽生 蔡铭智 +4 位作者 陈秋贤 林小雷 徐立 蔡明勇 高金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方案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4月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降压、止痛等内科治疗,渡过急性期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39例成功渡过急...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方案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4月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降压、止痛等内科治疗,渡过急性期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39例成功渡过急性期,人院15~56d(中位数21d)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人术,均成功封堵破口,术后I型内漏3例,脑梗死2例(其中1例死亡);7例未能渡过急性期破裂死亡;6例转院。结论急性期内科保守治疗及慢性期行带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案;稳定血压及患者的依从性是内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注气锁骨下途径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4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蔡丽生 蔡铭智 +3 位作者 徐宏 高金辉 洪建明 陈培臻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免注气锁骨下途径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局部麻醉下患侧锁骨下方做2-4cm切口,沿颈阔肌下平面分离至颈前区,使用皮肤拉钩及缝线牵拉方法建立无气体空间,利用超声刀分离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结果34例手术均成功,... 目的探讨免注气锁骨下途径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局部麻醉下患侧锁骨下方做2-4cm切口,沿颈阔肌下平面分离至颈前区,使用皮肤拉钩及缝线牵拉方法建立无气体空间,利用超声刀分离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结果3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0±30)min,术中出血量(20±12)ml。3例皮瓣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引流、换药后均治愈。34例随访1-30个月,平均18.5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免注气锁骨下途径腔镜甲状腺瘤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甲状腺瘤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锁骨下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辅助锁骨下途径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及保护 被引量:5
5
作者 蔡丽生 蔡铭智 +2 位作者 高金辉 陈秋贤 徐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的暴露和保护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0月~2013年11月对46例甲状腺肿瘤采用免注气锁骨下途径腔镜手术,经锁骨下区向上沿颈阔肌深面分离至颈部,部分横断颈前肌群,暴露甲状腺后方喉返神经,完整切...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的暴露和保护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0月~2013年11月对46例甲状腺肿瘤采用免注气锁骨下途径腔镜手术,经锁骨下区向上沿颈阔肌深面分离至颈部,部分横断颈前肌群,暴露甲状腺后方喉返神经,完整切除肿瘤。结果46例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5±8.7)min,出血量(20.5±10.5)ml。46例暴露颈段喉返神经,未见变异的喉不返神经。术后2例出现声音嘶哑,营养神经治疗2周后痊愈。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中转行淋巴结清扫;分别随访21、44个月,无肿瘤复发。44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32例甲状腺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随访时间1~84个月,平均45.6月,术后每6个月复查彩超及甲状腺功能,均无肿瘤复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暴露颈段喉返神经可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惠娇 陈谭根 李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9-662,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测定50例宫颈鳞癌(CSCC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手术标本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测定50例宫颈鳞癌(CSCC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手术标本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分析RUNX3基因甲基化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SCC组和CIN组中分别有27例(54%)和17例(34%)存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对照组未检出;三组间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0,P<0.005),CIN不同级别组(CINⅠ、Ⅱ、Ⅲ级)的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r=-0.367,P=0.017;r=0.288,P=0.042)。结论 RUNX3作为抑癌基因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对宫颈鳞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RUNX3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腹及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金辉 李建国 +2 位作者 蔡铭智 蔡丽生 曾燕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695-697,70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各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及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各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83.4±20.2)min VS.(143.44±21.6)min,t=5.400,P=0.000],但术中出血少[(157.5±30.1)mlV8.(183.1±28.4)ml,t=-2.474,P=0.010],肛门排气早[(2.84±0.3)dVS.(3.64±0.3)d,t=-7.005,P=0.000],开始进流食早[(2.9±0.2)dV8.(4.0±0.2)d,t=-13.421,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3例,胃瘫1例,吻合口出血1例;开腹组术后肺部感染2例,胃瘫2例,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方法安全、可行,早期疗效与开腹相同,同时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胃癌 根治性远端胃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