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秋贤 蔡丽生 +4 位作者 方顺勇 沈俊涛 连明桥 蔡铭智 洪建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281例胃中上部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281例胃中上部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外科并发症29例,发生率10.3%(29/281),其中严重外科并发症9例,发生率3.2%(9/281)。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Ⅰ级3例(1.1%),Ⅱ级17例(6.0%),Ⅲa级4例(1.4%),Ⅲb级2例(0.7%),Ⅳ级2例(0.7%),Ⅴ级1例(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2.671,95%CI:1.138~6.269,P=0.024)、BMI(OR=4.970,95%CI:1.597~15.465,P=0.006)、肿瘤大小(OR=3.311,95%CI:1.068~10.260,P=0.038)、浸润深度(OR=4.472,95%CI:1.120~17.862,P=0.034)和术中出血量(OR=3.835,95%CI:1.481~9.928,P=0.006)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是0.784(0.695~0.873)。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以Ⅱ级较多见;患者年龄≥65岁、BMI≥25、肿瘤大小≥50 mm、浸润深度≥T3及术中出血量≥100 ml应警惕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外科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金辉 李建国 +3 位作者 蔡铭智 蔡丽生 洪建明 林小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中期疗效。方法比较2005年6月-2011年1月我科同组人员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其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46例(腹腔镜组),开腹胃癌根治术54例(开腹组),比较2组胃癌根治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中期疗效。方法比较2005年6月-2011年1月我科同组人员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其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46例(腹腔镜组),开腹胃癌根治术54例(开腹组),比较2组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等中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9%(5/46)、7.4%(4/54),无统计学差异(χ^2=0.364,P=0.54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5%(3/46)、5.6%(3/5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0,P=1.000)。2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386,P=0.239)。结论腹腔镜组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生存率、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等中期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126例体会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丽生 陈秋贤 +3 位作者 方顺勇 连明桥 沈俊涛 洪建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行患侧加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同侧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并发症、术后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行患侧加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同侧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隐匿性多发癌4例;术中证实中央区转移45例(35.7%),行横行小切口侧颈区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Ⅱ、Ⅲ、Ⅳ、部分Ⅴ区),术后病理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3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饮水呛咳2例,短暂性低钙血症15例(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术后乳糜淋巴漏4例(均为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无术后切口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对甲状腺微小癌行常规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及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微小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支架置入术在左侧结直肠癌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高金辉 蔡铭智 +3 位作者 洪建明 蔡丽生 林小雷 曾燕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透视下经肠镜将导丝插入狭窄近端,沿导丝导入造影管造影了解狭窄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并放置支架。结果 1例因肠管几乎完全闭塞放弃支架置入,1例因病灶较长...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透视下经肠镜将导丝插入狭窄近端,沿导丝导入造影管造影了解狭窄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并放置支架。结果 1例因肠管几乎完全闭塞放弃支架置入,1例因病灶较长而中止支架置入;20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90.9%,术后1~7 d梗阻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2例术后2~3 d粪块堵塞支架,以探条及网篮疏通后缓解;1例术后7 d肿瘤增殖堵塞支架,经肠镜切除后缓解。术后7~10 d限期行肿瘤根治术、一期吻合。结论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左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金属支架 结直肠癌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185例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蔡丽生 蔡铭智 +2 位作者 陈秋贤 沈俊涛 方顺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1月,行185例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腹腔镜下行淋巴清扫,上腹小切口切除标本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1月,行185例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腹腔镜下行淋巴清扫,上腹小切口切除标本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8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手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根治性切除(D2)177例,联合脏器切除8例。术后发生外科并发症18例(9.7%),包括腹腔感染10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漏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腹腔内大出血1例;非外科并发症11例(5.9%),包括肺炎10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175例(94.6%)术后随访1-59个月,中位数23个月。术后死亡12例,其中10例死于肿瘤复发(均为Ⅲ、Ⅳ期),2例死于其他疾病,3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0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金辉 蔡铭智 +3 位作者 蔡丽生 洪建明 陈培臻 林小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57-375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4-2009年收治的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证实。术后死亡5例,治愈5例。...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4-2009年收治的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证实。术后死亡5例,治愈5例。结论: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腹痛、器质性和并发心房纤颤的心脏病、胃肠排空异常是该病的三联征,有助于早期诊断,选择性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意义。提高外科医生对本病认识水平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胆固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30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高金辉 林小雷 +3 位作者 蔡铭智 徐立 洪建明 陈培臻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7年6~12月对3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采用经患肢头静脉穿刺置管,经血管鞘导入高压球囊对闭塞段进行扩张(压力>20atm)。结果30例经球囊扩张治疗后...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2017年6~12月对3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采用经患肢头静脉穿刺置管,经血管鞘导入高压球囊对闭塞段进行扩张(压力>20atm)。结果30例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成功开通,未发生出血、血管破裂、肺栓塞。30例术后随访6~13个月,25例动静脉内瘘维持通畅,5例动静脉内瘘再次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恢复通畅,2例动静脉内瘘未能开通。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