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江文婷 杨舒萍 +2 位作者 沈浩霖 朱家安 江浩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12、16周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并测量小腿三头肌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和SWV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BTA组患儿于治疗后4周MAS评分和SWV下降至最低(P均<0.05);BTA+ESWT组患儿于治疗后1周即刻出现MAS评分和SWV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2组患儿MAS评分和SWV均逐渐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TIQ能够客观、定量反映痉挛肌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剪切波速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配合针刺对脑卒中治疗的成本-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江浩清 江文婷 杨晓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观察将针刺法应用于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以针刺结合卒中单元为治疗组(30例),单纯卒中单元为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及住院费... 目的观察将针刺法应用于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以针刺结合卒中单元为治疗组(30例),单纯卒中单元为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及住院费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5d和30dNIHSS及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评测量表每改善1分所增加的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应用针刺是脑卒中患者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疗法 康复 卒中单元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