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的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颜景佳 曾枝敏 +2 位作者 孙加晓 周爱军 黄清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_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_CI丙泊酚,... 目的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_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_CI丙泊酚,镇静维持采用闭环丙泊酚;B组诱导时和维持均采用恒速输注丙泊酚。观察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1 min(T_2)、气管插管时(T_3)、切皮时(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开始后60 min(T_6)、手术结束时(T_7)7个时点的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T_1、T_72个时点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T_2时点B组BIS值(44.2±3.3)、心率(62.6±8.3)次/min、收缩压(104.6±12.6)mmHg均明显低于A组(45.9±1.4)、(76.7±10.3)次/min和(127.9±8.8)mmHg(t=2.598,P=0.012;t=5.838,P=0.000;t=8.304,P=0.000)。T_3时点B组BIS值(48.8±2.4)、心率(91.4±8.9)次/min、收缩压(140.9±11.7)mmHg均明显高于A组BIS值(45.8±2.4)、(78.5±4.8)次/min、(126.6±7.4)mmHg,且波动较大(t=-4.841,P=0.000;t=-6.987,P=0.000;t=-5.658,P=0.000)。T_4~T_7时点B组血压波动比A组明显(P<0.05)。T_1时点A、B组AngⅡ无明显差异(t=0.123,P=0.903),T_7时点A组(190.6±13.4)ng/L,显著低于B组(304.1±4.9)ng/L(t=-43.571,P=0.000)。结论精准化闭环T_CI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应激反应小,可提高老年患者全麻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麻醉 闭环靶控输注 丙泊酚 骨科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不同水平氧浓度对冠心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庄渊钊 但欣仪 +2 位作者 曾景阳 江长城 孙加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水平氧浓度对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MI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L组(FiO_(2)=0.3,n=39)和H组(FiO_(2)=0.8,n=...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水平氧浓度对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MI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L组(FiO_(2)=0.3,n=39)和H组(FiO_(2)=0.8,n=37)。L组若术中氧饱和度<92%则根据情况将FiO_(2)增加0.03~0.1。将术后超敏肌钙蛋白T(hs-TnT)>65 ng/L,或20 ng/L<hs-TnT<65 ng/L且与术前相比变化绝对值>5 ng/L定义为MINS。监测术前及术后4 h、12 h、24 h、48 h hs-TnT、肌酸激酶MB(CK-MB)同工酶水平,记录MINS发生率;记录术后7 d内新发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记录出麻醉恢复室及术后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镇痛药物补救情况。结果术后12 h、24 h的hs-TnT水平L组明显低于H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 hs-TnT较术前变化绝对值L组较H组小(P<0.05)。L组MINS发生率仅为H组的1/4[5.1%(2/39)vs.21.6%(8/37)],但差异无显著性(χ^(2)=3.192,P=0.074)。2组术后7 d内MACC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0%(0/39)vs.5.4%(2/37),P=0.234]。2组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术中维持较低氧浓度(FiO_(2)=0.3)可降低术后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水平,有助于减少M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浓度 冠心病 腹腔镜手术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棒联合直接喉镜在会厌囊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英勒 李顺元 +1 位作者 李群杰 李师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7-1228,共2页
气管插管全麻是会厌囊肿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囊肿可在会厌的舌面和喉面,阻碍直接喉镜显露声门而造成困难气道。光棒气管插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本研究观察光棒联合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厌囊肿 直接喉镜 麻醉方法 光棒 手术 气管插管全麻 困难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管型喉罩在高龄合并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童美勉 颜景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插管型喉罩(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ILMA)在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7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胃肠和胆囊胆道手术的患者,ASAⅡ或Ⅲ级... 目的探讨插管型喉罩(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ILMA)在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7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胃肠和胆囊胆道手术的患者,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插管型喉罩组(ILMA组)和气管插管组(ET组),每组40例。诱导插管后均采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ILMA组诱导后先插入配套喉罩行控制呼吸通气并适当加深麻醉,5 min后经插管型喉罩内置入气管导管,并经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维持麻醉。ET组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控制呼吸直至手术结束,术后待各项拔管指征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ILMA组和ET组诱导前(T0),诱导用药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气管导管插入时(T2),切皮时(T3),开始游离组织或进腔镜时(T4),脏器或组织切除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等7个时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观察苏醒期间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期间的并发症如躁动、恶心呕吐等。结果 HR、SBP、DBP、BIS组间及不同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2组术前(T0~T2)和术中麻醉维持阶段(T3~T6)的HR、SBP、DBP和BIS均较平稳,插入气管导管时(T2)和拔除气管导管时(T6)ET组的HR、SBP、DBP明显升高且高于ILMA组(P〈0.05);T6时ET组BIS值明显升高且高于ILMA组(P〈0.05)。术后苏醒质量方面,ET组麻醉用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和术毕至呼之能睁眼的时间明显长于LIMA组[(130.1±26.1)min vs.(96.4±24.5)min,t=5.94,P=0.000;(16.1±2.7)min vs.(5.5±2.2)min,t=19.07,P=0.000]。结论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采用插管型喉罩全麻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血管不良反应更小,麻醉苏醒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型喉罩 气管导管 高龄患者 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开颅肿瘤切除术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颜景佳 王雅端 李扬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3-1094,共2页
关键词 开颅肿瘤切除术 芬太尼麻醉 七氟醚 复合 麻醉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 肿瘤切除手术 麻醉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金庆 卢清旺 +2 位作者 黄琦萍 王云利 颜景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8月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组)和对照组(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每组40例。2组均在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20 ml行...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8月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组)和对照组(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每组40例。2组均在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20 ml行手术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诱导时丙泊酚3~4μg/ml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注射纳布啡0.6 mg/kg。观察组诱导时以小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0375~0.075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置入双腔喉罩,静吸复合维持,诱导后麻醉过程不再用肌松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尽快让自主呼吸恢复。对照组诱导时常规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15~0.3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间隔30~45 min追加顺阿曲库铵2~3 mg,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手术结束缝皮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手术结束后15 min(T_(5))、手术结束后30 min(T_(6))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BIS值;T_(2)和T_(6)时点采血测定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记录术中肺萎陷程度、术野暴露满意度。结果T_(1)、T_(2)时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T_(4)时低于对照组(P<0.05)。T_(2)和T_(6)时点AngⅡ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PRA、A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侧肺萎陷程度、术野暴露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可满足胸腔镜肺部手术操作需要,而且较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血流动力学波动和应激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保留自主呼吸麻醉 喉罩 双腔支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学龄前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庄渊钊 谢文钦 +3 位作者 黄计璇 胡伟泽 郭育青 陈英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口服咪达唑仑组(M组,n=100)和口服糖盐水组(C组,n=97)。患儿由家属陪伴进入观察室,M组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C组给予5%糖盐水0.25 ml/kg,30 min后由“小丑”医师陪同进入手术室。记录入观察室前、入手术室前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依从性检查表(ICC)评分。记录术后即刻、术后6、24 h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以及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后1、7、14、30 d对患儿家属随访,采用儿童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估NPOBCs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入手术室前m-YPAS评分、麻醉诱导前ICC评分、术后即刻PAED评分、术后1、7、14、30 d NPOB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观察室前YPAS评分、术后6、24 h PAED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可以有效缓解围术期焦虑情绪,降低NPOBCs发生率,且不增加患儿苏醒延迟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口服溶液 儿童 疝囊高位结扎术 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 被引量:31
8
作者 颜景佳 赵桀 +1 位作者 王金珠 王雅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给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研究。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行手术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10例,年龄68~86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依托咪酯采用TCI,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B组依托...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给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研究。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行手术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10例,年龄68~86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依托咪酯采用TCI,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B组依托咪酯采用静脉推注,剂量先按0.3mg/kg设定。观察患者入室时(T1)、依托咪酯注射过程中入睡前且BIS<90(T2)、入睡且BIS<60(T3)、喉镜暴露插管(T4)、插管后1min(T5)、5min(T6)等的HR、SBP、DBP、BIS值。同时观察A组患者入睡时的靶浓度和B组患者入睡时依托咪酯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及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的例数。结果 T4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高于A组(P<0.05),T5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依托咪酯用药量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为(9.7±1.2)s,明显长于B组的(6.1±1.1)s(P<0.05)。A组肌震颤发生的例数0例,明显低于B组的17例(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时采用TCI血浆靶控模式给药对于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靶控输注 老年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颜景佳 王阵英 +2 位作者 刘西将 赵桀 江长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B组),每组45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诱导前不给药,B组患者给予0.5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在10min内静注完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诱导后均经口插入3#或4#喉罩。麻醉维持:A组以丙泊酚2.0~3.0μg/ml+瑞芬太尼4.5~5.5ng/ml静脉TCI维持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后则以右美托咪定0.25μg·kg^-1·h^-+瑞芬太尼4.5~5.5ng/ml静脉TCI。观察插入喉罩时(T1)、手术开始进镜时(T2)、游离胆囊时(T3)、撤镜时(T4)、拔除喉罩时(T5)的HR、SBP、DBP、BIS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的Steward苏醒评分和改良OAA/S评级。结果不同时点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T1~T5时B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术毕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Steward苏醒评分、改良OAA/S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的麻醉维持安全有效,且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高龄 腹腔镜手术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加晓 杨雅婷 +1 位作者 谢文吉 谢文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比较羟考酮、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 目的比较羟考酮、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术中均采用同一种方式维持麻醉,术毕静脉连接镇痛泵。配方:O组:羟考酮2mg/kg+格拉司琼3mg,添加生理盐水至100ml;SF组:舒芬太尼0.002mg/kg+格拉司琼3mg,添加生理盐水至100ml;F组:芬太尼0.02mg/kg+格拉司琼3mg,添加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泵背景量为2ml/h,每次按压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泵注时间持续24h,术后随访2d。记录术毕时、术后6、12、24、48h静脉血CD4^+、CD8^+及NK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术后6、12、24hO组CD4^+和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SF组和F组(P<0.05);术后6hF组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SF组(P<0.05);术后12、24、48hO组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SF组和F组(P<0.05)。结论三种镇痛药物均不同程度地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当,但羟考酮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是结肠癌患者术后比较合适的镇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羟考酮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金珠 颜景佳 林蕴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氟比洛芬酯 全麻患者 临床观察 预防 静注 靶向治疗 药物转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特定体表标志之间关系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景佳 孙加晓 +1 位作者 黄燕芳 江长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深度(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之间关系,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深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41例,男232例,女209例,年龄62~84岁,ASAⅠ...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深度(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之间关系,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深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41例,男232例,女209例,年龄62~84岁,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男性右DLT组(MR组,118例),女性右DLT组(FR组,107例),男性左DLT组(ML组,114例)和女性左DLT组(FL组,102例)。测量患者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常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深度根据本研究组五年来研究得出的简化公式确定拟插管深度(Y),简化公式为1 YMR=XMR+2.8;2 YFR=0.95XFR+2.8;3 YML=XML+2.1;4 YFL=0.97XFL+2.1。然后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FOB)证实或进行微小调节。结果四组DLT插入的适宜深度(Y)和患者的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和患者的身高、性别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MR组118例中有5例(4.24%)插管过深,但均不超过1cm,经调整退出后位置恰当;FR组107例中有5例(4.67%)插管过深,但均不超过1cm,经调整退出后位置恰当;ML组114例中有4例(3.50%)插管未到位(不超过1.5cm),经调整进一步插入后位置恰当;FL组102例中有4例(3.92%)插管未到位(不超过1.5cm),经调整进一步插入后位置恰当。四组总有效率为95.9%。结论测量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可预计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深度,且和FB的定位高度一致,可作为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插管 体表测量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建英 王一雄 +3 位作者 姚锡虎 谢文钦 杨玉欣 魏安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8-890,共3页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大小。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对5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平卧位、侧卧位非通气侧肺阻力环(F-V环)、通气流率(PEF)、I∶E、R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大小。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对5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平卧位、侧卧位非通气侧肺阻力环(F-V环)、通气流率(PEF)、I∶E、R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平卧位时观察到非通气侧肺的F-V环为锯齿状封闭的环,环的上下较对称。整个呼吸周期PEF不恒定,为(3.89±0.69)L/min,VT为(72.56±17.27)ml,I∶E和通气侧相反,但观察结果不稳定,RR与对侧RR一致;侧卧位时,非通气侧肺F-V环变大,环上锯齿相对平卧位时少,上下较对称。PEF不恒定,为(5.24±0.61)L/min,VT为(158.67±17.79)ml,I∶E观察结果也不稳定,RR与对侧RR一致。与平卧位相比,侧卧位时非通气侧肺PEF、VT增加(P<0.05)。开胸后,F-V环、PEF逐渐变小,消失。结论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在双肺完全隔离的条件下存在低潮气量通气,采用SSS技术能很好地对非通气侧肺进行连续监测,能动态测定患者非通气侧肺PEF、VT等通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旁气流 通气流率 连续气道监测 非通气侧肺阻力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与非通气侧肺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一雄 谢文钦 +2 位作者 周建英 江长城 康振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46-1647,共2页
目前国内研究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位置多为分析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变化[1-2],但对应用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判断双腔管位置的标准尚有争议[3]。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 非通气侧 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景佳 赵桀 +2 位作者 孙加晓 江长城 童美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 DLT)插管深度( 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X)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胸科手术115例,分为男性右DLT 33例( MR组),女性右DLT 32例( FR组),男性...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 DLT)插管深度( 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X)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胸科手术115例,分为男性右DLT 33例( MR组),女性右DLT 32例( FR组),男性左DLT 29例(ML组)和女性左DLT 21例(FL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测量患者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麻醉诱导采用经静脉血浆靶控泵注丙泊酚2.8~3.8μg/ml和瑞芬太尼4.5~5.5 ng/ml,患者入睡后再静注肌松剂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插入DLT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B)直视下调整并确定DLT管端位置对位准确,观察标定DLT尖端至门齿的距离,即插管深度(Y)。对4组X和Y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每组DLT 插入的适宜深度(Y)与该组患者的年龄无相关(r=0.096,P=0.309),但与患者的体重、身高、性别(女)有显著性相关(r=0.231,P=0.013;r=0.512,P=0.000;r=0.790,P=0.000)。 MR组回归方程:Y∧=0.9806X+2.8132( n=33,r=0.9364,P=0.000);FR组回归方程:Y∧=0.9409X+3.2516(n=32,r =0.8573,P =0.000);ML 组回归方程:Y∧=1.0182X +1.8134(n =29,r =0.9662,P =0.000);FL组回归方程:Y∧=0.9227X+3.6046(n=21,r=0.9180,P=0.000)。结论测量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可指导老年患者DLT的插管深度,且和FB的定位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老年患者 体表测量 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上下肢动脉压测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景佳 周建英 +2 位作者 杨少辉 李扬亿 杨玉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腹部手术 上下肢 脉压测量 肱动脉血压 动脉直接测压 临床麻醉 生命体征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缓解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炎症介质的分泌和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渊钊 颜景佳 +2 位作者 谢文钦 谢文吉 王一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832-2837,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炎症介质分泌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55只Wistar大鼠中随机挑选10只作健康对照组,剩余大鼠采用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炎症介质分泌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55只Wistar大鼠中随机挑选10只作健康对照组,剩余大鼠采用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Dex加药组,Dex加药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12.5、25、50μg/kg Dex,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替代。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相关评分,TUNEL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ELISA和RT-PCR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志物和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CMDI、HS评分、凋亡细胞率、血清TNF-α、iNOS、IL-6、IL-10、IL-4、结肠组织iNOS和IL-10 mRNA、MPO活性、结肠组织中cleaved cas3/Caspase-3、cleaved cas9/Caspase-9、NLRP3、ASC及IL-1β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Dex加药组DAI、CMDI、HS评分、凋亡细胞率、血清TNF-α、iNOS、IL-6、结肠组织iNOS mRNA、MPO活性、结肠组织中cleaved cas3/Caspase-3、cleaved cas9/Caspase-9、NLRP3、ASC及IL-1β水平均降低,血清IL-10、IL-4和结肠组织IL-10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Dex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阻滞炎症介质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结肠炎 炎症反应 NLRP3炎症小体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庄渊钊 陈英勒 +1 位作者 郭育青 谢文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氧浓度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4~73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 目的探究不同氧浓度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4~73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FiO_(2)80%肺复张组(H组)和FiO_(2)30%肺复张组(L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于单肺通气(OLV)结束时以不同氧浓度进行肺复张,复张完毕后予PEEP 6~8 mmH_(2)O通气持续至术毕。记录PPCs发生情况、PPCs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谵妄、恶心呕吐、低血压、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PCs发生率[L组19例(38%)vs H组2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PPCs分级≥2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H组[5例(10%)vs 13例(26%),P<0.05],L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H组[(4.5±0.7)d vs(4.9±0.8)d,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80%氧浓度肺复张比较,30%氧浓度肺复张不能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PPCs发生率,但低氧浓度肺复张有助于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浓度 肺复张 肺癌根治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庄伟强 李冬慧 +3 位作者 谢文吉 黄春梅 林虹虹 王辉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T组和D组,每组33例。T组于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年龄40~60岁,随机分为T组和D组,每组33例。T组于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4%罗哌卡因25 ml,D组予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加双氯芬酸钠栓纳肛。所有患者均用舒芬太尼行PCIA。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测定术后24 h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拔尿管时间;检测麻醉前、术后即刻及术后8、12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Cor)浓度。结果术后24 h,T组舒芬太尼用量(40.8±5.1)μg,有效按压次数(20.4±3.5)次;D组舒芬太尼用量(18.6±3.2)μg,有效按压次数(9.3±2.2)次;与T组比较,D组舒芬太尼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D组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12 h的血浆IL-6、CRP、Cor浓度均明显少于T组(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及拔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可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利于早期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 双氯芬酸钠栓 术后镇痛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