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低估甲状腺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表现
1
作者 吴玮琦 许存宝 +3 位作者 李尤佳 苏春阳 张峰顺 陈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低估恶性风险的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收集54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683个结节的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资料,分析C-T... 目的分析超声低估恶性风险的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收集54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683个结节的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资料,分析C-TI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细胞和组织病理特征。结果甲状腺C-TIRADS 3类结节268个,其中良性病变236个,低风险肿瘤12个,恶性结节20个(7.46%);C-TIRADS 4a类结节221个,其中良性病变133个,低风险肿瘤7个,恶性结节81个(36.65%),C-TIRADS 3类与4a类结节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P<0.001),均高于C-TIRADS恶性危险分层指南推荐的恶性率(P均<0.001)。低估为C-TIRADS 3类和4a类结节的病理类型主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伴有桥本甲状腺炎者,低风险结节超声诊断结果和细胞学分类的对应关系不确定。结论当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滤泡癌及髓样癌等术前超声图像的恶性特征不典型或缺乏时,会被低估为C-TIRADS 3类或4a类结节,应提高对此类病变细胞和组织病理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低估恶性风险 血糖 病理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晋峰 李晓峰 +3 位作者 郑锦阳 洪燕妮 苏丽娟 陈木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长期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治疗的12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为长期生存组(&g...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长期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并治疗的12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为长期生存组(>24个月)和短期生存组,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2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24例(19.4%)OS>24个月。长期生存组的局限期、无肝转移患者比例高于短期生存组(P<0.05),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脑转移、其他部位转移、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生存组的TTF-1阳性、Ki67低表达比例患者高于短期生存组(P<0.05);长期生存组患者对初始化疗更为敏感(P<0.05)。生存分析显示,局限期、无肝转移、TTF-1阳性表达、Ki67低表达、对初始化疗敏感的患者中位OS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TF-1阳性、Ki67低表达及无肝转移是预后较好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期、肝转移、TTF-1、Ki67及初始化疗敏感性是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指标,肝转移、TTF-1及Ki67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长期生存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一峰 郑泽荣 +4 位作者 林进吉 王怡璇 杨梅 苏春阳 杜冰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F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TC合并F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F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TC合并F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8~70岁(平均50.7岁)。10例甲状腺FC均为单发,瘤体最大径为1.0~8.0 cm,广泛浸润型3例,微小浸润型7例,10例均为有限血管浸润型(≤4个血管),其周围未见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PTC单发者5例,多发者5例,瘤体最大径为0.2~2.2 cm,≤1.0 cm者8例,周围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者4例。1例合并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表型:10例PTC中CK19阳性,8例Galectin-3阳性,6例HMBE-1阳性,6例BRAF V600E蛋白阳性,10例CD56均阴性。结论PTC较少与FC混合发生,预后与肿瘤是否多灶及有无伴桥本甲状腺炎等有关,其内在机制复杂且仍存在争议,在临床病理外检工作中需警惕,以避免漏诊其中一种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滤泡癌 混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穿刺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金玲 仇以利 +5 位作者 王婉玲 朱焱 蔡雪玉 刘江福 张宏图 陈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445,共6页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病原体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67岁,平均(49.1±11.87)岁,...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病原体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67岁,平均(49.1±11.87)岁,包括13例艾滋病和2例糖尿病患者,伴有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粗针穿刺的条索状淋巴结组织,其结构全部或部分被炎性病变所取代,8例显微镜下形态以吞噬病原体的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为主;5例以广泛凝固性坏死为主伴散在少量病原体及核碎屑;2例以成纤维细胞小结节状增生,形成肉芽肿结构的改变为主,多核巨细胞少、散在分布。病原体大小、形态较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团聚成簇,如桑葚样,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希夫及六胺银染色可见包含横隔的菌体结构。15例患者血液、肺泡灌洗液、痰液或者淋巴结抽出液真菌培养均查见TM生长。临床及时抗真菌治疗,1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TM感染性淋巴结炎往往是全身侵袭性TM病晚期阶段的突出表现之一,容易被临床误诊,通过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及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结 病理学 影像诊断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和C-MET基因扩增共存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婉玲 许存宝 +2 位作者 杨金玲 张宏图 陈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讨初治肺腺癌患者驱动基因EGFR突变和C-MET扩增共存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法复阅病理切片,应用扩增阻遏突变系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GFR基因突变,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ET扩增,回顾性分析EGFR突变和C-MET扩增共... 目的探讨初治肺腺癌患者驱动基因EGFR突变和C-MET扩增共存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法复阅病理切片,应用扩增阻遏突变系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GFR基因突变,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ET扩增,回顾性分析EGFR突变和C-MET扩增共存初治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11例EGFR突变合并C-MET扩增的送检组织中除1例难以评估组织结构的细胞块,其他10例均出现复杂腺体和实性的高级别成分。临床Ⅳ期的EGFR突变合并C-MET扩增组患病率显著高于EGFR突变组和C-MET扩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EGFR突变组和C-MET扩增组在各临床分期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基因和C-MET扩增组间的生存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8),而EGFR突变合并C-MET扩增组患者的生存状况显著差于EGFR突变组(χ^(2)=246.72,P<0.001)和C-MET扩增组(χ^(2)=236.41,P<0.001)。结论EGFR突变叠加C-MET扩增的初治肺腺癌组织学分化较差、进展快、预后差,首诊时往往已经是癌症晚期,临床需重视这种并发的不良驱动分子事件,随着C-MET靶向抑制剂的可及性增加,这部分叠加分子事件的肺腺癌患者将可能从EGFR与C-MET双靶用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EGFR基因 C-MET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4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罗丹 黄海建 +5 位作者 许存宝 范大铬 郑智勇 李仔峰 杨直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S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SCNEC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S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SCNEC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7~72岁,中位年龄47岁;肿瘤中位直径3 cm。27例为单纯性小细胞癌,7例合并其他类型癌或癌前病变。免疫表型:33例(97.06%)至少出现一项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仅1例活检病例Syn、CgA、CD56均阴性,被误诊为低分化子宫颈腺癌;Syn、CgA、CD56、CKpan、p16、TTF-1阳性率分别为91.18%、55.88%、88.24%、82.35%、100.00%、47.06%。Ki-67增殖指数为40%~90%。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0个月,18例存活(66.67%),5年累积生存率为28.9%,3例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统计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与总生存期有关,是影响SCNE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CNEC有高度侵袭性,初诊多为活检标本,确诊需结合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肿瘤直径是影响SCNEC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TUSC7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志明 林泽旭 +2 位作者 陈一峰 吴晓红 林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USC7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CMM)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人皮肤CMM组织和良性痣组织,CMM细胞株G-361、SK-MEL-1、A375、A875和正常人表皮黑...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USC7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CMM)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人皮肤CMM组织和良性痣组织,CMM细胞株G-361、SK-MEL-1、A375、A875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系HEMn-LP中TUSC7的表达。将CMM A375细胞分别转染TUSC7过表达质粒(pcDNATUSC7组)和阴性对照序列(pcDNA3.1组),分别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60例CMM组织和CMM细胞株中TUSC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20例良性痣组织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P<0.05)。A375细胞过表达质粒pcDNA-TUSC7转染组中TUSC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pcDNA-TUSC7组A375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克隆数均显著低于pcDNA3.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表明pcDNA-TUSC7组A375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M细胞株中TUSC7呈低表达,上调TUSC7表达能显著抑制CMM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TUSC7可能参与CMM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SC7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EpCAM的表达及与DNA倍体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倪亚平 陈一峰 +5 位作者 郑锦阳 姚锡虎 何佩 张卫玉 杨梅 杨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EpCAM(CD32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DNA倍体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pCAM的表达,用阳性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PPC)、平均荧光强度(m...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EpCAM(CD32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与DNA倍体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pCAM的表达,用阳性率(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PPC)、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dex,MFI)表示;应用细胞周期分析仪对结直肠癌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细胞定量术分析EpCAM表达和DNA倍体改变的相关性及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pCAM蛋白的PPC为(83.48±7.0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3.56±5.29)%(t=39.22,P<0.001)。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pCAM蛋白MFI值为28.90(19.60~45.8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4.89(3.79~6.28)(Z=-6.45,P<0.001)。癌组织:浸润型+溃疡型vs肿块型(包括浸润型vs溃疡型),中+低分化vs高分化(包括低分化vs中分化),Dukes分期C+D vs A+B,p TNM分期Ⅲ+ⅣvsⅠ+Ⅱ,浸润深度pT3+T4 vs pT1+T2,淋巴结转移pN1 vs pN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生物学行为越差,EpCAM蛋白表达MFI值与PPC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DNA含量分析结果显示:55例结直肠癌中39例(70.90%)为多倍体,DNA指数(DNA index,DI)和DNA倍体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同时,在EpCAM阳性病例中,DI随着EpCAM表达增强而升高(r=0.668,P=0.000);而增殖指标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SPF)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也随着EpCAM表达增强而升高(r_1=0.664,P_1=0.000;r_2=0.651,P_2=0.000)。结论EpCA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殖密切相关,同时检测EpCAM表达和DNA含量分析能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流式细胞 EPCAM DNA含量分析 细胞定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及结直肠肿瘤2019年第5版WHO分类变更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一峰(综述) 张声(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227-1232,共6页
2019年第5版(以下简称“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新分类在2010年第4版(以下简称“第4版”)的基础上对阑尾及结直肠肿瘤的相关内容做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引言、锯齿状病变和息肉、黏液性肿瘤等内容,将不再推荐使用无蒂锯... 2019年第5版(以下简称“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新分类在2010年第4版(以下简称“第4版”)的基础上对阑尾及结直肠肿瘤的相关内容做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引言、锯齿状病变和息肉、黏液性肿瘤等内容,将不再推荐使用无蒂锯齿状息肉或腺瘤的诊断名称,改称为无蒂锯齿状病变,增加了未分类锯齿状腺瘤。第5版把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改称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指出两者具有克隆相关性,杯状细胞类癌不再被认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个亚型,改称为杯状细胞腺癌。第5版进一步细化结直肠腺癌的内容,把血管浸润分为肠壁内血管浸润和肠壁外血管浸润(超出黏膜肌),后者发生率高于前者,而且预后更差。第5版认为肿瘤出芽及差分化癌细胞团是上皮间质转化的征兆,并且应用RNA测序或基于基因芯片技术,以肿瘤基因谱网络和转录组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共识分子分型。同时,第5版也更新了阑尾及结直肠肿瘤的TNM分期。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尽快熟悉第5版变更的内容,本文就更新后第4版与第5版的异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阑尾 结肠 直肠 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伟岗 陈红 +4 位作者 陈锦萍 苏亦斌 李嘉宏 张祖案 姚锡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年1月~2007年5月年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PCTIHBD),其中囊腺瘤5例和囊腺癌5例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年1月~2007年5月年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PCTIHBD),其中囊腺瘤5例和囊腺癌5例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均术前误诊。均行手术并经病理得以证实。其中巨大囊肿采用单纯剥脱术5例,肝叶切除2例,肝部分切除3例。9例术后无胆瘘痊愈;1例巨大左肝囊腺癌术后第6天因肝切面大出血死亡;4例囊腺癌1例于术后13个月肝内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另3例分别为半年、4年、5年死于复发。4例囊腺瘤术后5~10年无复发,失访1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根据临床检查做出确诊很困难,且常合并囊内感染或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因此,术前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术前、术中的病理学检查,即时的综合治疗是很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性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RAS/BRAF基因驱动甲状腺乳头状癌共表达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仇以利 陈一峰 +1 位作者 杨金玲 张宏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0,共4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ET/RAS/BRAF基因驱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共表达关键基因。方法从GEO下载数据集GSE58545,利用在线分析GEO2R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韦恩图交集寻找共表达基因,应用GO、KEG...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ET/RAS/BRAF基因驱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共表达关键基因。方法从GEO下载数据集GSE58545,利用在线分析GEO2R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韦恩图交集寻找共表达基因,应用GO、KEGG、Matascape等数据库分析共表达基因的功能及通路,应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网络明确关键基因,应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应用Ualcan数据库验证TCGA数据库中关键基因在PTC中的表达趋势及临床病理联系,在HPA数据库确认关键基因编码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结果KEGG、Canonical、Reactome通路分析筛选出来的34个RET/RAS/BRAF基因驱动PTC的共表达基因,分别与转录失调、p53蛋白调控免疫球蛋白死亡结构域、MET信号转导事件有关,从中挖掘出10个关键基因:MET、DPP4、ENTPD1、MUC1、SPINT1、BHLHE40、CLDN1、GALNT7、TGFA、TYMS,进一步由Oncomine和Ualcan数据库的临床病理资料证实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除了ENTPD1、TGFA、TYMS基因,其他7个基因mRNA的表达均与PTC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目前尚未见ENTPD1、BHLHE40、GALNT7和TYMS这4个分子在PTC中的研究报道。结论该实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出的关键基因,丰富了RET/RAS/BRAF基因驱动PTC中发挥作用的关联基因成员,为PTC的精准危险度分层拓宽有关基因变异及其分子机制探索,它们有望成为放射性碘难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PTC患者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及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生物信息学 RET RAS BR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