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8年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清清 张志珊 +5 位作者 郭如意 朱焱 明德松 林玉玲 陈晓婷 苏智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0-676,共7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013-2018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纸片扩散法对临床送检血标本中常见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013-2018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纸片扩散法对临床送检血标本中常见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收集6年间血培养分离菌共43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05株,占39.2%,革兰阴性菌2649株,占60.8%。4354株分离菌中居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7%)﹑克雷伯菌属(13.5%)、链球菌属(9.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9.8%和74.2%,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中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儿童株中PSSP、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80.0%、13.3%和6.7%,成人分离株PSSP、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1.7%、13.2%和15.1%。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高度敏感,细菌耐药率低,均<7%。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约55%。结论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居第一位,其所占比例在2013-2018年6年间呈上升趋势。不同科室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不同,其中以ICU最多见。临床医师对疑似感染的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及时正确采集、送检感染部位和血标本,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福建泉州地区育龄女性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雅斌 蒋燕成 +1 位作者 陈紫萱 张志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3-1458,共6页
目的:了解福建泉州地区育龄女性地中海贫血的携带率,研究相关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分群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泉州市各县市育龄女性的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进行筛查,对阳性者采用跨越... 目的:了解福建泉州地区育龄女性地中海贫血的携带率,研究相关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分群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泉州市各县市育龄女性的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进行筛查,对阳性者采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技术和反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基因检测,检测阴性者外送测序检测罕见基因突变。结果:7 082例调查对象中共发现确诊地中海贫血384例,总携带率为5.42%。α、β地中海贫血的携带率分别为3.21%和2.15%,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SEA)/αα为主,占比68.72%,并含有2例--^(THA)I/αα和1例αα/ααα^(anti3.7)罕见基因类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IVSⅡ-654(C→T)/N和CD41-42(-TTCT)/N为主,总和占比75.00%。同时检测出5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结论: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较高,且以--^(SEA)/αα、IVSⅡ-654(C→T)/N、CD41-42(-TTCT)/N为主要突变类型。该结果对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筛查地中海贫血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 流行病学 育龄女性 福建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福建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燕成 陈紫萱 +1 位作者 陈雅斌 张志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3-1948,共6页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以及常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等,并分析其在泉州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546例基因突变类型及其...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以及常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等,并分析其在泉州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546例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携带率。结果:送检的4226例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46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总携带率为12.92%;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8.16%;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4.76%;检出的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患者远比非缺失型患者多,以东南亚缺失型(--SEA/αα)最为常见,构成比为68.98%,其次为22.61%(-α3.7/αα)、2.61%(αWSα/αα)、2.32%(αCSα/αα)、2.32%(αQSα/αα)、1.16%(-α4.2/αα);检出9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最常见的3种突变类型依次为IVSⅡ-654(C→T,42.29%)、CD41-42(-TTCT,33.83%)、CD17(A→T,12.94%)。并检测出2例--THAI/αα,1例αα/αααanti3.7和1例HKαα罕见基因突变类型。结论:本研究表明,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较高,并具有多样性,可为泉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 基因型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的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颜景佳 曾枝敏 +2 位作者 孙加晓 周爱军 黄清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_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_CI丙泊酚,... 目的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_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_CI丙泊酚,镇静维持采用闭环丙泊酚;B组诱导时和维持均采用恒速输注丙泊酚。观察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1 min(T_2)、气管插管时(T_3)、切皮时(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开始后60 min(T_6)、手术结束时(T_7)7个时点的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T_1、T_72个时点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T_2时点B组BIS值(44.2±3.3)、心率(62.6±8.3)次/min、收缩压(104.6±12.6)mmHg均明显低于A组(45.9±1.4)、(76.7±10.3)次/min和(127.9±8.8)mmHg(t=2.598,P=0.012;t=5.838,P=0.000;t=8.304,P=0.000)。T_3时点B组BIS值(48.8±2.4)、心率(91.4±8.9)次/min、收缩压(140.9±11.7)mmHg均明显高于A组BIS值(45.8±2.4)、(78.5±4.8)次/min、(126.6±7.4)mmHg,且波动较大(t=-4.841,P=0.000;t=-6.987,P=0.000;t=-5.658,P=0.000)。T_4~T_7时点B组血压波动比A组明显(P<0.05)。T_1时点A、B组AngⅡ无明显差异(t=0.123,P=0.903),T_7时点A组(190.6±13.4)ng/L,显著低于B组(304.1±4.9)ng/L(t=-43.571,P=0.000)。结论精准化闭环T_CI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应激反应小,可提高老年患者全麻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麻醉 闭环靶控输注 丙泊酚 骨科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焱 陈文标 +4 位作者 黄东红 陈丽霞 陈淑增 邱丹缨 许秀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198,共1页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S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已日趋严重,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较为普遍。为了解泉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SP对常用抗生...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S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已日趋严重,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较为普遍。为了解泉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S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可能的耐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 肺炎链球菌 泉州地区 相关基因分析 药物耐药 儿童 抗生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小利 陈清清 +4 位作者 林玉玲 宋瑞雅 张建明 郑廷金 张志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1,共7页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100%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及DNA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1a或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和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72.2%(52/72)和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 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带棒状杆菌 GYRA ermX aph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及分子分型
7
作者 林玉玲 陈清清 +4 位作者 彭芃芃 邱慧娜 胡丽萍 闫小利 张建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RCF)的检出率、分布特点、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20—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分离CRCF的药敏结果,验证菌株耐药表型,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RCF)的检出率、分布特点、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20—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分离CRCF的药敏结果,验证菌株耐药表型,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同源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同时携带bla VIM-1、bla NDM-1的CF17菌株。结果共检出非重复弗劳地柠檬酸杆菌119株,其中CRCF 27株,占22.7%。CRCF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标本类型主要是中段尿;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均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成功复苏的22株CRCF耐药表型均阳性,均携带耐药基因,其中17株(77.3%)携带单耐药基因,包括14株bla NDM-1,2株bla KPC-2,1株bla NDM-5;5株(22.7%)同时携带双耐药基因,包括同时携带bla KPC-2、bla NDM-1(共3株),同时携带bla NDM-1、bla IMP和同时携带bla VIM-1、bla NDM-1(各1株);共检出8个ST型,ST116、ST532分别有8、6株。CF17为ST116,携带的bla VIM-1、bla NDM-1位于不同的质粒上,分别为IncA、IncX3。结论CRCF以多重耐药为主,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bla NDM-1,部分菌株同时携带双耐药基因,以ST116和ST532为主,CF17是目前已知国内首次分离报告同时携带bla VIM-1及bla NDM-1耐药基因的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bla NDM-1 bla VIM bla IMP ST116 ST532 耐药性 碳青霉烯耐药基因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比率的检测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林振忠 余雪平 +4 位作者 苏智军 郭如意 明德松 黄绿叶 苏密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Treg、Th17细胞及Treg/Th17比率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免疫炎症。方法:收集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29例HBeAg阴性CHB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CD4+CD25hi... 目的:探讨Treg、Th17细胞及Treg/Th17比率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免疫炎症。方法:收集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29例HBeAg阴性CHB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和Th17细胞(CD3+CD8-IL-17+)的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结果:CHB患者Treg和Th17细胞的频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reg/Th17比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HB患者Treg细胞频数与TBil、DBil和AST呈正相关(P<0.05),Th17细胞与以上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CHB患者Treg/Th17比率与TBil、DBil和ALT呈正相关(P<0.05),且随病情进展Treg/Th17比率呈上升趋势(P>0.05),TGF-β1则明显升高(P<0.05);HBeAg阴性患者Treg/Th17比率与ALT呈负相关(P<0.05)。综合治疗平均2个月后,HBeAg阳性患者Treg/Th17比率仍与TBil保持正相关(P<0.05)。结论:Treg细胞和Treg/Th17比率与CHB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监测Treg、Th17细胞及其比率,有助于反映CHB患者肝组织的免疫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REG细胞 TH17细胞 TGF-Β1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IL-10、IL-17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中水平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齐育英 林振忠 明德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IL-6、IL-10、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70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6、IL-10、IL-17水平及其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IL-6、IL-10、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70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6、IL-10、IL-17水平及其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HB患者IL-6、IL-10、IL-17均明显升高(P<0.05);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eAg阳性组IL-6水平下降(P<0.05),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无差异;3种细胞因子水平在HBVDNA≥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2组间无差异;IL-6与AST、TBIL、HBV-DNA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L-6、IL-10、IL-17均参与CHB的发病过程,其含量的变化与肝脏炎症程度及病毒复制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IL-6 IL-10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珊 陈紫萱 +3 位作者 陈德波 林毅胜 蒋燕成 王青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IL-6基因启动区-597 G/A、-572 C/G、-174 G/C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用DNA测序法检测136例乳腺癌患者及150例无血缘关系正常对照组IL-6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IL-6基因启动区-597 G/A、-572 C/G、-174 G/C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用DNA测序法检测136例乳腺癌患者及150例无血缘关系正常对照组IL-6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应用χ2检验法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各组间IL-6水平的差异分别采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基因-572 C/G基因型乳腺癌患者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OR=1.841,95%CI:1.115~3.040,P=0.017)。乳腺癌组及正常对照组-572 C/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IL-6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IL-6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L-6表达水平及-572 C/G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多态性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身体质量指数及腰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志鹏 苏智军 +3 位作者 蒋建家 孙炳庆 林振忠 曾志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的相关性。方法 127例NAFLD病例,根据彩超脂肪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1例、中度45例、重度21例,选择21例同期就诊的非...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的相关性。方法 127例NAFLD病例,根据彩超脂肪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1例、中度45例、重度21例,选择21例同期就诊的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专人测量身高、体重、WC,接受肝脏超声波检查及肝功能等检测,并接受腹部CT扫描,测量VAT、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T)、腹部脂肪总面积(TA)。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方差不齐者以ANOVA(Welch法)比较,否则改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行两两比较。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等级变量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WC、VAT、TA、SAT、BMI、AST、ALT、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AFLD严重程度与BMI、WC、VAT、SAT、T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67(P=0.000)、0.503(P=0.000)、0.473(P=0.000)、0.280(P=0.001)、0.465(P=0.000)。结论控制体重,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是预防NAFLD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人体质量指数 体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麻海龙 张少平 +2 位作者 刘江福 林惠宇 朱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2-564,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偶见报道,HIV感染者同时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偶见报道,HIV感染者同时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于2018年7月29日收治1例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马尔尼菲篮状菌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清清 吴云丽 +6 位作者 吴一波 林玉玲 闫小利 邱慧娜 张建明 郑廷金 张志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linezolid-insensitive Enterococcus,LISE)检出率及分布特点,分析LISE的主要耐药机制和分子分型,为LISE医院感染精准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linezolid-insensitive Enterococcus,LISE)检出率及分布特点,分析LISE的主要耐药机制和分子分型,为LISE医院感染精准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药敏试验数据,对经仪器法检测出的LISE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法进行确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LISE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法检测23S rRNA、rplC、rplD、rplV、optrA、poxtA、cfr、cfr(B)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结果2018—2019年共分离鉴定肠球菌522株,检测出LISE共44株(均为粪肠球菌),检出率为8.4%(44/522),其中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linezolid-intermediate Enterococcus faecalis,LIEf)占3.1%(16/522);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linezolid-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alis,LREf)占5.4%(28/522)。利奈唑胺对28株LRE的MIC值为8~16 mg/L。44株LISE分布的科室主要为泌尿外科(43.2%,19/44)、肿瘤科(9.1%,4/44)、老年病科和肝胆外科(均为6.8%,3/44);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52.3%(23/44)、抽出液18.2%(8/44)、分泌物13.6%(6/44)、引流液4.5%(2/44)。44株LISE分为32个不同的ST型,其中ST16是主要型别,占20.5%(9/44)。发现耐药基因阳性的LISE有33株,可分单耐药基因和双耐药基因两类。单耐药基因:optrA阳性为7株,rplD发生突变(C348T、A144G)的有10株。双耐药基因:同时携带optrA、cfr和同时携带optrA、poxtA的LRE各有1株;optrA阳性合并23S rRNA点突变(G2601C)的1株;optrA阳性合并rplC突变(C291T、C369T、T107A)的4株;optrA阳性合并rplD突变的9株。未发现任何耐药基因的LISE有11株。结论LRE菌株的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optrA,该基因可用作耐药性筛选的标志。cfr、poxtA和23S rRNA突变参与耐药,但并不是主要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 泌尿外科 ST16 optrA 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外膜蛋白DⅢ区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珊 严延生 +2 位作者 翁育伟 黄海龙 何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外膜蛋白DⅢ区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连接肽将登革病毒1型与2型、3型与4型的外膜蛋白(E蛋白)DⅢ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EN1/2型、DEN3/4型EDⅢ融...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外膜蛋白DⅢ区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连接肽将登革病毒1型与2型、3型与4型的外膜蛋白(E蛋白)DⅢ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EN1/2型、DEN3/4型EDⅢ融合基因的二价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BHK-21,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将两种二价重组质粒混合形成四价DNA疫苗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及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结果:二价重组质粒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四价DNA质粒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针对登革病毒1~4型的中和抗体,平均中和效价分别为1∶24.7、1∶26.9、1∶13.4、1∶16.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NA质粒在小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登革多价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DNA疫苗 外膜蛋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诺卡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志强 刘江福 +1 位作者 朱焱 陈婷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了解拟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方法对1例拟诺卡菌所致皮肤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拟诺卡菌"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Nocardiopsi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获取文献报道... 目的了解拟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方法对1例拟诺卡菌所致皮肤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拟诺卡菌"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Nocardiopsi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获取文献报道的拟诺卡菌所致感染的病例,筛选并总结分析病例资料。结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报道的1例病例因鱼刺刺伤左手指出现左臂多发性肿物,诊断为拟诺卡菌所致皮肤感染,经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治疗5个月后基本痊愈。文献检索到7例拟诺卡菌感染患者,包括该院病例共8例,其中皮肤感染4例、播散性感染2例、肺部及鼻感染各1例。4例皮肤感染患者中,3例患者分别被土豆叉、牙签、鱼刺刺伤所致感染。另外4例患者可能因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3例皮肤感染患者采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治疗,最终均治愈;其余5例患者治疗方案不一,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拟诺卡菌可在多种环境中定植,皮肤被刺伤后可致感染。临床诊断需要依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不宜经验性选用头孢菌素进行治疗,建议将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作为拟诺卡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诺卡菌 鱼刺伤 皮肤软组织损伤 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型别登革病毒融合外膜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表达
16
作者 张志珊 严延生 +1 位作者 翁育伟 何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6-840,共5页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1型和2型外膜蛋白(E蛋白)DⅢ区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HK-21细胞中表达。方法用PCR法扩增登革病毒1型和2型EDⅢ基因,依次克隆入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D1/D2EDⅢ。以此为模板,扩增包含CMV启动子-D1/D2EDⅢ-BG...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1型和2型外膜蛋白(E蛋白)DⅢ区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HK-21细胞中表达。方法用PCR法扩增登革病毒1型和2型EDⅢ基因,依次克隆入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D1/D2EDⅢ。以此为模板,扩增包含CMV启动子-D1/D2EDⅢ-BGHpA的表达片段,与pENTR4载体连接形成质粒pENTR4-D1/D2EDⅢ,与pAd/PL-DEST进行体外同源重组,形成重组腺病毒载体pAd-D1/D2EDⅢ,在293A细胞系中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重组腺病毒,进一步感染BHK-21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转染293A细胞后获得2×109pfu/mL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1型和2型EDⅢ区目的蛋白。结论不同型别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能有效地表达相应型别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构建单一的四价重组腺病毒应用于登革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外膜蛋白 DⅢ区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表达及应用于血清学检测
17
作者 张志珊 严延生 翁育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登革病毒2型外膜蛋白,获得重组抗原应用于血清学检测。方法用RT-PCR法扩增登革2型病毒去除C端100个氨基酸的外膜蛋白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用电洗...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登革病毒2型外膜蛋白,获得重组抗原应用于血清学检测。方法用RT-PCR法扩增登革2型病毒去除C端100个氨基酸的外膜蛋白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用电洗脱法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登革2型感染者血清,检测结果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澳大利亚Panbio试剂进行比较。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用于检测登革2型感染者血清,以IFTA作为参照标准,其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6.8%。与澳大利亚Pan-bio IgG捕获法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两种方法对登革2型IgG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登革2型去除C端疏水区的外膜蛋白,重组抗原可应用于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E蛋白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针穿刺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金玲 仇以利 +5 位作者 王婉玲 朱焱 蔡雪玉 刘江福 张宏图 陈一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445,共6页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病原体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67岁,平均(49.1±11.87)岁,... 目的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病原体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67岁,平均(49.1±11.87)岁,包括13例艾滋病和2例糖尿病患者,伴有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粗针穿刺的条索状淋巴结组织,其结构全部或部分被炎性病变所取代,8例显微镜下形态以吞噬病原体的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为主;5例以广泛凝固性坏死为主伴散在少量病原体及核碎屑;2例以成纤维细胞小结节状增生,形成肉芽肿结构的改变为主,多核巨细胞少、散在分布。病原体大小、形态较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团聚成簇,如桑葚样,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希夫及六胺银染色可见包含横隔的菌体结构。15例患者血液、肺泡灌洗液、痰液或者淋巴结抽出液真菌培养均查见TM生长。临床及时抗真菌治疗,1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TM感染性淋巴结炎往往是全身侵袭性TM病晚期阶段的突出表现之一,容易被临床误诊,通过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及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结 病理学 影像诊断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光声双模态纳米探针在肝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晓洁 王庆大 连云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9-733,共5页
目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特异性纳米探针对肝脏疾病进行检测,为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骨架,在白蛋白上修饰半乳糖基团用于靶向肝脏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通过氯... 目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特异性纳米探针对肝脏疾病进行检测,为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骨架,在白蛋白上修饰半乳糖基团用于靶向肝脏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通过氯胺-T标记法进行放射性碘的标记,并在白蛋白内包裹吲哚菁绿分子形成肝靶向的纳米颗粒。分别进行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光谱表征、生物分布、SPECT显像以及光声成像实验。结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的粒径为86.4 nm,在705、780 nm处有明显吸收峰。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射性标记的纳米颗粒在肝脏的分布60 min时可达到(55.52±5.39)%ID/g,而受体抑制后,肝脏摄取降为(37.01±7.38)%ID/g,抑制效果明显(P<0.05);该材料的肝摄取在240 min时依旧保持在(34.22±4.44)%ID/g,而在其他器官中,放射性标记物的分布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及光声成像实验结果与生物分布数据一致,肝脏上面有最高信号,适于进行肝的成像。结论 ^(131)Ⅰ标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是一种性质优良的肝靶向双模态探针,有望用于肝疾病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纳米粒子 分子探针 光学 声学 诊断显像 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极重症钩虫感染1例
20
作者 马玲辉 Dibo Nouhoum +7 位作者 王婉妮 张志珊 侯循亚 喻鑫玲 邓维成 管洁 黄帅钦 吴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822,共9页
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钩虫的感染率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重症感染的患者已极其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检验科通过形态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了1例极重症钩虫感染的患者。该患者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可见大量... 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钩虫的感染率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重症感染的患者已极其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检验科通过形态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了1例极重症钩虫感染的患者。该患者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钩蚴培养法可见大量虫卵,从其虫卵和幼虫形态学上判断为钩虫,改良加藤法计数虫卵为每克粪便60840个,属于极重度感染状态;同时还提取了粪便中虫卵的DNA,采用半巢式RT-PCR对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为美洲钩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虫种鉴定 极重症感染 半巢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