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与栓塞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朱聪辉 林文集 +1 位作者 万建明 陈斯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64层MSCT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与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6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CTA及栓塞治疗,评价影像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经肾动脉CTA及DSA检查确诊为静脉曲张型肾动静脉畸形;3例分流速度慢的患... 目的评价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64层MSCT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与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6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CTA及栓塞治疗,评价影像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经肾动脉CTA及DSA检查确诊为静脉曲张型肾动静脉畸形;3例分流速度慢的患者采用单纯无水乙醇栓塞;3例分流速度快的患者中1例单独用无水乙醇,另2例采用无水乙醇+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均1次栓塞成功;复查增强CT并重建CTA显示畸形血管消失,肾实质梗死体积5%-22%。结论 CTA可作为静脉曲张型肾动静脉畸形栓塞前诊断及栓塞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无水乙醇栓塞治疗静脉曲张型肾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方法,与PVA配合使用可能减少无水乙醇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1WI增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EGFR突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锦祥 陈杰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T1WI增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NSCLC原发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NSCLC脑转移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T1WI增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NSCLC原发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前的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的影像学资料(50例EGFR突变型,47例EGFR野生型),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从T1WI增强的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依次使用方差选择法(VarianceThreshold)、单变量选择法(SelectKBest)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及筛选,经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建模后,用5折法进行交叉验证,最后在测试组对预测模型效能进行评估,绘制训练组和测试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的差异。结果T1WI增强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影像组学模型测试组AUC最高分别可达到0.64、0.68和0.80。联合序列模型测试组AUC可达到0.84,其中LR分类器预测效能最佳,训练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86、74%、75%和76%,测试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84、80%、78%和80%,各模型间DeLong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1WI增强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EGFR突变状态,联合序列的LR分类器模型预测效能最佳,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及实现个体化精准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日升 汪星星 +2 位作者 陈杰云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杰云 林晓莹 +2 位作者 陈向荣 邢振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聪辉 林文集 +1 位作者 黄志扬 蔡经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术前IPSS、QOL、PV、PVR、Qmax、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IPSS、QOL、PV、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5),Qmax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2组间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E组(χ~2=4.329,P=0.037)。2组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 PAE和TURP治疗BPH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TURP疗效优于PAE,但PAE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栓塞 治疗性 前列腺动脉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戴凯峰 陈向荣 +3 位作者 许淑惠 林钱森 蔡雅丽 陈杰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随机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专科确诊的PD患者50例作为PD组,同时纳入来我...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随机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专科确诊的PD患者50例作为PD组,同时纳入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比较PD组与HC组脑部核团DKI参数中的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扩散峰度(axial kurtosis,Ka)、径向扩散峰度(radial kurtosis,Kr)、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平行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Da)、垂直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Dr)、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其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观察对象DKI参数中,除红核的Ka值、丘脑的Kr值、壳核的Kr值、苍白球的Kr值外,红核、黑质、丘脑、壳核、苍白球、尾状核的其他DKI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红核黑质MK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其次为黑质MD值、黑质Ka值、黑质Dr值、红核MK值,其AUC分别为1.000、0.992、0.818、0.808和0.791。各DKI参数与MMSE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黑质MK值(r=0.572,P=0.043)和MD值(r=0.827,P=0.039)、红核MK值(r=0.738,P=0.042)和MD值(r=0.899,P=0.031)与MMSE量表评分具有正相关性,其他DKI参数值与MMSE量表评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DKI技术可应用于PD的诊断,且黑质DKI参数可作为PD的鉴别诊断及指导病情程度的优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帕金森病 平均扩散峰度 轴向扩散峰度 径向扩散峰度 平均扩散率 平行扩散系数 垂直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杰云 林晓莹 +2 位作者 陈向荣 杨子江 张少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0-991,共2页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白质病额顶叶白质的扩散峰度表现 被引量:8
8
作者 叶德湫 陈向荣 +3 位作者 黄永础 许淑惠 连涛 蔡建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的额顶叶脑白质扩散峰度表现,并评价高级别Fazekas的病灶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白质病的46例患者的扩散峰度成像(DKI)资料,Fazekas 0~3级,比较其额顶叶正常脑白质及病灶的平均扩散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的额顶叶脑白质扩散峰度表现,并评价高级别Fazekas的病灶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白质病的46例患者的扩散峰度成像(DKI)资料,Fazekas 0~3级,比较其额顶叶正常脑白质及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峰度各向异性分数(FA_k)、轴向扩散峰度(Ka)、径向扩散峰度(Kr)、轴向扩散系数(Da)、径向扩散系数(Dr)加权值的差异。结果 1病灶加权MD、Ka、Dr与Fazekas分级呈正相关(r=0.795、0.863、0.668,P〈0.05),加权MK、Kr、Da与Fazekas分级呈负相关(r=-0.616、-0.682、-0.807,P〈0.05);2额顶叶正常白质各DKI参数MK、MD、FA、FAk、Ka、Kr、Da、Dr加权值与Fazekas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3 4个Fazekas分级组的额顶叶正常白质各参数MK、MD、FA、FA_k、Ka、Kr、Da、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azekas 0级与Fazekas 3级组各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4个Fazekas分级组的额顶叶病灶MK、MD、FA、FA_k、Ka、Kr、Da、Dr的加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Fazekas 3组额顶叶病灶的加权MK值与FA值、加权Kr与FA值呈正相关(r=0.69、0.72,P〈0.05),加权Kr值与Dr值呈负相关(r=-0.95,P〈0.05)。结论 DKI能早期反映额顶叶正常白质扩散峰度变化的差异,能先于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敏感地探测出缺血性脑白质病额顶叶白质病变;DKI可以发现缺血性脑白质病额顶叶白质扩散峰度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研究DWI联合DKI、SWI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颜晓兰 叶德湫 +2 位作者 陈杰云 刘佶阳 连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5,67,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7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腮腺肿瘤的患者,其中良性肿瘤患者48例、恶性肿瘤患者22例,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DWI、DKI、SWI序列扫描,通过工作站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 MK)值、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 Kr)值、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 Ka)值、肿瘤周围静脉分布、磁敏感信号强度(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 ITSS)等级、最大静脉直径Dv-max等功能成像指标。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并获得诊断阈值。结果 腮腺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及Warthin瘤的ADC平均值[分别为(0.912±0.337)×10^(-3) mm^(2)/s、(0.867±0.181)×10^(-3) mm^(2)/s]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ADC平均值[(1.837±0.318)×10^(-3) mm^(2)/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Warthin瘤的ADC平均值[(0.867±0.181)×10-3mm2/s]与恶性肿瘤ADC平均值[(0.912±0.337)×10^(-3) mm^(2)/s]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恶性肿瘤的MK、Kr、Ka平均值(分别为1.6772±0.5639、1.7327±0.5135、1.3325±0.4350)高于良性肿瘤MK、Kr、Ka平均值(分别为0.8083±0.2732、0.8821±0.3000、0.6776±0.222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腮腺良性肿瘤静脉分布以周边分布为主,恶性肿瘤以中央分布为主,良性肿瘤ITSS等级以1级为主,恶性肿瘤ITSS等级以2~3级为主,恶性肿瘤的Dv-max高于良性肿瘤,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I、DWI、SWI联合诊断模型中,以MK>1.0400、Kr>1.1500、Ka>0.8670、ADC值<1.140×10-3mm2/s、最大静脉直径Dv-max>1.500 mm诊断为恶性肿瘤,曲线下面积为0.995,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100.0%。结论 DWI、DKI、SWI联合诊断模型可提高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诊断模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身体质量指数及腰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志鹏 苏智军 +3 位作者 蒋建家 孙炳庆 林振忠 曾志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的相关性。方法 127例NAFLD病例,根据彩超脂肪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1例、中度45例、重度21例,选择21例同期就诊的非...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的相关性。方法 127例NAFLD病例,根据彩超脂肪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1例、中度45例、重度21例,选择21例同期就诊的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专人测量身高、体重、WC,接受肝脏超声波检查及肝功能等检测,并接受腹部CT扫描,测量VAT、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T)、腹部脂肪总面积(TA)。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方差不齐者以ANOVA(Welch法)比较,否则改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行两两比较。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等级变量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WC、VAT、TA、SAT、BMI、AST、ALT、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AFLD严重程度与BMI、WC、VAT、SAT、T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67(P=0.000)、0.503(P=0.000)、0.473(P=0.000)、0.280(P=0.001)、0.465(P=0.000)。结论控制体重,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是预防NAFLD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人体质量指数 体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多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向荣 许淑惠 +1 位作者 蔡建忠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多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脑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平扫+增强扫描作出分级诊断,并与病理分级对照,计算敏感度、特异度;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检查、1H-磁...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多体素质子波谱成像对脑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平扫+增强扫描作出分级诊断,并与病理分级对照,计算敏感度、特异度;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检查、1H-磁共振波谱(MRS)3D多体素检查,两种技术联合筛检,与MR平扫+增强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MR平扫+增强诊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70.8%。SWAN评分≥2级时,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90.9%;Cho/NAA=2.35时,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1.2%。SWAN、1H-MRS3D多体素两种技术联合筛检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81.0%。结论 SWAN、1H-MRS3D多体素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较MR平扫+增强能大幅提升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降低假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麻海龙 张少平 +2 位作者 刘江福 林惠宇 朱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2-564,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偶见报道,HIV感染者同时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偶见报道,HIV感染者同时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于2018年7月29日收治1例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马尔尼菲篮状菌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介入治疗泌尿系统医源性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文集 朱聪辉 +2 位作者 林慧宇 万建民 占可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MSCT增强扫描对介入治疗泌尿系统不同部位医源性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因泌尿系统不同部位医源性出血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MSCT增强扫描与术中首次DSA对出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分析CT及DSA征象。结果 26... 目的探讨术前MSCT增强扫描对介入治疗泌尿系统不同部位医源性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因泌尿系统不同部位医源性出血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MSCT增强扫描与术中首次DSA对出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分析CT及DSA征象。结果 26例(26/27,96.30%)经术前MSCT增强扫描明确出血责任血管,主要表现为动脉期斑片状对比剂外溢、对比剂浓聚及肾静脉早期显影征象;1例未明确责任血管患者DSA可见动静脉瘘征象。24例(24/27,88.89%)经术中首次DSA明确出血责任血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及肾动静脉瘘;3例未明确责任血管患者术前MSCT增强扫描表现为对比剂外溢2例、肾静脉早期显影1例,术中参考术前增强MSCT表现调整后再次造影均明确责任血管。术前MSCT增强扫描与术中首次DSA对出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1.08,P=0.29)。结论介入治疗前MSCT增强扫描可较为准确地判定泌尿系统不同部位医源性出血责任血管,且对术中首次DSA无法明确出血责任血管患者可根据术前MSCT表现对DSA进行调整,从而快速、准确地进行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医源性 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逼近法确定大体肿瘤体积的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仰纯 陈向荣 +1 位作者 李凡勇 刘吉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3-1468,共6页
采用数值逼近法设计确定肿瘤大体靶区(GTV)的半自动化软件SUV_Shape,并通过物理模型评价SUV_Shape测量GTV的准确性。使用中位容积19.61(5.88,64.56)mL,形体各异的空心插件27例次,在其内灌注不同放射性比活度[18F]-FDG溶液,并将它们... 采用数值逼近法设计确定肿瘤大体靶区(GTV)的半自动化软件SUV_Shape,并通过物理模型评价SUV_Shape测量GTV的准确性。使用中位容积19.61(5.88,64.56)mL,形体各异的空心插件27例次,在其内灌注不同放射性比活度[18F]-FDG溶液,并将它们固定在灌注不同放射性比活度[18F]-FDG溶液的圆柱体内,分别模拟肿瘤与周围本底,肿瘤/本底比(2.92~40.6)的实验模型4次。采集静态肿瘤模型3D PET-CT图像,用SUV_Shape软件测得模型GTVs,27例次肿瘤模型GTVs的中位体积20.56(5.1,65.16)mL。经配对t检验GTVs与GTVt无统计学差别(t=-1.27,P=0.22),两者高度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ho=0.959(P〈0.01)。显示SUV_Shape程序多能够根据3D PET图像测量肿瘤模型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大体靶区 数值逼近法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肉瘤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庄雪婷 陈杰云 +1 位作者 林晓莹 黄日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滑膜肉瘤(SS)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增强检查;14例接受MRI平扫,其中9例接受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SS中,12例发生于四肢,8例发生于其他部位;... 目的观察滑膜肉瘤(SS)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增强检查;14例接受MRI平扫,其中9例接受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SS中,12例发生于四肢,8例发生于其他部位;病灶最大径2.1~16.0 cm,其中12例>5 cm。CT平扫病灶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均匀;3例出现边缘性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后2例呈渐进性明显强化,6例为不均匀渐进性中度或明显强化。3例MR T1WI呈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或稍高信号;11例MRI信号不均匀,其中8例伴出血呈明显高信号,7例出现“三重”信号,8例瘤内见低信号分隔,6例呈“铺路石”样改变;5例病灶周围轻度水肿。增强后2例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中度强化、5例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4例见“筋膜尾征”。结论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滑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测量的肌肉质量减少与肌肉脂肪含量增多在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远期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佶阳 余雄峰 +1 位作者 黄雪清 陈杰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6-762,共7页
目的:探究术前CT测量的肌肉质量、肌肉脂肪含量与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125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在L 3椎体水平轴面CT测量肌肉质量、肌肉脂肪含量... 目的:探究术前CT测量的肌肉质量、肌肉脂肪含量与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125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在L 3椎体水平轴面CT测量肌肉质量、肌肉脂肪含量并分析其与5年总体生存期、5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随访时间7~72个月,中位随访65个月。随访期38例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约92%,71%,68%;18例患者死亡,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约92%、88%、86%。肌肉质量减少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6.4倍(P=0.012);肌肉脂肪含量增多的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3.9倍(P=0.013)。肌肉质量减少的患者与正常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脂肪含量增多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约是正常患者2.0倍(P=0.035)。结论:在接受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肌肉质量减少的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6.4倍,总体生存期短于正常患者;肌肉脂肪含量增多的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3.9倍,复发转移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2.2倍,总体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短于正常患者。肌肉脂肪含量增多在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结局方面优于肌肉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减少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直肠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跟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一例
17
作者 张庄熠 高长启 汪荣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37-1037,共1页
关键词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跟骨 局部软组织 病例资料 专科检查 关节活动 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斑点症的X线表现三例
18
作者 张庄熠 高长启 汪荣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67,共2页
骨斑点症又称为周身性致密性骨炎、周身性脆性骨硬化症或播散性致密性骨病,是一种罕见病症。1905年由Stie ola首先描述,1915年Albers-Schonbery报道典型病例,1916年由Ledoux命名为骨斑点症[1]。
关键词 骨斑点症 X线表现 周身性致密性骨炎 骨硬化症 典型病例 播散性 o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