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鸿波 庄锡彬 +2 位作者 陈伟文 黄弘 蔡志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12-14,共3页
目的对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多次小睡潜伏时间(MSLT)在OSAHS患者白天嗜睡中的地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因鼾症就诊的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单纯性鼾症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OSAHS组9... 目的对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多次小睡潜伏时间(MSLT)在OSAHS患者白天嗜睡中的地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科因鼾症就诊的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单纯性鼾症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OSAHS组90例,其中男78例,女12例。采用ESS简体中文版进行嗜睡程度主观评估,MSLT试验进行嗜睡程度客观评估。结果各试验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无差别。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ESS评分呈上升趋势,多次小睡潜伏时间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ESS评分、多次小睡潜伏时间均与OSAHS病情相关。可信性分析表明ESS简体中文版总Cronbachα系数为0.70,其中部分条目与总体的相关性差。结论 ESS简体中文版及MSLT均可用于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评价。为方便计算,在临床上可优先采用ESS,但需要适当改良以适应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对于对嗜睡程度评价要求较高的情况,则应采用MS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日间嗜睡 EPWORTH嗜睡量表 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支气管镜对中央型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伟峰 黄弘 +2 位作者 何约明 庄锡彬 彭明珠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荧光支气管镜(AFB)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单纯性白光支气管镜检查(WLB)和AFB、WLB联合检查的患者56例和11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WL... 目的观察分析荧光支气管镜(AFB)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单纯性白光支气管镜检查(WLB)和AFB、WLB联合检查的患者56例和11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WLB检查识别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为58.82%,联合检查识别原发性肺癌灵敏度为85.39%;WLB检查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2%、40.90%、60.61%和39.13%;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62.50%、89.41%和53.57%;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在肺癌类型、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变位置等明显高于WLB组(P<0.05)。结论 AFB在诊断中央型原发性肺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用于指导其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支气管镜 白光支气管镜检查 中央型原发性肺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授权教育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洪莉莉 曾燕芬 +1 位作者 潘玲玲 易冬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8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授权教育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2例MDR-TB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1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出院指导、发放宣教手册、电话随访)进...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授权教育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2例MDR-TB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1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出院指导、发放宣教手册、电话随访)进行授权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手机微信平台进行授权教育(成立授权教育小组,建立微信授权教育平台和互动通道,针对性个案督导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自我管理效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授权教育能提高MDR-TB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平台 授权教育 耐多药肺结核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俊锦 王志刚 许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的127例肺结核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及青壮年组,5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的127例肺结核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及青壮年组,5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①老年人肺结核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青壮年组及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低于青壮年组。老年人肺结核组CD8+T细胞与青壮年组及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青壮年组,老年人肺结核组NK细胞与青壮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gA,IgG,IgM与青壮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青壮年低下,但是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结核 T淋巴细胞 天然杀伤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洪莉莉 王秋容 +2 位作者 曾燕芬 潘玲玲 李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237-238,共2页
总结62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护理经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达到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酰胺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志强 王大璇 傅新阳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吡嗪酰胺3种给药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案。方法:筛选1994~2014年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治疗肺结核的相关文献96篇,按照吡嗪酰胺的给药方案,分为... 目的:对比分析吡嗪酰胺3种给药方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择最佳的给药方案。方法:筛选1994~2014年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治疗肺结核的相关文献96篇,按照吡嗪酰胺的给药方案,分为一天一次给药组(A组)、一天两次给药组(B组)、一天三次给药组(C组),对比分析三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5%、88.3%、81.9%,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29.9%、38.9%。A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低。结论:吡嗪酰胺一天一次给药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当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酰胺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显辉 《北方药学》 2015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重症肺炎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住我科的重症肺炎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抗生素、化痰、解痉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在常规重症肺炎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住我科的重症肺炎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抗生素、化痰、解痉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NS100ml+血必净50ml静脉滴入,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和CPR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及CPR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白细胞计数及CPR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重症肺炎的炎症反应,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重症肺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8
作者 王大璇 黄弘 +1 位作者 徐萌 庄锡彬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1-2,6,共3页
目的观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免疫机制,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特异性诊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5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刚入院时及治疗3 d显效后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样... 目的观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免疫机制,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特异性诊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5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刚入院时及治疗3 d显效后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分别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用FACS检测外周血中Thl7细胞的表达并与健康患者作对比。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刚入院时及治疗3 d显效后的血清IL-17及Thl7细胞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肺炎治疗3 d显效组中IL-17的表达水平及Thl7细胞的表达较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IL-17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及调控将成为肺部抗感染治疗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IL-17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