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前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心钠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吴兵 江洪 +1 位作者 漆曙辉 林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水平变化。方法:2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14例,无肺动脉高压组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天及3个... 目的:探讨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水平变化。方法:2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14例,无肺动脉高压组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天及3个月血浆ET-1、NO、ANP含量。结果:术前肺动脉高压组血浆ET-1、NO、ANP水平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P<0.01)。无肺动脉高压组的ANP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3天肺动脉高压组血浆ET-1、NO、ANP水平即出现下降(P<0.05),术后3个月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ET-1/NO动态平衡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ANP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经导管置入AmpJ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明显降低血浆ET-1、NO及AN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心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少雄 林荣 郭南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比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双支病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容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脉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少雄 郑渊 郭南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162例,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162例,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 mg/d、B组40 mg/d,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主要观察阿托伐他汀疗效、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B组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ET-1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CGRP、ΔD%升高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B组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少雄 郭南鸥 +1 位作者 郑渊 黄文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PCI治疗的STEMI并糖尿病患者12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1例和替罗非班组6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PCI治疗的STEMI并糖尿病患者12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1例和替罗非班组6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的血清MMP-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后12个月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清MMP-9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在PCI术后MMP-9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I术后替罗非班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MMP-9水平增高,替罗非班能通过降低MMP-9的表达来降低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脑利钠肽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少雄 郭南鸥 +2 位作者 郑渊 林佩璜 黄文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n=159)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n=48),比较2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根据是否行PCI及PCI治疗的时机将两组再分别分为未行PCI组、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比较组间死亡情况的差异及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脑利钠肽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国焰 林荣 +3 位作者 吴兵 洪美满 陈乘波 黄雪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38-1444,共7页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方法: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LY294002组(LY294002为PI3K抑制剂);LY294002组;BNP+PD98059组(PD98059为ERK1/2抑制剂);PD98059组。除了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6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心脏做左室梗死面积测定,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Akt/Akt、P-ERK1/2/ERK1/2的表达。结果: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在基线水平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HR和MABP在缺血以及再灌注时期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再灌注时期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 12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03 12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3 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BNP组相比,BNP+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及BNP+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分别明显降低(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该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环磷酸鸟苷 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 磷酸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 酶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