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幽门螺杆菌家庭聚集现象与家庭成员共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蔡奇志
蒋承霖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2期1358-1360,1364,共4页
-
文摘
目的调查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感染患者家庭成员内的感染情况,探讨Hp家庭聚集因素对根除Hp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内镜检查确诊的195例Hp感染患者的家庭成员采用C13或C14呼气试验(UBT)进行Hp感染调查,排除3个其他家庭成员Hp均阴性的患者,将192例患者随机分成家庭成员同治组和非同治组,并根据生活习惯分为核心家庭组141个及非核心家庭组51个,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及家庭因素在Hp根除的差异。结果所有195个家庭568例家庭成员中Hp总感染率为91.2%,192个Hp阳性家庭中,核心家庭成员总Hp阳性率达98.6%,非核心家庭成员阳性率为81.7%,通过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治疗两周后,所有192例患者Hp总根除率达91.2%,同治组与非同治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2%、88.2%,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患者家庭成员内存在较高感染率,并可增加患者Hp根除后复发机会。在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感染家庭成员共同根除治疗,对于有效根除患者Hp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家庭
共同治疗
根除
-
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family
all-treated
eradication
-
分类号
R573.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小肠克罗恩病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郑秀金
陈长旦
毛文灏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2期43-45,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病例首诊我院,后诊疗于北京、上海、福州等医院)2007年7月-2013年7月45例小肠克罗恩病的病例资料。结果小肠克罗恩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30例)、腹泻(18例)或(伴)便血(4例)。4例为术后病理发现(包括肠梗阻、腹膜炎、腹部包块手术)。2例以口腔溃疡、发热首发,2例为反复呕吐,2例以肛周脓肿首发。全身表现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热、体重下降。病程最长达20年,最短1个月。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结肠常受累,尤以回盲部多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8例)。内镜下可见纵形溃疡、铺路石样改变、节段性、常伴有管状狭窄。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伴急性活动,累及全层,部分可见裂隙状纵行溃疡及非干酪性肉芽肿。93.3%病例经过经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31.1%病例反复发作最终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消化内镜证据以及病理、追踪资料等综合判断,且病程长,病情反复,需进一步提高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
-
关键词
小肠
克罗恩病
临床特征
诊疗
回顾性分析
-
Keywords
Intestine
Crohn's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猪尾引流管在肝脓肿引流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谢锦銮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2期24-25,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2种引流管在肝脓肿液化置管引流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42例肝脓肿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21例,采用猪尾引流套管置管引流。对照组21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组的引流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比较治愈率、日引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堵管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猪尾引流套管在肝脓肿液化置管引流中简便可行,临床效果可靠。
-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肝脓肿
引流
-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