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朱丽芳
郑瑜谦
闫福华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基金(编号:2006F3053)
-
文摘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微生物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慢性牙周炎、5例牙龈炎患者和5例牙周健康者,共70个位点的龈下菌斑,采用TaqMan 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结果: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是86%,牙龈炎的是86%,牙周健康的是100%,3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的检出量经对数转换后,3组之间及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灵敏度高,检出率高;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状态密切相关。
-
关键词
齿垢密螺旋体
牙周
实时荧光定量PCR
-
Keywords
Treponema denticola Periodontal TaqMan real--time PCR
-
分类号
R781.4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应用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姜醒
闫福华
郑瑜谦
赵欣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3-536,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2-1-12)
-
文摘
目的:探讨在涉及龈下的牙体龋损及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时应用排龈线可否预防悬突的形成。方法:选择牙周组织健康的门诊患者24人口腔中齐龈或涉及龈下≤1mm的唇颊侧牙颈部龋缺损共80颗牙,随机分配样本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排龈线对窝洞处的牙龈进行排龈后用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常规窝洞预备后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充填1个月检查悬突的发生情况;收集两组充填前、充填1、3及6个月测试位点的龈沟液(GCF)量、检测GCF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量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充填1个月试验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LI、SBI、PD、GCF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GCF-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排龈线对齐龈或龈下边缘的充填悬突形成的预防效果好。建议临床中充填上述龋缺损时将使用排龈线作为一项常规措施。
-
关键词
排龈线
牙体修复悬突
龈沟液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
Keywords
Gingival retraction cord Overhanging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
分类号
R783.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