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胸水的麻醉 被引量:1
1
作者 包启业 张良成 +2 位作者 吴薇 赖峻松 郭永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0-701,共2页
关键词 热灌注治疗 肺癌胸水 胸腔内 水循环 麻醉 病理生理改变 温生理盐水 胸腔热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友坦 郭荣鑫 +14 位作者 陈向东 龚亚红 黑子清 李偲 刘克玄 刘志恒 罗涛 马正良 孙莉 王锷 吴超然 张良成 张志伟 王天龙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9-662,共4页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介入、微创手术取代侵入性外科手术,老年和虚弱的患者可能会从微创手术提供的耐受性和更快的...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介入、微创手术取代侵入性外科手术,老年和虚弱的患者可能会从微创手术提供的耐受性和更快的恢复中获益。接受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老年患者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将继续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储备较低,自身常合并多种疾病,了解老年患者与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相关的独特危害性可以促进患者安全。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差异,麻醉科医师应该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相同的标准,以便推动老年患者手术室外麻醉/镇静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老年患者 微创手术 外科手术 手术室外麻醉 专家共识 老年人口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赖峻松 张良成 +2 位作者 王惠枢 林鹏焘 陈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LPS组(L组)、低浓度七氟醚预处理组(S1组)、高浓度七氟... 目的观察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LPS组(L组)、低浓度七氟醚预处理组(S1组)、高浓度七氟醚预处理组(S2组)。采用腹腔注射LPS方法制造大鼠脓毒症模型,并于LPS注射后12 h收集大鼠心肌及血液标本,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常规病理形态学改变,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cTnI)含量及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L组、S1组、S2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TNF-α含量增加(P<0.05);与L组比较,S1组、S2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TNF-α含量减少(P<0.05);与S1组比较,S2组大鼠各项指标水平更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浓度依赖性地减轻LPS引起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及减轻心肌局部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脓毒症 心肌 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引导下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9
4
作者 公维义 黄其健 +2 位作者 陈华 王保国 金海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20-2023,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Hartel前入路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抵达卵圆孔、触及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7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重建影像的指导... 目的评价三维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Hartel前入路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抵达卵圆孔、触及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7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重建影像的指导下穿刺。结果所有穿刺均成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5.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维CT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穿刺,结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穿刺和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卵圆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张盐水/羟乙基淀粉复苏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良成 袁世荧 +2 位作者 周琳瑛 王宏梗 曾邦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0-591,共2页
关键词 休克/创伤失血性 高张溶液 ICAM-1 中性粒细胞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公维义 苏建生 +2 位作者 陈华 范崇玖 张良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另50只暴露臂丛神经后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每组25只。在术后即刻、1、7、14和28 d取臂丛神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另50只暴露臂丛神经后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每组25只。在术后即刻、1、7、14和28 d取臂丛神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脉冲射频组术后神经功能正常,光镜下可见神经纤维间出现水肿,于术后1 d最重,随后逐渐恢复。电镜下可见髓鞘板层结构松散,并有髓鞘球形成,及超微结构的代偿性增生,并逐渐恢复。射频热凝组术后神经功能消失,并出现自噬行为,镜下表现为沃勒变性和神经再生等改变。结论脉冲射频和射频热凝术对神经均可产生损伤。脉冲射频损伤轻微,且恢复快;射频热凝术则损伤严重,毁损神经恢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射频热凝术 形态学 臂丛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张溶液复苏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肺组织I-κB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良成 王宏梗 +2 位作者 周琳瑛 袁世荧 曾邦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张溶液复苏大鼠THS对肺组织I-κBα水平及该作用对减轻急性肺损伤的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假创伤失血性休克(Sham)组、大容量等张乳酸钠林格氏液+6%羟乙基淀粉液(RLH)复苏组和小容量高张(7·5%氯化钠)液+6%羟乙基淀粉溶... 目的探讨高张溶液复苏大鼠THS对肺组织I-κBα水平及该作用对减轻急性肺损伤的意义。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假创伤失血性休克(Sham)组、大容量等张乳酸钠林格氏液+6%羟乙基淀粉液(RLH)复苏组和小容量高张(7·5%氯化钠)液+6%羟乙基淀粉溶液(HTH)复苏组。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I-κBα蛋白含量;以RT-PCR检测ICAM-1mRNA表达水平;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肺组织MPO活性;光镜下评估肺炎症损伤程度;以干/湿重比代表肺组织水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肺组织I-κBα含量RLH组明显降低(P<0·01),HTH组轻微降低且明显高于RLH组(P<0·01);而ICAM-1mRNA表达水平RLH组明显增高,HTH组仅轻度增高,低于RLH组(P<0·05);RLH组MPO活性和炎症损伤评分也均明显高于HTH和Sham两组(P<0·01),HTH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含量在RLH组也有所增高。结论HTH可明显抑制大鼠THS复苏后肺组织I-κBα的降低,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HS后ICAM-1表达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在肺部大量聚集、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创伤失血性 高渗溶液 ICAM-1 Ⅰ-κBα 急性肺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宏 林鹏焘 +2 位作者 陈文华 王兰兰 李丽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纳洛酮拮抗剂组(NAL组)、瑞芬太尼5μg·kg^(-1)·min^(-1)后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纳洛酮拮抗剂组(NAL组)、瑞芬太尼5μg·kg^(-1)·min^(-1)后处理组(R1组)、瑞芬太尼10μg·kg^(-1)·min^(-1)后处理组(R2组)和瑞芬太尼20μg·kg^(-1)·min^(-1)后处理组(R3组),每组13只。S组仅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处穿线,但不结扎;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24h;R1、R2和R3组在缺血35min时,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5、10和20μg·kg^(-1)·min^(-1),10min后再灌注24h;NAL组在心肌缺血25min时,静脉注射纳洛酮0.1mg·kg^(-1),10min后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10min后再灌注24h。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病理学变化,同时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IR、NAL、R1、R2和R3组血清cTnI、LDH、CK-MB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大(P<0.05),心肌细胞损伤增多;与IR组比较,R1、R2和R3组血清cTnI、LDH、CK-MB浓度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心肌细胞损伤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瑞芬太尼激活阿片受体有关,此作用具有量效"封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后处理 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加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唇裂修复术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珠云 郭永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24-724,共1页
关键词 静吸复合全麻 唇裂修复术 眶下神经阻滞 七氟醚 小儿 手术操作 麻醉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燕飞 郭永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35-635,共1页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 舒芬太尼 患者 静吸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肺、肠组织iNOS、ICAM-1的mRNA表达变化及山莨菪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文发 张良成 +1 位作者 李传醋 郭永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肺、肠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变化及山莨菪碱的调节作用。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S组)、创伤失血性休克/...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肺、肠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变化及山莨菪碱的调节作用。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S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组(R1组)、复苏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组(R2组)。分别于模型完成后24h处死大鼠,取出大鼠左上肺叶、肠管(取离盲肠末端约10cm处的回肠2cm)标本,以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肺、肠组织中iNOS和ICAM-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肺、肠组织中iNOS、ICAM-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R1组比S组明显增加(P<0.01),R2组比R1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肺、肠组织中炎症介质和粘附分子表达上调,由此介导中性粒细胞(PMN)在组织中扣押,引起组织损伤。复苏早期应用山莨菪碱,能够使这两种关键的炎症介质iNOS、ICAM-1的mRNA表达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机体受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山莨菪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张溶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血中性粒细胞CD11b和肺组织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良成 周琳瑛 +2 位作者 袁世荧 曾邦雄 王宏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高张溶液 失血性休克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文华 吴薇 郭永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环杓关节脱位 声嘶 喉镜检查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疼痛对第一、第二躯体感觉皮质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公维义 薛蕴菁 +3 位作者 宋施委 张良成 苏建生 范崇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对第一躯体感觉皮质(SⅠ)和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Ⅱ)的激活规律。方法对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右足测定痛觉阈值后,给予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分级,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痛觉... 目的研究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对第一躯体感觉皮质(SⅠ)和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Ⅱ)的激活规律。方法对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右足测定痛觉阈值后,给予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分级,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分别引起志愿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两种刺激均可激活SⅠ和SⅡ,并以左侧为主。其中,轻度疼痛主要激活左侧SⅠ,对两侧SⅡ激活区域小;中度疼痛明显激活左侧SⅠ和双侧SⅡ。结论 SⅠ对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反应一致,但SⅡ对中度疼痛电刺激的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电刺激 躯体感觉皮质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注射利多卡因对预防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长涛 陈玉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从开始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过程中出现的注药手臂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3%,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发生率为38.3%。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6.7%,其中中重度痛发生率为18.3%。两组相比,B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较预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注射丙泊酚更能有效缓解患儿注射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利多卡因 丙泊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秀茹 林尧 +3 位作者 吴碧玲 陈文华 张良成 林鹏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全...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组于T_(4-5)、T_(6-7)椎旁间隙各注射0.33%罗哌卡因15 ml;C组于相同位置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中均予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术前24 h及术后24、48 h采用Von Frey纤毛测量机械痛阈。记录术后0.5、1、2、6、12、24、48 h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术中七氟醚、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及PACU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镇静过度、低氧血症、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48 h T组机械痛阈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0.5、1、2、6、12 h T组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镇痛泵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ACU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C组(P<0.05)。T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缓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术后痛觉过敏 阿片类药物 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巧文 陈晓东 +1 位作者 俞莹 彭勇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项短期替代心肺功能的技术手段,通过CPB设备,将静脉血引出体外氧合,清除CO 2后,再用泵将氧合的血液回输到体内,保证机体器官和组织的氧合和血流灌注,经过40多年的应用,目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项短期替代心肺功能的技术手段,通过CPB设备,将静脉血引出体外氧合,清除CO 2后,再用泵将氧合的血液回输到体内,保证机体器官和组织的氧合和血流灌注,经过40多年的应用,目前已发展为成熟和有效的体外支持生命的技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肺、大血管和器官移植的手术也日趋增多,短期的ECMO支持治疗在围术期的应用也得到了发展。现将ECMO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血液回输 器官移植 ECMO 血流灌注 心肺功能 围术期 器官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林芬 杨炳钦 +4 位作者 曾志勇 徐建萍 林东红 陈秋纯 陈君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7-803,共7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刺激诱导获取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纯度。收集γδ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RPMI-8226或U-266...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刺激诱导获取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纯度。收集γδ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RPMI-8226或U-266按照不同效靶比于transwell小室中分别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BMNC在体外刺激诱导下,可获得大量扩增的γδT细胞。γδT细胞具有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细胞的凋亡,且作用具有效靶比依赖性。此外,γδT细胞可增强骨髓瘤细胞的自噬能力,抑制骨髓瘤细胞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上调AMPK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γδT细胞在体外具有抑制骨髓瘤细胞RPMI-8226或U-266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和增强自噬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或激活AMPK/Beclin-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骨髓瘤细胞 增殖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TTC染色法显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粮辉 陈文华 郑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75-78,I0013,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面积的检测效果。方法将20只SD大鼠(雄性,8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传统TTC染色法组;B组:改进后的TTC染...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面积的检测效果。方法将20只SD大鼠(雄性,8周龄,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传统TTC染色法组;B组:改进后的TTC染色法组,分别进行大鼠心肌染色,随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测定血清cTnI浓度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均能较好地标记梗死心肌;A组和B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48.69%±5.37%vs.47.41%±3.28%,P〉0.05);A组和B组血清cTnI浓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51±0.88 ng/mL vs.4.70±0.71 ng/mL,P〉0.05);但B组心肌切片染色色泽对比度及心肌非梗死区与梗死区区分度均高于A组。结论改进后的心肌TTC染色法采用在体染色,不仅操作简便,节省了实验时间和经费,而且提高了染色效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因此改进后的心肌TTC染色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捷、高效的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梗死面积 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染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成人心肌低氧复氧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远锋 王冰焱 +5 位作者 吴碧玲 赖忠盟 徐小红 陈文华 张良成 林鹏焘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成人心肌低氧复氧(H/R)损伤模型,观测瑞芬太尼后处理对成人心肌H/R损伤的保护效应,并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成人右心耳肌小梁低氧90 min/复氧120 min,低氧结束前10 min开始分别灌注瑞芬太尼0.01,0.1... 目的通过构建成人心肌低氧复氧(H/R)损伤模型,观测瑞芬太尼后处理对成人心肌H/R损伤的保护效应,并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成人右心耳肌小梁低氧90 min/复氧120 min,低氧结束前10 min开始分别灌注瑞芬太尼0.01,0.1或1.0 nmol·L-1至复氧开始后10 min停止。实验期间,连续监测肌小梁的收缩张力。实验结束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AQP-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R组低氧处理30 min后,肌小梁的收缩张力值明显降低(P<0.05),90 min时降至最低;瑞芬太尼0.1 nmol·L-1组150和180 min时张力值均高于H/R组(P<0.05);瑞芬太尼1.0 nmol·L-1组120,150,180和210 min时,张力值均高于H/R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R组心肌AQP-4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H/R组比较,瑞芬太尼0.1和1.0 nmol·L-1组心肌AQP-4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减轻成人心肌H/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QP-4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复氧损伤 瑞芬太尼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