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医院胸心外科病房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宇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7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胸心外科 病房护理 新加坡中央医院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安全活动手杖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克清 许乐 +1 位作者 张曦 李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75-76,共2页
早期下床活动与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恢复和健康维护,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广泛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 早期下床活动与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恢复和健康维护,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广泛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但大部分患者因疼痛、虚弱、认识误区、管道安置、静脉治疗等原因很少或直接拒绝早期下床活动。多项研究证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术后活动 安全 手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的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克清 许乐 +1 位作者 张曦 李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97-98,共2页
为了提高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活动的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量,根据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治疗需求,研制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助行器应用于268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瓶及静脉输液患者下床活动,未发生活动中跌倒、意外脱... 为了提高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活动的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量,根据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治疗需求,研制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助行器应用于268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瓶及静脉输液患者下床活动,未发生活动中跌倒、意外脱管、胸腔闭式引流瓶倾倒引起的人工气胸或静脉外渗等护理不良事件。助行器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术后活动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术后因活动导致管道及静脉输液针头脱落等危险,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术后活动 安全助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食管癌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中期食管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波 刘鹏飞 +3 位作者 康明强 李旭 邱明链 赖繁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中期(Ⅱ、Ⅲ期)食管癌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根治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胸、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的Ⅱ、Ⅲ期食管癌410例资料(开放组193例、全腔镜组21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中期(Ⅱ、Ⅲ期)食管癌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根治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胸、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的Ⅱ、Ⅲ期食管癌410例资料(开放组193例、全腔镜组217例)。2组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侵犯深度、肿瘤位置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206±138)m L vs.(240±111)m L,t=2.726,P=0.007],清扫淋巴结多[(26.6±8.6)枚vs.(21.7±9.2)枚,t=-5.626,P<0.001],胸腔手术时间短[(157±36)min vs.(166±31)min,t=-2.696,P=0.007],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25.8%(56/217)vs.35.2%(68/193),χ2=4.303,P=0.038]。全腔镜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而吻合口狭窄、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值得在Ⅱ、Ⅲ期食管癌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 腹腔镜 二野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邓帆 康明强 陈舒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61例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61例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90~460 min,平均(365.65±45.48)min。术中中转小切口开胸1例,中转开胸率1.6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颈部吻合口瘘2例(3.28%),肺部感染2例(3.28%),空肠梗阻1例(1.64%)。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91±2.91)d,食管癌患者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9.13±9.18)枚。结论: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75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贵刚 陈椿 +3 位作者 郑炜 郭朝晖 朱勇 吴维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8月对75例经CT测量肿瘤最大径1~11 cm的胸腺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胸腺瘤切除,腋前线第5肋间做1.0 cm观察孔,主、副操作孔长1.5 cm,常规为第3肋间腋前线及第5肋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8月对75例经CT测量肿瘤最大径1~11 cm的胸腺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胸腺瘤切除,腋前线第5肋间做1.0 cm观察孔,主、副操作孔长1.5 cm,常规为第3肋间腋前线及第5肋间锁骨中线,可适当调整。电钩沿膈神经前纵行切开术侧纵隔胸膜达瘤体上下极,钝性分离暴露瘤体后处理肿物下极并游离至对侧纵隔胸膜。自下而上游离并处理胸腺静脉后完整切除瘤体。对合并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除切除瘤体与胸腺外进行前纵隔脂肪清扫。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57例全胸腔镜下完成,17例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1例因术中左无名静脉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6例,肌无力危象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66例随访7~58个月,平均12.8月,1例C型胸腺瘤术后8个月复发,第15个月死于全身转移,余65例无复发或转移。29例合并MG者,14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无改善;2例合并PRCA者,1例部分缓解,1例无改善。结论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肿瘤的诊疗:基于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共识 被引量:43
7
作者 方文涛 傅剑华 +18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陈刚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417,共4页
胸腺肿瘤是胸部实体肿瘤中相对罕见的一个类型[1]。在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3.93/100万,这大致为肺癌发病率的1/100、食管癌发病率的1/25。此发病率高于北美报告的胸腺肿瘤发病率[2.14/100万;基于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 胸腺肿瘤是胸部实体肿瘤中相对罕见的一个类型[1]。在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3.93/100万,这大致为肺癌发病率的1/100、食管癌发病率的1/25。此发病率高于北美报告的胸腺肿瘤发病率[2.14/100万;基于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不过,SEER数据库也显示,胸腺肿瘤在亚裔中的发病率(3.74/100万)要远高于白人(1.89/100万),且与中国的数据接近。这意味着,胸腺肿〈br〉 瘤在不同的种族和种属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与此同时,这两个登记系统均只记录了临床上已处于进展期的“恶性肿瘤”;许多尚处于早期的低级别病变被视作“良性肿瘤”,故未予登记。因此,胸腺肿瘤的确切发病率被大大低估了。随着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的筛查日益推广,更早期的胸腺肿瘤也有望被及早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中国 EPIDEMIOLOGY 多中心 癌发病率 协作 诊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胸腺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效果及长期生存率的比较 被引量:21
8
作者 汪灏 谷志涛 +21 位作者 丁建勇 谭黎杰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3-45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的数据库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数据库中1994年到2012年间的1,117例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1例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76例行开放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与围手术期结果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胸腔镜组的全胸腺切除比例更高(80.5%vs73.9%,P=0.028),根治性切除率更高(98.8%vs 88.7%,P<0.000),而复发率更低(2.9%vs 16.0%,P<0.001),5年无瘤生存率更高(92%vs 83%,P=0.011),而两组的5年生存率接近(92%vs 92%,P=0.1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WHO分型、Masaoka-Koga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腺恶性肿瘤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胸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其围手术期效果更好,肿瘤学疗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恶性肿瘤 胸腺切除术 胸腔外科 开胸手术 VIDEO-ASSISTED hT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行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0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舒晨 林若柏 +3 位作者 康明强 郑炜 陈椿 林培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2-204,212,共4页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如何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1月~2008年2月以来收治的727例支气管肺癌行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均采用周围有生机组织包埋支气管残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同时细心保护支气管...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如何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1月~2008年2月以来收治的727例支气管肺癌行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均采用周围有生机组织包埋支气管残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同时细心保护支气管残端血运,支气管残端均送术中冰冻无一例切端癌细胞残留。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10例病人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冲洗、经纤维支气管镜医用耳脑胶(EC胶)封堵、带膜支气管支架封堵瘘口、瘘口修补加肋间肌包埋以及胸廓成形术等方法治疗。结果:预防肺癌行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727例中有10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1.4%;5例治愈,治愈率50.0%;3例因严重感染死亡,死亡率30.0%;2例瘘口未愈合长期引流,好转率70.0%。1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保守治疗治愈,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瘘口医用耳脑胶(EC胶)封堵治愈,1例采用支气管残端修补、肋间肌瓣填塞并改良胸廓成形术治愈。10例均获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提高支气管残端闭合技术、注重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防治是预防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一般情况、瘘口大小、感染严重程度等设计治疗方案是治疗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 预防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谷志涛 傅剑华 +19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9-4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Ⅰ期、Ⅱ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Ⅰ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Ⅱ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Ⅱ期及合并MG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胸腺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的初步分析--ChART数据库回顾性结果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昉睿 庞烈文 +20 位作者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谷志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8-424,共7页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 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 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数据库录入的18个胸外科中心诊断胸腺瘤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分为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合并组)和单纯胸腺瘤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共1,8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肌无力组及单纯胸腺瘤组分别421人和1429人,行胸腺全切的比例分别是91.2%和71.0%(P<0.05);肌无力组患者的WHO病理类型多分布于AB、B1和B2型,优于单纯胸腺瘤组(P<0.05);合并肌无力组的Masaoka分期较早(I和Ⅱ期)的比例高于单纯胸腺瘤组。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在MG组和非MG组中分别为93%和88%;83%和81%(P=0.034);在Masaoka III、IVa和IVb期胸腺瘤患者中,合并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P=0.003)。在进展型胸腺瘤患者中,MG组和非MG组患者的Masaoka III、IVa、IVb的构成比相似,组织学结果中,MG组的AB/B1/B2/B3型的比例高于C型比例更高的非MG组(P<0.001)。整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G、WHO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和临床切除状况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WHO分型、Masaoka分期和临床切除状况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结论虽然重症肌无力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在胸腺瘤患者中,合并MG的患者预后较优,尤其是Masaoka分期晚期的患者,可能与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理类型分布相对较好、整体R0切除率较高以及复发率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疗在Ⅰ期/Ⅱ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ChART回顾性数据库研究结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乾文 谷志涛 +23 位作者 杨富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向锦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马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5-472,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Ⅰ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Ⅰ期-Ⅲ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的Ⅰ期-Ⅲ期胸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决定死亡风险比。结果 ChART数据库中Ⅰ期-Ⅲ期胸腺肿瘤共1,546例。其中649例(41.98%)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与性别、组织学类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胸腺切除程度、是否完全切除、Masaoka-Koga分期及辅助化疗相关。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0%和80%、81%和63%,而单纯手术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6%和95%、92%和90%,两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单因素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类(WHO)、Masaoka-Koga分期、是否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类(WHO)(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29)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3)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重症肌无力、组织学分类、Masaoka-Koga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和是否完全切除与无瘤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05)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6)是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表明不完全切除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10,P=0.017)。然而,完全切除者接受术后放疗则会降低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01,P<0.001)。结论此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完全切除Ⅰ期-Ⅲ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但是,对于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总体上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术后放疗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化疗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可 谷志涛 +20 位作者 韩泳涛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73-48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在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术后化疗对Masaoka Ⅲ期/Ⅳ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4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 RT)数据库共纳入2,306例胸腺肿瘤病例,资料相...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在胸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术后化疗对Masaoka Ⅲ期/Ⅳ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4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 RT)数据库共纳入2,306例胸腺肿瘤病例,资料相对完整1,7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中Masaoka Ⅲ期/Ⅳ期665例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初步评估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亚组患者生存曲线,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倾向值匹配研究(propensity-matched study,PSM),评估化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1,700例患者中未行术后化疗1,406例(82.7%),术后化疗294例(17.3%),随着Masaoka分期的增加,术后化疗患者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Masaoka Ⅲ期/Ⅳ期患者665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其中未术后化疗组444例,术后化疗组221例。两组患者在有无重症肌无力、WHO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根治性、有无术后放疗等方面分布有差异(P<0.05)。其中C型胸腺瘤、不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明显影响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P<0.05)。术后化疗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1%、30%,5年和10年复发率分别为46%、68%,而未术后化疗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58%。5年和10年复发率分别为26%、40%,两组无病生存率和复发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对有无重症肌无力,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根治性状态,术后放疗等因素进行倾向值匹配筛选出其中158例未术后化疗和158例术后化疗共316例患者,生存分析显示:未术后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两组5年生存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32)。结论病理学类型、手术的根治性和术后放疗是影响进展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的主要因素。术后化疗并未给Masaoka-Koga Ⅲ期/Ⅳ期胸腺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化疗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14
作者 吴维栋 黄麟 +1 位作者 郑剑滔 朱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未成熟树突细胞增生紊乱性疾病,也是一种网状内皮组织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如疼痛、脾大、发热、咳嗽、多饮多尿...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未成熟树突细胞增生紊乱性疾病,也是一种网状内皮组织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如疼痛、脾大、发热、咳嗽、多饮多尿、头疼、突眼、淋巴结肿大、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等,发病率低,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小儿多见,成人多成隐袭性,常为慢性病程,具体治疗方式不明确。2017年6月我科收治1例成人胸腺LCH,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症状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慢性病程 紊乱性 脾大 突眼 淋巴结肿大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外伤患者临床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启航 何哲 +13 位作者 杨异 杨金良 苏志勇 王冬滨 金龙玉 张强 张鑫 易俊 高旭辉 徐驰 陈兴娅 查露露 徐恩五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5,共7页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至全国。此次疫情的特征为传染性强、隐匿性强。中国严格的隔离及管控措施逐步控制了国内疫情,同时降低了创伤的发生率。但随着全国复工复产、交通恢复,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至全国。此次疫情的特征为传染性强、隐匿性强。中国严格的隔离及管控措施逐步控制了国内疫情,同时降低了创伤的发生率。但随着全国复工复产、交通恢复,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为主要发病因素的胸外伤逐渐增加,临床救治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结合当前疫情环境及胸外伤救治特点,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胸部创伤学组联合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胸部创伤管理专委会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外伤患者临床管理策略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疫情期间胸外伤手术患者的分类及治疗策略、胸外伤的非手术治疗、胸外伤诊疗管理流程、病区的防护及管理等4个部分,以指导胸外伤诊治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外伤 感染防护 外科手术 病毒性肺炎 肺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胸腺瘤协作组回顾性数据库对比Masaoka-Koga分期和国际肺癌协会/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提出的TNM分期系统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光辉 谷志涛 +20 位作者 李印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25-43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使用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回顾性数据,比较Masaoka-Koga分期系统和国际肺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nternati... 背景与目的使用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回顾性数据,比较Masaoka-Koga分期系统和国际肺癌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ies Interest Group,ITMIG)推荐的新TNM分期对胸腺肿瘤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1992年-2012年ChART数据库共2,370例患者。其中1,198例信息完整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按照TNM及Masaoka-Koga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并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指标为R0患者的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currence,CIR)以及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对比分析MasaokaKoga分期系统和新的TNM分期系统。结果根据Masaoka-Koga分期系统,不同分期CI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Ⅰ期和Ⅱ期或者Ⅱ期和Ⅲ期之间累积复发率无差异,Ⅳ期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预后最差。根据新的TNM分期系统,T1a患者的累积复发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T1a患者总生存高于T1b患者(P=0.004),T4患者总生存率差于其它患者。N(+)患者累及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差于N0患者。在M0患者与M1b患者之间总体累积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M0和M1b患者之间二者无差异。Ⅰ期-IIIa期与IIIb期-IVb期患者之间总生存率具有差异,然而IIIb期与IVb期患者之间总生存率无差异。结论与Masaoka-Koga分期相比,IASLC/ITMIG TNM分期系统不仅描述了肿瘤侵犯的范围,也提供了有关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播散的情况。使用新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前瞻性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对胸腺肿瘤分组,预测预后,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分期 预后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T回顾性数据库局部进展期胸腺瘤的术前诱导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煜程 谷志涛 +19 位作者 沈毅 傅剑华 谭黎杰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45-452,共8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前诱导治疗在胸腺瘤中的应用及其对局部进展期胸腺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199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回顾性数据库中局部进展期胸腺瘤(Masaoka... 背景与目的探讨术前诱导治疗在胸腺瘤中的应用及其对局部进展期胸腺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Thymomas,ChART)1994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回顾性数据库中局部进展期胸腺瘤(Masaoka-Koga分期为Ⅲ期-IVa期)病例。分为诱导治疗组和直接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R0切除率、5年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等指标。诱导治疗组术后分期为Masaoka-Koga Ⅰ期-Ⅱ期的病例视为诱导治疗后降期。为更加精确评估诱导治疗效果,在剔除术后Ⅳ期病例的基础上,再次将诱导治疗组术后Masaoka-Koga Ⅰ期-Ⅲ期的病例与直接手术组Masaoka-Koga Ⅲ期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ART回顾性数据库1,713例有效病例中,局部进展期胸腺瘤706例,仅68例(4%)作了术前诱导治疗,R0切除率为67.6%,5年复发率为44.9%,5年与10年生存率分别为49.7%和19.9%。其中17例诱导治疗后达到降期,降期亚组中胸腺瘤的比例高于胸腺癌(38.7%vs 13.9%,P=0.02);与未降期亚组相比,降期亚组获得更高的5年生存率(93.8%vs 35.6%,P=0.013)。剔除术后Ⅳ期的病例后,直接手术组和诱导治疗组R0切除率接近(76.4%vs73.3%,P=0.63),但5年生存率差异明显(85.2%vs 68.1%,P<0.001),对于降期亚组,5年生存率优于直接手术组(93.8%vs 85.2%,P=0.438),未降期亚组5年生存率仅35.6%,明显差于降期亚组和直接手术组(P<0.001)。结论术前诱导治疗目前尚未在局部进展期胸腺瘤中广泛应用,但ChART的回顾性数据研究显示通过有效的术前诱导治疗可以使难以彻底切除的病例降期后增加R0切除的机会,从而延长生存,特别是胸腺瘤的病例。这一初步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 胸腺瘤 诱导治疗 手术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肌皮瓣修复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胸胃气管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阳海燕 陈克清 +1 位作者 高磊 余绍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胸胃气管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气管瘘后行转移肌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临床症状,积极配合急诊手术;加强皮瓣观...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胸胃气管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气管瘘后行转移肌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包括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临床症状,积极配合急诊手术;加强皮瓣观察,注意引流管道及胸腔逆行冲洗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及肠内营养支持,预防感染促进肌皮瓣成活,促进瘘口愈合;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均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进食、呼吸正常。结论胸胃气管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诊下行转移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专科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并发症 吻合口瘘 转移肌皮瓣修复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建新 林建生 +3 位作者 康明强 吴荔辉 郑新阳 关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32-833,83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8月对62例手汗症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A组为2006年10月-2008年11月T2-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29例,B组为2008年12月-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8月对62例手汗症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A组为2006年10月-2008年11月T2-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29例,B组为2008年12月-2010年8月T4交感神经链切除术33例。结果 6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率100%。术前合并足底多汗43例、腋窝多汗23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分别为31例(72.1%)和20例(87.0%)。术后A组和B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多汗:A组12例,其中10例轻度,2例中度;B组6例,其中5例轻度,1例中度,2组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41.4%(12/29)vs.18.2%(6/33),χ2=4.031,P=0.045]。结论 T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能有效减少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代偿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表型鉴定及标记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勇 陈良万 +2 位作者 林若柏 韩子阳 康明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6-329,397,共5页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MSCs干预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90、CD45的表达率对培养的MSCs...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MSCs干预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90、CD45的表达率对培养的MSCs进行表型鉴定;DAP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48h内可见有少量贴壁细胞,7~10d达到90%汇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MSCs表面标记物CD90、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9.8%、6.8%,提示MSCs表达CD90而不表达CD45;用DAP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已被标记蓝色荧光,提示DAPI标记法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贴壁培养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培养MSCs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作为培养SD大鼠MSCs的常规方法;DAPI标记可作为标记MSCs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