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0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楠 杜厚伟 +3 位作者 陈荣华 郑安 黄华品 吴志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0干预组(IL-10组),术后24h断头取脑,TUNEL法(Terminal deox...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0干预组(IL-10组),术后24h断头取脑,TUNEL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biotinylated UTP nick end labeling)测定梗死灶周围凋亡神经细胞的数目,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Fas,FasL和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P<0.05);IL-10干预可显著减少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P<0.05),并抑制FasL和caspase-3的表达(P<0.05),而对Fas的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脑缺血 凋亡 FAS FASL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塞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翁金森 刘楠 +4 位作者 杜厚伟 陈荣华 张逸仙 王杰华 黄华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治疗...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BMSC移植前用DAPI标记,BM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BMSC(1×106),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 d、7 d和14 d通过平衡木行走、转棒上行走及网屏抓握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并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BM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BMSC组术后7 d和14 d神经功能评估明显优于MCAO组和vehicle组(P<0.05 orP<0.01);BM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突触素表达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BMSC移植可以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缺血脑组织中突触素生成,BM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部分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生成突触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 MCAO 神经功能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及bFGF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杰华 刘楠 +4 位作者 杜厚伟 翁金森 陈荣华 肖迎春 张逸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8-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细胞,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d、7d和14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ADSC组术后4d、7d和14d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的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梗塞 血管生成 BFGF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5/cdk5可能参与人参皂苷Rb1减轻Aβ_(25-35)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天文 陈晓春 +5 位作者 张静 朱元贵 曾育琦 沈杰 宋锦秋 陈丽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讨在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人参皂苷Rb1对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 lin-de-pendent k inase 5,CDK 5)的激动亚基p35/p25的影响。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胎鼠皮层神经元CDK 5的两... 目的探讨在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人参皂苷Rb1对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 lin-de-pendent k inase 5,CDK 5)的激动亚基p35/p25的影响。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胎鼠皮层神经元CDK 5的两个亚基cdk5和p35/p25的蛋白水平,以及CDK 5的磷酸化底物tau蛋白在Ser199/202、Thr205、Ser396和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凝聚态Aβ25-35(20μmol.L-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 h,可使皮层神经元中p25的数量增多,以及tau蛋白在Ser199/202、Thr205、Ser396和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但对cdk 5亚基表达水平影响并不明显。Rb1和calpain特异性抑制剂calpeptin可减少皮层神经元p25的生成,同时人参皂苷Rb 1和CDK 5特异性抑制剂roscovitine可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水平。结论p25/cdk 5可能参与人参皂苷Rb1减轻Aβ25-35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 1 Β淀粉样蛋白25-35 TAU蛋白 CDK 5 p35/p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寡聚肽Aβ_(1-42)增加JNK活性及诱导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天文 何饶丽 +2 位作者 周梦 张静 陈晓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在寡聚肽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探讨人参皂苷Rg1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运用寡聚肽Aβ1-42来诱导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损害,把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Aβ组、sp600125与Aβ共同孵育组以及人参皂苷Rg1与 Aβ共同孵育... 目的:在寡聚肽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探讨人参皂苷Rg1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运用寡聚肽Aβ1-42来诱导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损害,把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Aβ组、sp600125与Aβ共同孵育组以及人参皂苷Rg1与 Aβ共同孵育组,然后观察 JNK、p-JNK、caspase-3活性和TUNEL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寡聚肽 Aβ1-42作用15 min,皮层神经元的JN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经过预先孵育24 h人参皂苷Rg1(2.5~10μmol·L^-1)后,再与寡聚肽Aβ1-42共同孵育15 min,JN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寡聚肽Aβ1-42孵育24 h,caspase-3活性和TUNEL数明显升高;人参皂苷Rg1(10μmol·L^-1)预处理24 h后,再与Aβ1-42共孵育24 h组中caspase-3和TUNEL阳性数目明显下降。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JNK通路减轻寡聚肽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RG1 皮层神经元 磷酸化 寡聚肽Aβ1-42 caspase-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厚伟 刘楠 +3 位作者 王杰华 张逸仙 陈荣华 肖迎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0及TNF含量变化,探讨ADSC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0及TNF含量变化,探讨ADSC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四组,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细胞,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各组分别于术后4 d、7 d和14 d分批处死后取出脑脑织,采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L-10和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MCAO组大鼠4 d和7 d时脑组织中TNF-α和IL-10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MCAO组与vehicle组各相应时间点IL-10和TNF-α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vehicle组相比,ADSC组4 d、7 d和14 d时脑组织中IL-10的表达显著上调,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ADSC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大鼠IL-10的表达,并下调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ADSC具有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梗塞 IL-10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Y5Y细胞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对tau蛋白磷酸化和微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杰 陈晓春 +1 位作者 林旭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h达到高峰;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结论:高表达GSK3β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激酶3β TAU蛋白质类 磷酸化 微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C14位羟基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晓威 林友文 陈晓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9-1722,1718,共5页
雷公藤是我国资源丰富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雷公藤内酯醇C14位羟基的结构修饰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C14位羟基 结构修饰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