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爱珍 刘楠 +3 位作者 黄欢 林菲菲 刘德山 林小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生长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神经突蛋白(Neuritin)、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生长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神经突蛋白(Neuritin)、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及MCAO+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制法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ADSC(1×106),分别于术后7 d、14 d、28 d观察其恢复情况,并断头取脑,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组织中GFAP、Neuritin、NF-200表达情况。结果:AD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能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ADSC组与MCAO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神经突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20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ADSC移植后可引起脑缺血后期组织中Neuritin、NF-200有效表达,并抑制GFAP阳性细胞增生,促进了神经轴突再生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C MCAO 神经轴突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神经突蛋白 神经微丝蛋白2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小惠 刘楠 +5 位作者 肖迎春 陈荣华 杜厚伟 王杰华 张逸仙 刘德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组于造模成功1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个细胞),分别于术后4d、7d和14d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脑组织Bcl-2、caspase-12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可见大量细胞凋亡,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ADSC组术后4d、7d和14d脑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5),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DSCs移植减少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1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缺血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问诊要领中国专家建议(2025版)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头痛与感觉障碍学组 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脑与疼痛管理分会 +6 位作者 廖松洁 安佳琪 董钊 王永刚 于生元 陈晓春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7-267,共11页
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是某些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对头痛患者行全面细致的问诊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头痛的重要前提,更是对头痛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基石。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 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是某些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对头痛患者行全面细致的问诊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头痛的重要前提,更是对头痛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基石。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头痛问诊要领的临床指导性建议,故本专家组通过全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经验,总结并提出头痛问诊的建议。本建议涵盖针对初诊头痛患者的9大问题,梳理继发性头痛的“红旗征”,并提出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群的差异化问诊策略,可作为头痛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问诊 原发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 专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枝挺 赵振华 +1 位作者 刘昌云 黄华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4-79,83,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 目的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其中≥40%为氯吡格雷敏感组,<4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和*3位点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102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组27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5%。(1)氯吡格雷抵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3.6±0.9)、(3.2±0.8)mmol/L,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者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总体分布不一致(P<0.01)。氯吡格雷抵抗组的*1等位基因频率和*1/*1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40.7%对比80.0%,18.5%对比61.3%,均P<0.01),而*2等位基因频率和*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53.7%对比18.7%,29.6%对比1.3%,P均<0.01)。(3)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组IL-6浓度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18.4±1.8)ng/L对比(12.9±1.8)ng/L,P<0.01]。与治疗前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血清IL-6水平下降(5.1±2.6)ng/L,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的(10.3±2.7)ng/L,P<0.01。结论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抵抗不仅与CYP2C19的突变型基因相关,而且与LDL-C增高有关。氯吡格雷抵抗削弱了药物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抗药性 脑梗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CYP2C19基因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勇 杨杰 +5 位作者 张逸仙 余建萍 张黎黎 李明 马碧 刘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d孕鼠进行BMSCs和皮层神经元培养。培养第5天的皮层神经元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BMSCs培养液组(OGD+CM组),神经元OGD后培养基更换为BMSCs培养液(CM)继续培养;OGD+CM+LY294002组及OGD+LY294002组,以上2组分别加入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各组培养12 h后分别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各组培养2 h后分别检测AKT、pAKT(Ser473)、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量,在培养48 h后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GD培养后的神经元突起断裂、缩短、溶解,线粒体、内质网细胞器肿胀。OGD+LY294002组、OGD+CM组分别与OGD组相比,OGD+LY294002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3.679,P=0.021;t=2.938,P=0.042),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4.733,P=0.009);OGD+CM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升高(t=6.630,P=0.003;t=3.288,P=0.030),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降低(t=3.454,P=0.026)。与OGD+CM组相比,OGD+CM+LY294002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14.255,P=0.000;t=3.872,P=0.018),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6.699,P=0.003)。结论:BMSCs对OGD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道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CASEPASE-3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仕芳 陈滢 +1 位作者 林海谅 林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7-428,共2页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对3例以癫为临床首发症状并确诊为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以癫为临床首发症状,血清、脑脊液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均阳性,脑...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对3例以癫为临床首发症状并确诊为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以癫为临床首发症状,血清、脑脊液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均阳性,脑脊液的蛋白含量均异常,细胞学检查1例异常,2例患者EEG示样放电,经大剂量青霉素等治疗后癫症状消失。结论对于成年人初次发作的癫应考虑排除神经梅毒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昌云 陈龙飞 +3 位作者 许国英 张志坚 郑安 黄华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98-403,共6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干预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干预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缺血时间2h。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常温时大鼠脑温控制于36.5℃~37.5℃,肛温为35.9℃~36.9℃;亚低温时脑温维持于32.5℃~33.5℃,肛温为32.2℃~33.1℃。两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及亚低温干预后2、6、24和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同时行三苯基氯化四唑(TTC)染色、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与TUNEL双重染色,从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小(P<0.01),缺血灶周围脑皮质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增高(P<0.01),而且神经元凋亡数量少(P<0.01)。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的神经元细胞核中,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者。结论亚低温干预治疗可促进缺血灶周围的脑皮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脑缺血 低温 再灌注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视神经脊髓炎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例
8
作者 陈枝挺 方丽君 +4 位作者 王冰 王坚平 叶钦勇 黄华品 郑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87,91,96,共3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LHON)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病,该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眼或双眼视力同时受损为首发症状,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受累,因此,该病极易与视神经炎、视神经...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retinopathy,LHON)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病,该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眼或双眼视力同时受损为首发症状,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受累,因此,该病极易与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或多发性硬化相混淆。本文就误诊为视神经脊髓炎的1例LH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遗传病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库与神经病学建设 被引量:7
9
作者 曹凌晓 黄越 +27 位作者 蔡志友 陈彪 陈生弟 樊东升 方伯言 郭燕军 韩璎 黄华品 纪文军 李红燕 刘坤 裴中 彭丹涛 施福东 隋轶 唐北沙 王枫 王雯 王朝霞 吴安华 徐运 杨东东 张国富 张力伟 张振涛 赵伟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4-923,共10页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随着脑库建设可将神经病学再度带入崭新的认知领域,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新病种的发现与确定,对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脑库发展史、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与神经病学的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脑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科学 病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2024版)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刚 李彬寅 +3 位作者 任汝静 肖金雯 陈生弟 陈晓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最新研发的抗Aβ单克隆抗体陆续在国内外获批上市,并逐渐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更合理、安全的应用,本文结合抗Aβ单克隆抗体现有临床试验证据及阿杜卡单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最新研发的抗Aβ单克隆抗体陆续在国内外获批上市,并逐渐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更合理、安全的应用,本文结合抗Aβ单克隆抗体现有临床试验证据及阿杜卡单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及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肽类 抗体 单克隆 诊疗指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楠 陈荣华 +1 位作者 郑安 黄华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以下4组:IL-10干预组、等渗盐水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以下4组:IL-10干预组、等渗盐水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干预组在缺血3 h经侧脑室注射1μg人工重组IL-10,对照组注射5μl等渗盐水。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不作干预治疗。24 h后观察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 结果 应用IL-10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SOD、内皮型NOS(eNOS)、诱导型NOS(iNOS)和神经元型NOS(nNos)分别为(2.12±0.35)μmol/g、(2.95±0.99)μmol/g、(248±21)×103IU/g、(0.81±0.21)×103IU/g、(0.52±0.20)×103IU/g和(1.5±0.4)×103IU/g,与等渗盐水组大鼠比较iNOS、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0.05),而eNOS和nNOS变化不明显(P>0.05)。应用IL-10大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丙二醛、SOD、eNOS、iNOS和nNOS分别为(35±15)μmol/g、(12.9±1.5)μmol/g、(316±33)×103IU/g、(1.1±0.3)×103IU/g、(0.8±0.4)×103IU/g及(2.1±0.7)×103IU/g,与等渗盐水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无论大鼠脑组织还是血清中一氧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脑缺血 保护作用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801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建明 陈晓春 +3 位作者 张静 林敏 黄天文 潘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过NSS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赤芍801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分别通过TTC染色、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再灌注后脑... 目的探讨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过NSS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赤芍801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分别通过TTC染色、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缺血周边区神经元的存活和凋亡情况。检测缺血周边区MDA和SOD指标,探讨赤芍801发挥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结果缺氧后给予94μmol·kg-1·d-1赤芍801能很好的改善大鼠的NSS和运动功能评分,减少缺血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并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的含量。结论赤芍801能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脑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从而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远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赤芍801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劲松 郑建明 +2 位作者 岳增昌 黄天文 李康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927-3929,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患者出院时好转或恶化/死亡为转归指标,对10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患者出院时好转或恶化/死亡为转归指标,对10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患者的意识障碍、血白细胞计数、脑肿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的意识障碍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降低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即有意识障碍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降低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性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意外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楠 郑安 +1 位作者 叶钦勇 黄华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 天痛性心肌梗死 AMI 诱发因素 预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车春晖 黄华品 郑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癫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86例癫患者,对照组59名健康自愿受试者。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简表(QOLBREF)、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评定生活质量;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心境健康;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癫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86例癫患者,对照组59名健康自愿受试者。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简表(QOLBREF)、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评定生活质量;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心境健康;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在心理领域得分比对照组低(P<0.05);除精力/疲乏领域外的各领域均有50%以上实验组QOLIE31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实验组的抑郁、焦虑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01);影响QOLIE总分的三个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是抑郁、焦虑和用药种数。结论癫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境健康恶化;对总体QOLIE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抑郁、焦虑和用药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生活质量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3
16
作者 叶钦勇 陈晓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70-573,共4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出血治疗 临床试验证据 年发病率 人口老龄化 脑出血患者 欧美国家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大鼠中脑腹侧部Bcl-2、Bax mRNA表达及灵芝孢子油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蔚文 刘焯霖 +2 位作者 徐浩文 叶钦勇 陈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灵芝孢子油对6-OHDA引起的黑质区神经元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被分为3组,组1:6-OHDA组、组2:灵芝孢子油+6-OHDA组、组3:正常对照组。通过脑...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灵芝孢子油对6-OHDA引起的黑质区神经元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被分为3组,组1:6-OHDA组、组2:灵芝孢子油+6-OHDA组、组3:正常对照组。通过脑部立体定向法将6-OHDA注射到组1和组2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建立大鼠PD模型。组2在造模前3天开始喂食灵芝孢子油500mg/(kg.d),连续10天,组1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造模后10天取中脑腹侧组织,用荧光RT-PCR法检测Bcl-2、BaxmRNA表达量,Westernblot法检测Bcl-2蛋白含量。结果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组1BaxmRNA的表达量比组3增多,而Bcl-2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组2BaxmRNA的表达量比组3下降、Bcl-2mRNA的表达量增多,组1组2间比较有差异。②Western结果显示组2BcL-2蛋白相对含量比组1和组3增高,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6-OHDA大鼠中脑腹侧部Bax表达增强,灵芝孢子油能有效地降低其表达,并使Bcl-2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HDA大鼠 灵芝孢子油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非酶糖基化和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同峰 邓华聪 赵江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非酶糖基化和氧化的影响。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灌胃给予SF110mg·kg-1·d-1,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和肾皮质果糖胺(FMN...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非酶糖基化和氧化的影响。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灌胃给予SF110mg·kg-1·d-1,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和肾皮质果糖胺(FMN)、血清和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并分别测定肾皮质糖基化终产物(AGEs)含量,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对照组(DM组)大鼠肾重/体重、Ccr、24h尿蛋白定量、血清FMN、肾皮质FMN和AGE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组);SF治疗组(SF组)肾重/体重、Ccr、24h尿蛋白定量、血清FMN和肾皮质AGEs显著低于DM组;DM组大鼠肾皮质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N组,MDA含量显著高于N组,SF治疗组大鼠肾皮质和血清SOD、CAT活性显著高于DM组,MDA含量显著低于DM组DM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异常显著,SF组的肾脏病理学改变轻于DM组大鼠。结论SF通过保护肾脏抗氧化酶,减轻氧化应激,抑制AGEs在肾脏的沉积对DM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属 糖尿病肾病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痴呆的关键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晓春 潘晓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老年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性痴呆(MD)。随着对痴呆相关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痴呆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日益受到关注。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存在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其痴呆发病率... 老年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性痴呆(MD)。随着对痴呆相关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痴呆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日益受到关注。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存在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其痴呆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高血压 糖尿病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凤 黄丽玉 +1 位作者 叶钦勇 陈晓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和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项气味识别能力测试(12 Item odor identification test from Sniffin’Sticks,SS-12)对106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1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嗅觉评估,比较两组的嗅觉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和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项气味识别能力测试(12 Item odor identification test from Sniffin’Sticks,SS-12)对106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1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嗅觉评估,比较两组的嗅觉功能,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帕金森病病程、Hohn-Yahr分期、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用量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组嗅觉得分(5.97±2.27)明显低于对照组(8.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帕金森病组对一些气味的识别(薄荷、香蕉、甘草、咖啡、菠萝、玫瑰、鱼)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7.5分是嗅觉障碍的最佳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67.3%,特异度为73.6%,由此得出帕金森病组中嗅觉障碍的发生率为73.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病组性别(rs=-0.243)、文化程度(rs=0.208)及吸烟史(rs=-0.279,)与气味识别能力相关(P<0.05),而年龄、病程、Hohn-Yahr分期、UPDRS-Ⅲ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与气味识别能力不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较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与疾病病程、Hohn-Yahr分期、UPDRS-Ⅲ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气味识别能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