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连渊娥 杨映红 +3 位作者 杨长培 梁建钢 杨焕星 杨发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脏转移,1例术后半年复发。SNTCS镜下形态复杂多样,可见未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样结构,部分腺体异型,梭形肉瘤样区围绕不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癌成分分布,有些病例可见嗅神经母细胞瘤样区域及神经原纤维基质,肿瘤间质中尚能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及分化不等的骨及软骨组织。结论 SNT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可能为原始胚胎组织或发育过程中迷离在上呼吸道的多潜能干细胞引起的一种病变。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取材不充分可能导致误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畸胎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映红 赵文新 +2 位作者 侯培峰 黄素英 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93-796,共4页
目的:研究158例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72年1月~200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查2792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其中158例早期胃癌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果型:全、组组织男学12分3例型,、... 目的:研究158例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72年1月~200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查2792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其中158例早期胃癌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果型:全、组组织男学12分3例型,、女淋巴35结例数;1目00、例淋(巴63结.2转9%移)进肿行瘤检局查限,在其粘中膜随内机,选58取例1侵5例及进粘行膜I下d1;及发P生C部NA位免主疫要组位织于化胃学小分弯析9。7例结(61.39%);肉眼分型以Ⅱ型为主(94例,60.26%);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7例,80.38%);出现淋巴结转移12例(7.59%),其中粘膜内癌5例(3.16%),粘膜下癌7例(4.43%);肿瘤位于粘膜内组平均淋巴结12.37个,肿瘤位于粘膜下组平均淋巴结17.31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早期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淋巴结位于粘膜内组与粘膜下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随访43例早期胃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7.42年,无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8.59年。1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d1及PCNA均呈高表达,染色阳性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本组早期胃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1~60岁,随着肿P瘤C向NA粘关检膜键测下词证层实发早早展期期,胃胃病癌癌灶同下临样淋床具巴病有结理侵数袭目术与随后增之生殖增存的多恶;生性存生期物学与特淋点巴。结转移个数、浸润深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经Id1与PCNA检测证实早期胃癌同样具有侵袭与增殖的恶性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 术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瑚 黄建平 +1 位作者 冯昌银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5例B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41~82岁,男性6例,女性9例。3例有吸烟史,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多为...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5例B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41~82岁,男性6例,女性9例。3例有吸烟史,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多为位于外周肺的磨玻璃影,直径0.3~1.1 cm。肿瘤为灰白色的小结节,部分病例切面呈胶冻状。镜下由基底细胞层和腔面细胞层构成,根据腔面细胞层的组成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近端型13例,远端型2例。免疫表型:基底细胞CK5/6、p63、p40均呈阳性,腔面细胞及基底细胞TTF-1、CK7均呈阳性,柱状细胞Napsin A、SPB呈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5%。15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BA属于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结合典型的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支气管腺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鳞状细胞癌4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PD-L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龙 冯昌银 +1 位作者 黄建平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D-L1在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PD-L1表达、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男性28例,女... 目的探讨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D-L1在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PD-L1表达、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9~74岁,中位年龄58岁,发病高峰年龄50~59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CT示前纵隔或前上纵隔占位,肿瘤最大径1.0~12.0 cm。免疫表型:CD117(41/41)、CD5(39/41)、PD-L1(34/4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8%~95%。PD-L1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背景中是否富于淋巴细胞相关(P<0.05)。37例胸腺鳞状细胞癌可行Masaoka分期:Ⅲ期22例,Ⅳ期15例。41例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随访6~97个月,15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21.4%。结论胸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PD-L1的阳性率较高,可为临床开展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瑚 蒋逸婷 +4 位作者 陈永钦 连渊娥 冯昌银 黄建平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女性4例,男性23例,年龄...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女性4例,男性23例,年龄35~70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位于近端胃19例,远端胃6例,残胃1例,远端胃和近端胃均发生1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发育不良的腺腔,条索或单个散在,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免疫表型:27例肿瘤细胞CKpan、CKL阳性,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3或CD20,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随访3~60个月,24例无瘤存活,1例3个月后复发,2例失访。结论LELC是少见的胃癌亚型,与EBV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内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连渊娥 郑巧灵 +2 位作者 蒋逸婷 吴丹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8岁。6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8例行保...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8岁。6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8例行保乳手术,6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0例均为纤维腺瘤内癌:4例为小叶原位癌;15例为导管原位癌,低级别13例,中级别2例,其中5例腺瘤外乳腺组织亦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纤维腺瘤内癌的ER、PR均弥漫一致阳性。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7.5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纤维腺瘤内癌的形态特点为纤维腺瘤的背景上出现原位癌或浸润癌,预后好。治疗上推荐保乳手术,术后可辅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原位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型胃腺癌组织中A3G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昌银 郑巧灵 +3 位作者 黄建平 陈瑚 连渊娥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A3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在线工具GEPIA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3G mRNA的表达差异。收集胃腺癌(Lauren分型肠型)组织样本85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A3G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A3G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在线工具GEPIA分析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3G mRNA的表达差异。收集胃腺癌(Lauren分型肠型)组织样本85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A3G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的关系。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A3G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A3G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A3G蛋白低表达42例(49.4%),高表达43例(50.6%)。胃癌组织中A3G蛋白高表达与肿瘤T、N分期、临床分期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相关(P<0.05),A3G高表达的病例肿瘤浸润更深、淋巴结转移更多、分期更晚;A3G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远处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A3G高、低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A3G表达与肿瘤浸润T细胞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A3G在胃腺癌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腺癌预后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A3G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IMP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梅宏 杨映红 +2 位作者 黄建平 冯昌银 连渊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7-1411,1417,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78例肺癌组织中IMP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78例肺癌组织中IMP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IMP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IMP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学分期、血清CEA水平有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IMP3表达、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与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关,淋巴结转移、吸烟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MP3表达、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理学分期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MP3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IMP3 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型与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梅宏 曾德华 +5 位作者 谢飞来 曲利娟 曾玲 李敏 刘庆宏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4-1329,共6页
目的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临床病理指标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非特殊型和顶端型FSGS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观察各组患... 目的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临床病理指标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非特殊型和顶端型FSGS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探讨FSGS患者肾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非特殊型相比,塌陷型、细胞型FSGS患者的病程短,血清白蛋白水平(serum albumin,ALB)低,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RI)的发生率高(P<0.05)。(2)塌陷型FSGS的活动性指数和慢性指数显著高于顶端型和非特殊型(P<0.05)。(3)顶端型、细胞型、非特殊型和塌陷型FSGS患者的治疗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90.6%、58.3%、50%、37.9%,治疗效果与病理亚型密切相关(P<0.05)。(4)顶端型、非特殊型、细胞型和塌陷型FSGS患者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3.8%、75.0%、58.6%;肾活检时RI、活动性指数、慢性指数、病理亚型、治疗效果是FSGS患者肾存活的影响因素,其中慢性指数≥5分和病理亚型为塌陷型是影响FSGS患者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是具有明显临床病理特征、对治疗反应及预后较差的病理亚型。慢性指数≥5分和塌陷型是FSGS患者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塌陷型 细胞型 病理特点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98例甲状腺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文新 杨映红 杨发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雯 康德勇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治疗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癌细胞呈合体样、巢片状排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治疗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癌细胞呈合体样、巢片状排列生长;细胞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细胞异型较大,间质内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类似鼻咽未分化癌的形态。免疫表型:癌细胞CKpan(20/20)、EBER(20/20)、CK5/6(19/20)、p63(18/20)及p40(16/20)均阳性。3例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阴性,2例行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阴性,1例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阴性。治疗以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结论原发性肺LELC是肺部少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但要排除其他部位转移;同时EGFR、ALK等肺癌常见基因突变在肺LELC中少见,PD1/PD-L1突变可能有一定的潜在治疗价值。目前,临床仍以经验性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临床病理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玫芳 赵红 +5 位作者 康德勇 冯昌银 邱小文 杨焕星 郑宇辉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心脏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以及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心脏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为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Ki-67增殖指数60%~95%,CD5阳性且C-MYC和BCL-2双表达1例。FISH检测未检出MYC、BCL-2、BCL-6基因断裂分离。2例行肿物切除/活检,未行化疗,分别于术后2、3个月死亡;3例行肿物切除/活检及R-CHOP方案化疗,分别随访2、10、38个月,预后良好。结论原发心脏DLBCL属于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除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需结合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6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映红 郑宇辉 +2 位作者 黄建平 杨涛 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EBER原位杂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男... 目的:探讨临床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EBER原位杂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男性31例(47.7%)、女性34例(52.3%),男女比例为1:1.1;年龄20岁以下18例(27.7%)、20岁以上26例(40.0%)、30岁以上13例(20.0%),20~30岁之间病例较多。病程为30d的病例最多,有15例(23.1%)、其次为7d 7例(10.8%)。发热20例(30.8%)、无发热45例(69-2%)。淋巴结最大直径1.5~3.0 cm48例(73.9%)。镜检淋巴结结构完整56例(86.2%)、部分完整7例(10.8%)、结构完全破坏者2例(3.1%)。淋巴结单个大的坏死灶1例(1.5%)、多灶性坏死灶62例(95.4%)、出现坏死灶融合呈大片坏死者33例(50.8%)。淋巴结中组织病理学三个阶段特点:增殖期、坏死期和黄色瘤期,三种不同病理特征,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淋巴结中。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量CD68阳性细胞。EBER指标,阳性14例(21.5%)、阴性51例(78.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热、EBER与各指标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淋巴结结构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关联,回归方程:Y=0.012+0.008X,其中Y为结构,X为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说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越多,结构完整性越低,结构越不完整。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多灶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样,皮质融合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病理组织学各阶段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增殖期、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与皮质融合坏死灶、坏死边缘灶转化淋巴细胞之间都存在关联。黄色瘤期百分比与皮质坏死灶、年龄之间存在关联。结论:HNL诊断性条件,即所谓三个组织学特点,必须与淋巴瘤、结核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免疫组织化学 EBER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研究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建春 游枫红 +2 位作者 张祥福 吴心愿 杨发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MIN)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RER测定方法,对106例系列胃癌进行研究。结果:RER阳性在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浸润... 目的:研究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MIN)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RER测定方法,对106例系列胃癌进行研究。结果:RER阳性在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浸润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P<0.005),而RER阳性与胃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以及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提示MIN在相当一部分胃癌,尤其在被公认为愈后良好的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体 不稳定性 胃肿瘤 病理特点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玫芳 杨映红 +4 位作者 康德勇 吴龙 杨焕星 郑宇辉 黄建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 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泌尿系统pPNET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 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泌尿系统pPNET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NET中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1例原发于膀胱,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3例原发于肾脏,分别于术后3、8、13个月死亡。镜检:肿瘤细胞为形态单一的小圆细胞,可见假菊形团或Homer-Wright菊形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表达CD99、FLI-1及vimentin,部分表达Syn、NSE,Ki-67增殖指数30%~50%。FISH检测示EWSR1基因断裂。结论泌尿系统p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除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需结合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检测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淋巴上皮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瑚 黄建平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淋巴上皮癌(thymic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T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TLEC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排列成相互吻合的巢团状或条索状,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 目的探讨胸腺淋巴上皮癌(thymic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T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TLEC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排列成相互吻合的巢团状或条索状,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双色性或嗜伊红,细胞核呈空泡状,可见1~3个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易见,间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4/4)、CK5/6(4/4)、p63(4/4)、CD5(1/4)、CD117(2/4)阳性,Syn、CgA阴性,背景淋巴细胞CD3、CD20阳性,TdT阴性。2例PD-L1强阳性,1例弱阳性,1例阴性。原位杂交检测EBER(2/4)阳性。结论TLEC属于罕见的胸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诊断依赖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淋巴上皮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在常规病理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永钦 邱小文 +1 位作者 郑宇辉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前大多数科室常规开展的特殊染色项目有PAS染色、抗酸染色、黏液卡红染色、六次甲基四胺银等染色,其易受人为及环境因素影响,质量不易控制。我科室自2016年引进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并将其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特殊染色,取得良好效果,现... 目前大多数科室常规开展的特殊染色项目有PAS染色、抗酸染色、黏液卡红染色、六次甲基四胺银等染色,其易受人为及环境因素影响,质量不易控制。我科室自2016年引进全自动特殊染色机并将其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特殊染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碘酸雪夫染色 黏液卡红染色 六次甲基四胺银染色 全自动染色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美辰 郑巧灵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5例MN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5例MN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MNT中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9~64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1例有咳嗽胸闷症状,其余4例均无症状。随访5例均未见复发转移。镜下5例肿瘤均境界清楚,有较完整的包膜,均有MNT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于大量淋巴细胞背景中见微结节状的上皮细胞巢,形态温和,罕见核分裂象,上皮巢内淋巴细胞稀少,背景淋巴细胞丰富,可见初级淋巴滤泡和伴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上皮细胞均表达CK、p63、CK5/6、CK19,背景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D20,大部分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示5例上皮细胞及背景淋巴细胞均未见EBER表达。结论MNT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胸腺瘤类型,大部分预后较好。其好发于前纵隔,偶有其他部位的报道。其虽具有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仍需与其它类型胸腺瘤和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微结节型 伴淋巴样间质 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钰斌 吴美花 +2 位作者 吴龙 王密 吴春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GT-UMP)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GT-UMP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PCR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GT-UMP)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GT-UMP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PCR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GT-UMP发生于胃壁5例,主气管1例,右小腿皮下1例。临床表现为占位引起的相关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镜下见肿瘤在黏膜下层、肌间浸润性生长,呈丛状及巢片状分布,细胞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周围可见基膜样物质,细胞密度中等,细胞大小一致,核圆形,胞质透明,部分嗜酸性,未见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SMA、CollageⅣ、actin、Calponin、H-caldesmon均阳性。FISH检测:7例均检测到NOTCH2-MIR143基因融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野生型。结论 GT-UMP具有血管外皮瘤样的组织结构、浸润性生长模式及低级别的细胞学特征,掌握其诊断标准,并辅助免疫组化及NOTCH-MIR143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血管外皮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晓梅 邱宗建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索可能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7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断的18例EBV阳性DLBCL病例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 目的观察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索可能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7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断的18例EBV阳性DLBCL病例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等相关资料,并随访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BV阳性DLBCL仅占EBV感染状态明确DLBCL病例的3.7%(18/483);发病年龄33~79岁,中位发病年龄69岁;男女比为2.6∶1;50岁以下的患者仅4例(22%,4/18);发病部位以淋巴结病变为主;临床上多数患者血常规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低,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增加;9例血清EBV DNA载量明显升高(64.3%,9/14);肿瘤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88.9%,16/18)。免疫表型非生发中心起源型(non-germinal center origin subtype,non-GCB型)稍多(55.5%,10/18),多数病例表达CD30(62.5%,10/16);患者随访2~47个月,8例死亡,7例存活,3例失访,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发病部位的不同与患者生存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P=0.022)。结论EBV阳性DLBCL是一类以老年男性为主、淋巴结病变多见的高侵袭性淋巴瘤,病理以多形性型及non-GCB免疫表型为主,总体病死率高,仅发生淋巴结病变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BV 大B细胞 弥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