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沉默HDAC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庄涵虚 马旭东 +2 位作者 赖亚栋 许向农 王小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HDAC1基因对人类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凋亡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HDAC1基因小干扰RNA片段,经脂质体转染入MGC803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干扰效果;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UNEL分析细胞调...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HDAC1基因对人类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凋亡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HDAC1基因小干扰RNA片段,经脂质体转染入MGC803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其干扰效果;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UNEL分析细胞调亡,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H3、H4乙酰化、组蛋白H3K9甲基化的影响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9、pro-caspase-3、C-myc蛋白表达。结果 HDAC1 siRNA转染MGC803细胞后,HDAC1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60、120、240 nmol/L HDAC1 siRNA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5±3.5)%、(41.4±4.3)%、(59.2±5.5)%,而对照组仅为(4.8±2.7)%,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下调Bcl-2、proCaspase-9、proCaspase-3、c-Myc的表达;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21的表达;干扰HDAC1基因可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下调H3K9甲基化水平。结论干扰HDAC1基因表达后可能通过上调与基因转录激活有关的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下调与基因转录抑制有关H3K9甲基化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蛋白乙酰化 HDAC1 RNA干扰 HDA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形态改变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月红 郭杞兰 +3 位作者 陈治新 陈运新 张莉娟 王小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1505,1531,共6页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2 mL/kg,每周2次,共4周。分别于造模第3天、1周、2周和4周处死大鼠,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与基底膜(BM)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ECs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成分IV型胶原(Col IV)和层黏连蛋白(LN)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四氯化碳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肝组织透射电镜显示四氯化碳造模第3天后开始出现LSECs窗孔直径变小及数目减少,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SECs失窗孔现象逐步严重,至第4周时局部内皮下可见连续的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ECs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随着LSECs窗孔数目的减少而逐渐增强;基底膜成分Col IV于造模第2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LN于造模第4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结论:肝纤维化早期大鼠局部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肝窦壁内LN沉积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时形成连续基底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纤维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内皮细胞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林建龙 林雁娟 +3 位作者 陈存荣 王青 吴敏玲 胡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调查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感知到的护士群体同事支持水平,分析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工作的167名二胎产后返岗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护士... 目的:调查二胎产后返岗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其感知到的护士群体同事支持水平,分析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工作的167名二胎产后返岗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群体同事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71.54±24.89)分,各维度中按条目均分压力强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2.12±0.80)分]、护理专业及工作[(2.10±0.74)分]、病人护理[(2.05±0.76)分]、管理及人际关系[(1.97±0.76)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1.96±0.74)分]。二胎产后返岗护士感受到的护士群体同事支持总分为(67.50±27.51)分,感知到的同事支持水平高于护理管理者支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受群体同事支持得分、返岗时间、是否值夜班、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影响(P<0.05)。结论:二胎返岗护士工作压力呈中度水平。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排班制度,提供更多支持及情感关注,合理安排工作量,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二胎 产后返岗 工作压力 同事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rIL-10基因质粒静脉注射及其在大鼠体内表达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1 位作者 陈治新 王小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4-837,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体内质粒DNA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使外源性rIL-10在肝组织中高表达,为探索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动物试验手段。方法以rIL-10为报告基因,将含不同体积及不同质粒浓度的质粒DNA溶液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在注射后的不同... 目的建立大鼠体内质粒DNA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使外源性rIL-10在肝组织中高表达,为探索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动物试验手段。方法以rIL-10为报告基因,将含不同体积及不同质粒浓度的质粒DNA溶液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内分别收集血浆及肝、肾、肺、脾和心组织,使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rIL-10DNA溶液可使rIL-10基因在大鼠肝脏有较明显转录及表达。血浆中rIL-10浓度可通过质粒的重复注射使其保持在一个稳态。结论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大鼠体内基因转移及基因表达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rIL-10基因在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大鼠 质粒DNA 基因转移 基因表达 尾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靶向表达大鼠白介素-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3 位作者 郑伟达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靶向表达rIL-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检测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rIL-10 mRNA的表达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蛋白在肝脏中表达... 目的探讨肝脏靶向表达rIL-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检测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rIL-10 mRNA的表达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蛋白在肝脏中表达。30只体质量100~120 g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6)、纤维化模型对照组(n=8)、rIL-10基因干预组(n=8)和空质粒对照组(n=8)。正常对照组与其余3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猪血清,0.5 ml/只,每周2次。第5周开始造模同时,rIL-10基因干预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大鼠分别从尾静脉注射pcDNA3-rIL-10和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组织和血清备用。HE、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Ⅰ、Ⅲ胶原的改变,生化检测血清ALT和AST含量。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证实rIL-10基因经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转染到大鼠体内后主要在肝组织中转录及表达;纤维化模型和空质粒对照组:HE染色显示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胶原沉积形成粗细不等的纤维隔,部分假小叶形成;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肝组织中大量Ⅰ、Ⅲ型胶原纤维沉积;血清中ALT和AST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组大鼠HE染色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炎细胞的浸润减少,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天狼星红染色显示Ⅰ、Ⅲ型胶沉积面积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ALT和AS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可使rIL-10基因在肝组织靶向表达,靶向表达的rIL-10有效抑制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白介素-10 裸质粒DNA 尾静脉注射 基因干预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通路交叉作用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健 李丹 +3 位作者 林纳 王小众 王承党 吴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整合素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交叉反应和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EGF和Fn刺激SGC7901细胞,免疫沉淀和蛋白质电泳检测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和FAK Y...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整合素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交叉反应和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EGF和Fn刺激SGC7901细胞,免疫沉淀和蛋白质电泳检测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和FAK Y397、p130cas Y410和ERK总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使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使用RNA干扰降低FAK表达,观察FAK低表达对交叉反应和胃癌侵袭增殖的影响。结果 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在刺激前后无变化(P>0.05)。Fn刺激后,ERK总酪氨酸磷酸化增强了2.90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2.36倍(P<0.05),24 h MTT值升高了1.68倍(P<0.05);EGF刺激后,FAKY397磷酸化增强了2.75倍(P<0.05),p130cas Y410磷酸化增强了4.33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1.50倍(P<0.05),24 h MTT值分别升高了1.76倍(P<0.05)。转染FAK siRNA组细胞,FAK Y397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30倍(P<0.05);Fn刺激后,ERK总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66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37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的0.63倍(P<0.05);EGF刺激后,p130 Y410磷酸化只有对照组的0.49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48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0.77倍(P<0.05)。结论 EGFR和整合素信号在胃癌细胞中发生交叉反应,FAK是其中的关键信号分子,阻断FAK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两条信号通路引起的胃癌细胞侵袭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整合素 交叉反应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IL-10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RL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运新 黄月红 +2 位作者 陈治新 郑伟达 王小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构建大鼠IL-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大鼠肝细胞系BRL中的表达,比较有无受体介导的脂质体的转染效率。方法:抽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通过RT-巢式PCR方法获得大鼠IL-10的全长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目的:构建大鼠IL-1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大鼠肝细胞系BRL中的表达,比较有无受体介导的脂质体的转染效率。方法:抽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通过RT-巢式PCR方法获得大鼠IL-10的全长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分别通过脂质体TransfastTM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脂质体PEIjet-gal转入大鼠肝细胞系BRL,通过RT-PCR方法检测IL-10mRNA的表达,比较二者的转染效率,用ELISA法检测后者分泌型IL-10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插入片段与大鼠IL-10的全长编码序列完全相符。发现受体介导的脂质体PEIjet-gal转染效率明显高于非受体介导的脂质体TransfastTM。通过受体介导的脂质体转染,BRL细胞获得高水平的IL-10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pcDNA3·0-IL-10重组质粒。受体介导的脂质体对肝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活性,可能成为IL-10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转染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治疗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羡屏 黄月红 +3 位作者 郑伟达 陈运新 陈治新 王小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IL-10对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胶原蛋白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RT-PCR法检测肝内不同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原代肝细胞与大鼠正常肝组织的检测结果,进行细胞纯度鉴定;RT-PCR法检测原代肝细胞IL-1... 目的:探讨IL-10对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胶原蛋白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RT-PCR法检测肝内不同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原代肝细胞与大鼠正常肝组织的检测结果,进行细胞纯度鉴定;RT-PCR法检测原代肝细胞IL-10和IL-10受体α(IL10Rα)的表达情况;原代肝细胞分3组培养: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和IL-10干预组(I组);通过MTT分析、台盼兰细胞计数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等方法,了解外源性IL-10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鉴定结果显示,所有的标志基因在肝组织都可检测到有较高的表达,原代肝细胞虽高表达肝细胞标志基因,而肝内其他细胞的标志基因则不表达或低表达。RT-PCR检测显示原代肝细胞可表达IL-10和IL10Rα。台盼兰细胞计数提示IL-10干预48h,I组平均细胞数仅为C组的71.96%(P<0.05);MTT检测亦显示IL-10干预24、48h,I组吸光度值分别为C组的88.41%与90.24%(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IL-10干预24h,I组肝细胞峰DNA含量是C组的59.06%,I组较C组降低(P<0.01),甚至低于N组(P<0.01)。结论: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纯度较高,大鼠原代肝细胞表达IL-10/IL10R mRNA,IL-10抑制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肝细胞 IL-10 IL10R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rIL-10基因的大鼠肝细胞及肝星状细胞对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2 位作者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观察携带大鼠白介素10(rIL-10)基因的正常大鼠肝细胞(BRL)及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是否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或自分泌作用减少肝星状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一步探讨rIL-10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IL-10基因通过尾静... 目的:观察携带大鼠白介素10(rIL-10)基因的正常大鼠肝细胞(BRL)及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是否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或自分泌作用减少肝星状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一步探讨rIL-10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干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大鼠,造模结束时收集各实验组大鼠血浆;通过半乳糖受体介导的脂质体转染试剂及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将携带rIL-10基因的pCDNA3-rIL-10质粒与pCDNA3空质粒转染大鼠BRL细胞及HSC-T6细胞,收集转染后24及48小时细胞培养上清;另将携带pCDNA3-rIL-10质粒与pCDNA3空质粒的大鼠BRL细胞与HSC-T6细胞共培养,收集共培养24及48小时后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表达。结果:rIL-10基因干预后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浆中TGF-β1表达下降,携带rIL-10基因的BRL细胞及HSC-T6细胞可表达高浓度细胞因子rIL-10,HSC-T6分泌的rIL-10能减少自身表达TGF-β1水平,BRL细胞表达rIL-10通过旁分泌作用可抑制与之共培养HSC-T6上清中TGF-β1的表达。结论:rIL-10基因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抑制肝星状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进一步阐明rIL-10基因的抗纤维化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共培养 BRL细胞 HSC-T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L-10基因干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2 位作者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0,rIL-10)基因干预的影响,探讨rIL-10基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纤维化模型组。C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生理盐水,每次0.5 ml,共8周;纤维化模型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猪血清,每次0.5 ml,共8周。至造模第5周开始模型组随机分为纤维化组(M组),rIL-10基因干预组(I组)及空质粒对照组(P组)。C组和M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林格氏液作为试剂对照,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rIL-10质粒pcDNA3-rIL-10,P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于第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S-P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MMP13及TIMP1表达的情况。结果:天狼猩红染色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多(P<0.01);与M组和P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I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的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明显增强(P<0.01),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表达上调而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组和P组比较,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rIL-10基因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白介素10 基因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大鼠IL-10真核表达质粒对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2 位作者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3-1165,117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IL-10基因干预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免疫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rIL-10真核表达质粒与空质粒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每周... 目的探讨大鼠IL-10基因干预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免疫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rIL-10真核表达质粒与空质粒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每周1次。第8周末处死大鼠,收集肝组织。HE及VG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将转染rIL-10基因的BRL细胞与HSC-T6肝星状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48 h后HSC表达α-SMA的变化。结果 HE及VG染色结果显示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能有效拮抗肝纤维化的形成,减少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α-SM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强(P<0.05),α-SMA表达部位与胶原沉积的部位相似。rIL-10基因干预后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rIL-10基因修饰BRL细胞与HSC-T6细胞共培养48 h后,能显著减少HSC-T6细胞α-SMA的表达。结论 rIL-10基因可通过抑制HSC活化拮抗肝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肝星状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因干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rIL-10基因在正常大鼠肝细胞系BRL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3 位作者 张莉娟 郑伟达 陈治新 王小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分泌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0(rIL-10)基因的正常大鼠肝细胞系(BRL细胞),为研究IL-10抗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通过RT-巢式PCR技术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rIL-10全长基因,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构...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分泌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0(rIL-10)基因的正常大鼠肝细胞系(BRL细胞),为研究IL-10抗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通过RT-巢式PCR技术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rIL-10全长基因,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rIL-10。鉴定正确后,用受体介导的脂质体转染试剂将pcDNA3-rIL-10转染BRL细胞,高浓度G418筛选,RT-PCR及ELISA法证实rIL-10在BRL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IL-10经质粒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载体构建的正确性。RT-PCR及ELISA法检测出经G418筛选的BRL细胞稳定表达IL-10。结论:成功构建分泌型pcDNA3-rIL-10真核表达质粒及筛选出稳定表达分泌型rIL-10的BRL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IL-10抗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构建 基因表达 BRL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未成年人结肠镜检查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碧云 林清财 +5 位作者 黄艳梅 方雪芬 刘凤琼 陈雨 陈丰霖 王小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未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及肠镜结果,按年龄分为0~6岁组、7~14岁组、15~18岁组。结果 10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便血、腹痛;盲...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未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及肠镜结果,按年龄分为0~6岁组、7~14岁组、15~18岁组。结果 10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便血、腹痛;盲肠插管率79. 8%。共检出肠道病变70例,主要为息肉及炎症性肠病。0~6岁组息肉检出率最高;幼年性、腺瘤性息肉常见;0~6岁组腺瘤性息肉、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较其他两组常见。结论便血及腹痛是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息肉及炎症性肠病为主要肠道病变。0~6岁腺瘤性息肉及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结肠镜 结肠息肉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