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can WalkAway仪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常 刘茂柏 +5 位作者 李彬 陈玮媛 张婧玲 黄丽雅 刘蕊 林齐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价MicroScanWalkAway 96 Plus(MSW)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鉴定与预警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同时用PCR法和MSW系统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验室保存的81株CRE。以纸片扩散法和PCR法为金标准,比... 目的评价MicroScanWalkAway 96 Plus(MSW)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鉴定与预警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同时用PCR法和MSW系统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验室保存的81株CRE。以纸片扩散法和PCR法为金标准,比较该分析仪器对CRE菌株鉴定及预测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的可靠性。结果 MSW判定CRE的符合率为69.1%(56/81)。PCR检测有48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仪器法检测这些菌株时,高级专家系统(AES)预测产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42.4%,阳性预测值为70.3%,阴性预测值为82.4%,准确度为72.8%。结论 MSW系统对CRE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仪器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高级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并抑制SAS诱导的AML细胞铁死亡
2
作者 林艳凤 郑志远 +3 位作者 陈滢 吴玮 林东红 薛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9,共11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1的增殖抑制能力。使用不同细胞死亡抑制剂来明确SAS作用后AML细胞的死亡方式。检测SAS干预AML细胞后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簇(ROS)水平;微量法检测Fe^(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酶活性变化。通过qPCR检测SAS诱导AML细胞发生铁死亡过程中SLC7A11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LC7A11和GPX4的蛋白表达变化及SAS干预后的AML细胞NRF2入核变化,此外,添加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构建敲减关键基因SLC7A11的慢病毒载体,检测SLC7A11下调后SAS干预的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AML细胞Kasumi-1和THP-1在SAS终浓度分别达200μmol/L和300μmol/L时细胞增殖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采用不同类型细胞死亡抑制剂,仅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能够明显逆转SAS干预后AML细胞的活力下降(P<0.01)。SAS干预后细胞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SAS诱导AML细胞铁死亡时,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GPX4的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SAS干预后的AML细胞胞核NRF2/胞浆NRF2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加入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其比值则降低(P<0.05)。与SAS组相比,SAS与ML385共同干预后AML细胞中SLC7A1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P<0.01),且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均能够逆转其活力的下降(P<0.01)。与SAS组相比,SAS+ML385组AML细胞中的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NC shRNA组相比,SLC7A11慢病毒干预可使AML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逆转(P<0.01);同时,脂质ROS水平、Fe^(2+)含量、MDA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降低(P<0.05)。SLC7A11下调后,GPX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SAS可诱导AML细胞铁死亡,同时其可促进AML细胞NRF2蛋白核转位,激活SLC7A11的表达,抑制NRF2或下调SLC7A11可提高AML细胞对SAS诱导的铁死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学指标在中国福建地区α-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谢屿平 曹颖平 +4 位作者 祝先进 刘宏津 刘锦 周文娟 卢娉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与构成比,比较相应的血液学表型特征,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RDW/RBC)对该地区α地中海贫血初筛的价值。方... 目的: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与构成比,比较相应的血液学表型特征,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RDW/RBC)对该地区α地中海贫血初筛的价值。方法:通过Gap-PCR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突变,反向点杂交法检测非缺失型突变位点,对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进行分型确定,并分析确诊的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学数据,通过分析ROC曲线确定本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最佳截断值,分析血液学指标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筛查价值。结果:纳入的772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共发现16种基因突变类型,以--SEA/αα缺失型突变最为常见(67.49%,521/272)。与对照组相比,同性别不同分型的患者MCV、MCH、Hb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DW/RBC值在男性患者中标准型和HbH病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仅有HbH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81.25 fl、MCH<27.30 pg、Hb_(男性)<128.5 g/L, Hb_(女性)<123.5 g/L为本实验室α地中海贫血的最佳截断值,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论:由于地域异质性以及各个医院设备环境的不同,不同实验室应建立适宜本地区的α地中海贫血初筛截断值。今后本实验室可选择MCV<81.25 fl、MCH<27.30 pg、Hb男性<128.5 g/L、Hb女性<123.5 g/L作为临床筛查α地中海贫血初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青 宋艳芳 +2 位作者 祝先进 杨顺良 郑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0,145,共5页
目的探讨IFN-γ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分泌的影响以及趋化因子的功能。方法 IFN-γ分别作用HK-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的表达,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目的探讨IFN-γ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分泌的影响以及趋化因子的功能。方法 IFN-γ分别作用HK-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的表达,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的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情况,通过趋化实验检测IFN-γ作用HK-2细胞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IFN-γ作用12 h后,HK-2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开始升高,CXCL9 mRNA的表达在48 h达到高峰,CXCL10、CXCL11 mRNA的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在蛋白水平上,HK-2细胞经IFN-γ诱导12 h后,开始分泌趋化因子蛋白,CXCL9、CXCL11的分泌在IFN-γ作用HK-2细胞72 h达到高峰,CXCL10的分泌在48 h达到高峰。与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相比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的CXCR3表达明显升高。IFN-γ作用HK-2细胞培养上清对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且能被抗CXCR3抗体所阻断。结论 IFN-γ能够明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CXCL9 CXCL10 CXCL1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琍 王金龙 +2 位作者 林光华 曹颖平 周建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人群的HBsAb及HBcAb阳性率,并按≤2岁、2~20岁、〉20岁3个年龄分段比较;收集92例免疫人群样本用CMIA和3种ELISA法检测HBcAb;用同种ELISA法试剂,改变操作模式进行HBcAb检测。结果 3组年龄段检测人群HBsAb两种检测方法统计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岁组阳性率最高;HBcAb用CMIA法统计的阳性率在≤2岁组和2~20岁组的免疫人群组低于ELISA法。92例样本用CMIA法检测HBcAb阳性率为2.2%;用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3%、82.6%及94.6%;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92例样本改变操作模式,用同种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结果有19例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人群HBsAb检出率在2岁及以下人群最高,随年龄增长抗体下降。HBcAb用CMIA法检测在免疫人群中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EIISA法。ELISA竞争抑制一步法检测HBcAb易造成假阳性,如改用HBcAb单项加样操作或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可明显减少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波动性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郑敏 刘小莺 +2 位作者 刘晓红 郑培烝 刘礼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波动性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UVEC在波动性高糖培养液(5.5、20mmol.L-1每隔8h轮换1次)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吡格列酮处理组(10、1与0.1μmo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波动性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UVEC在波动性高糖培养液(5.5、20mmol.L-1每隔8h轮换1次)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吡格列酮处理组(10、1与0.1μmol.L-1)和阳性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波动性高糖组比较,吡格列酮处理后HU-VECAdipoR1表达增高。当吡格列酮浓度增至1μmol.L-1以上时,AdipoR1mRNA表达增加呈现差异。各组细胞Adi-poR2表达量间差别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波动性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脂联素受体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ST131克隆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卢燕芳 李彬 +3 位作者 徐两蒲 兰芳俊 吴志辉 何清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了解福州某医院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ST131克隆株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尿培养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357株,采用多重PCR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大... 目的了解福州某医院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ST131克隆株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尿培养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357株,采用多重PCR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大肠埃希菌B2型菌株筛选出ST131型别,对其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ST131和非ST131克隆株在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357株大肠埃希菌系统发育分型B2型162株,占45.4%。55株(34.0%)ST131克隆株均属于B2型,其分为两种血清型:O25b-ST131(36株,65.5%)和O16-ST131(19株,34.5%)。毒力基因iutA、kpsMT K5和traT在ST131克隆株的流行率显著高于B2型非ST131克隆株(P<0.05)。ST131克隆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ST131克隆株(P<0.05)。结论该院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中存在强毒力和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ST131克隆株,须高度重视。提示O16-ST131亚克隆可能是大肠埃希菌ST131的重要类型,未来的研究不该忽视O16-ST131亚克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ST131克隆株 系统发育分型 毒力 O25b O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祝先进 宋艳芳 +2 位作者 曹颖平 许伟群 张臣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1的表达水平及与ALT和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含量;以实时定量PCR检测CHB患者HBV DNA含量。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B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1的表达水平及与ALT和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含量;以实时定量PCR检测CHB患者HBV DNA含量。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B患者血清中ALT含量。结果 CHB患者血清中CXCL10和CXCL11浓度分别为(123.38±88.37)pg/ml和(129.24±82.79)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AL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9、0.597,P<0.05);但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的含量与血清中HBV DNA含量无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244、0.242,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介导了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损伤,参与了乙型肝炎慢性化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趋化因子CXCL10 趋化因子CXCL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Ⅷ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狼疮肾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秋萍 祝先进 林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狼疮肾炎(LN)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双肾组织不同程度免疫性损害,同时具有明显肾功能损伤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典型的LN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不典型或轻型LN,易漏诊或误诊。许多... 狼疮肾炎(LN)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双肾组织不同程度免疫性损害,同时具有明显肾功能损伤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典型的LN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不典型或轻型LN,易漏诊或误诊。许多研究表明,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LN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个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提高LN诊断的敏感性。本文回顾CXCL10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阐述其在LN中的作用,以期对LN临床诊断及病理发展的控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0趋化因子 狼疮肾炎 生物标志物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抑制IFN-γ和TNF-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艳芳 林青 +2 位作者 郑健 祝先进 杨顺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IFN-γ和TNF-α共同诱导HK-2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在IFN-γ和TNF-α联合刺激HK-2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15d-PGJ2共同作...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IFN-γ和TNF-α共同诱导HK-2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在IFN-γ和TNF-α联合刺激HK-2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15d-PGJ2共同作用48 h,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CXCL9、CXCL10和CXCL1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结果在HK-2细胞中,IFN-γ和TNF-α联合刺激能够诱导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经不同浓度的15d-PGJ2干预后,CXCL9、CXCL10、CXCL1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均被抑制,在15d-PGJ2浓度为2.0 ng/mL时,15d-PGJ2对CXCL9、CXCL10、CXCL11的mRNA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最大,与IFN-γ联合TNF-α组(15d-PGJ2浓度为0 ng/mL)相比,CXCL9、CXCL10、CXCL11的mRNA分别下降76.8%、78.7%和81.9%,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蛋白分泌分别下降66.9%、86.6%和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抑制IFN-γ和TNF-α联合作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趋化因子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失衡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发病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娉霞 王梅华 +4 位作者 郑培烝 侯娟 张旸 邓洋 曹颖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在EAE发病的不同时期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reg比例变化,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EAE小鼠模型,在EAE发病的不同时期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reg比例变化,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RoR-γt)以及脑组织IL-17 mRNA表达,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7A含量变化。结果与佐剂对照组比较,CD4+CD25+Foxp3+Treg比例和Foxp3 mRNA的表达,在EAE发病初期及高峰期明显下降,而在慢性期明显升高(P<0.05);RoR-γt mRNA表达量在发病初期与佐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而高峰期及慢性期与佐剂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EAE组小鼠外周血中TGF-β、IL-6浓度在发病初期和高峰期明显升高(P<0.05);随病情发展,IL-6浓度逐渐降低,在发病慢性期与佐剂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TGF-β浓度在发病慢性期仍较高,与佐剂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EAE组小鼠外周血中IL-17A含量在EAE不同时期均有明显升高,且高峰期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 Th17细胞/Treg失衡参与了EAE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TH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NF-κB活性对TNF-α联合IFN-γ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滢 祝先进 +3 位作者 黄丽华 廖娟 秦雪君 林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 :探讨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及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 目的 :探讨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及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2,15d-PGJ2)抑制趋化因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TNF-α联合IFN-γ刺激组(刺激组)、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干预组及15d-PGJ2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蛋白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刺激组及15d-PGJ2干预组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IκBα及其磷酸化蛋白p-p65、p-IκBα的表达量。结果 :TNF-α联合IFN-γ刺激HK-2细胞后,CXCL9、CXCL10、CXCL11 m RNA表达量及蛋白分泌量显著增高(P<0.05);而经PDTC预处理后,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5.44%、45.94%、45.03%(P<0.05),蛋白分泌量分别下降了60.87%、47.59%及53.42%(P<0.05);15d-PGJ2预处理后,CXCL9、CXCL10、CXCL1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93.87%、92.40%、86.81%(P<0.01),蛋白分泌量分别下降了49.74%、67.13%、62.39%(P<0.01),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K-2细胞中p65及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与刺激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制NF-κB活性使HK-2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减少;15d-PGJ2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15D-PGJ2 肾小管上皮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钙信号途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培烝 侯娟 +3 位作者 曹颖平 朱东辉 赵春军 范惠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82-285,共4页
为研究钙信号途径在髓系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钙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基因芯片部分结果,同时检测这些基因... 为研究钙信号途径在髓系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钙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基因芯片部分结果,同时检测这些基因在ATRA和8-CPT-cAMP单独和联合作用于NB4-R1细胞和ATRA诱导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分化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许多能直接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基因发生了变化,同时发现许多钙信号途径下游的效应分子的表达上调,并得到实时定量RT-PCR验证。这些基因在ATRA和8-CPT-cAMP单独作用于NB4-R1细胞时变化不大,而在ATRA和8-CPT-cAMP联合作用于NB4-R1细胞分化时与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时的表达变化相似。另外,以上基因在ATRA诱导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分化的变化情况与诱导NB4细胞分化时相似。结论:钙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ATRA诱导的APL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钙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kine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先进 宋艳芳 +3 位作者 张秋玉 曹颖平 许伟群 苏东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N9)激活时所分泌的TNF-α、IL-1β和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用Fractalkine处理经LPS激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24 h,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浓...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N9)激活时所分泌的TNF-α、IL-1β和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用Fractalkine处理经LPS激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24 h,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以NO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NO的浓度。结果:LPS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使IL-1β、TNF-α和NO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Fractalkine能够降低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IL-1β、TNF-α和NO的表达。结论:Fractalkine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产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FRACTALKINE IL-1Β TNF-Α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霉菌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丽 康梅 +19 位作者 陈中举 曹存巍 马玲 朱敏 金炎 夏云 褚云卓 刘文恩 郭大文 黄颖 段金菊 王俊瑞 徐雪松 马筱玲 李彬 廖康 朱鹏飞 王瑶 徐英春 明亮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559-565,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中19家参与单位的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WHONET软件分析霉菌菌种构成及临床感染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16285例霉菌感染患者... 目的分析我国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中19家参与单位的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WHONET软件分析霉菌菌种构成及临床感染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16285例霉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比(62.1%)高于女性患者(37.9%);以老年患者为主,年龄中位数为60岁,年龄≥61岁患者占比49.3%(8023/16285);主要分布科室为内科、ICU及外科;标本类型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81.7%),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标本(7.8%);霉菌菌种构成以曲霉属为主(84.8%),青霉属、镰刀菌属、毛霉目和赛多孢霉占比分别为5.1%、3.0%、1.3%和0.4%;霉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霉菌以曲霉属为主(88.7%),其中烟曲霉最为常见(47.8%);耳部感染霉菌中曲霉属占比高达98.7%,其中土曲霉占比最高(39.7%);眼部感染霉菌中镰刀菌属占比最高(54.6%)。结论霉菌引起的下呼吸道、耳部和眼部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别为烟曲霉、土曲霉和镰刀菌属,在临床治疗时需注意不同部位霉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霉菌 感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SA试验监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松森 陈丰霖 +1 位作者 石峰 潘玉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水平在根除治疗期间及以后的变化,并评估根除治疗疗效检测的最佳时间。方法受试者为57例Hp阳性的病人,均接受了一周的三联疗法。根除治疗的结果由尿素呼气试验、细菌培养以及治疗结束后6周时的组织检... 目的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水平在根除治疗期间及以后的变化,并评估根除治疗疗效检测的最佳时间。方法受试者为57例Hp阳性的病人,均接受了一周的三联疗法。根除治疗的结果由尿素呼气试验、细菌培养以及治疗结束后6周时的组织检查来判定。HpSA的水平则从治疗前到治疗后的12周,先后共检测9次。结果根除治疗获得成功组病人的HpSA在治疗结束后立即转阴并保持阴性。而治疗失败组的病人HpSA也在治疗结束后立即转阴,但在治疗结束后2周时又转为阳性。治疗失败组在根除治疗开始后第4天HpSA试验的平均吸收值显著高于根治成功组。HpSA试验诊断(根除成功与否)的准确率在治疗2周以后增长到>90%。治疗结束后第2、6、8、12周HpSA的诊断准确率与治疗结束后第4周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根除成功组病人的HpSA水平在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同失败组显著不同。HpSA的检测对于评估根治疗效是非常有意义的,且评估治疗效果的适当时机是在根除治疗后2周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原 幽门螺杆菌 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净化白血病SHI-1细胞
18
作者 林晓岚 黄慧芳 陈万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2-846,共5页
本研究探讨新型酞菁类光敏剂二磺基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为PDT应用于白血病自体骨髓体外净化提供理论依据。以SHI-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 本研究探讨新型酞菁类光敏剂二磺基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为PDT应用于白血病自体骨髓体外净化提供理论依据。以SHI-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O/EB复合染色、TUNEL、DNA二倍体分析、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等分析细胞的死亡方式。SHI-1细胞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以1∶100-1∶10 000混合建立混合细胞模型,通过巢式RT-PCR检测SHI-1细胞融合基因MLL/AF6 mRNA的表达以研究ZnPcH1-PDT对骨髓MNC中所掺入的SHI-1细胞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ZnPcH1-PDT对SHI-1细胞有杀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Zn-PcH1-PDT能诱导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0.5μmol/L ZnPcH1-PDT可完全杀灭模拟缓解骨髓中掺入的SHI-1细胞。结论:ZnPcH1-PDT有希望成为新的高效而简便的骨髓净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类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 白血病 SHI-1细胞 骨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r6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9
作者 宋艳芳 罗丽 +4 位作者 施鹏冲 李钊钟 张太刚 曹颖平 祝先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Cyr6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伊马替尼(IM)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r61含量,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yr61和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APC试剂盒分析... 目的:探讨Cyr6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伊马替尼(IM)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r61含量,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yr61和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APC试剂盒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CML IM耐药细胞系K562G细胞中Cyr61的表达水平增高。特异性下调Cyr61的表达降低了K562G细胞对IM的耐药性,促进IM诱导的细胞凋亡;在CML小鼠模型中,特异性下调Cyr61的表达能够提高K562G细胞对IM的敏感性。机制研究提示,Cyr61介导CML细胞IM耐药与Cyr61调控ERK1/2通路和凋亡相关分子Bcl-xL有关。结论:Cyr61在促进CML细胞IM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Cyr61或其相关效应通路可能是克服CML细胞IM耐药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耐药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林伯熹 李彬 +2 位作者 刘秀琴 徐小红 曹颖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VIM、NDM)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通过接合试验验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否能水平转移。结果共收集29株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3种,分别为头孢他啶(93.1%)、头孢西丁(100%)和氨曲南(93.1%);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3.4%。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9.3%(23/29)。29株实验菌共检出23株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IMP基因阳性17株、KPC基因阳性1株。29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接合试验成功率48.3%(14/29)。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IMP基因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酶 金属酶IMP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