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薛蕴菁 段青 +2 位作者 孙斌 陈丽红 葛慧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组、良性组与正常组的碘浓度(100μg/ml)分别为,平扫期:6.19±3.32、10.63±4.71、19.40±8.64;动脉期:7.80±4.30、16.31±7.07、25.25±9.56和静脉期:16.64±8.97、29.06±10.18、38.93±9.09。碘浓度比分别为动脉期:0.26±0.16、0.34±0.20、0.68±0.47和静脉期:0.52±0.19、0.68±0.22、1.06±0.29;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46±0.30、-0.80±0.33、-1.26±0.65;动脉期:-0.77±0.38、-1.27±0.54、-2.32±0.84和静脉期:-1.17±0.35、-1.91±0.66、-2.91±0.70。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恶性、良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期时,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曲线斜率、基物质等多参数分析,可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91.67%、88.46%和94.11%)。结论GSI技术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甲状腺结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季仲友 倪希和 +2 位作者 段青 卢赠华 王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0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USG、CT、MRI、131I-MIBGSPECT检查定位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6%,95%,100%。结论:应用综合影像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华 段青 +2 位作者 梁辉顺 陈阵 王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2例患者中,皮脂腺瘤2例,癫痫发作2例,智力减退1例,室管膜下结节10例,脑皮质结节3例,颅压高症状9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家族史2例。12例患者共13个SGCA,其中12个肿瘤位于孟氏孔附近,1个位于侧脑室体部;大小1.0~7.3cm,平均3.6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占位效应明显;其中2个肿瘤中央或周围囊性变;CT平扫等或高密度,偶见周边钙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1例次全切除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伴发TS的SGCA,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室管膜下结节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不伴发TS的SGCA诊断,发病年龄及部位具有一定帮助;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SGC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直方图分析预测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晓丹 郑德春 +6 位作者 陈兴发 林孔起 何庄贞 苏丽清 陈韵彬 林霖 薛蕴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的直方图参数,评估各参数对脑膜瘤分级的诊断效能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LI)间的相关性。结果HGM组MK[第10、50、90百分位数(p10、p50、p90)及均值、最大值、方差]、A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RK(p50、p90、均值、最大值、方差)、MD(方差)及FA(最大值)均高于LGM组(P均<0.05),MD(p10、最小值)低于LGM组(P均<0.05)。上述各参数均可用于鉴别HGM与LGM,尤以MKp90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7),准确度为83.33%。Ki-67LI与上述各直方图参数均相关(P均<0.05),与MKp90的相关系数最大(r_(s)=0.64)。结论全肿瘤DK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肿瘤分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发育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玮 余庆华 +4 位作者 林圣美 吴少杰 杜瑞宾 包强 邹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智勇 段青 +3 位作者 薛蕴菁 孙斌 陈建华 苏宇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mm2时肾脏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结果肾脏典型AML、不典型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10-3mm2/s)分别为(0.87±0.08)、(1.55±0.34)、(1.8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及ADC值测定可为诊断肾脏AML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血管肌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维竹 谢敬霞 +2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95 .5 %。 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 (10 0 % ) ,其中 1例完全没有月经 ,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 (10 0 % )。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 5 0 %~ 92 % ,2 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 ,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性放射学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颅脑血管造影最佳单能量应用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威晋 薛蕴菁 +1 位作者 段青 孙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寻找宝石能谱成像中颅脑CT血管造影(CTA)的最佳单能量,以获得最好信噪比,得到最佳质量图像,为今后检查做出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颅脑CTA能谱扫描的病例19例,将数据传输至AW4.532作站,运用GSI vi... 目的:寻找宝石能谱成像中颅脑CT血管造影(CTA)的最佳单能量,以获得最好信噪比,得到最佳质量图像,为今后检查做出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颅脑CTA能谱扫描的病例19例,将数据传输至AW4.532作站,运用GSI viewer软件测量颅内的颈内动脉及侧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区无血管区的脑白质CT值及SD值,并自动测量出其最佳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时的keY值。将此keV值下的图像对比噪声比与140kVp时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颅脑CTA成像的最佳单能量为51.11±3.43keV,最佳keV时CNR为44.60±12.75,与140kVp时的25.26±6.62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0.46,P=0.00〈0.05)。结论:在51.11±3.43keV时,能够得到最佳CNR的颅脑CTA图像,因此可将50keV作为一般颅脑CTA检查的最佳单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颅脑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钙化的评分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简言 倪晨曦 吴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结合临床设计一种评价乳腺钙化良恶性性质的评分方法,为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一个相对客观统一的量化标准。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钙化病灶50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 目的:结合临床设计一种评价乳腺钙化良恶性性质的评分方法,为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一个相对客观统一的量化标准。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钙化病灶50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本组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区域、数量等六个方面进行良恶性分析对照。结果:良恶性钙化在上述六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x线影像发现有钙化的病例均设定6分,然后根据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六项标准每有一项良性征象减1分,每有一项恶性征象加1分,总计得分0—12分。对照本组病理结果,得分0~3分的病例全部在良性组内,得分9~12分的病例全部在恶性组内。所以规定0—3分为良性钙化,4—8分为可疑钙化,9~12分为恶性钙化,根据以上设计规定,本组病例的评分结果与病理完全符合。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乳腺钙化评分对乳腺钙化病灶的定性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化评定标准,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钙化 良恶性病变 评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白质地图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蕴菁 林霖 +3 位作者 段青 康正武 林海龙 孙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00-1804,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地图的DTI分析方法(ABA)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22例无认知障碍(NCI组)的SIV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和MR检查,采用白质地图DTI比较两组患者胼胝...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地图的DTI分析方法(ABA)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22例无认知障碍(NCI组)的SIV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和MR检查,采用白质地图DTI比较两组患者胼胝体各分区的FA、平均扩散率(MD)的差异,并分析上述DTI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与NCI组比较,VCI组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和左毯部的FA值明显减低,MD明显增高(P均<0.05)。SIVD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和左毯部的FA值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的MD值与MoCA的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认知障碍的SIVD患者存在胼胝体损害,且损害与认知功能改变相关;采用ABA可以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扩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东挥 陈春霞 任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DSCT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个月12例,~1岁3例;~6岁8例;>6岁8例。结果 DSCT与手术后诊...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DSCT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个月12例,~1岁3例;~6岁8例;>6岁8例。结果 DSCT与手术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4.59%,其中心内畸形DSCT检出率为92.86%,心脏与大血管连接畸形及心外畸形DSCT检出率为95.65%;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6±0.06)m Sv、(1.28±0.07)m Sv、(1.96±0.54)m Sv、(2.77±0.38)m Sv。图像质量良好的占90.32%。结论运用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清晰显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外畸形,并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先天性心脏病 辐射剂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计算能力的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蕴菁 周作福 +1 位作者 苏宇征 段青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利用功能MRI(fMRI)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与正常老年人计算能力的差异,为MVCI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22例MVCI患者与12例正常老年人进行20以内减法计算时的fMRI,用SPM5处理得出脑激活图,比较正常老年人组和患... 目的利用功能MRI(fMRI)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与正常老年人计算能力的差异,为MVCI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22例MVCI患者与12例正常老年人进行20以内减法计算时的fMRI,用SPM5处理得出脑激活图,比较正常老年人组和患者组的脑区激活情况和额、顶叶偏侧化现象,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结果患者的正确率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χ2=18.6,P<0.001),反应时间明显延长(t=3.676,P<0.05)。患者在双侧的顶上、下小叶(顶下小叶为主),双侧额中回、双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扣带回后部、双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双侧枕叶和双侧小脑激活减弱(P<0.005),未见激活增强脑区(P<0.005)。患者和正常老年组右利手者的额、顶叶在减法计算时均体现左侧偏侧化现象。正常老年组的顶叶左侧偏侧化程度高于额叶,而MVCI组则相反。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计算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存在一定的代偿,但仍表现为功能减弱。计算功能的fMRI研究能为诊断MVCI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数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脑胶质瘤IDH1突变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少凡 宋阳 +1 位作者 薛蕴菁 蒋日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3-149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1例胶质瘤患者(70例IDH1突变型/91例野生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1例胶质瘤患者(70例IDH1突变型/91例野生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获得T2WI、T2-FLAIR、ADC图及对比增强T1WI图像,术后病理标本均行IDH1检测。将161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由2位影像医师利用Image J软件共同对病灶在配准过的T2-FLAIR或对比增强T1WI序列上进行逐层ROI的勾画,最后形成感兴趣区容积(VOI),然后使用FAE软件在各序列图像上提取VOI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集的数据,通过均值归一化、方差分析的特征选择方法、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特征降维方法、4种ML分类器(线性判别分析、LASSO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以及十折交叉验证法构建15种ML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在测试集中筛选出最佳序列或序列组合;再基于最佳序列或序列组合,使用均值归一化、2种特征选择方式(方差分析、特征权重算法)、2种降维方式(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4种ML分类器构建了16种ML模型,通过FAE软件的one-standard error法、Delong检验和ROC曲线筛选拟合度较好且AUC最高的ML模型,并将此模型联合临床参数构建联合模型,评价各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ADC图+对比增强T1WI序列组合提取的组学特征构建的4种ML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888、0.872、0.896和0.877,均高于其它序列或序列组合构建的ML模型;利用此序列组合构建的16种ML模型中,以方差分析特征选择法、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降维方式及分类器为LASSO回归时所构建的ML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且测试集中的AUC最高,为0.829(95%CI:0.658~0.966),此模型结合KPS评分和肿瘤病理分级所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为0.874(95%CI:0.722~0.985)。结论:基于ADC图+对比增强T1WI序列组合提取的组学特征构建的ML模型对胶质瘤IDH1突变有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联合KPS评分和病理分级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松 沈东挥 +2 位作者 段青 卢赠华 游精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并作评价。方法:对20例MR诊断为静脉畸形患者用SiemensVision1.5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作MRA检查。采用TOF-ti3D-multi-slab-tra-tun序列。...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并作评价。方法:对20例MR诊断为静脉畸形患者用SiemensVision1.5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作MRA检查。采用TOF-ti3D-multi-slab-tra-tun序列。16例用GD-DTPA增强。图像处理用MIP方法。结果:20例静脉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18例发现异常静脉血管,其中8例具有典型的“水母头”样形态,4例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和稀少的髓静脉。6例静脉畸形MRA仅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12例静脉畸形位于幕上,6例位于幕下。结论:MRA使脑静脉畸形的确诊更为简便,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做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畸形 磁共振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联络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和认知功能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霖 薛蕴菁 +3 位作者 段青 康正武 林海龙 孙斌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8期614-621,共8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白质地图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DTI参数...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白质地图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分析DT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40例SIVD患者,分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组18例,无认知障碍组22例,另设立20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MRI检查并对其白质改变进行评分,对联络纤维进行基于白质地图分析(atlase based analysis,ABA)DTI成像,比较组间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 alanisotroph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差异,并对SIVD患者DTI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在右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右侧扣带(海马部)及左侧上额枕束的FA值减低;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存在广泛的联络纤维FA值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无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比较,仅左侧扣带海马部及左侧上纵束MD值无显著差异,余联络纤维的MD值均显著增高;认知障碍组较正常组存在广泛的联络纤维MD值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双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扣带回部、海马部、双侧上纵束、双侧上额枕束及双侧钩束的FA值减低,MD值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SIVD患者双侧矢状层(下纵束/下额枕束)、扣带扣带回部、上纵束、上额枕束及钩束和左侧扣带海马部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MD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SIVD患者联络纤维的FA值减低,MD值增高,且DTI参数与其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扩散张量成像 联络纤维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崟 卢简言 官云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SIEMENS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其表现。结果:6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髂静脉均良好显示,髂静脉受压段管径增宽、局部密度...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SIEMENS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其表现。结果:6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髂静脉均良好显示,髂静脉受压段管径增宽、局部密度减低、充盈缺损、管腔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造影剂排空延迟。结论: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峰度成像预测皮质脊髓束周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肌力下降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少凡 邓凯吉 +3 位作者 胡晓梅 戴艺海 陈伟涛 蒋日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预测皮质脊髓束(CST)周围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肌力下降的价值。方法纳入21例HGG累及CST走行区及其周围患者,比较患侧及健侧CST DKI定量参数的差异;根据手术前肢体肌力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14)及肌力... 目的观察弥散峰度成像(DKI)预测皮质脊髓束(CST)周围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肌力下降的价值。方法纳入21例HGG累及CST走行区及其周围患者,比较患侧及健侧CST DKI定量参数的差异;根据手术前肢体肌力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14)及肌力下降组(n=7),比较组间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CST DKI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ST相对定量参数预测患者肌力下降的效能。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纤维束数量、体积、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和径向峰度(RK)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平均弥散系数(MD)及径向弥散系数(RD)均显著增高(P均<0.05)。肌力下降组KPS评分、相对FA(rFA)、相对MK(rMK)、相对AK(rAK)及相对RK(rRK)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而相对MD(rMD)、相对轴向弥散系数(rAD)及相对RD(rR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各相对CST定量参数预测HGG患者肌力下降的效能均较高(AUC均高于0.850)。结论肌力下降HGG患者肿瘤周围CST的DKI定量参数改变显著;术前DKI可用于预测患者肌力下降,并间接判断CST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东挥 邹松 +1 位作者 陈春霞 罗晓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4-666,668,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双源CT双能量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在双能去骨软件中去除钙化及骨质,再在3D软件中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双源CT双能量血管造影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在双能去骨软件中去除钙化及骨质,再在3D软件中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结合原始图像对移植血管进行评价。结果双能量CT血管造影显示10例患者移植血管清晰,管腔通畅,位置及形态正常,连接处以远血流部分恢复,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双能量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人工移植血管的位置及形态,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随访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股动脉 腘动脉 髂动脉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血管瘤的MRI及MRA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松 段青 +1 位作者 孙斌 沈东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管瘤的MRI和MRA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应用SiemensMegnetionVision1.5T超导系统对诊断静脉血管瘤(VA)20例进行分析。MRI扫描用SET1和Turb...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管瘤的MRI和MRA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应用SiemensMegnetionVision1.5T超导系统对诊断静脉血管瘤(VA)20例进行分析。MRI扫描用SET1和TurboSET2加权序列。MRA采用tof-ti3D-multi-slab-tra-tun序列。16例作增强T1加权及MRA检查。血管重建采用MIP技术。有11例曾行CT检查,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由MR检查作出首诊。T1加权18例显示扩张引流静脉呈点条状低信号影,有2例未显示,经增强后显示,并有部分髓静脉显示。T2加权引流静脉多呈高信号,个别呈低信号。较大的VA亦可显示髓质静脉。MRA15例显示异常血管,典型的表现为脑实质内见为数不等的髓质静脉呈伞状汇入一根异常扩张的引流静脉,整个形态似“水母头”。1例MRA未显示病灶。结论:MR是诊断VA最好的影像方法,MRA有助于确诊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管瘤 MRI MR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下肢静脉病变的磁共振静脉造影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东挥 邹松 陈春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MRV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患者进行了2DTOF法下肢静脉MRV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增强MRV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下腔静脉下段至小腿静脉。18例同时行XRA检查。结果:38例MRV共显示腘静脉以上正常深静脉395条。血... 目的:探讨MRV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患者进行了2DTOF法下肢静脉MRV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增强MRV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下腔静脉下段至小腿静脉。18例同时行XRA检查。结果:38例MRV共显示腘静脉以上正常深静脉395条。血栓形成5条,狭窄5条,闭塞13条。与XRA比较,MRV显示深静脉异常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4.44%。结论:MRV对显示下肢静脉狭窄和闭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较高,是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