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针颈三针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沐榕
白艺琪
王宇福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康复科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9-390,共2页
-
文摘
颈型颈椎病是以颈肩枕部酸痛、胀麻,颈部僵直、转动不利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趋于年轻化。近年来,我们采用电针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康复科门诊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40例。入选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临床诊断标准》[1]中有关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慢性劳损病史,颈项疼痛,僵硬,甚至痛连肩背;颈椎关节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冈上肌、冈下肌或斜方肌有压痛;X线有颈椎曲度改变或不稳定等表现);②年龄20—55岁;③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和采用其他治疗的患者。④人选者可自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门诊治疗
颈三针
临床观察
电针
临床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颈椎病患者
-
分类号
R246.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平衡训练配合针刺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李菁
陈莉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康复科
-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2-903,共2页
-
文摘
良好的步行能力直接关系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偏瘫患者步行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平衡能力差、负重能力差、迈步能力差。因此,平衡能力的改善对于步行能力的恢复至关重要。临床研究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而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改善的有效性也被大量文献所证实。但目前关于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文采用平衡训练结合针刺疗法,观察该方法对平衡、步行能力的影响,
-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步行能力
平衡训练
针刺疗法
独立生活能力
平衡能力
脑卒中患者
后肢体功能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皮电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林晓玲
宋鲁平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康复科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9期738-74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1044)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基金(2014-4)
-
文摘
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皮电生物反馈(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及假反馈训练,比较训练前后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GSR生物反馈对PSD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卒PSD患者随机分为GSR反馈组(11例)和对照组(13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反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GSR生物反馈治疗,每次40 min,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仅使用电脑开展放松治疗而没有反馈信号。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估,并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各生理指标的采集,比较训练前后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GSR组经训练后,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症状(P=0.034)、认知症状(P=0.019)及抑郁总分(P=0.0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GSR组经训练后,生理指标皮电明显减小([0.94±2.38)μV vs(0.59±0.33)μV,P=0.023]。结论 GSR生物反馈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
-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皮肤电反应
生物反馈
-
Keywords
Post-stroke depression
Galvanic skin response
Biofeedback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