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2 位作者 李福琴 战榕 方旭 孟庆兰 杨怀 李卫光 刘丁 郭凤玲 鲜于舒铭 赖晓全 逄崇杰 黄勋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071368例,其中738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其次为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113例,35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000例,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结论与2003年相比,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住院患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2
作者 葛天翔 荚杨洋 +33 位作者 李春辉 黄建荣 孟秀娟 高晓东 张静萍 乔甫 熊莉娟 梁辉 李玮 楼海燕 吴文娟 向天新 陈建森 朱彪 徐凯进 周志慧 蔡洪流 俞美红 张研 上官嬿婉 冯海婷 姚航平 郭蕾 干铁儿 张卫红 孙继民 陆烨 陆群 蔡虻 沈瑾 俞云松 吴安华 李六亿 瞿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症状存在异质性,导致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其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风险。目前,对于克-雅病的感染防控尚缺乏相关共识。为在医疗机构及时识别诊断克-雅病并有效阻断其在医疗机构传播,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15个临床关注问题,形成24条具体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克-雅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其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朊毒体 医院感染防控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嗪皮啶对人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Caspase家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宏 陈菁 +3 位作者 李丹 余文桃 刘正威 倪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86-892,共7页
目的:研究草珊瑚中异嗪皮啶成分对乳腺癌干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通路Bcl-2、Caspase-3、Caspase-8基因表达影响,进而明确其抑制增殖、迁移和促凋亡的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法诱导MDA-MB-231细胞株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CD44^+/C... 目的:研究草珊瑚中异嗪皮啶成分对乳腺癌干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通路Bcl-2、Caspase-3、Caspase-8基因表达影响,进而明确其抑制增殖、迁移和促凋亡的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法诱导MDA-MB-231细胞株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CD44^+/CD24^(-/low)干细胞群。各组分别给予0、17、50、150、450μmol/L异嗪皮啶,CCK-8法观察给药后24、48、72 h的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法检测给药后细胞痕道宽度变化值并判断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给药后细胞总凋亡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Bcl-2、Caspase-3、Caspase-8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基因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50和450μmol/L异嗪皮啶组24、48、72 h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迁移能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50、150和450μmol/L异嗪皮啶组细胞总凋亡率高于对照组,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以上结果均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异嗪皮啶能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与激活Caspase基因家族诱导乳腺癌干细胞的凋亡,同时能抑制其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嗪皮啶 乳腺癌干细胞 WST-8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诊疗过程手卫生监测报告 被引量:55
4
作者 文细毛 黄勋 +22 位作者 曾烂漫 陈修文 战榕 孟庆兰 熊薇 李宝珍 方旭 李卫光 李福琴 刘丁 侯铁英 吴佳玉 逄崇杰 鲜于舒铭 杨怀 孙丽萍 张浩军 姚新宝 何文英 姜亦红 杜龙敏 任南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9-396,共8页
目的建立医务人员诊疗过程手卫生监测数据的评价体系。方法2019年9月1—30日采用手卫生观察员现场调查方法获取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病区、骨科病区、感染科病区、儿科门急诊、血液透析室医生和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并统计同... 目的建立医务人员诊疗过程手卫生监测数据的评价体系。方法2019年9月1—30日采用手卫生观察员现场调查方法获取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病区、骨科病区、感染科病区、儿科门急诊、血液透析室医生和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并统计同期调查科室工作量、手卫生用品消耗量以及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计算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用品床日消耗量。结果共有1480所医疗机构手卫生调查资料审核合格,应执行手卫生1353531次,执行手卫生1076639次,正确执行手卫生891185次,手卫生依从率为79.54%,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82.77%。不同规模医疗机构手卫生依从率为76.26%~82.84%,以实际开放床位数600~899张者手卫生依从率最低;手卫生正确率为81.87%~84.01%,以实际开放床位数≥900张者手卫生正确率最低。调查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76.80%~84.44%,以儿科门急诊手卫生依从率最低;手卫生正确率为81.19%~84.98%,以骨科手卫生正确率最低。五个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为67.59%~89.84%,以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最低;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81.51%~86.76%,以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执行正确率最低。综合ICU、呼吸内科、骨科、感染科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分别为56.62、10.76、9.50、14.54 mL/床日,儿科门急诊、血液透析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分别为2.02、9.06 mL/人次。不同规模医疗机构中,综合ICU以实际开放床位数600~899张者手卫生用品消耗量最多(61.15 mL/床日),呼吸内科、骨科、感染科均以实际开放床位数>900张者手卫生用品消耗量最多(分别为13.61、10.96、16.55 mL/床日),儿科门急诊、血液透析室均以实际开放床位数300~599张者手卫生用品消耗量最多(分别为2.53、10.76 mL/人次)。结论此次调查获取的不同规模医疗机构手卫生依从率及手卫生用品床日消耗量可作为标杆,为各医院机构提供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对照体系,以促进全国医疗机构手卫生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手卫生用品消耗量 监测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干燥用压缩空气引起的肠镜二次污染案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聂渝莉 张巧禹 +1 位作者 徐秀莉 陈建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1-915,共5页
目的 分析消毒后肠镜菌落数超标原因,进一步提高软式内镜的再处理水平。方法 分析2021年8月某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的第3季度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查找引起消毒后肠镜二次污染的原因,进行整改。结果 监测的4条胃镜、2份纯化水、2份使... 目的 分析消毒后肠镜菌落数超标原因,进一步提高软式内镜的再处理水平。方法 分析2021年8月某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的第3季度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查找引起消毒后肠镜二次污染的原因,进行整改。结果 监测的4条胃镜、2份纯化水、2份使用中消毒剂、3份环境物体表面和2份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本均合格;而4条肠镜可见大量细菌生长,染菌量分别为252、315、273、268 CFU/件,均检出放射根瘤菌、藤黄微球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引起肠镜监测不合格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进一步对气源喷枪喷出的气体、空气过滤器内部及过滤器出口端送气管道进行采样,检出大量的上述微生物。在更换空压机、空气过滤器及气路管道后,气源喷枪气体中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对4条不合格的肠镜重新清洗、消毒、干燥,并进行染菌量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消化内镜清洗工作站气路污染是此次消毒后肠镜管腔内部菌落数超标的主要原因。建议应将气路维护及生物学监测纳入相应指南中,减少由此引起的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气路 压缩空气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